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恒
扛起事业大鼎的人,必然要释放出自己全部的光和热。
--题记
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叫"安泰"的人,传说每当他脚踏实地时就力大无比,而一旦离开了滋养他的大地,便一事无成。宁夏民营企业家郝向峰可以说是一个事业有成的"安泰"。因为他完全凭借自己的大脑和双手,在未知的世界里,开辟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崭新天地。
翻开他的履历,人们会惊异地发现,40岁不到的他,已创下了数千万元的产业。他的企业"泰丰实业有限公司"在银川平原闪烁着耀眼的光芒,绿宝石般的枸杞系列保健品,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郝向峰给人的印象是沉稳朴实,一点也看不出张扬的样子。他似乎永远在思考着什么,这不由得让人想起成熟的麦子,"成熟的麦子总是低头的"。也许意外的幸运会使人狂妄,然而,经过磨砺的幸运,却让人更加的沉稳。郝向峰的沉稳给人以太多的想象,他在创业的历程中既有成功的喜悦和收获,又有坎坷的经历和心酸的故事。
一位哲人曾对农夫说:有人能在废墟上建起一个王国,那是因为他拥有一片"废墟"。郝向峰的"废墟"在什么地方?他是何方智者?从什么地方站立起来?为什么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从容不迫,举重若轻?现在该是走近这位神秘人物、掀开他面纱的时候了。
童年的记忆
不知从什么年代起,流传下这样一句俗语:"米脂的姑娘、绥德的汉,清涧河的石头、瓦窑堡的炭。"绥德,陕北榆林地区的一个县。郝向峰就是诞生在绥德县一个叫高山村的地方。绥德地处交通要塞,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翻开《绥德县志》,扑面而来的是苍凉和悲壮。史料记载:"绥德地极高远,峰峦环拱,沟涧萦旋,受春气最迟,受秋气独早,稼穑多不畅茂,隆冬尤为凛冽,终日大风扬沙,冰雹间或为灾。"悲壮的历史,恶劣的自然环境,使绥德人自古以来便养成超人的吃苦精神和坚强的韧性。千百年来,吃苦对绥德人来讲,就像不长庄稼的沟壑一样又深又长。不知多少代了,人们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过着贼来不怕客来怕的日子。
在郝向峰的记忆里,高山村的山高不可测,高山村的沟壑让人心悸。儿时的郝向峰家境贫困,谷糠窝头、菜根野草,没有几天能填饱肚子,那时他最期盼的就是脱离饥饿。
父亲郝文才没有进过学堂,但他似乎心里明白,自己所有的苦难,大概全是没有文化的缘故。"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学而优则仕思想,在这位贫困老人的心中挥之不去。他由此想,即便是赴汤蹈火、累弯了脊梁,也要把自己的7个娃娃送进学校。读书是他们将来走出深山,摆脱贫穷,寻找幸福的唯一出路。
郝向峰的求学之路颇为不易,筹集学费,翻山越岭,忍饥挨饿,自不可少。在枣林平乡中学读书时,同学们常说的一句话让他至今不忘,"周一周二吃干粮,周三周四饿断肠,周五周六往家跑"。
饿断肠的郝向峰在学校里,除了学习认真外,看不出有什么"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兆头,相反"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滋味,他可是实实在在的品尝到了。
在郝向峰的心目中,年幼时家庭的贫穷给他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但大家庭的温暖带给他更多的是幸福和欢乐。尽管父母从未上过学,但父母的勤劳善良、忠厚朴实、助人为乐的品德令他至今念念不忘。令他最难以忘怀的人是父亲郝文才,父亲劳苦的背影虽说是留在了昨天,但是任何时候想起来都令他心酸。为了让孩子们上学,父亲除了在田里劳动外,还不得不做些长途贩运的小本生意。春夏秋冬,本地产的红枣、小米、皮毛和临近省区的煤炭、瓷器、生活日用品,只要能赚上一点小钱,他都要用心去做。
父亲经常是早晨从这个集市里买上东西,第二天再到另一个集市把东西卖掉。有多少个日日夜夜,不管大雪纷飞,不管三伏酷暑,父亲都会在天蒙蒙亮时套上驴车出门,常常是深更半夜才推开窑门进屋。回到家里的父亲,时常会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感叹"八盘山"道路难行。从小在黄河边长大的郝向峰,在他还没有走出大山之前,"八盘山"在他心中是个谜。"八盘山"究竟在什么地方,其道路有多么凶险,他还懵懵懂懂,只是清楚地记得,父亲是在1986年6月的一天,怀着对贫困生活的无尽遗憾,怀着对儿女未来的无限眷恋和无尽希望,走完了他56年的人生里程,这对郝向峰来讲是一大打击。父亲去世时他还在学校里读书,日后能否考上大学,走出大山,甚至开创事业,已逝的父亲是看不到了。若干年后,当郝向峰腰缠万贯,成为一家民营企业的董事长后,开车前往北京途经山西境内,路过"八盘山"时,面对陡峭的山坡,环拱的峰峦,萦回的沟涧,他不禁悲从心起,原来,这就是父亲生前所说的"八盘山"。当年,父亲就是在这里一个人赶着驴车,载着货物,无数次翻越这座险峻的大山。停下车的郝向峰热泪盈眶,他强烈的思念去世的父亲,面对凶险的"八盘山",他感到命运对自己的厚爱,更感到命运对父亲的不公。
失去生活经济来源的家庭是愁苦的。能否继续完成学业,实现父亲的遗愿,是郝向峰心中常常思考的问题。胜人一筹就得拼毅力、拼知识。无论遇到多大困难,对学习他从来都是心无旁骛,不敢怠慢。走出大山,摆脱贫穷,是他永远的动力。生活虽然很苦,但苦中苦是岁月煎熬的一碗良药,喝下它,人会抵挡住各种打击,克服人生路上的许多困难,会变得越来越坚强。
绥德县的枣林坪乡中学,是个师资水平并不高的学校,要想从这里实现梦想,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情。好在此时郝向峰家里已经有了生活的曙光。三哥郝向碧军校毕业后,已是兰州军区某部队的干部。在他的资助下,家里不再为没有吃的发愁,郝向峰也不再为学费发愁。为了能让郝向峰顺利地考上大学,郝向碧将自己的兄弟接到部队所在地固原,让他在固原一中上学。亲如母亲的三嫂,在郝向峰上高中时从经济上、生活上都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怀。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1986年8月,郝向峰终于实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愿望,了却了家里人和已逝父亲的心愿,跨进了高等学校的大门。
"雄鹰终于展翅",这是他的骄傲,更是家里人的骄傲,因为,在此之前,高山村还没有一个学生能像他一样走进高等学府的大门,接受本科教育。
睿智的头脑
郝向峰在宁夏农学院学的专业是"农业经济管理"。在校园里他除了刻苦学习外,更多的时间都在关注着不同商品的市场动向、不同领域的营销情况。这为他日后走向社会、谋得经济利益打下了基础。校园里的郝向峰对所学专业充满了兴趣和热忱,除了学习以外,他还小打小闹的赚些零花钱回来。事实证明,一个人的成功因素是很多的,而在这些因素之中的就是热忱。没有热忱,不论有什么能力,都发挥不出来。不屈于命运,敢与命运抗争的郝向峰觉得自己已经长大,已经有能力用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在社会上走一遭了。
记得高考完等待高考成绩时,他回到了固原三哥家中,看到部队驻地正在搞土建工程,他让三哥帮自己联系到工地干活,整整一个假期,他天天都在工地上劳动,开学时赚了300多元钱。这是他第一次打工赚钱,而这300多元钱,差不多够交一年学费了。
"自古兴废由人事"。困境中的郝向峰是不安于现状的。在他看来,只有抓住机会,攻克机会,才会有成功的可能。但是机会并不等于现实,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残酷的现实并不像一些懒人想的那样,赚钱,要靠自己一点点摸索实践才行。
哲学家说:"所有的危机都是转机,问题是要面对现实,寻找办法"。郝向峰就是在危机中寻找出路的先行者。校园里的他被同学称为"大亨"。所谓的"大亨",不过就是和朋友吃饭时常常由他来买单。一碗羊杂碎、一碗揪面片,他是乐意的,因为这点小钱,凭他睿智的头脑,想办法做点小买卖,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再赚回来。
一个从小吃糠咽菜,从窑洞里走出的山娃子,在大学校园里被同学们戴上"大亨"的名衔,这不能不令人深思。"大亨"虽说是徒有虚名,但是若干年后却是名不虚传。对于困难人员的帮助,他出手大方,一掷千金。
日月如梭,光阴荏苒。1990年8月郝向峰结束了4年的大学生活,在莘莘学子中,他脱颖而出,被院方选中留校工作。能在大学里谋得一份工作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被分配到农学院教学实验场搞财务工作。有了稳定的工作后,他没有忘记还在窑洞里度日的亲人,会时常给母亲寄些钱回去。郝向峰的感恩之情、报恩之心,一如哲人说的:"一步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
有思路才会有出路。只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总会拥有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参加工作后,郝向峰更是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幻想。他密切关注着许多商品的市场价格和营销情况,他像猎人一样,在寻找机会,展示自己。想要谋利的意识,有先天和后天的因素,想当初,目不识丁的父亲能用一大车粉条的差价,换回全家人一年的口粮。郝向峰感慨万端,可惜父亲已经去世,不然,他这个经济学学士,一定要回去再请教请教。
小打小闹的投机,在校园里他也曾尝试过几次,个别女同学饭票用不完,他想办法收到自己手中,然后换成粮票,再把粮票拿到银川的地下交易市场卖掉。谋利是一方面,重要的是在这样的交易中,他明白了物品转换后的价格差异。不过,从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出他捕捉机会的能力。世间的万物,似乎都有自己的机遇和命运,每个人的机遇都是均等的。机遇均等却难以掌握,有的人与它失之交臂,有的人与它一见钟情,这与人的素质、修养、胆识息息相关。看来,在变化万千的市场面前,谁抓住了机遇,谁就抓住了缚龙的长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