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高尚的语言包含着真诚的动机。”
所谓的巧妙话,就是指含有一定技巧性的语言表达形式,同时,辅以情感、神态、动作、语调等的帮助,不包含虚伪、不脱离道德规范,包含着一种真诚动机的一种商品销售形式。巧妙话表达越清晰、越确切、越执着、越有诱惑力,对方的感知与理解力就越强,从而,就能满足顾客的某种心理需要。
在现实生活中,不论是绝对的真话还是假话,有时候都可能让人厌恶。待人处事时要讲究真诚,但说话却需要讲究技巧。听巧妙的话语如沐春风,听恶劣的话语如入冰雪。说巧妙话是一种艺术,是为人处世的艺术,在商业交往中也同样有用。在销售过程中,如何利用巧妙话,让不利的尴尬局面变成有利于销售的局面,更是一门非常难的技术,也是非常宝贵的一种财富。
61
生活中充斥着巧妙话
但丁说过:“语言作为工具,对于我们之重要,正如骏马对骑士的重要。最好的骏马适合于最好的骑士,最好的语言适合于最好的思想。”
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候需要说的真话可能会非常难听,让对方难受,所以,会说话的人往往会巧妙利用人们的心理,既不伤害对方,又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有一个小男孩,在父母的教诲下总是显得非常有礼貌,遇到好吃的食物也知道要谦让别人,周围的人们都夸他聪明懂事。有一天,家里来了一位客人,小男孩也同平常一样将最大的苹果送给客人吃,客人一边称赞他,一边接过了苹果。可是当这位客人刚刚咬下第一口苹果的时候,小男孩“哇”的一声哭了出来,边哭还边说:“你凭什么吃我的大苹果?你凭什么吃我的大苹果?”客人在莫名其妙的同时也尴尬万分。原来,从前家里来的客人只是接过食物之后就重新放回盘子里,很少有人去真的吃它。男孩也就养成了习惯,可是,这次他自己喜欢的食物却真的被别人占有了,他自然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
可见,在生活中,要处处给自己留有余地,如果太过于老实地说出对自己不利的真话或者做出绝对真实的举动,通常就会出现尴尬。
《最后一片叶子》是美国作家欧·亨利的一篇短篇小说,它的故事是这样的:
在某医院的一个病房里,身患重病的病人房间外有一棵树,树叶被秋风一刮,一片一片地掉落下来,病人望着落叶萧萧、凄风苦雨,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想:“当树叶全部掉完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被这种悲泣深深打动了,他用画的树叶装饰树枝,使那位濒临死亡的女病人坚强地活了下来。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事例。作为医生,面对一个生命垂危的重症患者,经常会宽慰病人说:“只要配合治疗,很快就会康复。”而几乎没有一个医生会对病人说:“你根本没有希望了,很快就会死。”
同样,作为病人的亲友,在去探望病人时,即使知道他活不了几天了,也要与医生巧妙配合,让病人满怀信心地接受治疗。因为生命本身有时是会创造奇迹的,即使没有奇迹出现,让病人充满希望地多活两天也是一种人道精神的表现。这个时候,巧妙的话语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教育方面,巧妙的话更会对人产生积极的影响。
大学教授们经常要给自己的学生写推荐信,这些推荐信可能是用来向国外学校申请奖学金,可能是用来到人才市场上参与激烈的职业竞争,如果学生的确是顶尖的人才,那便不必多说,照实写出来就是了。倘若教授诚恳地指出该学生不是出类拔萃的顶尖人才,通常接受推荐的一方就可能理解为该学生是个差劲的学生。如果这样做,他可能会伤害这个学生,使其失去深造的机会或难以找到工作,甚至对其一生的命运都会产生不良后果。所以,教授们提笔写推荐信的时候,必定在其中巧妙回避或减少对学生不利的一面,而稍稍夸大学生的成绩和能力。
教育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教师如果善用美好言语鼓励学生,学生则会树立信心,并且真正有所进步。有人做过这样的试验:
把能力相当的初一年级学生分成三个小组,第一组经常给予表扬与称赞;第二组经常给予责备和批评;第三组既不给予表扬和称赞,也不给予责备和批评。
给三个组做相同难度的数学练习题实验时间为一个星期,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第一组学生的成绩在不断上升;第二组学生一开始有进步,中途就停滞不前了,学习效果不好;第三组学生前三天成绩上升,以后成绩变得直线下降。可见,巧妙的语言能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成绩上升。
还有这么一个故事:
王员外家添了个孙子,在满月酒的那天,来了许多庆贺的宾客,大家都看着孩子在有意无意地闲谈。
李秀才说:“令孙将来一定福寿双全,飞黄腾达,富贵荣华,光宗耀祖!”
罗秀才说:“人都是一样的,这孩子将来也会长大、变老、死去!”
李秀才受到热烈的欢迎,被奉为上宾,而罗秀才则受到客人的鄙视,遭到主人的嫉恨与冷遇。
难道罗秀才说的不是实话吗?当然是实话,可是实话是不中听的。相反,李秀才说的话极其巧妙,讨得了主人的欢心,因为主人正是这么期望的。
礼节性语言和奉承话在生活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可给人们的幻想与虚荣心带来极大的满足,巧妙地说与对方听,让人觉得自己在别人的生活中是受到尊重与重视的,便能使人从困境与艰难中摆脱出来。
生活中既是如此,商场上更不必说了。
62
巧妙话的巧妙处
有一年在贵阳举办的中国国际名酒节上,外省的一家经贸公司与贵州一家酒厂谈判,酒厂就成功地运用了这个方法。该公司欲订购白酒10吨。但贵州的酒厂如林,名酒如云,各家竞争相当激烈。究竟订哪家的?委实举棋难定。
他们在与这家酒厂洽谈时,对这么一宗大生意,厂家掩藏起内心的兴奋,平静而又抱歉地说:“对不起,我们今年的货早已订完了。已开始订明年的,如果你们需要,我们设法给你们安排明年早一些的。”听了这话,公司很意外,说:“是吗?前天你们还在大拉客户哪?”厂家随即摆出一副赤诚的面孔,说:“商场如战场嘛,你们是聪明人,会不懂那是我们的一种策略?众所周知,我们的酒是根本用不着‘拉’的;更何况过了一天,情况还会不变?这不,今天一清早,广东一家公司才将今年的最后一批10吨全部订完。你们可以去问问他们嘛!”这么一说果真有效,公司有些急了,忙说:“是的,听说你们的酒好,我们才慕名而来。我们来一趟也不容易,能不能通融一下,先挪给我们一些?”
厂家故作为难状。
公司更加着急,好话说了一大堆。厂家这才以关怀、同情的口吻说道:“既然你们要与我们长期合作,考虑到我们的长远利益,我们可以给其他客户做做工作,每家匀出一点,给你们凑足10吨。”
公司大喜。厂家更大喜了。
厂家巧妙地利用了酒好、订单已满这一看似真诚的巧妙语,来吸引经贸公司的注意,从而做成了生意。在实际销售中,经过周密思考和精雕细琢的巧妙语言,往往更有可信度。而要想让这种真实的效果真正发挥出它的作用,就需要巧妙把握好两个步骤:
1.合情合理
在你组织巧妙语言的时候,要尽量显得合情合理,符合当时、当地、当事人的实际情况,不能差距过大。
在《三国演义》中,张松欲献四川地图给曹操。曹操看不起矮小、貌陋的张松,拂袖而去。曹操的主簿杨修是一位能言善辩的人士,斥责张松的同时,傲慢地声称曹丞相具有雄才,并出示曹操撰写的兵法书籍《孟德新书》来佐证。谁知张松博闻强记,将书接过看了一遍,便熟记于胸,而后大笑道:“这本书连我们蜀中的三尺小童,都能够背得,你怎么能说是‘新书’呢?这是战国时无名氏所做,曹丞相盗窃以为己有,也只能骗得了你这样的人物!”杨修驳斥说:“丞相私藏的书,虽然已经成帙,但是并没有流传开来。你说蜀中小儿暗诵如流,是在欺骗我吧。”张松立即表示:“你如果不信,我现在就背给你看。”于是将《孟德新书》从头至尾背诵一遍,并无一字差错。杨修大惊,得知此事的曹操也纳闷:“莫非古人与我暗合?”竟然下令将这本书撕碎之后烧毁。于是让杨修领张松来见他。
在这场交锋中,张松之所以能够灭曹操、杨修的傲慢气焰而获胜,就在于成功地利用了自己的记忆力,从而巧妙地编造了一种“真实”,使对方不得不相信。
2.态度诚恳
虽然销售过程中最重要的表达形式是言语,但同时,情感、神态、动作、语调等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手对你巧妙语内容的接受程度,取决于对你表达的感知与理解的深浅。你态度越诚恳,表达越明晰、越确切、越执着、越有诱惑力,对手的感知与理解力就越强。因此,摆在自己面前的事是,要千方百计调动对手的情感,使他对自己建立起足够的信任,没有任何怀疑的余地。同时,还要让对方明白:如果不相信你所说的,那么,便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只有相信你所说的,自己才能获得利益,迫使他只能“相信你所说的”,这是惟一选择。
为了更有效地运用巧妙语,还可以利用人们对共同点具有的认同心理。站到对手的角度上,设身处地为对手的利益说话,使对手感到自己是为他好,双方的利益是一致的,并适当使用一些缓解对方警惕性的言语。如诸葛亮的“事须三思,免致后悔”;又如现代社会的如“考虑到我们双方的利益”、“这是人人皆知的”、“早就如此”、“聪明的人都会这样做”之类。如此,对手的防线最终会崩溃,自觉不自觉地会相信你所说的话。
63
巧妙的言语还要配合巧妙的行动
在动物的世界里,“示假隐真”是很重要的生存法则。
有一种瓢虫,当你用手碰它时,它就停止不动,连脚都缩了起来,任凭你怎么拨弄它,它就一副已经死去的样子,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它又开始爬了!
有一种鸟,在它孵卵的时期,若有外敌入侵,它会先佯与外敌搏斗,翅膀扑了几回后,便假装受伤,跌跌撞撞地“败走”,外敌受到这个动作的吸引,会过去追逐这只败鸟,等外敌远离鸟巢,“败鸟”立刻迅速逃走,于是巢中的卵获得保全。
正是通过这种制造假象的动作,动物才能世代繁衍,维持起码的生存空间。同样,在人生的丛林中示假隐真也有利于保存实力和争取先机。
明朝朱元璋当上皇帝后,一改当皇帝前那种爱护百姓、礼贤下士的作风,而是性情暴躁,杀人如麻,大批功臣宿将都被他杀了。洪武15年,朱元璋又建立了锦衣卫这个特务组织,随便抓人杀人。
但皇太子朱标却很仁慈,见父皇乱杀人,心里很不赞成。而朱元璋见自己年事已高,一心想训练太子将来做皇帝的能力,常常要太子按自己的意图处理政务。所以父子总是有意见分歧,弄得满朝文武百官左右为难。
有一天,朱元璋让御史袁凯送案卷给太子。
太子接过案卷一看,见父皇又要杀许多人,心中很难过。他叹了口气只在案卷上写上几句话就交给袁凯呈给父皇。
朱元璋见太子在案卷上写道:
“父皇陛下!依儿臣之见,以仁德结民心,以重刑失民心。望父皇三思。”
朱元璋看后脸色一沉。他突然问袁凯:
“朕要杀人,太子要从宽,你说谁对?”
袁凯本已吓得心直跳。听到皇上发问,他急得直冒冷汗。如何回答呢,一个是皇帝,一个是太子,怎敢说谁不对呢?
这袁御史是松江华亭人,字景文。他博学多才,诗也做得好,少时以《白燕诗》出名,故人称“袁白燕”。他确是聪明过人,忙叩头答道:
“微臣愚见,陛下要杀,乃是执法;太子要赦,乃是慈心,都有道理。”
这一答,满朝文武无不暗暗称赞,就连朱元璋也暗暗称是。
当袁凯和文武百官刚松了口气,却猛听朱元璋手拍御案,怒气冲冲地站了起来,指着袁凯骂道:
“你这老滑头,竟敢在朕面前两边讨好。我先斩了你,看还有谁敢在朕面前花言巧语!”
这一下吓得百官手足无措。袁凯更是吓得脸色苍白,瘫倒在殿上。幸亏还有几位胆大的大臣跪着替袁凯求情,朱元璋才没有杀袁凯。
袁凯退朝回到家里,饭也没吃,倒头便睡。他的妻子见此便问究竟出了什么事。
“古话说:‘伴君如伴虎。’”袁凯叹了口气说,“为了贪官,今日弄得性命难保;要在松江华亭多好!”妻子吃一惊,连忙追问原因。袁凯将今日在朝中所发生的事一说,伤心地叹了口气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今日虽躲过,难逃明日。”
妻子愤恨地说:“看来今日朱皇帝和秦始皇差不多了。”
“秦始皇?”袁凯口中喃喃地念道,忽然想到秦二世逼要赵高女儿赵艳容,赵艳容装疯的故事……
第二天早朝,朱元璋要找袁凯的岔子,一上来就召袁凯,谁知叫了两声,都无人答应。袁凯没有上朝。
百官又都吓了一跳。
“袁凯哪里去了!”朱元璋怒容满面喝令道,“派人去袁家看看,看他为何不上朝?”
不一会,去察看袁凯的人上殿奏道:“启奏陛下,袁御史疯了。”
“什么!他疯了?”朱元璋怔了一下。
“是的,”来人又奏道,“他昨晚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砸锅摔碗,打人骂人,乱蹦乱跳,嘴里又胡言乱语。折腾一夜,把家里的东西摔得一地。”
朱元璋冷笑道,“昨日还是好好的,今天就疯了,这老家伙又耍什么花招?疯了也给我绑到殿上!”
袁凯被绑上殿,只见他披头散发,满脸黑灰,衣衫被撕破,浑身沾满了粪污。到殿上,他呆呆直立,不参不拜,不禀不报,两眼向上翻。
“他真疯了!”百官摇头叹息道。
朱元璋半信半疑地说:“来人,拿木钻钻他一下,看他是真疯还是假疯!”
木钻在袁凯手背上钻了一洞,鲜血直流,而袁凯却毫无反应。
“这老儿真疯了,带出去吧。”朱元璋挥了挥手。
袁凯木头似的站在那里,丝毫反应也没有。两人将他送回家里,却躲在门口偷看。只见他进门后,不喜不怒,却学狗爬叫,血弄得满脸都是。两人回朝禀报朱元璋。朱元璋仍不放心,第二天再派亲信前往察看。只见袁凯爬在地上又滚又叫,手里捧着一团屎往嘴里塞。那亲信一阵恶心,只看一会就回宫复命,肯定地说袁凯真疯了。
朱元璋听了笑着说:“也罢,不管这老儿真疯假疯,既吃屎就当他真疯了。”
袁凯料定朱元璋决不会轻易放过他,会派亲信前来察看,便事先叫妻子用炒面拌糖稀做成屎状,放在篱笆旁。亲信以为他真的把屎吃掉了,时间一长,袁家人呈报回乡养病,朱元璋也不愿意再给疯子发俸禄,也就准了。袁凯用装疯这一招捡得一条命,回到自己的故乡,得了个善终。
一次,一家美国公司要与日本公司合作一个项目,一开始,美国人就咄咄逼人地开始了产品宣传攻势。他们在谈判室内张贴了许多挂图,还印制了许多宣传资料和图片。他们用了两个半小时、三台幻灯放映机来放映好莱坞式的公司介绍。他们这样做,一是要加强自己的谈判实力,另外则是想向三位日本代表做一次精妙绝伦的产品简报。在整个放映过程中,日方代表静静地坐在那里,全神贯注地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