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治疗与康复
脑卒中的急性期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以挽救生命、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为主。恢复期主要以康复锻炼为主,以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回归社会。
三、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照护与预防、应急救护
1.康复护理
急性脑血管病引起的残障以偏瘫为多,越早进行康复训练,效果越好。
康复的目标在于尽可能地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回归社会。详见第四章内容。
2.心理护理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病后往往都有不同程度肢体、语言、智力等方面的残障,对患者及家庭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如何让患者及家庭成员面对现状,树立信心,积极参与患者的康复治疗,需要做细致而长期的心理护理。患者的心理康复也是病后康复的一个主要内容。
3.协助生活护理
中风患者由于肢体的残障,日常生活活动受限,护理人员除了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正确的康复活动以外,做好生活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如压疮、泌尿道感染、肺炎等。
4.预防脑卒中
脑卒中是严重影响老年人生命质量的疾病,养老护理员应懂得避免各种诱发因素,避免心理应激,减少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
(1)控制高血压 高血压是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老年高血压患者应按医嘱服药,并注意运动和膳食控制,逐步控制血压于正常范围。
(2)防治心脏病 对房颤、冠心病和左心室肥大的防治是预防心源性栓子引起脑栓塞的基础。
(3)防治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性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倍,这是因为糖尿病容易引起动脉硬化、高血压、肥胖和血脂异常。因此,纠正高血糖、控制糖尿病并发症对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是有益的。
(4)防治高脂血症 控制高脂血症有助于预防脑血管病,饮食调节是首要方法,如通过饮食控制不能使血脂水平正常,则应适当用降血脂药物进行治疗。
(5)戒烟酒 已知吸烟可导致血管痉挛和血压、血中胆固醇升高,加速动脉硬化,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和血流变慢,容易形成血栓。多数流行病学研究证明,嗜酒者中风的发生率比非饮酒者高。因此,戒烟、避免大量饮酒是预防脑血管病的措施。
(6)合理的生活方式 不适当的生活方式会增加脑血管病的危险性,包括肥胖、活动减少、饮食结构不合理、精神紧张等。运动锻炼、平衡膳食、稳定情绪、精神放松等对预防中风的发生有积极作用。
(7)避免诱发因素 凡影响血压或脑血管血流供应的各种原因都可成为脑血管意外的诱因,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应尽量避免这些因素,如过度疲劳、情绪激动、用力过猛(如搬运重物、用力大小便等)、体位突然改变、饮食过饱、饮酒过量、受寒、看情节惊险的电视节目等。
5.应急救护
急性脑血管病常突然起病,且大多是在家庭或工作单位里发病,有的是在出差或旅游时,应急处理是否得当是抢救患者的一个重要环节。
(1)正确安置患者体位 当患者突然发病跌倒时,首先应保持镇静,设法将患者抬到床上。搬动时要注意不要将患者从地上扶起至坐位或立位,更不能背起患者,或一人抬头、一人抬脚,这样会使患者的病情加重。最好的方法是由2~3人轻轻地托住患者的头肩、背臀和腿部,同时将患者抬起,然后轻放于床上。
(2)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者平卧后可将其上身稍许垫高,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和口鼻腔分泌物被吸入气管。若口腔和鼻腔内有较多的分泌物和呕吐物时,应用毛巾或纱布及时擦除,防止窒息和吸入性肺炎。同时,解开患者的衣领纽扣、皮带,取出活动性假牙。
(3)避免病情加重,减轻脑水肿 不随便搬动患者的上半身,或在床上、担架上任意翻动患者,以免加重病情。转送患者时,应头朝上坡、脚朝下坡,即头部高于下肢,以减少脑部充血,减轻脑水肿。在患者送往医院的途中,可以轻托起患者的头部和上半身,避免头部因震动过大而导致出血加重,或使患者呕吐加重、甚至发生窒息。
(4)拨打急救电话求救 宜用担架或床等平稳地运送患者到医院,切忌手忙脚乱地背着、用手抬着去医院,一路颠簸易使患者脑出血加重或引起脑疝,也易致呼吸不畅而使患者窒息。因此,经一般的紧急处理后,应拨打急救电话求救。
第五节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的日常照护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是以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和气流阻塞为特征的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由于其患者人数多,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一、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概述
(一)流行情况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至2020年COPD将位居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5位。在我国,COPD同样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据报道,我国COPD患者总人数约为2700万。近期对我国7个地区200245成年人群进行调查,COPD患病率占40岁以上人群的8.2%,其患病率之高十分惊人。COPD的流行、发生和死亡率随年龄而增加,好发于秋冬季节。
(二)危险因素
COPD的病因较复杂,迄今尚未明了,一般认为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所致。
1.吸烟 吸烟为COPD的重要发病因素。吸烟者与不吸烟者比较,吸烟者具有较高的COPD死亡率和较高的咳痰和其他呼吸道症状的发生率。
2.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 当职业性粉尘及化学物质(烟雾、过敏原、工业废气及室内空气污染等)的浓度过大或接触时间过久,均可导致COPD的发生。接触某些特殊的物质、刺激性物质、有机粉尘及过敏原能使气道反应性增加。
3.空气污染 化学气体如氯、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等,对支气管黏膜有刺激和细胞毒性作用。空气中的烟尘或二氧化硫明显增加时,COPD急性发作显着增多。其他粉尘如二氧化硅、煤尘、棉尘等也刺激支气管黏膜,使气道清除功能遭受损害,为细菌入侵创造条件。烹调时产生的大量油烟和生物燃料产生的烟尘与COPD发病有关,生物燃料所产生的室内空气污染可能与吸烟具有协同作用。
4.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COPD发病和加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可能为COPD急性发作的主要病原菌。病毒感染也对COPD的发生和发展起作用。
COPD其他危险因素可能与患者社会经济地位、遗传(如α1抗胰蛋白酶缺乏)、营养状况等有一定内在的联系。
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临床特征
COPD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密切相关。通常,慢性支气管炎是指在除外慢性咳嗽的其他已知原因后,患者每年咳嗽、咳痰3个月以上,并连续2年者。肺气肿则指肺部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出现异常持久的扩张,并伴有肺泡壁和细支气管的破坏而无明显的肺纤维化。当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肺功能检查出现气流受限,并且不能完全可逆时,则诊断为COPD。
(一)临床表现
COPD者常见的症状是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哮鸣音。咳嗽通常为首发症状,初起咳嗽呈间歇性,早晨较重,以后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但夜间咳嗽并不显着。咳嗽后通常咳少量黏液性痰,部分患者在清晨较多,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常有脓性痰。早期仅于劳力时出现气促,后逐渐加重,以致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出现气促。随着COPD进展,急性加重频繁发生,在疾病晚期,可能会发生全身性症状,如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合并感染时可咳血痰或咯血。
在COPD早期,除了听到呼气性哮鸣音外,胸部物理检查可能无特征性发现。随着气道阻塞的加重,肺部过度充气逐渐明显,可出现前后径增大,呼吸变浅,频率增快。重症COPD患者常有缩唇呼气;胸腔过度充气,常伴有下部肋间隙反常凹陷(胸腹矛盾运动);低氧血症者可出现发绀;伴右心衰竭者可见下肢水肿、肝脏增大。晚期常采用前倾坐位,即伸展手臂,身体前倾,以手掌支撑体重,辅助呼吸肌全部参与呼吸运动;由于肺过度充气使心浊音缩小,肺肝界降低,肺叩诊可呈过清音。两肺呼吸音降低,心音遥远;两肺常可闻及干、湿啰音。
(二)严重程度分级
功能性呼吸困难分级:0级:除非剧烈活动,无明显呼吸困难;1级:当快走或上缓坡时有气促;2级:由于呼吸困难比同龄人步行得慢,或者以自己的速度在平地上行走时需要停下来呼吸;3级:在平地上步行100米或数分钟后需要停下来呼吸;4级:明显的呼吸困难而不能离开房间或者当穿脱衣服时气促。
(三)COPD治疗
COPD的治疗主要是控制感染、保持气道通畅、改善呼吸困难、纠正缺氧、改善呼吸功能等。
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的日常照护
(一)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1.饮食
因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是消耗较大的疾病,饮食应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高微生素,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养成定时、定量进食的习惯。急性期可给半流质,鼓励多饮水以促进排痰。
2.戒烟
鼓励患者参加戒烟计划,讲究策略,帮助老人参加社区的戒烟活动。戒烟虽不能使损害的肺功能恢复,但可推迟劳累性呼吸困难的发生,减少COPD死亡的危险性。
3.体育锻炼
急性期卧床休息,缓解期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安排适当活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散步是较好的健身方法之一,据研究,每天步行30分钟对肺功能有明显好处。运动强度以能与旁人谈话而不发生明显气促为宜,活动时间从5分钟开始逐渐增加至20~30分钟,每天1~2次,长期坚持。太极拳锻炼时缓慢、深沉、均匀的呼吸,对改善和提高呼吸功能大有益处,因而打太极拳是一项有益于缓解期患者的运动项目。耐力训练前后做全身体操或放松体操,作为准备活动或整理活动。但饭后百步走并不科学,餐后运动对患者心血管有明显的负性作用,因此,餐后2小时应避免剧烈运动。
(二)预防呼吸道感染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防空气污染
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或防止粉尘、烟雾及有害气体吸入。
2.耐寒锻炼
入冬前坚持冷水洗鼻,每天2~3次,每次2~3分钟,还可以用冷水洗脸,自我按摩鼻部、迎香穴、风池穴等预防感冒。
3.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视情况接种疫苗,如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也可用中药来调理,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4.其他
不要到人多的公共场所,避免和呼吸道感染者接触。寒冷季节或气候骤变时,适时添加衣物,注意保暖。注意口腔、皮肤清洁。
(三)氧疗
根据医嘱进行家庭氧疗,一般采用经鼻导管吸入氧气,流量1.0~2.0升/分钟,每天12~15小时。COPD稳定期进行长期家庭氧疗对具有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可提高生存率。
(四)呼吸功能锻炼
呼吸肌功能锻炼包括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可加强呼吸肌的活动,增加膈肌的活动能力,以提高通气量。其方法是:患者取仰卧位或半卧位,双膝半屈,站立时上半身略前倾,使腹肌放松,舒缩自如。用鼻吸气,经口缩唇呼气,吸气与呼气之比为1∶2或1∶3。吸气时腹肌放松,腹部隆起,呼气时腹肌收缩,腹部下陷。开始进行训练时,患者可将一手放在腹部,另一手放在前胸,以便感知胸、腹的起伏。呼吸时应使胸廓保持最小的活动度。腹部可用手适当加压,以增加呼吸时膈肌的活动度,练习数次后,可稍事休息,两手交换位置后继续训练。每日训练2次,每次10~15分钟,以后可逐步增加训练次数和时间,并可随意采用各种体位进行练习。注意训练时全身肌肉,特别是辅助呼吸肌要尽量放松,平静呼吸。
(五)病情监测
识别病情加重的先兆,如出现气促加重,伴有喘息、胸闷、咳嗽加剧、痰量增加、痰液颜色和(或)黏度改变以及发热等,或出现全身不适、失眠、嗜睡、疲乏抑郁和精神紊乱等症状,表示病情恶化和危重,一旦出现应及时送医院救治。
(六)保持呼吸道通畅
1.多饮水
保持每天有1500~2000毫升的液体摄入量,喝水不少于8杯。最好的饮水法是每次少量,约30~50毫升,每10~20分钟饮水1次,这样对呼吸道的湿化效果较好。另增加室内湿度,尤其是在气候干燥的秋冬季,要注意保持室内湿度不低于60%,可经常往地上洒水,勤拖地板或在暖气片上放置一盆清水等方法来增加空气中的水分。给氧时,湿化瓶内加20~30毫升温水以湿化吸入的氧气。
2.超声雾化吸入
按医嘱进行超声雾化吸入,雾化液中可加入生理盐水30~50毫升、糜蛋白酶5毫克和相应抗生素,可促使痰液稀释,利于咳出。
3.胸部物理疗法
(1)拍背。对于呼吸道分泌物多且难以排出的患者,应给予拍背。方法:操作者五指并拢呈杯状,用指腹与大小鱼际着落,叩击时应放松手腕,均匀叩击,每一部位叩击1分钟;叩击顺序应沿支气管走行方向,自下而上,由边缘到中央,有节律地叩拍患者背部,同时嘱患者缓慢深呼吸。拍背需注意两个问题:一是饭后1小时内不宜拍背,以免引起呕吐;二是拍背时患者应侧卧位,去枕,以利于痰液引流。
(2)有效咳嗽。在深吸气后呼气时用力咳嗽,连续咳嗽2~3次,有助于松解痰液。常与翻身、拍背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