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开创智慧人生的九大法则
31508100000002

第2章 做到鹤立鸡群(2)

按照一般人的想法,写错了信封,自己把它销毁就行了,总理为什么还要特意把秘书叫过来,郑重其事地嘱咐一番呢?因为即使是领导,即使平时考虑得再周全再细致,也难免有在特殊情况下疏忽的时候,这时候就尤其需要下级能够替自己把关。

这个故事给所有执行者一个警示:即使像周总理这样的伟人,有时候也需要下级提醒和把关,更何况是我们的上级呢?这就更需要我们多考虑一点,甚至想到领导的前面。

用长处弥补领导的不足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既然是领导,肯定各方面都比下属高明。但别忘了,上级不是神,也不是万能的。上级既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不足的地方。作为一个优秀的下级,不能一味地挑剔上级,同时也不会机械地唯上级的命令是从,而是能够灵活掌握尺度,善于用自己的长处去弥补上级的不足。

罗荣桓是我国十大元帅之一,在解放东北时期,曾经是东北野战军司令林彪的得力助手。林彪给人的感觉是非常严肃、不苟言笑。

但罗荣桓很善于用自己的亲切弥补林彪严肃有余、人情味不足的地方。在电影《大决战》中,有这么一个细节:

有一次,林彪把全部部下叫到一起开会,安排作战任务。

会议结束后,都已经过了午饭的时间,林彪对大家说:“各位请回吧,我这里没有安排各位的午饭。”

来参加会议的部下露出了尴尬的表情,身为政治委员的罗荣桓看到后,立即意识到部下们的情绪,马上微笑着对身边的警卫员说:“你快去跟炊事员打招呼,让他多煮些面条,让同志们吃完面再走。”

一句话,缓和了林彪严肃的措辞,也缓解了大家的情绪。

在工作中,很多时候,上级重用一个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能够弥补自己的不足。

素有“铁娘子”之称的格力空调总裁董明珠,在进入格力初期,就是用铁腕手段弥补了上级的魄力不足。在《营销皇后董明珠》等着作中,记录了这样一些事。

她首先是对企业内部的管理一抓到底。

格力在发展过程中,经营部存在很多问题。格力的总经理朱江洪个性温和,面对员工的一些问题,即使看到了,也碍于面子不好直说出来。这样的结果是造成员工更加散漫,旧问题没解决又出现新问题。

再这样下去肯定不行,朱江洪决定通过选举,挑选合适的人才担任经营部主管,备受同事们喜爱的董明殊被推选为部长。

有人想,自己推选出来的部长董明珠,肯定会在方方面面都照顾大家,拉拉关系、走走后门应该不成问题,就算是有什么事情,也会帮着自己说说话。

但他们完全没有想到的是,董明珠一上任,她那种做事干练、铁面无私的个性就展露无遗。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严抓管理、规范业务员的行为。

在她的严格管理之下,彻底杜绝了业务员无款提货、随意调配产品或私自收货款的行为。为此,还关闭了分布全国各地的库房,并强调业务员销售账目清晰化,销售货款要限时追回。措施刚出台的时候,很多人都来说情,但都被董明珠毫不留情地拒绝了。

促使内部管理逐渐走上正轨的同时,她还对客户实行铁腕政策。

拖欠贷款一直是中国很多行业存在的现象,也是让很多企业头疼的问题,严重的还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当时的格力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很多人看来,谁都可以得罪,就是不能得罪客户,毕竟企业要靠客户才能生存。所以,拖欠货款的现象虽然很普遍,但也没有人敢提出异议。

然而,董明珠却做了别人不敢做的事情,推出了“先付款再交货”的交易方式。

这种方式一推出,立即在客户当中炸开了锅,引起了客户的强烈不满,有的表示如果这样就不销售格力的空调了,有的则向朱江洪告状。

朱江洪也觉得这种做法有点太激进了,向董明珠提出:“是不是等客户补完欠款,先给发货再收钱?”

董明珠否决了老总的这个建议。她坚信,只要格力的产品好,就不怕没有人进货。另外,她认为当时不少国外经销商正准备走进中国市场,到时这种“先拿货再付款”的方式必然会被打破。

事实证明,董明珠的做法是对的,从1997年至今,格力没有一分钱的拖欠账款,整体效益大大提升。同时,随着零售巨头百思买进军中国市场,格力凭借自己坚持“先付款再拿货”的方式,与其建立了共赢的联盟体系,进一步推动了企业的发展。

无论是对内部员工的管理,还是对外部客户的管理,董明珠都用自己的长处弥补了上级的不足。

朱洪江性格温和,在某种程度上称得上是“老好人”,这样的领导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亲和力很强;也有不足的地方,就是威严不够,抓管理缺乏力度。而董明珠恰恰用自己的铁腕弥补了上级的不足。可以说,没有董明珠的铁腕,就没有格力今天的发展。

每一个最好的执行者,都明白一个基本的道理:如果上级什么都比你强,那还要你做什么?上级的不足之处,恰恰是最能体现下级价值的地方。

要人强烈的责任感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对于自己关心的事,我们会时刻惦记,用心琢磨。反过来,如果是对自己不关心的事,哪怕它天天都在你眼皮底下出现,你还是会视而不见。

执行也一样,只有你时刻关心与本职工作有关的事、公司的事、客户的事,你才会用心做好。

有一次,一位宝马公司的员工到外地出差,准备到一家宾馆住宿的时候,发现不远的地方停了一辆满是泥土的车。出于职业本能,他多看了几眼这辆车,结果发现那是一款自己公司生产的宝马。

那么有档次的车却脏成这样,别人看了会不会觉得,宝马的车也不怎么样嘛,如果真那么有档次,车主怎么会那么不爱惜,任由它脏成这样?

想到这一点,他立即走过去,挽起袖子开始擦起来,直到车身光亮如新才停下来。

这时,车主正好回来了,一看车子,差点以为自己看花了眼。得知这位义务帮助自己擦车的小伙子竟然是宝马公司的员工时,他既感动又吃惊,对宝马公司的服务大加赞叹。

或许很多人会想,又不是自己卖出去的车子,干嘛要多此一举?再说了,就算是自己卖出去的,公司也没有规定要义务帮别人擦车。

的确,如果不是出于对产品的热爱、对公司形象的关心,这位员工完全没有必要去做这些事情,但正因为有了这份关心,就会多了一份责任。既然是宝马公司的一员,那么走到哪里,都要体现出宝马公司员工最高的素质。

关心还是不关心,所体现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

在《白求恩传》里,记录了这样一段关于白求恩大夫的事迹。

着名的白求恩医生在抗日战争爆发时,来到中国担任救治工作。

1938年11月,白求恩领着医疗队到达涞源北面的转岭口,也就是三五九旅旅长王震将军的司令部所在地。因为战争激烈,战士们伤亡惨重。一连几天,伤员络绎不绝地从前线被送往这里救治。

白求恩早早把手术室准备好了,但当第一批30多名伤员被抬进来的时候,他刚一检查,马上气得脸都白了。

他立即让人把所有担架员都叫了进来,怒气冲天地冲他们说道:“这些伤员从火线到这儿,已经走了3天。自从团部的军医给他们上过药以后,他们中间没有一个人得到任何的照顾。为什么?为什么连一条绷带也没有换过?难道你们以为自己的任务就只是把这些伤员抬了来,把他们当成是行李吗?你们是医务工作人员,不是骡子!”

看到白求恩发这么大的脾气,大家都吓坏了,其中有一个人小声解释说:“路上没有休息站,也没有救护队……”

白求恩立即说:“这不成为理由!没有休息站,就应该临地凑几个出来。没有绷带,就应该用你们身上的衬衫。”

白求恩随后让通讯员把王震旅长找来,跟他说了伤员一连三天无人照料的情况,并指出那些本来可以避免的感染,那些没有及时治疗的轻伤以及两名由于用止血器后欠照料而生了坏疽的伤员。

王震旅长也非常重视这个问题。经过商讨之后,决定在前线与后方之间的村子里设立一系列救护站。站上有卫生工作人员,对向后方运送的伤员进行初步治疗。

这样一来,就大大降低了伤员的死亡率。

为什么一连3天,担架员都没有想到过要照顾一下伤员,只是像运送行李一样把伤员送到救护站?为什么他们没想过伤员会不会疼痛,要不要包扎,会不会感染?因为他们没有真正把自己的心和伤员连起来,没有做到感同身受,自然就没有那份责任感,甚至还会找理由给自己开脱。

而白求恩医生则恰恰相反,他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病人身上,所做的一切都是从对病人的救治有利出发,自然就会有强烈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