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开创智慧人生的九大法则
31508100000011

第11章 坚持到底就会成功(1)

成功者的共性是坚持到底

海伦·凯勒的老师安妮·沙利文说:“人们往往看不到,即使要取得最微小的成功,也需要迈出许多艰难和痛苦的脚步。”

我在研究出人们取得巨大成功所具有的特点时,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性。

约翰·R·约翰逊1918年出生于阿肯色州一个贫困家庭,曾就读于芝加哥和西北大学。尽管他从未修完学业,但他至今已荣获了16个名誉学位。

约翰逊是从芝加哥一家黑人经营的美国人寿保险公司当杂役开始进入商界。现在他是该公司董事会主席,同时是几家大公司董事会的成员。

1942年,约翰逊以他母亲的家具作抵押得到500美元贷款,单枪匹马开办了一家出版公司。现在该公司已成为美国第二家最大的黑人企业。他最开始出版《黑人文摘》,后增加了《黑檀》、《黑色大理石》、《黑人名星》等杂志。1961年,他开始经营图书出版业务。1973年又扩大了业务,买下了芝加哥广播电台WGRT,同时经营新潮妇女时装及化妆品。

约翰逊谈到自己艰苦创业和取得成就的感想时,他谦逊而诚恳地说:“我母亲最初给了我很大鼓励。她相信并经常教诲我说:‘也许你付出了辛苦而没有成功但如果我不去勤奋工作,就肯定不会有成就。因此,假如你想成功,就必须抓住机会,努力去为之奋斗。任何问题总是有办法解决的,但办法要人去寻找。要坚持不懈,百折不挠,不停地寻找解决的办法。’”

他去芝加哥上中学的时候,就开始为获得成功而奋斗了:“我当时没有朋友,没有钱,因为穿着自制的衣服而被人讥笑。我说话南方口音很重,同学们还取笑我的罗圈腿。因此,我不得不想办法在他们面前争口气,我想到的惟一办法就是在学业方面超过他们。”

“我更加用功地学习,取得很好的成绩。我还去听公众讲演课。戴尔·卡耐基写的那本《影响力的本质》,我读了至少有50遍。”

“班上的同学都不敢高声发言,只有我是例外。我读过一本关于演讲的书,我按照书中说的方法对着镜子练习。由于我做了一些演讲,大家选我当了班长,后来我又当了学生会主席、校刊的总编辑和学校年鉴的编辑。”

1942年发生了一件戏剧性的事情:约翰逊办起了一家小出版公司。他想扩大发行自己的杂志《黑人文摘》。

“我决定组织一系列以‘假如我是黑人’为题的文章,把一个白人放在黑人的地位上,设身处地严肃地来看待这一问题,考虑假定他处在黑人地位会怎么去做。”约翰逊回忆说,“我觉得请罗斯福总统的夫人埃莉诺来写这篇文章是再合适不过了,于是我坐下来给她写了一封信。”

“罗斯福夫人给我写了回信,说她太忙,没有时间写文章一但她没有说她不愿意写。”

“因此,一个月之后,我又给她写了一封信,她说她仍然很忙。又过了一个月,我给她写了第三封信,她回信说连一分钟空闲也抽不出来。”

由于罗斯福夫人每次都说她的问题是没有时间,约翰逊没有打退堂鼓。“她并不是说她不愿意写,所以我推想,如果我继续请求她,也许,有一天她会有时间的。”

“终于,一次我在报上看到她要在芝加哥发表演讲的消息,决定再试一次,便给她发了一个电报,询问她是否愿意趁她在芝加哥的时候为《黑人文摘》写那篇文章。”

“她收到我的电报时,正好有空余时间,于是便坐下来,把她的感想写了出来。”

“文章一出,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遍全国各地,大家争相购买阅读。直接的结果是:我的杂志的发行量在一个月内由5万份增加到15万份。这确实是我事业上的一个转折点。”

约翰逊不赞成急速的办法。“成功总需要尝试和努力,有时要经过多次失败。人们来到这里,看到我这里的场面,都会说:‘嘿,你真走运!’我总提醒他们说,我经过了30年漫长而艰苦的工作才到达今天的地步。我是在那家保险公司的一间小房里开始起步的,后来又搬进了一个像煤仓一样的小屋内。我干了一件事接一件事,最后才到了现在的地步,可不是一开始就这样。我认为,一个人应当像长跑运动员那样,坚持前进,千万不能半途而废。”

毅力加上决心才会成功

有一天下午,我和妻子应邀到雷·克洛克家中做客,克洛克先生是世界着名的麦当劳汉堡连锁店的创办人。虽然我们只聊了大约30分钟,但我对这位麦当劳的老板已有深刻的认识。他的两段座右铭包含了所有的书籍所能涵盖的教训。

第一个座右铭,也是我的祖母经常说出的一句话:

“只要你还很嫩绿,你就会继续成长;等到你变成熟了,也就开始腐烂了。”

克洛克先生的第二个座右铭;是我最喜欢的一个。

“坚持到底——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取代毅力。能力无法取代毅力,这个世界上最常见的莫过于有能力的失败者;天才也无法取代毅力,失败的天才更是司空见惯;教育也无法取代毅力,这个世界充满具有高深学识的被淘汰者。毅力加上决心,就能无往不利。”

由这个座右铭就可明白,我为什么如此重视毅力,并把它们列为塑造个性的最佳秘诀。每个人都希望成功,但只有少数人愿意努力、付出代价以及从事应该做的工作。在我所主持的讨论会中,我送给每位参加者我写的-首诗。我想,你也一定会很快就欣赏这首诗:

有志者,事竟成

即使你只是个新手,

你也能成为一名胜利者,

有志者,事竟成——

只要你敢想,你就会成功。

你可以为自己戴上黄金勋章,

你可以骑着黑色骏马,

有志者,事竟成——

只要你敢想,你就会成功。

使你获胜的,并不是你的才能,

也不是你的天赋,

更不是可以决定你的金钱,

也不是你的肤色,

而是你的生活态度。

你可以打败李思洛或奥斯丁,

在波斯顿获得马拉松冠军。

你可以从通货膨胀中获利,

你也可以改变这个国家的方向。

有志者,事竟成——

只要你敢想,你就会成功。

你以前是否曾经成功,并不重要,

你上半场的成绩如何,也不生戛。

所以,你要继续努力,你将发现自己已经胜利。

抓住你的梦想,然后相信它,

踏踏实实地工作,你将会实现梦想。

有志者,事竞成——

只要你敢想,你就会成功。

信任上帝——你已经成功了一半。

信任你自己——你已经成功了四分之三。

永远不要放弃梦想

永远也不会放弃自己的梦想。麦当劳老板——雷·克洛克——就是一个典型。事实上,他一直到52岁时才走上成功的正途。20年代初期开始出售纸杯,并且兼弹奏钢琴。担负起养家的责任。他一共在莉莉·杜利普服务了17年之久,并成为该公司最好的推销员之一。他十分着迷于这个安定的工作,独自经营起冰激凌机的事业。他十分着迷于一种能够同时混合六种冰激凌的机器。

后来,他听说麦当劳兄弟利用他的八架机器同时推出了40种冰激凌,于是亲自前往圣伯纳迪诺调查。他发现麦当劳兄弟有一条很好的装配线,它能够生产系列高品质的汉堡、炸薯条以及冰激凌,他认为,像这样好的餐厅只局限在一个小地方,未免太可惜了。

他问麦当劳兄弟:“你们为什么不在其他地方也开一些这样的餐厅?”

他们表示反对,他们说:“这太麻烦了,并且我们不知道要找什么人一起合作开设餐厅。”雷·克洛克脑海中却正好有这样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雷·克洛克本人。

我想,在麦当劳历史中,最重要的发展就是雷·克洛克。他虽然只是一个推销员,而且一直到他52岁的时候才展开自己的事业,但他却能在22年内把麦当劳扩展成为10亿美元的大事业,就是一个奇迹。IBM一共花了46年才达到10亿美元的收益。

毅力并不是一定要永远坚持做同一件事。它的真正意思是说。对你目前正从事的工作,要投下全部心力,一心一意地工作。它的意思是说,先从事艰苦的工作,然后再要求报酬。它的意思是说,不但要对工作感到满意,而且还要渴求获得更多的知识与进步。它的意思是说,多拜访几个人,多走几里路,多除一些杂草,每天早晨起早一点,随时研究如何改进你目前正在从事的工作。

既然一位纸杯推销员能够建立起来全世界规模最大的餐厅连锁店,既然在我的下一个故事中的一位田纳西的小女孩能拿掉脚上的矫正器,最后夺得奥运会金牌,成为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女人,那么,你当然也可以使你的梦想实现。其中的秘诀就是——毅力。坚持到底,绝对不要放弃你的梦想。

成功必须突破心理禁区

威尔玛愿意从事大多数人不愿意从事的工作。她在6岁时第一个明确的念头就是“我要离开这个小镇,在世界上出人头地”。不错。她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了外出旅行的经验。离她的家乡45里处的纳斯维尔医院,已经成了她的第二个家。

威尔玛是早产儿,曾经患过两次肺炎和一次腥红热,因此,她的一生开头并不顺利。另外,由于患了小儿麻痹症,使她的左腿严重变形。她必须套上腿部矫正器才能行走,因此显得累赘,也使得她在赶往餐桌的赛跑中,落在她的兄弟姐妹后面。

她时常要搭乘巴士前往纳斯维尔医院,总共持续了6年之久。在搭车途中,她总是幻想自己住在山上那些宽大、白色的别墅中。到了医院后,她就会向医生提出问题,有时候会问上三四遍“我什么时候可以取下矫正器,像常人一样走路?”医生不愿给她虚假的希望,总是认真谨慎地回答说:“看情形再说吧!”

搭车回家的途中,她幻想自己是个幸福的女人,儿女成群,生活愉快幸福。她会把梦想告诉母亲:她要对这个社会做出重大的贡献,并且要周游世界。她那位温和体贴的母亲,很耐心地听完她的话,然后以这些令她难以忘怀的话安慰道:“亲爱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就是你要有信心,而且愿意努力奋斗。”

威尔玛11岁时,开始相信总有一天能够拿掉腿上的矫正器。可医生并没有充分的信心,还是建议威尔玛的腿部应该稍加练习。威尔玛则认为,多做训练要比稍加练习好得多。威尔玛一家有着强烈的基督教信念,因此,诚实不欺一直是威尔玛奉行的美德。不过,她承认说,在这件事情上,她是“稍微夸张了一点事实”。

在她去往医院的旅途中,她的父母有时候会带一个小孩同行。因此,医生就能教导家中的每一个孩子如何帮助尔玛做腿部运动。但是,威尔玛对于如何按摩自己的腿部,却和医生的看法不同,当她的父母有事外出时,她的某位兄弟姐妹就会站在门口充当“守望员”。然后,把腿上的矫正器拿掉,每天绕着屋子走上好几个小时。如果有人进来,担任守望的那个人就会协助她躺回床上,替她按摩腿部,以免别人怀疑她为什么拿掉矫正器。这种情况持续了大约一年之久,虽然,她的信心已经大为增加,但她内心的罪恶感也同样增加,令她痛苦万分。她不知道如何启齿,把这种未经同意、私自进行的事告诉母亲。

一次前往纳斯维尔之后,威尔玛认为,“审判日”已经来临。她告诉医生说:“我要告诉你一个秘密。”她拿下矫正器,向医生所坐的办公桌走过去。她可以感觉到母亲正在背后,瞪大了眼睛看着她,她也知道,使她获得这项奇迹的行为,完全违背了父亲的教训。

“你这样做已经多久了?”医生这样问道,同时极力控制自己的惊讶。

“过去一年来,我一直这样做。”她说这些话的时候,眼睛不敢直视母亲,“我……有时候……把矫正器拿掉,在屋里走几圈。”

“好吧,既然你很诚实地和我分享了这个秘密,”医生回答说,“有时候,我会准许你把它们拿掉,在屋里走走。”“有时候”就是她所需要的唯一答复。她再也不想把它们套回自己的腿上去了。突破禁区是进步的前提,一个人只有首先去掉自己精神上的“矫正器”才能形成人生的突破。

积累是成功的秘诀

威尔玛到了12岁之后,发现女孩子也能像男孩子那样又跑又跳。她过去一直待在家里,朋友必须来拜访她。她的姐姐比她大两岁,正要参加女子篮球队。威尔玛决定也要参加,她想,能和姐姐伊芙妮在同一个队中打球,一定十分有趣。但是,她却很伤心地发现:在全部30名应征的女孩当中,她甚至连候补队员都没当上。她伤心地跑回来,并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她们知道,她也是相当不错的。她多么希望能够让那些从未和她玩过的孩子知道,她也是相当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