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池塘中养殖的对虾,经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病害,如烂鳃病、黑鳃病、烂尾病、断须病、红体病、白斑病、白浊病、急游、漫游、侧游、痴呆、冲撞等疾病。这些虾病,有的可以治愈,如烂鳃病、黑鳃病等;有的难以治愈,如侧游病、冲撞病等。经检验证实,上述各种病害,都是条件性病症。就是说,如果没有一定的条件,就不可能引发池塘对虾的病变,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致病,这个条件就是水质恶化。而水质恶化的表现及其根源,在于池塘中无机体系、有机体系的有害物质,其中以硫化氢、氨氮、亚硝酸盐氮等为水质恶化的最主要表现,造成这些带毒物质生成、存在、发展、进而导致对虾发病的,是由于饲料的残饵、虾的排泄物及池水中的有机酸,以及重金属元素等生成的各种化合物和氯、磷的残留与释出等所引起的。这些有害物质,只有经过有益的细菌完全分解和从塘外施入相应的药物降解,才能把它们在池塘中进行转化消除。然而,在残饵和排泄物天天增加的虾塘里,由于池塘生态体系的脆弱性和池塘内外净化能力的有限性,这些有害物质在多数的虾塘里,都会不断地骤增,经衍生而演变成各种有毒的物质,表现在池底长期发黑,经常发臭,直接危害对虾导致发病,并经由池中存在的病原体向虾体袭击,最终引起池虾暴发性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