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最优秀的执行者
31510200000012

第12章 执行任务不含糊(2)

但是,王立军却不这样想。他认为这事不仅要管,还要管得彻底。决心一下,解决的方法随之也就出现了:既然关几天你不在乎,那么就来点让你在乎的。王立军下令:再当场抓到这样的地痞,不但要依法严惩,还要让他把兜里所有的钱都掏出来,作为给三轮车夫的赔偿。

地痞敲诈三轮车夫的目的,就是想弄点钱。这样一来,不仅别人的钱敲诈不到,自己的钱还得全搭进去,能不管用吗?

这样的方法一出来,立即就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地痞敲诈三轮车夫的事件大大减少,而王立军也因此在三轮车夫中间树立了很高的威望,甚至出现了一天深夜王立军下班回家,后面跟了十几辆三轮车送他的感人场面。

越能迎难而上,越能找到解决的方法

曾经有一段时间,重庆的黑社会团伙十分猖獗,很多人觉得这个问题难以解决。薄熙来担任重庆市委书记后,下决心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于是把王立军调了过来。

王立军二话没说,接受了安排。到了重庆后,王立军立即采取了得力措施与方法展开工作,在短短的时间内,通过打黑行动,抓获了2000余名嫌疑人,破获刑事案件1700余件。2008年7月10日,重庆警方开始“夏季社会治安综合整治行动”,80天共破获刑事案件32771起,逮捕9527人。不仅如此,他还将原来的公安局副局长文强等“黑保护伞”打掉,引起一片好评。

不说别的,光看这几个数字,就可以想象,之前重庆的打黑工作遗留和积压了多少问题没有解决,而实际工作起来的难度又会有多么大。

如果因为难,就给自己找个借口不接受这个任务,那么就不可能取得这些成效。但反过来想想,真的那么难吗?别人做不到的,王立军不也解决了吗?为什么他就能做到?难道他是超人,有三头六臂?

实际上,他和我们一样,不过是普通人。他比一般人多的,就是那种迎难而上的勇气。有了这样的勇气,就没有想不出的方法,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越不姑息纵容,越能找到解决的方法

王立军不仅对外实行铁腕政策,对内也绝不姑息。内部队伍管理不好,就会直接影响到外部的打击违法犯罪。“从严治警”,抓内部管理,王立军也决不手软,并有自己独特的一套方法。

尽管“警察”在很多人眼里都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但并不是每一个警察在工作中都会尽心尽责。很多警局领导,对此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的确很难管,因为很多人都抹不开面子,觉得大家都是同行,要是管了难免会得罪人。

王立军调任锦州后,就针对这个问题采取了一项令人吃惊的举措:对那些办案敷衍不力的警察,在破案之后,给警察“扒皮”。

在破获一起连续入室强奸杀人案后,上午锦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大会表彰破案有功人员,下午王立军就召开案件倒查责任追究处理大会,处分了13名警察。其中,一名分局副局长被行政撤职、一名派出所副所长及一名民警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东北民间管这叫“扒皮”。处分的理由之一是:罪犯家离派出所仅100多米,而且完全符合11项对犯罪嫌疑人的推测特征,派出所却没有将之排查出来。

这种破案后倒查责任的机制,极为有效地减少了侦查工作中的失职渎职行为,让老百姓拍手叫好,大大改善了警察队伍的精神风貌。

类似的事情,在王立军身上还有很多很多。

王立军的做法,与一般人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工作中,“没办法”是一些执行者口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句子,也成为他们不去解决棘手问题的借口。

那么,为什么一些难以处理好的问题,在王立军这样的执行者这里就能解决好呢?

很简单,在责任心的指导下,他要求自己没有任何借口,即使一时“没办法”也逼着自己想方法。

下决心想方法,往往就会有方法。而那些过去看来难以解决的问题,就会因此迎刃而解!

我们再来看看火箭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是怎么做的,《党史天地》记录了这样一件事。

1964年,王永志还是一个普通的年轻工程师。

当时,钱学森带领大家设计的一枚火箭在进入即将发射的阶段时,突然出现了一个事先谁也没有预料到的情况:由于正是夏天,天气非常炎热,火箭推进剂在高温下剧烈膨胀,这样一来,导弹的贮箱内灌不进足够的燃料,这将严重影响火箭的射程。

有关专家马上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方法,但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就在这时,王永志提出来可以采用“适量泄出推进剂”的方法。方案刚一提出,大家都连连摇头,因为高温膨胀,加进去的推进剂本未就不够,现在还要减少,那不更影响射程吗?

王永志却坚持认为,采用这样的方法,就会减少弹体的重量,这样射程就会更远。总设计师坚决否定了这个方案,他认为这是拿国家财产去冒险。

王志永并没有放弃,他直接找到了钱学森院长。听完他的设想之后,钱学森沉思了片刻,认为从理论上讲这个方案是可行的,并支持他按照这种方法去做。

事实证明王永志是对的,第二天,导弹按照他的方案发射成功了!

遇到同样的情况,可能很多人都会放弃,首先,王永志只是一个普通的年轻工程师,又不是什么权威,方案都已经被总工程师否定了,肯定是不行。何况,这样做要冒很大的风险,万一发射不成功,损失的可是国家财产。

这样看来,似乎有足够的理由放弃,不去争取。但不试过、不做努力,怎么就知道不行?何况,这样的方案并不是拍脑袋出来的,而是有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的。

拿破仑说过:“最困难的时侯,也就是高成功不远的时候。”一定要记住,不坚持到最后一秒,绝不放弃。

三思而后行,执行更圆满

圆满,也就是在执行的过程中,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人人都满意,哪方面都不能有漏洞。

纪东在他的《难忘的八年——周恩来秘书回忆录》中写了这么一件事。

1971年9月12日,林彪叛逃。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在京中央政治局成员紧急会议,研究部署了各种应变措施。

14日下午,纪东接到了外交部打来的电话,说是外交部收到了一份我驻蒙使馆的特级报告,要马上交给总理。

总理看了报告之后,交给纪东。纪东从总理手里接过报告,大致看了一下,内容是林彪乘坐的飞机在蒙古境内坠毁,机上9人全部死亡。

这一消息马上要报告给毛主席,总理走之前让纪东也跟着去。在经过走廊的一个小门时,总理对他说:“小纪,你留在这里等我,我回来一起回去。”

纪东记得非常清楚,当时,长长的走廊里非常安静,一个人也没有。

回忆起这个细节,纪东不禁感慨道:“总理想得多周到啊,这个时候,在大会堂只有总理和我知道林彪的下场。他担心我兴奋起来,或是熟人问起来,在没向毛主席报告之前,把这振奋人心的消息散布出去,于是,让我在这里等他。”

周总理这种做事的周到,值得每一个执行者学习。

假如当时周总理不是叫纪东跟他一起去,或许机密就会提前泄露,甚至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这就是做事的圆满,不只看到一点,而是顾及到方方面面。

这也是优秀的人身上共有的品德。

宋鱼水是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庭长、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官”、“全国模范法官”等多项荣誉。和很多人心目中法官的形象不同,她非常温和,从来不疾言厉色、咄咄逼人。她总是能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和他们感同身受,甚至有人说“法律在她手中有了温度”。

有一次,一位老妇来办公室找她,说有人侵犯了自己的着作权。通过了解,宋鱼水发现,因为命运坎坷,老人的精神受到了严重的刺激。宋鱼水向她解释,要打着作权官司,需要带手稿以及与被告着作的比对表等,老人根本听不进去,也不容宋鱼水说话,只翻来覆去地说让法院给她做主。

如果换了别人,面对这样一个人,早就不耐烦了,赶紧把老人打发走。但宋鱼水却一直耐心地倾听着,一直到晚上6点多钟,老人才离开。老人走后,宋鱼水去食堂吃晚饭,她突然意识到,老人走的时候已经过了下班时间,很有可能被锁在办公楼里。

她顾不得吃饭赶紧回去,一层楼一层楼找,每隔十几分钟,就往老人家里打一个电话。两个多小时过去了,宋鱼水才和刚到家的老人群系上,老人知道还有人一直惦记着她,感动得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很多人不明白,宋鱼水为什么要这么做。法律,公正就行,哪有那么多温情脉脉?

但宋鱼水却有着不同的理解,就拿这个案子来说,尽管老人的请求因证据不构成侵权而没有得到法律支持,但她也希望老人知道,就算生活中有再多的磨难,也还有人在关爱着她。

公正的判决固然是对当事人最大的安慰,但温暖的人情又何尝不是对当事人的另一种安慰?如果不是迫不得已,如果不是受到了伤害,有多少人愿意拿起法律的武器?有时候,一个微笑、一句安慰的话语,对当事人来说都有莫大的价值。

多做一点点,就能够化解矛盾,增进和谐,可以做到的,为什么不去做?

然而,在执行中,很多人都缺乏圆满的思维。

这种行为背后的原因,首先是执行者个性太强,做事只图一时痛快,比如,面对客户,只要自己有理,就咄咄逼人,结果是赢了观点,输了客户。就算这次客户不得不跟你合作,却不可能有下次;其次,是受“点性思维”的局限,也就是做事只看到一点,而不顾及其他相关的方面,结果是看到的某点做好了,但其他没有考虑到的地方,留下了许多不如意乃至麻烦。

要想做事圆满,就不妨在做事之前多想想:和这件事情相关的还有什么人?会不会给他们带来影响?会不会影响到全局?

三思而后行,就会让执行的效果更加圆满。

执行任务无须督促

很多人身上都有这样的毛病:一件事情,如果有人督促,往往会做得比较好,但如果没有人督促,就很容易松懈,觉得反正又没人管,不必费那么大劲,差不多就行。

最好的执行者,不管有没有人督促,都会以最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最好地完成任务。

一天晚上,华为礼宾部一名工作人员去机场接一位重要客户。等了很长时间,等来的却是飞机晚点、客人要次日凌晨才能到达的消息。

客人下了飞机后,心想,都这么晚了,肯定不会有人接自己了。

然而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刚一到出站口,他就看到一名工作人员孤零零地站在那里等自己。

当时,客户心底一热,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送客人回宾馆之后,因为太累,这名工作人员竟然在车上就睡着了。第二天,客人看到这名在车里睡了一晚上的员工,不由流下了眼泪,感慨了一声:“华为,了不起啊!”

其实,类似的故事在华为举不胜举。有一次,一位员工去接客户时,发现客户眼睛布满血丝,想到客户可能没休息好,于是,他主动帮客户买来眼药水。客户拿到接待人员为自己特意买来的眼药水时,非常激动,连连道谢。

无论是接机的员工还是给客户买眼药水的员工,都没有人督促他们。飞机晚点那么长时间,那位员工完全可以回去先休息一会儿再来,或者叫别人来替换一下自己。给客户买眼药水,公司根本就不会有这样的规定,完全出于自觉。

但他们并没有因为公司没有规定或者没人督促,就不去做这些事情。

没人督促,就自己督促自己,这是自我管理的最高境界。

很多执行者在领导面前表现得很好,工作很勤奋,也很努力。可是,领导一离开,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思想和行为上都大打折扣。领导没有交代的事情,更不可能做得如此到位了。

最好的执行者,无论有没有领导监督,都会很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甚至会超出领导监督情况下的工作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