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养环境。首先要创造一个适于水生蚯蚓生活习性的生态环境,如水流、土质疏松、腐殖质丰富、避光等。池(坑)可以新掘或利用与沟渠相通的水坑改建,面积视需要而定,一般为3~5平方米(长宽比为3∶1~5∶1),水深20~25厘米,底质用保水性好的黄土或三合土,一端进水,一端排水。在引种入池(坑)前,还要培养好底泥,最好是挖肥沃的鱼池淤泥,铺在底部,厚10厘米,然后加入畜禽粪或农家肥,每平方米7.5~10千克,最好加入发酵后的饼、麸、糠糟等。
(2)种蚓投放。引种量视水质、泥质、粪肥来源与季节而定。肥源、混合饲料源等充足,引种量大,产量高。一般每平方米放种蚓0.25~0.5千克。培养到30~40天时即可采收,日采收量折合每公顷150~225千克,日繁殖量可达种蚓量的1倍左右,最高可达720千克。
(3)管理。保持流水以使水质清新,溶氧量较高,加速代谢产物的逸散,增加蚯蚓的摄食生长。一般掌握水流的流速为2~8厘米/秒,速度太快,会冲走营养物质和蚓茧。每2~3天投饲1次。若投入的是精饲料,饵料系数为2.6左右;若用猪牛粪,饵料系数为7.8~10.4。
(4)采收。在晚上减少水流量或断水,造成第二天早上或上午池(坑)内缺氧,水蚯蚓被迫群聚浮于泥表或上浮到水面时,用捞网捞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