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涂眼药膏:涂眼药膏时,照护者用左手指将下眼睑向下方牵拉,右手持眼药膏,将药膏点入下穹窿内约0.5~1厘米长,注意一边挤入一边平行移动眼膏,使挤入的眼膏呈条状涂在该间隙内,若不是软管包装,可采用玻璃棒点眼药法。点完药后轻轻闭眼并转动眼球,使眼膏分布均匀。
3.注意事项
(1)遵医嘱用药,点眼药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2)点眼药前应仔细查对瓶签,检查药物是否过期、混浊、变色;用完后妥善保管,切忌将眼药水与其他外用药水混放在一起,以免造成误用;眼药宜保存于4℃的环境中;有些药物,如治疗青光眼的依色林、贝他根应避光保存。
(3)点眼药前应用棉球拭去眼部分泌物。
(4)滴眼药水时滴管应距眼1~2厘米,以免触及睫毛污染滴管或碰伤眼球;注意勿将眼药直接滴到角膜(黑眼珠)上,以免刺激眼睛;点眼药膏前,注意软管口不可触及眼部,以免被污染。
(5)点完药后轻轻闭眼,再用手指稍加活动。如系手术及眼外伤病人,切忌用力压迫眼球。
(6)点完眼药水后应压迫内眦2~3分钟,以免药液顺鼻泪管流向鼻腔导致药效降低,或通过鼻黏膜吸收造成中毒,这一点对于小儿尤其重要。
(7)需滴两种以上药液时,两药间至少应相隔3分钟;先滴眼药水,后涂眼药膏;先滴刺激性弱的药物,后滴刺激性强的药物,以减轻病人的不适。
(8)如果眼药是混悬液,点眼药前需先摇匀。
(9)眼膏能在眼内停留较久,可因油膜而出现雾视,故应在睡前用药为宜,以保证夜间结膜囊的药物浓度。
(10)已打开的眼药久置不用,一般不能再用,如必须用,则一定要检查眼药的色泽、透明度、有无霉菌(棉絮状物)等。
(11)用药后出现明显的刺激症状,如红、痒、痛等,应立即停药,到医院复诊。
(12)不可使用已变色、过期的药水。
(二)鼻药使用
1.准备工作
(1)清洁环境,光线明亮。
(2)照护者穿清洁工作衣,洗净双手。
(3)检查药液是否过期、变色,是否有沉淀、异味,若发现变质,则不可使用。
(4)另备消毒棉签。
2.鼻药使用方法
(1)解释 擤去鼻涕,必要时用消毒棉签清洁鼻腔,观察鼻腔情况,询问老人感受,向老人解释用药的方法和要求,征得老人同意。
(2)取合适体位 头后伸位或头低侧向位滴药。
1)头后伸位:老人仰卧床上时,颈肩下垫软枕,头尽量后仰使鼻孔朝天;坐位时,背靠椅背,颈部放一小枕,头尽量后仰。
2)头低侧向位:患者侧仰,头偏向患侧并向肩部垂下,使头低于肩部。
(3)点鼻药 照护者一手扶老人头部,另一手持滴药管,距离鼻孔1~2厘米,将药液滴入鼻孔3~5滴,滴后轻捏鼻翼数次,使药液充分和鼻腔黏膜接触,过几分钟再起来。每日滴药3~4次。
(4)用毛巾或纸巾擦干面部外溢的药水。
3.注意事项
(1)向鼻内滴药时,滴管头不要碰到鼻部,以免污染药液。
(2)不能长期擅自依靠滴鼻液来改善鼻腔症状,当药液使用效果越来越差时,应停止继续使用,请专科医生诊治,以免丧失治疗时机。
(3)遵嘱使用药物。
(4)不可使用已变色、过期的药水。
(三)耳药使用
1.准备工作
(1)清洁环境,光线明亮。
(2)照护者穿清洁工作衣,洗净双手。
(3)检查药液是否过期、变色,是否有沉淀、异味,若发现变质,则不可使用。
(4)另备消毒棉签、纸巾等。
2.耳药使用方法
(1)解释 先用消毒棉签擦净外耳道分泌物,观察耳道情况,询问老人感受,向老人解释用药方法和要求,征得老人同意。
(2)取合适体位 一般取侧卧位,患耳向上;也可取坐位,头侧向一侧肩部,使患耳外耳道口朝上。
(3)滴耳药 照护者一手将老人的耳廓向后上方牵拉,使耳道变直,另一手持滴药管将药液顺外耳道壁滴入3~5滴,再用手指按压耳屏数次,休息片刻再改变体位。
3.注意事项
(1)滴耳药的温度最好与体温相近,避免使用过冷的滴耳药,以免刺激耳膜引起不良反应,特别对于眩晕、年迈体弱者,更应注意药液温度,因为冷刺激能引起眩晕、恶心等反应。可将药瓶握在手中数分钟,使药水温度接近体温。
(2)滴耳药的管头不应触及耳廓及外耳道口,滴药时让药液沿外耳道壁流入耳道深部,按压耳屏数次,最好保持在原位5分钟,切忌将药直接滴在鼓膜上。
(3)软化耵聍时,每次滴药量可适当增加,最好是在睡前滴药。
(4)几种药液同时使用时,应间隔1~2小时后交替滴入。
(5)如系昆虫类异物,可滴入酒精、2%酚甘油或植物油等,使昆虫活动受限,窒息死亡,几分钟后再取出虫体。
(6)不可使用已变色、过期的药水。
三、药物保管
1.老人家中存放的药物不宜过多,并定期检查,以免失效或变质。
2.药物应分类保存,内服药和外用药要分开,以免拿错。
3.药物应避光、密封、低温保存。一般药物应保存在阳光不能直射到的地方,特殊要求的药物需使用避光纸保存;受热易变形的药物,如各类栓剂等,宜放在2~10℃的低温环境中保存,对于受热易变质或失效的药物如胰岛素及其他生物制剂等,应按要求存放于冰箱或冰柜中;许多药物,如阿司匹林、葡萄糖酸钙,以及一些含糖多的糖衣片、冲剂、中药丸剂、胶囊等,都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变质失效,因此,这些药物保存应注意防潮;有些药物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而变质失效,如维生素C等;还有一些药物如红花油、碘酒及含酒精的制剂易挥发,这类药物应置于密闭容器中密封保存。
4.认知功能损害老年人的药物应代为保管,必要时上锁。
第六节 冷热疗法的使用
冷热疗法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治疗手段,养老护理员应掌握其基本的方法和原理。
一、冷热疗法适应证
冷疗可使血管收缩,血流减慢,对局部起到止痛、止血、制止化脓的效果,全身达到退热降温作用。
热疗可促进局部组织血液循环,提高组织抵抗力和修复能力,促使炎症消散和局限化,减轻局部肿痛,热疗还可使病人温暖舒适,具有保暖、解除痉挛、减轻深部组织充血的功效。
1.冷疗适应证
(1)高热和中暑者 皮肤接触冷后毛细血管先收缩,后血管扩张,通过热传导与蒸发使体温降低。
(2)急性损伤初期和牙痛 由于冷降低了神经末梢的敏感性而减轻疼痛;同时血管收缩使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亦降低,从而减少局部水肿,进而减轻由于组织肿胀压迫神经末梢而引起的疼痛。
(3)鼻出血、扁桃腺炎、耳下腺炎等 由于冷使毛细血管收缩,血流减慢,降低组织新陈代谢和细菌的活力,从而达到止血和减轻局部的充血水肿,防止炎症扩散及化脓。
2.热疗适应证
(1)局部炎症 热可使血管扩张,血流加速,从而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炎症部位白细胞的数量和吞噬功能,促进早期炎症消散、晚期炎症局限。
(2)慢性扭伤和腰肌劳损 热敷降低痛觉神经兴奋性,改善血液循环,加速致痛物质的排出,降低肌肉组织的紧张性,从而解除痉挛性疼痛,同时增加血流,加快组织的恢复。
(3)肠痉挛性疼痛 温热降低神经的兴奋性,解除平滑肌痉挛,解除疼痛。
(4)老年人、危重及末梢血管循环不良的病人 通过热敷可促进血液循环,使病人感觉温暖舒适,起到保暖作用。
二、冷热疗法常用方法
1.冷疗方法
冷疗可用冰袋、冰帽、冰枕、冰囊冷敷,也可将毛巾在冷水或冰水中浸湿后进行冷湿敷。家庭常用的是冰袋冷敷或毛巾冷湿敷。
2.热疗方法
热疗可用热水袋热敷、热水坐浴、红外线照射等,也可用毛巾浸热水进行热湿敷。热水袋和毛巾热湿敷是家庭常用的热疗方法。
(一)冰袋(冷水袋)使用
1.目的
为高热病人降低体温。
2.物品准备
冰袋、布套、冰块、脸盆。
3.操作程序
(1)取小冰块适量,用水冲去冰棱角,将冰块及少量的冷水装入冰袋约1/2满(或冷水袋内灌冷水1/2或2/3满)。
(2)排除冰袋内气体,夹紧袋口,擦干冰袋上水渍,倒持冰袋检查有无漏水,确定无漏水后装入布套。
(3)向老人解释使用冰袋的原因及方法,将冰袋置于老人的头部及大血管处,如颈部、腋下、腹股沟处等。
(4)观察冷疗情况,必要时更换冰袋,用冷时间不宜过长,如遇老人畏寒,应及时撤除冰袋。
(5)询问老人感受,观察局部皮肤情况,预防冻伤。
4.注意事项
(1)用冰袋为高热的老人降温,冷敷位置为老人前额或体表大血管处,忌置颈项部、胸前、腹部、足底等处。
(2)30分钟后应复测体温,体温降至38℃时可停止使用冰袋。
(3)随时观察老人的反应,如有不适,应及时撤除冰袋。
(4)老人发热时如无冰袋和冷水袋可用冷水毛巾放置于老人前额以助降温。
(5)避免冰袋直接与皮肤接触,应外包布套,冷敷部位垫毛巾。
(二)温水擦浴
1.目的
适用于高热老人降低体温。用低于体温的温水(一般为32~34℃)进行擦浴,利用热传导原理增加散热,同时皮肤接受冷刺激后,其毛细血管先收缩,继而扩张,再加手法按摩可促进血管扩张,增加散热而降低体温。
2.物品准备
水盆内盛温水1/2~2/3满、小毛巾两条、大毛巾、便器、衣裤一套。
3.操作程序
(1)向老人解释,征得同意,关闭门窗。携用物至床前,松开盖被,松裤带,脱去一侧上衣。
(2)在老人上肢下垫大毛巾,照护者将小毛巾用温水浸湿,拧至半干缠在手上成手套式,边擦边按摩,用大毛巾擦干皮肤,同法擦对测。
(3)协助老人侧卧,暴露出背部,下垫毛巾,用浸有温水的毛巾擦拭全背。
(4)露出一侧下肢,下垫毛巾,用温水毛巾擦拭。同法擦拭对侧下肢。
(5)四肢、背部每处擦拭3~5分钟,共擦15~20分钟。
(6)为老人穿好衣裤,盖好被盖,整理用物。
4.注意事项
(1)擦浴过程中要注意老人全身情况,如发现老人出现寒颤、面色苍白、呼吸异常时,应立即停止操作。
(2)擦拭腋下、腹股沟、肘窝等部位时,应稍用些力量,擦拭时间要长些,以更好地达到降温目的。
(三)热水袋使用
1.目的
为老人保暖或做热敷。
2.物品准备
热水袋、布套、50~55℃热水。
3.操作程序
(1)照护者一手持热水袋口边缘,另一手将热水灌入至1/2或2/3满,排出热水袋袋内气体,拧紧袋口塞子。
(2)擦干热水袋表面的水渍,将热水袋倒提检查有无漏水,确定无漏水后装入布套。
(3)向老人解释,将热水袋放于老人所需部位(足下或身旁,不可直接接触皮肤),为老人整理好盖被。
4.注意事项
(1)热水袋温度不宜过高,以50℃为宜,及时更换,预防烫伤。
(2)热水袋使用中经常观察和询问老人感受。
(3)使用前认真检查热水袋,保证完好无损。
(4)截瘫或意识不清的老人使用热水袋要特别注意局部皮肤的观察,放置热水袋应离身体约10厘米或置于毛毯外面,间接给热,以免烫伤,并做好使用记录。
(5)热水袋使用结束,将水倒出倒挂晾干,向袋内吹入气体后拧紧袋塞,存放备用。
(四)取暖设施的使用
1.取暖设施的种类
家庭常用的取暖设施主要有空调、电热毯、电热取暖器、煤炉、炭炉等。
2.用电取暖设施的使用(1)照护者要懂得基本的安全用电常识:不要用湿手、湿布触摸、擦试电器外壳。
(2)发现绝缘层损坏的电线、灯头、开关、插座要及时报告修理,切勿乱动。
(3)用电取暖时,不要用物体遮挡住发热面及散热面。
(4)离开或停电时一定要记住拔掉电源插头。
(5)不要以取暖用的发热电源烘烤衣物。
(6)使用电热毯,宜在睡前打开,待被窝加热后应关闭,老人不宜长期使用电热毯。
(7)发现有人触电时,照护者要迅速切断电源,并呼救。
3.煤炭取暖设施的使用
(1)在相对密封的房间里使用煤炭取暖,要有排气道,同时开窗以保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门窗紧闭,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2)如果人离开或者在老人睡觉前,一定记住要熄灭炭火。
(3)煤炭取暖洗浴时,要保证有通风装置,洗浴时间不宜过长。
(4)万一出现了一氧化碳中毒,照护者应尽快让老人离开中毒环境,打开门窗,流通空气,立即呼叫“120”,并进行现场急救。
第七节 家庭常用物品消毒方法
消毒是指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杀灭或消除病原微生物的方法,是阻止传染病传播和临床治疗护理中预防交叉感染的重要手段。
家庭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在家庭环境中,一旦家庭成员中有人生病或携带病原微生物,由于成员之间互相接触频繁,很容易使疾病在家庭成员间传播而危害身体健康。因此,做好家庭日常用品及环境的消毒是保障家庭成员健康,避免交叉感染的一个重要措施,居家养老护理员应掌握常用物品的消毒方法。
一、常用家庭消毒方法
1.燃烧法
焚烧消毒是较彻底、有效的消毒方法,适用于被致病菌污染后无保留价值的物品,如被污染的敷料和纸张等。家庭消毒不宜用焚烧。
某些金属、搪瓷类物品急用时可用燃烧法消毒。器械可直接在火焰上烧灼20秒,盆类可倒入95%的酒精少许,点燃后慢慢转动,直至熄灭。燃烧消毒时要注意安全,须远离易燃易爆物品,中途不要添加酒精。刀、剪或贵重器械忌用燃烧法,避免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