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实用养生保健中草药
31616400000004

第4章 果部(3)

治女人阴中生疮。如虫咬痒痛一样:将桃叶捣烂,再用布裹好放入。

治黄疸:晴天的清晨,取朝东长的,大如筷子像钗股的桃根一把,切细。用一大盏水,煎至八分,空腹服。三五天后,全身黄色自退,百天后完全恢复。

[释名]

栗树长得很高,树叶像栎树叶,四月里开青黄色的花,每枝至少有四五个,苞的颜色有青、黄、红三种。子生时壳黄,熟时壳变紫,壳内有膜裹住,到九月降霜时才熟。只有苞自己裂开掉出来的子才能久藏,否则容易腐坏。

[性味]

味咸,性温,无毒。

[功效主治]

主治益气,厚肠胃,补肾气,令人耐饥。生吃可治腰脚不遂。疗筋骨断碎,肿痛淤血,生嚼后涂上,立刻见效。吴栗虽大但味差,不如北粟。粟只要是晒干后吃,都能下气补益。不然仍有木气而失去补益。用火煨去汗,可除木气味,生吃则发气。蒸炒熟食也会胀气。用栗制成的粉喂养小儿,会使小儿不长牙齿,小儿不宜多吃,生的难消化,熟的则胀气,膈食生虫,往往致病。

栗楔

一个苞有三颗栗子,其中扁的一颗叫栗楔。

[功效主治]

主治筋骨风痛,活血尤为有效。每天生吃七颗,破胸胁和腹中结块。将它生嚼,还可拔恶刺,出箭头,敷颈淋巴结结核肿痛。

栗壳

栗的黑壳。

[性味]

气味同栗。

[功效主治]

煮汤喝治反胃消渴,止泻血。

[附方]

治膈气:粟子黑壳煅,同舂米槌上糠等分,蜜丸桐子大。每空心下三十丸。

痰火瘰疬:栗壳和猪精肉煎汤服。

毛球

栗外面的刺苞。

[功效主治]

煮汤,洗火丹毒肿。

[功效主治]

主治颈淋巴结结核。

[附方]

治瘰疬久不愈:采栗花同贝母为末。每日下酒一钱。

树皮

[采集加工]

剥带刺的皮煎水洗。

[功效主治]

主治丹毒五色无常。

[附方]

治漆疮:栗树皮或根半斤至一斤。水煎,冲铁锈一至二两洗患处,一日二至三次。

树根

[功效主治]

用酒煎服,治偏坠疝气。

[附方]

治骨鲠在咽:将栗子内的薄皮烧灰存性,研末,吹人咽喉中,骨鲠即下。钓鲠丸:用栗子肉上的皮半两,制成末,与一个鲇鱼肝和二钱半乳香同捣,做成梧籽大小的丸。视鲠的远近:用线将丸子系紧,喝少许水吞下,提线即可钓出鲠。

治小儿疳疮:嚼生栗子敷上。芦刺入肉,方法相同。

治被马咬:独颗栗子烧研敷。野兽爪抓伤,方法相同。

治小儿口中生疮:大栗都熟,天天吃,甚效。

治鼻出血不止:宣州大栗七颗刺破,连皮烧灰存性,出火毒,加少许麝香研匀。每次服二钱,温水送下。或者用栗子壳炭研成末,做粥吃。

治刀伤:大栗子捣烂敷。

治老人肾虚腰痛:栗子同公狗腰子、葱、盐煮吃,一月即愈

治小儿脚弱没有力。三四岁仍不能行走:每天给牛栗与他吃。

治跌打斗殴伤:牛嚼粟子涂搽,效佳。

治栗子颈:用粟苞内隔断薄膜嚼烂敷。

治膈气:用煅烧过的栗子黑壳与等分的舂米槌上的糠,制成桐子大小的蜜丸。每次空腹服三十丸。

治眼红疼痛,火气上升。眼球上血丝:用栗子七个,同黑鱼煮成羹吃。

治颈淋巴结结核不愈:采栗花同贝一起制成末,每日用酒送服一钱。

[禁忌]

患风水气不宜食。小儿不可多食,生者难化,熟即滞气隔食,往往致小儿病,风湿病者禁用,便秘者忌之。

[释名]

枣树是红色,长着小刺,四月里长叶,五月开白带青的花,各处都有栽种,只有山西、山东的枣大。

[采集加工]

干枣做法:须先清扫地面,铺上菰箔之类来承接枣,日晒夜露后,再拣除烂的,晒干后即可,切了现晒干的叫枣脯。煮熟后榨出的汁叫枣膏。蒸熟叫胶枣,加糖、蜜拌蒸则更甜。加麻油叶同蒸,颜色更润泽。胶枣捣烂后晒干则成了枣油,具体做法为:选红软的枣放入锅中,加水至刚好淹平,煮沸后捞出,在砂盆中研细,用棉布包住绞取汁,涂在盘上晒干,它的形如油,刮摩成末后收取每次用一匙放入汤碗中即成美浆,酸甜味足,用来和米粉,最止饥渴、益脾胃。

生枣

[性味]

味甘、辛,性热,无毒。

[功效主治]

多食令人寒热,腹胀滑肠,瘦人尤其不能吃。

大枣

大枣即晒干的大枣。

[性味]

昧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

主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气平胃气,通九窍,助十二经,补少气、少津液、身体虚弱,大惊,四肢重,和百药。长期服食能轻身延年、但有齿病、疳病、蛔虫的人不宜吃,腹中胀满的人不宜吃,小儿不宜多吃。忌与葱同食,否则令人五脏不和。如与鱼同食,令人腰腹痛。李时珍说:现在的人蒸枣大多用糖、蜜拌过,长期吃最损脾,助湿热。另外,枣吃多了,令人齿黄,生虫枣是益脾的,脾病宜食。如无故常吃,则生虫损齿,害处很多。

核仁

[功效主治]

核仁存放三年的最好。主治腹痛邪气,恶气猝忤疰。

[功效主治]

核烧研,掺胫疮很好。

[附方]

治眼疾红线锁目:取南枣核二十一粒,去仁净,以铜绿塞孔中,枣核合上,以纸封贴,放炉中烧红取出,以碗盖存性。每日用七,研极细末,调乳汁抹三日。

[性味]

味甘,性温,微毒。

[功效主治]

覆盖麻黄,能令发汗。和葛粉,擦痱子疮,效果好。

木心

[性味]

味甘、涩,性温,有小毒。

[功效主治]

主治寄生虫引起的腹痛,面目青黄,淋露骨立。

锉取木心一斛,加水淹过三寸,煮至二斗水时澄清,再煎至五升。每日晨服五合,呕吐即愈。另外煎红水服,能通经脉。

[功效主治]

煎水洗浴,可治小儿赤丹从脚背发起。

[附方]

治关节酸痛:枣树根一两,五加皮五钱。水煎服。

治胃痛:鲜枣树根二两,猪舌头一个。炖熟吃。

[采集加工]

枣树皮与等量相同的老桑树皮烧研。

[功效主治]

每次用一合,以井水煎后,澄清,洗目。一月三次,"眼昏的人会复明。但须忌荤、酒、房事。

[附方]

调和胃气:将干枣肉烘燥后,捣成末,加少许生姜末,用白开水送服。

仙枣

[释名]

它的形状如大枣,长二寸,纯紫色,纹细核小,味道甘美,现已不多见。

[性味]

味甘,性温,无毒。

[功效主治]

主治补虚益气,润五脏,美容颜。

夷果类

荔枝

[释名]

又叫离枝。树木高大,树叶一年四季不落,果在五六月份成熟。诗人白居易曾描述:此果若离开树干,一日则色变,二日则香变,三日则味变,四五日后色、香、味都已没有存,所以名离枝。

[采集加工]

果鲜时肉白,经晒干后呈红色。日晒火烘,卤浸蜜煎,可以运到远方。成朵荔果晒干称为荔棉。

[性味]

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

止渴,益人颜色,提神健脑。可治头晕心胸烦躁不安,背膊不适,颈淋巴结结核,脓肿和疔疮,发小儿痘疮。李时珍说:荔枝气味纯阳,新鲜荔枝食人过多,会出现牙龈肿痛、口痛或鼻出血。所以牙齿有病,及上火病人忌食。

[附方]

治逆不止:荔枝七个,连皮核烧存性,为末,白汤洞下。

治瘰疬溃烂:荔肉敷患处。

治风火牙痛:大荔枝一个,剔开,填盐满壳,煅研,搽之。

[禁忌]

阴虚火旺者慎服。

[性味]

味甘,性温、涩,无毒,

[功效主治]

可治胃痛,小肠气痛、妇女血气刺痛。方法是将一枚核煨成性,研成末,以酒调服。

[附方]

治心痛及小肠气:荔枝核一枚。煅存性,酒调服。

治血刺痛:荔枝核半两,香附子一两。上为末。每服二钱,盐酒送下。

[禁忌]

无寒湿滞气者勿服。

[功效主治]

主治小儿疮痘出不快,煎汤饮服。又解荔枝热,浸泡水饮服。

[附方]

治血崩:荔枝壳烧灰存性,研末。好酒空心调服,每服二钱。

花及皮、根

[功效主治]

主治喉痹肿痛,用水煮汁,细细含咽。

[附方]

治水痘发出不畅:荔枝肉浸酒饮,并吃肉。忌生冷。

治疗疮恶肿:用荔枝三个或五个,不用双数,以狗粪中米淘净为末,与糯米粥同研成膏,摊在纸上贴,留一孔出毒气。或用荔枝肉、白霜梅各三枚,捣成饼子。贴于疮上,消除病根。

治呃逆不止:用荔枝七个,连皮核烧灰存性,研成末,白汤调服,即止。

治疝气:荔枝核、青橘皮、茴香各等分,炒灰存性研开。用酒调服二钱,每日三次。

治妇女血气刺疼、胃痛、腰腹背痛:用荔枝核烧存性,取半两,香附子炒一两,研成末,每次服二钱,用盐汤,米汤调服均可。

治痢疾(赤白痢):荔枝壳、橡斗壳,石榴皮、甘草各自炒后煎服。

龙荔

[释名]

二月里开花和荔枝同时熟。生长于岭南。形状像小荔枝,而肉的味道如龙眼,它的树木,枝叶都和龙眼荔枝相似,所以名龙荔。

[性味]

味甘,性热,有小毒。

龙眼

[释名]

又叫圆眼。树木高二三丈,和荔枝相比荔枝叶子小些,冬季不谢,春末夏初,开细白花;七月果子成熟。

[性味]

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

主治五脏邪气,治厌食、食欲不振,驱肠中寄生虫及血吸虫。长期食用,强体魄,延年益寿,安神健脑长智慧,开胃健脾,补体虐。新鲜龙眼用沸汤淘过食,不伤脾。李时珍说:食品以荔枝为贵,而强身健脑则以龙眼为良。因为荔枝性热,而龙眼性平。可治思虑过度伤及心脾。

[功效主治]

主治腋臭。用六枚,同胡椒十枚研,出污时即擦患处。

[附方]

治刀刃跌打诸伤,止血定痛:龙眼核研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