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沟通其实很简单
31511900000014

第14章 有效沟通才能更好地表现自己(3)

每个人都是惟一,即使现在克隆技术可以应用到人的身上,但也只是一种生命的递延,无法复制的还是一个人贯穿始终的思维、感觉和行为模式。这种思维、感觉和行为模式就是惟一的,你只有找到这些线索,你才会认识自己。另外,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你生来就是冠军,因为你是奔跑在最前面的与之结合的产物。现在的问题可能是你还没有找到自己当冠军的领域。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说的就是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只有当你认识自己之后,你才能客观地评价和正确对待你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你知道自己行为上的不足之处以及情感上的缺陷,而且你也有方法来克服这些不足——取人之长,避己之短。认识你自己,你便能够从失败中总结教训,并将不断成长。

但怎样才能认识自己,是一件令人“伤透脑筋”的事。人的自我意识有一个发展和完善的过程。青年人开始走向独立生活,自我意识大大地增强了,但常常表现出某些偏见。我们平时经常听人说:“我对自己最清楚!”“难道我对自己还不了解吗?”其实,讲这些话的人中间有许多对自己并未真正了解,对自己的才貌、学识、成绩、贡献以及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等等,要么估计得过高,要么估计得过低。对自己估计过高的人,往往自尊心过强,自尊心本来是一种可贵的心理品质,它能激发人的进取精神,自尊、自爱,自觉维护应有的荣誉和人格。但是,自尊心太强,则是一种有害身心健康的坏脾气。这种人往往以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总是看不起别人,目中无人,以为自己处处比别人强,一旦别人超过自己就不高兴,容易产生嫉妒心。别人幸福和他自己的不幸都将使他感到不快,因而环境适应能力较差,易出现心情沮丧、牢骚满腹而导致身心疾病。对自己估计过低的人,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谦虚谨慎、虚怀若谷本是一种美德,承认自己知识少的人,往往是勤奋好学、有真才实学的聪明人。然而,事事处处都觉得自己不行,也是一种有害心理健康的意识。例如,在身体上嫌自己长得太矮、太胖或太瘦,怀疑自己的健康;在学习上甘居中游、下游,缺乏进取精神;在事业上缺乏信心,无所作为;在人际交往中有一种惭愧、羞怯、畏缩、低人一等的感觉。这种有自卑心理的人对外界的反应十分敏感,容易接受消极的暗示,稍受批评就心灰意懒,甚至产生厌世轻生的危险念头,对身心健康危害极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正确地进行自我分析,是个体认识世界的组成部分,也是心理卫生的一条基本原则。

一辈子不认识自己而做出了可耻可悲的事情不是大有人在吗?今天不是还有一部分青年正是由于不认识自己,不充分理解生活在今天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幸福,经受一点点挫折、打击就悲观、失望、苦恼、抱怨、彷徨,终于在唉声叹气、无所作为之中把时光白白浪费掉了么?就像过去以进士出身为正路的仕途那样,这几年由于某些不太恰当的措施,人们忽然又以为只有考上大学才是唯一的出路,把它作为追求的大目标,好像如果有谁进不了大学,别的一切就都谈不到了。其实,随便找一部名人传记翻一下就可以看到,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甚至只念了一两年书而后来成为大名家的大有人在。

认识你自己吧!当然,这是很困难的。然而作为一个想正正经经做一番事业的人,对自己先要有个正确的认识,难道不应当是一个起码的要求吗?比如说,你可能解不出那样多的数学难题,或记不住那样多的外文单词成语,但你在处理事务方面却有特殊的本领,能知人善任、排难解纷,有高超的组织能力;你的理化也许差一些,但写小说、诗歌是能手;也许你分辨音律的能力不行,但有一双极其灵巧的手;也许你连一张桌子也画不像,但是有一副动人的歌喉;也许你不善于下棋,但是有过人的臂力。在认识到自己长处的这个前提下,如果你能扬长避短,认准目标,抓紧时间把一件工作或一门学问刻苦认真地做下去,久而久之,自然会结出丰硕的成果。记得鲁迅说过,即使是一般资质的人,一个东西钻上10年,也可以成为专家,更何况它又是你自己的长处呢?

英国着名诗人济慈(1795-1821)本来是学医的,后来他发现了自己有写诗的才能,就当机立断,用自己的整个生命去写诗。他虽不幸只活了二十几岁,但已为人类留下了不少不朽的诗篇。马克思年轻时曾想做一个诗人,也努力写过一些诗,但他很快就发现自己的长处其实不在这里,便毅然放弃做诗人的打算,转到社会科学的研究上面去了。如果他们两个人都不认识自己,那么英国至多不过增加一位不高明的外科医生济慈,德国至多不过增加一位蹩脚的诗人马克思,而在英国文学史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则肯定要失去两颗光彩夺目的明星。

认识你自己吧!无论什么都要切切实实地做,大而无当、好高骛远的想法一定要排除。比如说,仅仅为了面子,不顾自己的特点,却不自量力地非要报考某个名牌大学的某个尖端的系,有什么必要呢?社会是丰富多采的,它需要各行各业的专家和能工巧匠。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固然需要出色的核物理学家,但制作糕点的专家我们同样需要,二者都是高尚的、有用的人,并无高下之分。一个人有抱负,也不是非成为驰名世界的大科学家或大文豪不可,炒菜、做衣服、设计花布、种西红柿、开车、跳舞、收废品、捏面人、演戏、唱歌、说相声、售货、修自行车、刻图章、养鱼等等,只要是社会上的一项有益的工作,做好了都能出色,成一门大学问,就看每个人的努力如何了。

古人早就说过:“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当你认识了你自己之后,就应该坚定信心,成为有韧性、有战斗力的强者,为了社会主义祖国的复兴,在你的专长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如果老是观望,人家已经做出成绩来了。虽然说只要开始就不算晚,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能早就不要拖晚。你在寻找什么机会?机会不正在你自己手里吗?

找准自己的位置

有些人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自始至终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看到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不足,然后付诸行动,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使自己更加积极向上,充满活力。

1775年6月,在波士顿郊区来克星顿和康科德的抗英战斗(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爆发后几星期,约翰·亚当斯(后任美国第二届总统)在费城召开的大陆议会上提名大陆军总司令的候选人时,他站起来大声喊道:“先生们!我知道这些条件是要求过高了,但我们都必须认识到,在此危急存亡之际,作为一位总司令,我认为这些条件是必须具备的。会不会有人说,全国找不到一个这样的人呢?我可以回答你们,在我们中间就有一位。他,就是乔治·华盛顿。”大陆议会一致投票赞成亚当斯的提名。

然而,当时年仅34岁的华盛顿,并没有如同人们想象的那样欢欣雀跃,或轰轰烈烈地庆贺一番,而是“眼睛闪烁着泪花”,对人们说了这样一句话:“这将成为我的声誉日益下降的开始。”

华盛顿获得提名后,并没有陶醉于荣誉之中,相反,他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考虑到的首先使自己与大陆军总司令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之间的差距,从而对他以后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众多的历史事实也表明,正是由于华盛顿高标准、严要求地对待自己,所有这些都为他后来荣任美国第一届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些人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自始至终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看到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不足,然后付诸行动,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使自己更加积极向上,充满活力。因为他们心中明白这样的道理:人最怕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尤其是在自己出了名、有了一定的地位的时候,更难以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因而,即使顶着成功的花环,他们也决不会做“珠光宝气”之“秀”,而是不断提高自己的人生标准,使自己的人生得以升华。

人生如爬山,有的人还在山脚,有的人正在山腰,还有的人已经爬上山顶。此时的你不管在山的什么位置,都要把自己放在山的最低处,时刻苛求自己,不断提高攀登技能。否则,你将会重蹈“龟兔赛跑”的覆辙,甚至落得个粉身碎骨抑或身败名裂的下场。

发掘自身的宝藏

人是自己命运的舵手,自信就是指引人生小舟舵向的罗盘。

有位心理学家一次看到两位年轻的女性在一起,一个长得非常漂亮,身材匀称苗条;另一个相貌平平,身材条件也属一般。然而不知怎的,他总觉得那个相貌平平的女性要比那个美丽漂亮的女性有魅力得多。因为后者举止大方自然,情绪开朗乐观,言语得体并富于感染力;而前者却拘谨畏缩,情绪阴郁烦躁,言语平淡无味。

这个现象引起心理学家的好奇,他找机会分别和这两位姑娘交谈了一番。结果发现,这个美丽的姑娘,小时候在家不被父母尊重,上学老受老师的否定,等到上班又常遭领导批评,因此她一直处于一种自卑的人生状态之中。而那个有魅力的女性,成长于一个民主、乐观、幸福的家庭,父母不断地给予她肯定与鼓励,教育她对付困难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得她建立起人生的一种非常可贵的品质——对自己充满信心。

魅力表现上的差异,背后的本质其实是自信的差异。

人是自己命运的舵手,自信就是指引人生小舟舵向的罗盘。

古希腊有这样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