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学会选择懂得放弃
31512200000008

第8章 选择与放弃的智慧(1)

有些事情是不能放弃的

小时候,好朋友之间死缠烂打之后闹别扭了,一句“我不跟你玩了”就足以让对方吓得不知所措。然而不久,两个人又和好如初,因为那个做错的小孩会说“我错了”。那时候人都很单纯,也最容易被人们怀念。长大了,没有人再说“我不跟你玩了”,更没有人会说“我错了”,然而,人们相互之间却渐行渐远,日益疏离。当你读到“我的朋友们啊,世上根本没有朋友”(亚里斯多德语)这句话时,不知是否也“心有戚戚焉”。

如今,朋友的分道扬镳、恋人的反目成仇、亲友的分崩离析,很少有像小孩子那样的缠斗或争吵,而往往是长期的很小的嫌隙的积累,终于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充当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导致的结果。

常常听到有人这么说:“其实,我跟他真的没有啥,都是平常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没想到会闹到这个地步。他一气之下,从此再也不理我了。”为什么有的人使朋友损失巨大却能重归于好,有的人只因为说了短短两句话却使朋友终生无法原谅?为什么有的敌人经历过长期争斗后却能变成朋友,而有的朋友一旦有了龃龉之后却不如一个敌人?

难道以“忍”着称的国人竟然气量如此狭小?人们可以宽容一个囚犯,美其名曰“人道主义”;可以包容一个敌人,自诩为“大度”。然而,朋友之间长期的小小的矛盾,累积到一定的程度,却足以使营建了多年的友谊大厦轰然坍塌。

心理学能够给人们作出“人为什么会心胸狭窄”的解释。在心理学上,一个不争的命题是:人都有保持心理平衡的需要。一种交往如果不能维持双方的心理平衡,势必造成一方或双方心理失衡。当心理处于不平衡状态下,人需要花费相当的精力进行调整。时间短尚且可以,时间一长,就会因耗费太多的精力而疲惫。于是,想方设法也要使自己达到平衡状态。而在日趋繁忙的今天,谁还有精力和耐心去保持或维持一种没有足够理由持续下去的关系呢?

于是,人们开始封闭自我,开始戴上面具。然而,积怨终究不会自动消失得无影无踪,不留痕迹。其实,有了嫌隙和怨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违心地“忍”下去。怨恨累积到一定程度,会像火山喷发一样,那就伤害大了,轻者损害亲情友情,重者甚至会走向犯罪。所以,坦诚,或者说是真诚,仍然不失为人际交往的第一原则。这种坦诚,不仅是直接表达对对方的好感,也包括对对方的不满。只有这样,对方才可能知道你的真实的感受,才可能作出积极的改变。

报纸上曾报道过浙江金华一中学生杀母的事件,使举国震惊。亲子纽带在积怨面前,显得多么纤细、脆弱。人们常常把亲情认为是“想当然的”,所以,无限度地开采、毁坏,尽管是无意的,也终究会使亲情变成沙漠。倘若母亲知道孩子也很痛苦也愿意学好,怎会忍心在孩子心灵上的伤口洒盐,最终导致孩子为避免再度的伤害而造成这一人间悲剧?

岂止亲情,友情、爱情同样不是“想当然的”,它需要不断地投入、呵护,才能延续下去。

拿破仑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听起来让人难以接受,却又无可奈何,因为,感情是经不住长久考验的。只有用你的真诚长久地呵护,才会拥有长久的友情。

奇人辨盗

晋国人因为国内盗贼横行而感到非常苦恼。有个非常奇特的人,能够根据相貌辨认盗贼,看一看他们脸上的神色,就能知道实情。晋侯派他去辨认盗贼,千百个当中也没有一个能漏掉的。

晋文公非常高兴,告诉谋士赵文子说:“我得到一个有才能的人,整个国家中的盗贼就被捉得干干净净了,还用那么多人干什么呢?”

文子说:“国君依仗侦察来捉拿盗贼,盗贼是捉不完的,而且那个奇人必定会死于非命。”

过了不久,盗贼们商议说:“把我们逼得走投无路的人就是那个能辨认我们的奇人。”于是盗贼们就一起把奇人绑架后残杀了。

晋侯听说后大吃一惊,立刻召见赵文子,告诉赵文子说:“果真像你说的那样,奇人死了!可是用什么办法捕获盗贼呢?”

文子说:“周人的谚语中有这样一句话:‘能看到深潭里的鱼的人不吉祥,能用智慧推断出潜藏者的人有祸殃。’您要肃清盗贼,不如选拔德才兼备的人加以任用,使政教昌明于上,风气形成于下,老百姓有耻辱之心,那么还有谁去做盗贼呢?”

于是,晋侯就任用贤能主持政事,盗贼越来越少了。

古人的故事启示我们,不从根本上把错误的根源改变,不但无法达到你的目的,还会因为一种成功的假象,导致更大的错误。

自食其力好

鲁国有个人身无长物,也无一技之长,更没有谋生的手段,每天只有靠乞讨度日,生活窘迫。

那时的国家又不大,他天天走在同样的街道,讨的是同样的人。起初,人们出于同情,还给他一点吃的用的;时间长了,人们也就消磨了同情心,无人愿意再给他东西。因此,他只有忍饥挨饿了。

恰在此时,有个姓田的马医忙不过来,要找一个帮手。这个乞丐便去一试,请求给马医打打杂工,以此换得一日三餐。这样,他再也不用沿街乞讨,晚上也不必流浪街头,安定的生活使他很知足,干活也格外卖力。

这时,有人开始取笑他:“马医本来就是一个下贱职业,而你却给马医打杂、当下手,这不是更下贱吗?”

这个曾经的乞丐若有所思地回答:“依我看,天下最大的耻辱是靠别人施舍生活,以前,我为了生活,不以乞讨为耻;如今虽只打杂,靠自己的双手生活,这又怎么能说是耻辱呢?”

这个鲁国人的生活态度是正确的,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任何情况下,都是自食其力好。

洛克菲勒之道

洛克菲勒是美国着名的“石油大王”。他历经几十年的努力,终于将自己的事业推向巅峰,使洛克菲勒集团最终成为全美十大财团之一,它拥有美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石油垄断财团——美孚托拉斯,当今美国生活从政治、经济到军事、文化,各个领域无不打上“洛克菲勒王朝”这条石油巨鳄的烙印。

洛克菲勒王朝已兴盛了一百多年,传了三代人。尽管每代各有建树,都有元勋,但真正使本家族成为石油巨鳄的还是第一代创业人约翰·洛克菲勒,他建立的美孚托拉斯奠定了洛克菲勒王朝巨大财富的基础。洛克菲勒自己也成了美国的亿万富翁。可以说,洛克菲勒在自己的事业追求上是永不满足的,然而,在生活当中他却精打细算,对自己现有的生活状况十分满足,在富商阶层中树立了勤俭、朴素的良好形象。从而,洛克菲勒成为既知足又不知足的典型。

尽管是亿万富翁,但洛克菲勒并不放宽自己的生活标准,而是对自己现有的生活水平感到十分满足。他一生极为俭朴,近乎苦行僧,从童年到去世,没有抽过一支烟,没有喝过一口酒。他在衣食方面从未有过过多的奢求。洛克菲勒很少为自己买新衣服,穿着方面,他只要求干净整洁。饮食方面,洛克菲勒也是比较随便的,爱吃面包,喝牛奶,餐桌上的食品向来是简单的。他还喜欢吃苹果,在他的卧室窗台上,常常放着一袋子苹果。他几乎每天临睡前都要吃上一个,算是仅有的一点爱好吧。

洛克菲勒有自己的庄园,但他没有像其他富豪那样,把自己的庄园装饰成宫殿式的建筑。他的庄园以简单舒适为主。其住宅使用的材料是就地采掘到的风雨斑驳的石头和旧石墙上移来的石头。它们的形状和颜色经过精心挑选,用胶泥粘合在一起,垒砌成各种式样。巨大的屋顶采用的是绿色的石板,与树叶的绿色融为一体,只有仔细辨认才能够分得清楚。这正是洛克菲勒所追求的整体风格:朴素和完美。新住宅中的树木草坪和地形、房屋和山石、中国瓷器和19世纪的油画,一切都显得自然而含蓄。庄园的入口处掩映在一条小小的横道之中,很不明显,如果没有人指给你看,你恐怕很难找到。一条狭长的小路通向几扇铁制的大门。门上装饰着氧化铜制成的树叶,高达8英尺,手工非常精美。大门外有台阶的平台上是喷水池,直径32英尺,这可能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大的。这就是美国第一个成为十亿富翁的住宅,简单而朴素,体现了洛克菲勒在生活追求上知足的心态。

洛克菲勒的晚年生活节俭且极富有规律,他对生活从没有过高的奢求,而是抱着一副十分满足的心态。洛克菲勒每天吃饭、睡午觉、散步、坐车出游、打高尔夫球、干股票投资工作,都有规定好的时间。他每天的活动,就像千篇一律的仪式似的,极少变动。有一次他过生日时送给报社一份旅行记事本,竟与一张生活作息表毫无二致,上面写着:6:30起床;7~8点看报;8~8:30早饭;8:30~8:45聊天;8:45~10点处理业务事项:0~12点打高尔夫球;2点~1:15洗澡和休息;1:15~3点午饭,并玩数字游戏;3~5点坐汽车出去散心;5~7点休息,听别人读书、报;7点晚饭;8~10点玩数字游戏,听侍从们演奏音乐;10点就寝。洛克菲勒的晚年生活就是这样有规律,从不为追求刺激而打破这个规律。

洛克菲勒对子女的教育是严格的,但很少打骂孩子。他在生活上比较知足的心态,决定了他在孩子教育方面对金钱的处理是谨慎的。他的儿子,也是他的接班人小洛克菲勒小时候曾学过小提琴。他没有什么特殊的“优待”,必须和他的姐姐们一样,靠自己打工挣得学费。这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是难以理解的,认为洛克菲勒太抠门儿,是吝啬鬼。对金钱的严格控制是洛克菲勒的性格,而在某种意义上讲,他的抠门儿与吝啬对孩子的成长是有益处的。

受老洛克菲勒的影响,小约翰·D洛克菲勒(老洛克菲勒的独子)也养成了良好的节俭习惯,对生活水平持有一种知足的心态,对生活水平没有过分的追求,并且以之继续教育下一代。小洛克菲勒曾这样评价父亲在生活上持有的知足心态对他们后世子孙的影响:“您的日常生活曾多么深深地影响着我的生活,……不是您以劝导或告诫的方式对我说的话,因为二者都是非常稀有的,而是您自己树立的榜样。”小洛克菲勒从父亲手里接过家产以后,继承了父亲重视节俭、严格教育子女的家规。约翰有五子一女,在入学以前,约翰从不给孩子零用钱。孩子上学以后,才给他们少量的零用钱。发给的零用钱根据年龄而变化,7~8岁时,每周3角,11~12岁时,每周1元,13岁以上,每周2元,每周发一次。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小账本,把零用钱的开支情况随时记录在本子上,每逢向父亲领取零用钱时都要给父亲检查,凡是账目清楚,开支正当或有节余者,下次递增5分,反之,则递减5分。此外,凡孩子主动从事家务劳动,也获得报酬,例如打死100只苍蝇,奖励1角,消灭1只老鼠,给酬5分,给家里人擦皮鞋,每双付劳务费5分。

小洛克菲勒认为,富裕家庭的女子比普通人家的女子更容易受物质的诱惑,追求更多的享受,贪图走最平坦的道路,因此,“富人进天堂比骆驼钻针眼还困难。”他像自己的父亲一样,为了使洛氏家庭后继有人,不断发达,自小严格要求孩子懂得每一分钱来之不易,绝不容许轻易浪费,要对现有生活情况感到满足才行。

六字箴言

30年前,一个年轻人离开故乡,开始寻找自己的未来。少小离家,心里难免有几分悲凉。于是出发前特地拜访本族族长,请求指点。老族长正在临帖练字,见年轻人讨问前程,就随手写了三个字“不要怕”然后抬头来,对他说:“人生的秘诀只有六个字,我先给你三个,供你半生受用。”

30年后,这个年轻人已有了一些成就,当然也添了不少烦心事。归程漫漫,近乡情怯,他又去拜访那位老族长。可是老族长几年前已经过世,家人取出一个信封交给他,说:“这是老人生前留给你的,你自己打开吧!”他慎重地接过来拆开封套,只见里面赫然又是三个大字“不要悔”。

是的,人生在世,中年以前不要怕,中年以后不要悔!

做一粒咖啡豆

最近一段时间,儿子总是向父亲抱怨生活中诸多让他心烦意乱的事情,时常是老问题还未解决,新问题又接踵而至,弄得他焦头烂额,疲惫不堪。他觉得自己已经被打败了,不想再奋斗下去了。

父亲将儿子带到了厨房,然后将胡萝卜、鸡蛋和咖啡豆分别放进3个锅里煮。父亲始终一言不发,儿子不知道父亲这是在做什么。

10分钟以后,父亲关了火,取出胡萝卜放进碗里,又取出鸡蛋放进盘子里,最后将过滤后的咖啡倒进了杯子里。他问儿子:“亲爱的,你看到了什么?”儿子回答说:“胡萝卜,鸡蛋和咖啡。”他让儿子走过来,碰碰胡萝卜,儿子照办了,他发现胡萝卜变软了。然后他让儿子将鸡蛋壳打碎,儿子打开蛋壳,发现鸡蛋变硬了。然后父亲让儿子尝尝那杯咖啡,咖啡的香气让儿子不禁露出了笑容。他问道:“爸爸,我不明白你做这些是为什么呢?”父亲说:“这三样东西都遇到了同样的境况,但是结果却大相径庭截然不同。胡萝卜入水之前是硬的,但经开水煮过之后就变软了;易碎的鸡蛋经历了水火的洗礼之后会变硬了;咖啡豆渺小且不起眼,从表面上看是很普通的但煮过之后就成了芳香四逸的咖啡了。

父亲问儿子:“你现在明白了吗?你想做哪一类人呢?是看似强大,但一遇到逆境和痛苦就会变得软弱、失去力量的胡萝卜呢?是有着温柔的心灵,但在经过死亡、分别和离异的折磨之后就变硬的鸡蛋呢?还是让给你带来痛苦的开水发生了变化的咖啡豆?当水到达沸点的时候,咖啡的香味也最美。我希望你能努力做一粒咖啡豆,当事情并不尽如人意的时候,你能够改变你周遭的环境。

生命中发生的一切都有它的道理,你需要找到原因,并从中学习。只要有信心,没有做不好的事。”

不识自己的字

宋朝有个丞相叫张商英,他有个爱好就是书法,他特别喜欢写草书,闲来无事,他便提笔龙飞凤舞一阵,甚是得意。其实,这张丞相的书法很不到家,字写得不合体统,他还孤芳自赏。当时,很多人都讥笑他,而他却不以为然,依然是我行我素,按他的老习惯写字。

一天饭后,张丞相小憩片刻,突然来了诗兴,偶得佳句,便当即叫小童磨墨铺纸,张丞相提起笔来,一阵疾书,满纸是一片龙飞蛇走,让人着实难以辨认。张丞相写完后,摇头晃脑得意了好一阵,似乎还意犹未尽。于是叫来他的侄子,让侄子把这些诗句抄录下来。

丞相的侄子拿过纸笔,准备用小楷将诗句录下,可是他好半天才能辨认出一个字,时时碰到那些笔划曲折怪异之处,侄子只好连猜带蒙。可是有些地方,他实在是怎么也看不懂,不知从哪里断开才对。他没办法,只好停下笔来,捧着草稿去问张丞相。

张丞相拿着自己的大作,仔细看了很久,也辨认不清,自己写的字自己都不认识了。他心里颇有些下不了台,便责骂侄子说:“你为什么不早些来问呢?我也忘记写的是什么了!”

有些人总爱自以为是,既不虚心,又爱坚持自己的错误,还强词夺理为自己辩护,结果是越发显出自己的愚蠢可笑。

不一定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