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败历练梦想
31585100000024

第24章 一个少年的狂想

是的,17岁的山里孩子,上不起学的孩子,完全可以造飞机!他造出来了,他明白还不能起飞试用,他的目的只是造出来,让世人知道山里穷孩子也能造飞机!

其实,梦想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五彩缤纷,但一旦不为社会生活接受,梦想就会成为一个幻想甚至狂想。

有一个男孩叫吴中元,他生在河南省嵩县旧县镇寺上村的一个贫困家庭,爸妈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

他从小聪灵顽皮,性子很犟,爱摆弄小玩意。他每次走城里亲戚都会有刺激和梦想,城里和山里就是不同,好像是两个世界。他神往城里那个大世界,身在山里,他总想让身边多一些城里人拥有的稀罕东西,首先是幼儿玩具。学龄前时,他就喜欢动手,把他在城里的所见变成实物——用木头、用花草、用泥巴、用碎布……做枪、做大楼、做汽车火车、做变形金刚……

上初中时,他突然有了一个大梦想:他要造飞机!

吴中元是这么想的:造出一架直升飞机,他当驾驶员,就可以让山里孩子坐着飞机去上学,更重要的是,让山外人、城里人乃至父母家人们明白一下山里孩子的梦想和本领!

很长时间,没人发现他的秘密,只觉得他太勤奋了,太有才了,他的各门课程成绩太棒了,物理和数学竟学到了高三甚至大学,可以代课,同学们叫他“二老师”。同时,他的手脚也太神奇了,谁也不知道他是何时何地学来那么多小手艺,修门、修窗、修车、修锁……

谁也没发现,从七岁开始,他所做的关于造飞机的无穷无尽的努力,他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课余时间,买书、读书、研究资料,反反复复地设计绘图,同时学会了造飞机需要的机修、驾驶、电焊、切割等全套技术。

他跑遍小城书店,找一切与飞机有关的书和资料。

他扒车去洛阳机场,看飞机实物,找飞机专家,让不少人大惊失色。

他去各种修理厂和小店无偿打工,只为学技术——与造飞机有关的一切技术。

吴中元初中毕业了。他知道,上高中是不可能的了。因为,家里揭不开锅了,爸爸重病缠身,妈妈也是病弱难撑,只有他,十五六岁的孩子可以成为刨山寻食的劳力了。他也知道,造飞机绝不是一种正确理想,造飞机也绝对不能脱贫致富,造出的飞机绝对卖不成钱。但他觉得很有必要,至少可以让许多大人物、权威人物知道——一个辍学的穷孩子也可以造出飞机!那么,就应该给更多的穷孩子一种学习深造的条件和机会。

吴中元给妈妈跪下了,说:“妈,我不上学了,我一定撑起这个家。但我有一个要求,妈妈一定要答应我——我要造飞机!”

妈妈还是被吓住了,差点拉他去医院,检查他是不是因为上不成学气成了精神病!

最后,妈妈不得不相信,也不得不支持——小中元拿出一直深藏着的设计图纸数万张,模型几百个!

妈妈知道他这是为啥了,哭了。妈妈心疼他,又不敢让村里人知道他在造飞机,十六七岁的孩子让人叫“神经蛋”,那是连媳妇都说不上的。妈妈只有偷偷劝他、求他,甚至给他下跪,实在劝不住就提醒他:“你先造出个简单有用的东西让人们承认一下。”

吴中元欣喜地说:“没问题!”

吴中元买来废钢管、废角铁和旧摩托车发动机,就在他研究飞机的小屋后院里开始制造,仅20天时间,他把一架谁也不认识的大家伙开出了家园,开进村、开往责任田,后面跟着全村乡亲。山村各家的责任田都是山坡地,从古到今只能用牛犁地,有的地连牛也走不成,只能用镢头挖。但吴中元造出的这家伙实在是太神奇了,会犁地,什么地都能犁,他家那最难犁的陡坡地三两下就犁完了!

人们简直不敢相信,吴中元只是赌了口气,玩似的造出的那个大家伙,被有关专家命名为“山地多功能耕地机”,可以向国家申请专利。吴中元根本没把这什么机放在眼里,他的目的只是造飞机!

当妈妈把孩子的真实打算说出来时,没一个人敢说吴中元造不出飞机了,别说飞机,就是世界上没有的东西,只要吴中元想造,就能造出来!

几个月时间,吴中元用普通钢管和三角铁焊接成飞机的框架,用黄河250型摩托车发动机改造成飞机的发动机,用榆木加钢板做成了飞机的主螺旋桨,转速可达到每分钟8000转,可把300公斤的物体升空到600至700米的高度。试装之后,在他家土墙烂瓦的小院里,一架神姿昂扬的直升飞机停在那里,抬头展翅的样子,山里一片震撼天地的欢呼声!

听说吴中元造出了飞机,而且能飞,记者来了,各路官员来了,专家来了……

最终鉴定和评议:吴中元造出的飞机从原理上说是可以起飞试用的,只需更换相应的安全材料和补充有关辅助功能装备即可;但这些材料和改装成本是一个山里穷孩子根本花费不起的,也是毫无必要的。国家有造飞机的,飞机不是新发明项目,山里也没到使用飞机的时候……应该停止这种无益的个人制造。

最后,寡言倔强的吴中元只是笑着说了三个字:“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