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新技术·如何办好鱼养殖场(新农村十万个怎么办)
31641300000033

第33章 池塘施肥有哪些注意事项

池塘施肥,主要是繁殖鲫、鳙鱼的天然食料——浮游生物,附生藻类和底栖动物等,有机肥料中含有的有机碎屑以及腐烂的植物,则可被鲢、鳙、鲮、鲤等部分摄食,实际上也超了饲料的作用,施肥可分施基肥和施追肥两种。施用的有机肥料均应充分发酵。

(1)施基肥。瘦水池塘或新建的池塘,池底少淤泥或无淤泥,水质很瘦,为了改善底质,使之含有较多的营养物质不断地供应池水养分,以繁殖天然食料生物,必须施放基肥。

基肥应早施。在冬季池塘排水清整后即可进行,使池塘注水养鱼后,能及早繁殖天然食料。施肥方法可将肥料遍施于池底或积水区的边缘,经日光曝晒数天,适当分解矿化后,翻动肥料,再晒数天,即可注水,施基肥的数量应较大,一次施足,视池塘肥瘦,肥料种类,每亩施数百至千余千克不等。有时施基肥是在注水后进行,其作用主要是肥水而非肥底泥。可将肥料分小堆置放于沿岸浅水处,隔数天翻动1次,使营养物质逐渐分解扩散。肥水池塘和养鱼多年的池塘,池底淤泥较多,一般施基肥量较少。

(2)施追肥。为了陆续补充水中营养物质,使天然食料生物繁殖不衰,需要施追肥。施追肥应掌握及时、均匀和少量多次的原则。当水色开始变淡时,就应及时施肥。一次施肥量不宜过多(特别在夏季),防止池水被有机物污染,使含氧量严重降低而影响池鱼的生存和生长,一般肥水的透明度在25~40厘米,透明度在40厘米以上的水较瘦,20厘米以下的水过肥。可根据透明度大小决定是否需要施肥,这是较简便的方法。

每次施肥的数量,随水的肥瘦,水温、施肥次数、肥料种类、养殖的种类以及天气等情况不同而异。在夏、秋高温季节,较春季和晚秋更须量少勤施。以养鲢、鳙或鲮鱼为主的池塘,要求水质较肥,施肥量应大些。以养草鱼或膏鱼为主的池塘,施肥量应少些。天气晴朗可以正常施肥,雨天成闷热雷雨天气,少施或不施,具体施肥量每亩100~200千克不等,池水以保持“肥”、“活”、“爽”为度。目前池塘施肥主要还是凭经验,用肉眼观察水色来决定和掌握,水化学分析及浮游生物测定仅作为参考。据在无锡测定,池水有机物耗氧量,肥水塘一般在20~35毫克/升,可作为池塘施肥量的参考数据。

浙江省有些地方,于7~9月在食用鱼池中取池底淤泥,加粪肥或氨水或少量石灰,拌和均匀,然后全池泼洒,作为池塘肥料,称“塘泥还塘”。也可在晴天中午用泥浆泵将池底淤泥吸起,喷洒于原池水面,使池底有机物在上层高氧水中迅速分解。这样可更充分地发挥淤泥中营养物质作为肥料的作用,降低池底耗氧,促进池塘物质循环。因此,翻动1次塘泥,相当于施一次肥,由于捻泥或喷泥浆在夏天进行,故每次操作面积不超过池塘的1/2,务必在晴天中午进行。

池塘施无机肥料目前尚不普遍,使用较多的氨水,效果一般较好。例如,广东水产研究所试验,每亩池塘每次施氨水(含氮18%~20%)5千克,每10天施1次,4~11月共施24次,120千克,浮游生物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因而鲢、鳙鱼得到增产。浙江在池塘施氨水的经验是每亩10余千克,全年共施40~50千克。在施用时,先用稀塘泥与氨水搅和,使氨被淤泥吸收,然后加水稀释(氨水、塘泥和水的比例是1∶10∶30左右),全池泼洒,这样可防止氨挥发损失。较高浓度的氨对鱼有毒,特别在碱性水中毒性更会增强。因此,池塘施氨水时,须注意掌握池水氨的浓度,不使其达到抑制鱼的生长甚至危及鱼生存的程度。

由于历次残剩肥料、浮游生物及其他动物尸体和鱼类粪便的积累,使水质变得过肥,并且“老化”、“老水”一般含氧量较低(尤其是底层水),池塘底层嫌气分解旺盛,水中有害的腐败产物和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的排泄物(如氨等)含量增高,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不良,蓝藻类增多,致使鱼类生长受到影响。为了防止池水过肥和老化,必须定期注新水,换去部分池水,增加溶氧量,保持水质清新,促进好气性细菌和有益浮游生物的繁殖,以利鱼类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