第一,义务教育阶段从小学六年级末进行第一次水平考试,对小学进行评估。进行市级统考,考试科目为语文、英语和数学三门功课。成绩作为对初中教学评估的参考依据,使初中教学评估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义务教育阶段从中学八年级末进行第二次水平考试,也是对初中的第一次考试评估。进行市级统考,考试科目为语文、英语、数学、科学、社会,考试成绩占90%,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约占总成绩的10%。根据学生考试成绩,进行合理分流:1)其中成绩相对较差的约占 20%的学生八年级考试后不再升入九年级。因为从知识、技能的角度来说,这些学生升入普高的机会微乎其微,可直接进入职业学校接受职业教育;2)10%的优秀生进入示范高中预备班(一年),有利于更全面的发展,以后直升本校高中;3)其余学生,到九年级参加中考。
第三,义务教育阶段中考,也是对初中的第二次考试评估。进入九年级的学生,中考为市级统考,考试科目为语文、英语、数学、科学、社会;初中招生时,考试成绩占90%,综合实践活动占10%,可制定一个比较完整的规划,突出引导学生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提供考核和竞赛的机制,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第四,高中招生及教育。采取示范高中在一定区域内学生自主报考的办法,在八年级完成招生。九年级学生参加示范高中以外的普高招生统一考试。不仅考查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加强综合能力的评价和考核,使一般高中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
新课程实施是推进素质教育的载体,但新课程的实施如果在教育资源配置、考试评价、师生评价制度不改革的情况下,那么新课程必将产生城乡之间、优质校与一般校之间更大的两极分化,应试教育对教育健康发展的毒害将产生嬗变,使素质教育进一步被扭曲,那么我们的基础教育很难对提升国家竞争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形式多样的双语教学课堂
圣公会中学曾经开展过“Speak Standard English Week”(讲标准英语周)活动,在这段时间里全校都禁止讲“Singlish”。一旦有同学被逮到说“Singlish”,老师就会在他身上贴一个“小哭脸”图,以示他触犯了规则;只有当他抓到了另外的同学,才能洗清他说“Singlish”的“罪责”。在这个星期内,老师没有任何教学任务,大家只是在课堂上玩许多有关英文词汇的游戏。例如,“拍卖行”这个游戏的目的,就在于鼓励同学们大胆地在班上讲英语,并且练习“描述”和“推销”的方法。班上的每位同学都要准备一样东西,但是不能让别人知道。然后大家轮流到讲台上对自己的东西进行描述,让别的同学竞相出价,最后用纸做的“钱币”买下。一名中国学生把一袋从中国带来的牛肉干用报纸包好,并对大家说:“This is a very important food,you are not able to study well without eating it since it can provide you energy and nutrition。Moreover,it is very precious,it comes from China!So buy it now!(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食品,没有它你就没用能量学习、运动。而且这还是从中国带来的,非常独特,大家快买吧!)听了他的一番描述,大家都非常兴奋,竞相出高价要买下我的东西。经过一番激烈地拍卖,这名中国学生以高价卖出了自己的东西。后来,当老师和同学发现那只不过是一包牛肉干时,都忍不住大笑起来。老师说:“You are too exaggerated,but good deion and sellings kills!”(你讲得也太夸张了,但是说得很好!)后来他们组赢得了最多的成交额,成了班上的冠军。
新加坡的华文教学方法与英文相似。
在华文课上,老师会尽量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并把授课内容安排得生动有趣。有时同学们可以听相声、看电影;有时老师会给大家唱汉语歌。由于学生们的华文基础不够扎实,华文老师会在教授全国统一教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加强词汇、写作等内容的教学。
除此之外,学校还常常组织一些寓教于乐的辅助教学活动。学校华文部的老师们普遍认为,良好的语言环境对学生提高华文水平是十分必要的。为此圣公会中学开展了一系列的比赛。
阅读报告比赛:要求同学们在假期里阅读两至三本规定的书,开学后参加全校统一的阅读报告比赛,题型是单项选择题,内容完全出自书中。
即兴演讲比赛:以年级为单位,每班只能选一名学生参加,每名选手在抽到题目后有一分钟的准备时间,然后要在礼堂的讲台上大声演讲。
另外还有辩论赛、作文比赛,等等。
总而言之,圣公会中学的语言教学活动就是新加坡语言教学的一个缩影,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新加坡语言教学的特色。
与新加坡的课堂相比,中国国内的语言教学要沉重许多。
中国的课程以“容量大,内容深”而著称:一间不太大的教室里有时有七八十个学生挤在一起,而且个个坐得板直,老师在前面讲得不亦乐乎。一堂课下来,学生们不但听得头晕脑胀,而且抄笔记抄得手腕酸痛。这样下来,许多学生都对语言课尤其是英语,产生了强烈的抵触心理。
除此之外,老师所讲的内容也大体局限于课本知识,因为对于一个有近百人的拥挤环境来说,任何讨论、表演等课堂活动都无法达到满意的效果。
如果拿中新两国的“双语教学”作比较,就不能忽略两国的人文环境差异。首先,新加坡的孩子从小就接触华语。虽然华语是第二语言,但它的影响力毫不逊于英语。在新加坡,主要报纸都有英语和华语两种版本,电视有中英文两种语言的频道,甚至于华语广播电台也比英文的更受欢迎。而在中国,除了一些沿海的发达城市,大部分孩子都是从小学三年级才开始咿咿呀呀地念ABC,除了课堂上接触的一点点英语外,他们几乎没有机会更深入地掌握英语。一出校门,英文早就被抛在脑后,忘得一干二净了。要学好一门语言,单纯靠教室里或课本上传授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就算去再多的课外辅导班、强化班也是无济于事。它只能提高一时的考试成绩,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环境对语言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就像我们新学了一句“How do you do?”,如果没有机会说,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为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用它才合适。
其次,两国人口相差甚远。在新加坡开展“双语教学”要比在中国可行得多。因为这种差异,考试方式也就有很大的区别。比如在新加坡,无论英文、华文都有口试,而在中国,一支笔再加上一张薄薄的试卷,就往往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如何在中国几十万的考生中挑选“精英”,中国的教育工作者除了“笔试”两个字之外似乎别无选择。可这些经过一轮又一轮“大浪淘沙”后胜出的“强者”。
要变革中国的语言教学,重中之重是要转变全民的思想观念。在新加坡,政府十分提倡终身学习理念。七十多岁的纳丹总统就专门聘请了老师补习华文。每年,新加坡都要颁发“终身学习奖”给那些求知心永远不老的老年人。
虽然社会环境对语言学习的影响颇深,但学校这个担负着育人使命的地方,在教育方法上也要有所创新。新加坡的课堂氛围很好,学生们不仅在娱乐中就轻松学会了知识,而且学会了一种灵活的思考方式。如果这种寓教于乐的方法能在中国大面积地推广,那些在课堂上睡觉的孩子也会睁开眼睛,认真听课了。比如说,在中国的英文课堂上,老师可以多和学生们做一些游戏,看看电影,唱唱歌,然后让他们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等。
最后,我国的学校也应该逐渐转移英语教学的重点。目前我国英语教学过于注重语法知识,轻视学生的口语训练,以至于大批的学生都成了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因此,改变“哑巴英语”势在必行。中国的英语老师可以借鉴新加坡的教学方法,把“听说读写”中的“说”这一环放在首位。只有学生能够运用英语自如交流,他们才会逐步获得英语语感,从而有助于其他三个方面的学习。再说,学会一门语言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日常应用。新加坡的大多数人虽然华语写作能力不佳,华语口语也称不上完美,但他们却具备与华人进行交流的水平。当然英语教学的使命不仅仅是要让学生会说,还要说得标准,说得流利,而且听力、写作、阅读等方面也不能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