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如何立体栽培农作物
31626700000004

第4章 立体种植的优势有哪些?

立体种植有以下7个方面的优势:

(1)充分利用光热资源。适宜的热量条件能提高光合速度,增加光合产物,提高作物产量。各种农作物所提供的干物质,有90%~95%是植物利用太阳能并通过光合作用,将所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的。因此,发展立体种植的各类形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

(2)改善通风条件,发挥边行优势。所谓边行优势(又称边行效应),是指作物的边行一般比里行长得好,产量也高,主要原因是边行的通风透光条件好。立体种植比平面单作增加许多种植带和中上部空间,不仅增加了边行数,还大大改善了通风透光条件。例如,小麦套种西瓜,虽然小麦的实际种植面积减少约,但由于小麦的边行数增加几倍,边行的产量比里行可提高30%~40%,因而小麦667平方米产量基本上可做到不减或少减。这是立体种植增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3)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发挥各方面的互利作用。不同作物之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合理的立体种植方式,可以取长补短,共生共补。例如,麦田套种玉米,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差和空间差,使玉米提前播种,延长生长期,还可以提早成熟,增加产量。春玉米与秋黄瓜或马铃薯间作,玉米给秋黄瓜和马铃薯遮阴,可使夏末的地温下降4℃~6℃,从而创造了较为阴凉的生态环境,减轻了高温的危害。这样,既可提前播种,延长生育期和提高产量,又可减轻黄瓜苗期病害的发生和传播,促进马铃薯提前发芽出土。

(4)充分利用水、肥和地力。立体种植可根据作物的需肥特点和根系分布层次合理搭配,做到深根作物与浅根作物相结合,粮、棉作物与瓜菜作物相结合。在间作和套种两种以上作物的条件下,还可以做到一水两用,一肥两用,节水节肥。在一年五作的情况下,如采用“小麦、菠菜、春马铃薯、春玉米、芹菜(或芫荽)”的形式,土地利用率可提高1倍左右;在一年三作的情况下,土地利用率可提高20%以上。

(5)解决用地与养地的矛盾。我国华北地区的土壤肥力普遍偏低,主要表现在有机质含量低,蓄水和保肥能力差。要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必须增施有机肥料,采取粮、草间作,农牧结合的措施。如“两粮、两草、一菜”即小麦、苕子(或豌豆)、玉米、夏牧草(或绿豆)、芫荽一年五作的立体种植形式,可以充分体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特点,这种立体种植形式不仅可以保证小麦和玉米两季作物不减产,还可收2000千克优质牧草,牧草用来饲养牛、羊、兔等家畜,又可得到充足的优质粪肥用于养地,也可增加畜牧产品的收入。

(6)有利于发挥剩余劳力的作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随着农村各种生产责任制的建立、人口的增加和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村剩余劳力逐渐增多,发展立体种植业,既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又可投入较多的劳力,实行精耕细作,提高产量和增加收入。这样,也可以积累较多的资金,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乡镇企业发展了,又能吸收较多的剩余劳力,形成良性循环。

(7)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发展立体种植业,可以打破单一种植粮、棉、油的经营方式,有效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产值,不仅可以显著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还可给市场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大量的产出,增加了大量的投入,还可相对节约成本,节约能源,构成良好的循环体系。通过多种作物的搭配种植,还可以改善单一的生态环境,产生较好的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