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如何立体栽培农作物
31626700000054

第54章 冬暖棚在场地的选择上和布局上应注意哪些内容?

冬暖棚的建造成本比一般大棚高,对建造质量和规模、规格要求严格,故不要经常挪动场地并且要选择交通方便、地势平坦、排灌条件好的地块。冬暖棚是一项新的保护地栽培形式,城市近郊地区要结合整个保护地蔬菜栽培,有比例地适度发展部分冬暖棚,提高保护地蔬菜栽培水平和蔬菜档次。

冬暖棚的长短不应少于40米,最好东西长50米,除去两个小墙后净里长48米,净里面积333.3平方米,这样既便于管理,又有利于棚外蔬菜栽培的灌水、排水,同时便于计算用种子、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的数量,便于计算产量、效益。

冬暖棚棚间的南北距离应不少于8米(即16米建1个大棚),以避免前排遮后排,一般应间隔10米以上,如达到16米最好。棚外可安排中、小拱棚和露地蔬菜,不仅能经济利用土地,而且可充分利用大棚棚体挡风、夜间棚温外散、白天棚膜反射部分光线的优势,种植越冬蔬菜及早熟栽培蔬菜,增加经济收入。

冬暖棚的方位以正南、正北为宜,若地势需要,可以偏向东南或西北,但都不要超过5°,否则会影响棚内光照和温度。原因是每偏1°影响光时约4分钟,偏东南早晨虽可早见光,但在严冬季节也不能太阳一出即揭草苫子,而下午见光少,对夜间棚内保温不利。偏向西南,虽下午见光时间较长,有利于夜间棚温的维持,但夜间的温度高低主要决定于放苫子的时间和苫子的质量。此外,黄瓜等蔬菜的光合产物形成主要在14时以前,特别是10~12时之间光合效能最强,若方位偏离过大,会影响此期的光照强度,进而降低光合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