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缩叶病是由真菌中的外子囊纲病菌引起。主要危害桃、碧桃、樱桃、杏、李等蔷薇科植物的叶片。
(1)发病特点。病菌以子囊孢子或芽孢子形式在芽鳞缝内或树皮上越冬,翌春芽萌发时,芽孢子生芽管,穿透表皮或自气孔侵入嫩叶。当年病叶产生的子囊孢子及芽生孢子于春末夏初成熟,4至5月时发生严重,借风力传播,随着气温升高,一般不再侵染,一年只侵染一次。气温超过30℃即不发病。春季低温多雨时利于该病发生,江河沿岸、湖畔、低洼地亦多发此病。
(2)危害症状。主要危害植株叶片,严重时也可危害花、幼果和嫩枝。感染此病的植株春季展叶后呈皱缩波纹状,叶尖和叶缘反卷,叶面凹凸不平。以后随着叶片生长,叶色逐渐由黄绿色变为紫红色,叶肉增厚变脆,凹凸程度增大。春末夏初时,叶片表面生成一层白色粉尘,不久,病叶变黑,枯萎脱落;嫩枝感病后短缩、肿大,呈灰绿色或黄色,病枝上叶丛生,严重时枝条枯死;病果发育畸形,果面龟裂,果毛脱落,但表面光滑。
(3)防治措施。发病初期,及时摘除初期显现病症的病叶,以减少病源传播;早春芽膨大而未展叶时,喷4~5次石硫合剂;展叶前喷0.1%硫酸铜溶液也可有效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