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生气不如争气
31513300000003

第3章 愚蠢与聪明本质不同(3)

萨尔诺夫出生于一个犹太人家庭,9岁时随父母移居美国,由于家庭的清贫,没有机会读书。读小学时也不得不利用放学时间及假日做工,挣点钱贴补家用。当他小学快毕业时,父亲积劳成疾,过早地去世了,他只好辍学到社会当童工。

他没有抱怨父母给自己带来这么一种人生局面,而是非常勤恳地工作,把挣得的点滴小钱供家里人糊口,并省下几角钱买书自学。

几经周折,终于在一家邮电局找到一份送电报工作。他从此誓言要掌握电报技术,以后当电报业的老板。在今天看来,电报业已落后了,但在20世纪初却是刚问世的先进科技呢!萨尔诺夫不但有远见眼光,而且有决心和毅力攀登这个高峰。

他坚持了10多年的努力,把工资收入以最大限度地节省下来。他白天卖力工作,晚上读电工夜校,获得了老板赏识而逐步得到提升。

1921年,他的老板为了发展业务、分设“美国无线电公司”,萨尔诺夫被委任为总经理。此时他已40岁出头,可大显身手了。最后,他终于成为美国无线电工业巨头,走上发迹轨道。

俗话说得好:“求神不如求己。”开启你的智慧大门,动起你的灵巧双手,让我们努力去创造成功吧!

没有过不去的事

人生没有过不去的事。只有过不去的人。

马克斯威尔,马尔兹说过:“想象困难做出的反应,不是逃避或绕开它们,而是面对它们,同它们打交道,以一种进取和明智的方式同它们奋斗。”

很多年前,一个农民靠带着儿子在外做工过活。每天,他们都得走很远的路到集镇去。路上有一条河,不算宽,但没有桥。这给农民父子的往返带来了不少麻烦,可为了生计,他们必须早出晚归,风雨无阻。

水浅的时候,父子俩挽起裤腿淌过去,心情好时还会在水中嬉戏一阵。水凉的时候,农民在河中铺上一些石块,如同架起一座“石桥”,父子俩一路小跑地奔过去。这毕竟都属风平浪静,一旦天公不作美,父子俩麻烦就大了。

一天夜里,下了一场大雨。清晨,父子俩赶到河边,犯起愁来。河水涨了许多,根本无法淌过去。儿子说:“今天干脆不去啦。”农民说:“那怎么行?一次误工,这份差事就属别人了。”儿子问:“那又有什么法子呢?”农民想了想回答:“游过去。”儿子很吃惊,游过去,衣服不都湿了吗?农民说:“把衣服脱下来放在袋里。”于是,父子俩就这样游了过去。

这还不是最难的时候。有一次,因为连下了几天大雨,河水不但涨得高,而且水流得非常猛。儿子望着湍急的河水哀叹:“这回咱们真的过不去了!”农民笑着说:“不见得!”儿子有些好奇,就问:“游过去?”农民说:“这么急的水一定会把咱们俩冲走的。”儿子又问:“有船来接咱们?”农民答:“咱们哪有钱租船,再说这么急的水,船也不能划呀!”

儿子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什么法子,着急地问:“是不是架桥?”农民神秘地说:“猜得沾点边。不过咱哪有钱修桥。再说一两天也修不成桥呀!”儿子急不可耐了:“哎呀。你就说吧!有什么办法。”农民说:“架天桥。”儿子吃惊不已,架天桥?农民把儿子领到一处窄河段指着上面说:“看到了吗?两岸拉了一根粗绳。我早就知道雨季一到会有大麻烦。提前在两岸打了木桩拉了绳索;咱们吊着过去或者爬过去,关键是得胆子大,你放心,绳子很牢固。”

现实生活中,没有人不追求和向往美好,但命运好像就是要与人作对,总是在人生的道路上布满坎坷,总是不让人一帆风顺,各种各样的挫折总是在人不经意间横亘道上。意志薄弱者遇到困难时,便心灰意冷,顾影自怜,整天精神萎靡,怨天尤人。而意志坚强者,则坚信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往往是愈挫愈奋,义无反顾,勇往直前。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曾经有这样一位农村妇女,她出生的年代兵荒马乱、军阀混战,她的青年时代,正赶上日本鬼子侵略中国的时期,她所在的那个村子经常遭到鬼子的大扫荡,每次扫荡,她都带着幼小的孩子东躲西藏。村里有个人受不了这种暗无天日的折磨,想带着全家一同跳河自杀,她得知后就去劝那人:“别这样啊,没有过不去的坎,不会老这样的。”最终,那个人在她的劝阻下坚持活了下去。

她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在那炮火连天的岁月里,由于缺医少药,又极度缺乏营养,她的前三个儿子都因此患病夭折了。她同她的丈夫——一位老实木讷的农民,一同埋藏了儿子的遗体,然后她流着泪对丈夫说:“咱们的命苦啊。不过再苦咱也得过啊,咱还有英子、娟子和山子。为了他们,咱得好好活啊,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或许以后就会好吧。”

剩下的一儿两女是她的命根子,她怕他们早夭,就把他们的名字给改了。在那段贫困的岁月里,只要有一点有营养的东西,她就会让三个孩子吃,而自己宁可挨饿。后来遇上三年自然灾害,她的丈夫,因患水肿病而离开了人世。在这个巨大的打击下,她很长时间都没回过神来,但最后还是挺过去了,她把三个未成年的孩子揽到自己怀里,对他们说:“爹死了,娘还在呢,有娘在,你们就别怕,没有过不去的坎。”

当时才刚四十出头的她,丈夫死了,孩子还小,整个家庭重担压在她瘦弱的肩上。她在田里拼命地劳作,为了供给三个孩子读书。三个孩子在她的关照下都平平安安地长大了,她的儿子和小女儿功课不好,早早下了学,大女儿英子特别好学,还考上了中专,由于上学太晚,考中专时已经二十多岁了。村里人都劝她说:“你家这么困难,闺女又这么大了,不如给她找个婆家算了。念书花费大着呢。”她并未听从村里人的意见,而是对他们说:“俺这辈子没念过书,闺女想念书还是让她念吧,没有过不去的坎。”为了供给大女儿读书,她又接了个手工活计——编草席,从地里回来后,她就在院里编席子,她手很巧,做得很快,不久就有了一笔收入。这样她女儿就顺利地读完了中专,还在城里找了一份工作,而她的双手已经磨出了厚厚的老茧。

后来,她的生活好转了起来,她也尝到了新生活的甜头,逢人便乐呵呵地说:“我说吧,没有过不去的坎,现在好过了吧?”她忙惯了,照样闲不住,年纪大了不能干地里的活,就在家里纳鞋底,做衣服,缝缝补补。大女儿在城里结了婚,有了孩子,因为工作忙,便把孩子托付给乡下的她,两个孩子都是在她精心照料下长大的,对她感情特别深。大女儿想把她接到城里去,她却不愿去,因为她已经习惯了乡下生活。过不惯城里人的生活。

上苍似乎并不眷顾这位一生波折的妇女,她在照看自己的孙女时不小心摔断了双腿,由于年纪太大做手术危险,因此一直没有手术,但她只能躺在床上了。她的儿女们都哭了,她却说:“哭什么,我还活着呢,山子,你去弄个拐杖来,我就不信下不了床,没有过不去的坎,伤筋动骨一百天。一百天后你们再看看我能不能下床。”她儿子为她做了个特剐的拐杖,中间是个板凳,两边是双拐,双拐钉在板凳上,这对她来说安全些,也稳定些。几个月以后,她果然能拄着拐杖下床行走了,依靠这副拐杖,她又生活了二十年,这二十年当中,她不能做别的活,却总闲不住,就坐在炕上做做针线活,她会织围巾,会绣花,会编手工艺品,左邻右舍的人都夸她手艺好,前来跟她学艺。

……

临终前,她对她的儿女们说:“都要好好过啊,没有过不去的坎……”

是的,人生中,没有过不去的坎。任何困难都会过去的,咬咬牙,都会看到新的曙光迎接你的,不要在阴影中后悔和痛苦。人生没有过不去的事。只有过不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