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传世藏书-仪礼(上)
31569900000014

第14章 乡射礼(3)

某不能,为二三子:谦辞。二三子,指众宾以下的人。谓某虽德艺不高,但为二三子之请,不得不答应。

此节述纳射器之事。射器:即弓矢决拾等射事所用的器具。纳:内。纳射器:即搬射器入内。

倚于西序:下文“主人弓矢在东序东”,此“西序”亦当为西序西。东序东即东夹室(东序与屋东墙的夹室)之东,西序西即西夹之西。北括:括朝北。括:箭的末端。

此节述司射比三耦之仪。比三耦:比较才艺的高下,其相近者合而为耦。

上射:耦分上、下射。御:进、侍。某:指下射。某御于子:谓某人进而侍射于子。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此节述司马命张侯倚旌之仪。司正为司马:司正主饮酒之礼;司马主射礼。此时未行旅酬,将射,故司正行司马之职。

说束:说,通“脱”,即脱束。上张侯,射事未至,不系左下纲,中掩束之。此时将射,故使人脱其束,系左下纲于立柱。

获者:射中叫作获。执旌报告射中的人叫作获者。倚旌于侯中:将旌倚在侯的中央。

旌:为获者所执,矢中,则举旌报告已射中。

此节述乐正迁乐之仪。乐正适西方:乐正自西阶东至堂西命弟子。赞工,迁乐于下:

相助乐工,将瑟迁于堂下。此迁乐,是为了避射位。

笴:箭杆。堂前三笴:距堂三箭杆远的地方。

此节述三耦取弓矢俟射之仪。让取弓矢,拾(jí):让,相揖让。拾:更迭,轮流。谓三耦要相揖让,依次拿取弓矢。

弣(fǔ):弓把的中部。

搢三而挟一个:搢:插。一个:一支箭。谓将三支箭插于身右侧带间,夹一矢于第二、三指间。

立于所设中之西南:中:盛算之器。算是用来计射中矢数的筹码。谓之中,即取其射中靶子之意。所设中:此时尚未设“中”,所设“中”即指将要设“中”的位置。“中”的位置在西阶南与洗相对的地方。

此节述司射诱射之仪。豫(xù)则钩楹内,堂则由楹外:豫即序,州学。序无室,物(射箭的位置)靠北。钩楹内,即绕楹之东而向北行。室与堂相对而言,序无室,故不言堂。堂则由楹外,此堂乃指庠即乡学而言,庠的射位(物)在楹之南(楣下),故由楹南向东行。

物:射位。在地上画十字形为标记,射者履之而射。

不方足,还:方,并,即不并足。还:旋转,由面朝北转向朝南。按郑玄注,即是左足至,右足还,转为面朝南。

视侯中,俯正足:正足,有不同解释,一说两足履横画两端;依盛世佐说,正足,犹今所谓丁字步。这句话的意思是,先视侯中,然后俯视其足,看一看立的姿势是否正确。

不去旌:此时旌方倚于侯中之下。射时,获者执旌报告中否。此时司射诱射,意在教人,不唱获,故不去旌。

诱射:诱,引导,教。

将乘矢:将,行、行事。将乘矢,即射四矢。

改:更。

扑:挞罚犯教者之具。

此节述三耦射之仪。负侯:面朝北背侯而立。

作:使。

中等:空一级台阶。

左执箫,南扬弓,命去侯:谓左手执弓梢端,向南举起,命获者离开侯。箫:弓末端。

扬:举。去:离。

获者执旌许,诺声不绝以至于乏:按《大射礼》,“负侯皆许,诺以宫,趋直西;及乏南,又诺以商,至乏声止。”是获者由负侯时起至乏,应诺之声不断。只是《乡射礼》对应诺声的高低没有要求。

偃旌:把旌放倒。

袭:复穿好衣服。此袭乃对上袒而言。

相左:司马与司射在阶前相交,各在对方的左边。

无射获,无猎获:不要射伤获者,不要射到旁惊获者。猎:矢从旁过。

拾发,以将乘矢:即交替发射,以至四矢射完。

坐而获:谓射时,获者坐下,射中,则大声报告:获。举旌以宫,偃旌以商:言报获的声音,举旌时声高应宫声,偃旌时声低应商声。获而未释获:释获:每射中一矢,专门有人将一支算筹放置地上以计数,叫作释获,释获的人叫作释获者。这是说,此时射中时,只大声报获而不释获以计数。这是因为初射尚不计胜负。

此节述取矢委楅之仪。至此,第一阶段射事结束。楅:承箭的器具。所设楅:拟将设楅的地方。

左右抚矢而乘之:左右手抚拍矢,四四数而分之。

不索:不尽。言矢于所用之数必有余,不可索尽,以免因有毁折而不够用。

此节述司射请射比耦之仪。若皆与射:言若,意即或射或不射,各顺其欲。

以耦告于大夫曰:“某御于子”,大夫与士为耦,此皆以士为上耦,而又以“某御于子”告大夫,是一种尊敬大夫的表示。

众耦:指大夫耦及众宾。

此节述三耦拾取矢之仪。进,坐:面向东而坐,与下射相对。横弓,却手自弓下取一个:面朝东,弓以南北为横。横弓,弓背在上,左手向下执弓背。仰,右手自下取矢。兼诸弣,顺羽,且兴:弣:弓把。兼:并。羽:矢末之羽。谓并矢于左手弓把间而以右手顺理其羽,同时起立。

执弦而左还:以右手执弦向左而还。反位:返其楅西东面之位。

以授有司:以诱射之矢授有司。

此节述众宾受弓矢序立之仪。众宾未拾取矢:众宾初射,当于堂西受弓矢于有司,故不拾取矢。

此节述司射作射,请释获之仪。释获:释,舍、放。获:中。即放算筹于地以计射中之数。参阅注。

视之:郑玄注,“视之,当教之。”谓教其释获。

鹿中:中是盛算(射筹)的器具。士用鹿中。中以木刻制而成。鹿中之形,乃以木刻成跪伏之鹿的形象,背上凿孔以盛算筹。

横委其余于中西,南末:横,对中而言为南北向。把其余的算筹横向放置“中”之西,“末”向南。“算”有本、末。

不贯不释:贯,贯穿靶子,谓射中并贯穿靶子。即射中而不贯穿靶子不释算。

改实八算:预备后来者用之。

此节述三耦释获而射之仪。每一个释一算:每射中一矢即放一枝算筹于地。

上射于右,下射于左:上射之算放在右边;下射之算放在左边;中向东,南为右,北为左。若有余算,则反委之:每人四矢,四算,如有射不中者,则算有剩余。将余算放于中之西,故曰反委之。

此节述宾、主人射之仪。皆由其阶降:谓宾、大夫由西阶下堂、主人由东阶下堂。

此节述大夫与其耦射之仪。就其耦:大夫之耦为士,位在司射之南。

此节述众宾继射、告卒射之仪。所作唯上耦:司射只命上耦射,其余不再命射。

余获:剩余的算筹。如无余算,释获者则空手升告宾。

此节述司马命取矢和乘矢之仪。兼束之以茅,上握焉:兼四矢而以茅束之,束于手握处之上。握:手握处,箭的中间。

乘矢如初:如前四、四数矢而分之。

此节述数获之仪。右获:上射之获。

纯:全,一双,一对。一纯一取,实于左手:数一对,即以右手取之,放在左手中。十纯则缩而委之:数够十对,则纵向放在地上。缩:纵。释获者面向东坐,则此所谓纵为东西向。每委异之:每十对放一起,分开放,便于计数。

有余纯,则横于下:余数不够十纯,则靠西边横向放置。横:南北向。

奇则又缩诸纯下:奇数的算又纵放在余纯之南。

自前适左:即从“中”的东边至左获处。

兼敛算,实于左手,一纯以委,十则异之:此与数右获不同。右获以右手数而取之,合于左手,够十纯而放于地。左获则左手直接一纯一放,数至十,则异之。

贤获:胜党之获。指胜党所多之算筹。

以纯数告,若有奇者,亦曰奇:即告左胜右(或右胜左)若干纯若干奇。

此节述饮不胜者之仪。丰:承爵之器。

却左手,右加弛弓于其上,遂以执弣:弛弓,与张弓相对言。张弓是上弦之弓,弛弓则是解弦不用之弓。谓右手把弛弓仰放于左手上,左手向上握弓把,横弓,右手继而亦握弓把。

有执爵者:弟子亦与射,故主人使赞者代弟子酌。

特升饮:一人独自上堂而饮。

此节述司马献获者之仪。三祭:谓下文祭于侯之中和左、右三处。故所祭肺及脯(半胑)亦各三份。

人:主人赞者,即上设荐俎者。

右个:侯东侧的立杆。

东面设荐俎:此指赞者而言。

辟:避。凡设荐俎,皆在位前,此处不在位前,故曰辟。

以节述司射献释获者之仪。至此第二阶段射事结束。辟荐:由上文可知,此辟荐亦辟俎。

此节述司射又请射、命耦反射位之仪。各以其耦进:以,与。

此节述三耦、宾、主人、大夫、众宾皆拾取矢之仪。说矢束:大夫之矢,以茅束之。

此解脱矢束,表示将要与其耦拾取之,乃一种自谦的表示。

兼取乘矢:大夫之耦兼取四矢,表示尊大夫,不敢与其拾取之。顺羽:即顺理箭尾之羽。

此节述司射请以乐节射之仪。以乐乐于宾:下乐字为快乐的乐,此处作动词用。

不鼓不释:射时不与鼓的节奏相应则不释算。

《驺虞》:《诗经·召南》中诗篇。间若一:凡射,第三阶段以乐节射,演唱诗篇,并奏鼓。每一曲终为一节,以节制射箭的速度。乡射鼓五节,歌五终。射前先奏一节以听,余四节,拾发乘矢。间若一,即五节之间的长短疏密都相同。

此节述三耦、宾、主人、大夫、众宾以乐射之仪。

此节述取矢数矢之仪。

此节述视算告获之仪。

此节述饮不胜者之仪。

此节述拾取矢授有司之仪。右执一个,兼诸弦,面镞:执与挟不同。执矢是把矢顺并于弦而持之。面镞:箭头朝上。

不挟:亦如司射皆执之。

不反位:不返射位。

此节述退射器之仪。至此射事结束。凡所退诸射器,皆退置堂西。说:即脱,解开。

释之:如前掩束之。以旌退:执旌而退。

此节述旅酬之仪。长受酬:谓以长幼之次序酬众宾。众宾指堂上三宾。

在下者:指堂下众宾。

此节述司正使二人举觯之仪。若无大夫,则唯宾:如无大夫,则一人举觯于宾。

此节述请坐燕、撤俎之仪。

此节述坐燕无算爵、无算乐之仪。

人:即前二人举觯之二人。亦为主人之吏。

大夫之觯长受:长:众宾之长。错:交错。主人受宾觯,众宾之长则受大夫之觯,是为交错。

在下者:此在下者包括堂下众宾与主人之赞者在内。

此节述宾出、送宾之仪。

此节述宾第二日拜赐之仪。主人不见:贾《疏》:“礼不欲数,数则渎”,故不见。

此节述主人息司正之仪。速:使人召请。

公士:在官之士。

西序之席,北上:对此句的解释,众说不同。张惠言《读仪礼记》说:“当如《大射》小卿之席在宾之西,众宾继而西,故有东面席也。”此说较妥。

胑:即干肉条。胑又称作脡,取其挺直貌。脯用笾,五胑,祭半胑横于上:

即用笾盛五条脯,另有半条脯横置在上边,供祭祀之用。

乐正与立者齿:立者,指堂下众宾。谓乐正与堂下众宾一起依序受酬、荐脯醢。

三笙一和而成声:《尔雅·释乐》:“大笙谓之巢,小者谓之和。”此谓三人吹笙一人吹和而成乐曲。

立者:指堂下众宾。

弟子:众宾年少者。戒之:其先射,故教诫之。

熊侯、麋侯、画以虎豹、画以鹿豕:此诸种侯,皆统称为兽侯。侯制有三:大射之侯用皮,称作皮侯;宾射之侯用布,以五彩画之,称作五采之侯;燕射之侯,则在靶心处画诸兽之头像以为正鹄,称为兽侯。大射之侯,是用虎、熊、豹等兽皮饰侯之侧,又方制皮为靶心,是为皮侯。宾射之侯,王用五采,从内到外,以朱、白、苍、黄、玄五彩画之,亦称五正之侯;诸侯用朱、白、苍三彩画之,亦称三正之侯;大夫、士之侯画以朱、绿二彩,亦称二正之侯。宾射及此乡射,对大夫士而言,当张采侯二正。此处之所以记燕射之侯,张尔歧《仪礼郑注句读》解释说:“此乡射当张采侯二正,而记燕射之侯者,以燕射亦用此乡射之礼,但张侯为异耳。”质:

以色彩画其底,不彩画者,则直接在白布上画动物头像。

凡画者,丹质:凡画者,指宾射与燕射之“侯”言,此二种侯,都要彩画云气于侯侧以为饰,云气要以丹(朱红)色为底色。

物长如笴:物即射时所立处,画十字为标记。谓物的纵画一箭杆(三尺)长。其间容弓:谓上下射相距一弓(六尺)长。距随长武:距随:物的横画。武:足迹。谓武的横画长约一足(一尺二寸)。

序则物当栋,堂则物当楣:序:州学。堂:堂与室相对,有室,指乡学。谓州学之物(射时立处)的位置在屋之中脊(栋)下;乡学之物的位置则在前楣(第二檩)下。

命负侯者,由其位:司马在其原位(司射之南面向东之位)遥命获者负侯。

旌,各以其物:旌,指获者所执的旗。物:古代九旗之一。《周礼·春官·司常》:

“掌九旗之物名?王建大常,诸侯建旂,孤卿建旃,大夫、士建物?”物是大夫、士所树的旗子。此谓获者执旌,各用其平常所建之物。

无物,则以白羽与朱羽糅:无物,指小国之州长,为不命之士,不命者无物。无物者,则以白羽和朱羽杂缀为旌。杠长三仞,以鸿脰韬上,二寻:杠即旗竿。仞:七尺为仞。鸿脰(dòu):

鸿雁的颈项。寻:八尺为寻。这句是述旗竿之制。谓旗竿长两丈一,在其一丈六尺(二寻)以上处,以鸿脰韬之。一说此鸿脰亦用帛缝制而成,形似鸿脰,因以名之。

二指:指食指与中指。挟:即用食指与中指夹住。

楅,长如笴,博三寸,厚寸有半,龙首,其中蛇交,韦当:这句话述楅的形制。但对其解释却众说不一。博:广。龙首,其中蛇交:郑玄注说:“两端为龙首,中央为蛇身相交。”

韦当:郑玄注:“直心被之衣曰当,以丹韦为之。”就是说,当,形似背心,以朱红色的皮子制成。据此,楅之形制为:两端作龙首,中间为蛇身相交状,以丹韦为当设于上以承矢。

楅,髤(xiū),横而奉之,南面坐而奠之:髤,赤黑漆。谓楅,以赤黑色漆漆之,设楅者横捧之,面朝南坐下,放置于中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