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保健小百科
31503100000004

第4章 不同体质保健常识(4)

什么是因暑贪凉?我就曾经见过这样一个女孩子,她跟人家比赛吃冰激凌,一吃冰激凌就吃七八个;有的人把西瓜从冰箱里拿出来立刻就吃;还有的人夜里不睡觉,约上三五个好友上大排档,一喝啤酒就喝到凌晨,而且喝的啤酒都是冰镇的。我觉得从养生的观点来说,偶尔喝一点凉爽的东西过把瘾是可以的,但是如果长期这样,人的脾就会受寒。

脾受寒就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打乱人体的动态平衡,成为致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自己是不是脾湿

脾湿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升降、出入出了问题,吃得多,排出体外的少,还有就是贪凉容易形成脾湿,工作压力大、整天思虑也容易形成脾湿。

脾湿会影响人的食欲,食欲减退是脾湿的一个非常显着的症状。还有就是往往大便不成形,胃部有痛的感觉。

脾湿其中一类就是寒湿症状,体现四肢厥冷,手脚冰凉;另一类是热相的脾湿,症状就是舌苔可能会黄腻。

一般体内脾湿严重的,舌苔都比较厚腻,白苔为寒,黄苔为热,这是一般规律,但也不是绝对的,中医治病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才能最终定论。

当然最好是把阴虚、内热、脾湿三者合起来共同测试。即使测试后认为自己有脾湿的症状也不要害怕,因为阴虚、内热、脾湿本身不是病,只是遇到外邪侵入时容易引起疾病。

孟晓冬与脾湿

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我祖父遇到的真实事例。大家应该都听说过上海滩的杜月笙,他有一位太太叫孟晓冬,这个孟晓冬也是当时一个很有名的人。她就是电影《梅兰芳》中与梅兰芳情投意合、互相爱慕的女老生孟晓冬。现实中,孟晓冬最终嫁给了杜月笙。

当年孟晓冬在北京居住的时候,常年找我祖父给她看病。孟晓冬嫁给杜月笙以后,她就搬到上海居住了。但是孟晓冬始终还是相信我祖父的医术,有一年她生病了,杜月笙想给她找别的大夫,但是她坚持让我祖父给她看病。

而我祖父也是一个很清高的人,最后杜月笙是三请孔伯华,才把我祖父请到上海。结果我祖父去了以后,发现孟晓冬没有什么大病,就是吃得太好、太多了,导致脾湿为患,因此就开了点简单的药,吃完就好了。

结果不知道杜月笙是为了取悦孟晓冬还是别的什么原因,临走的时候相送我祖父10万块大洋。我祖父回来后,就拿这笔钱投入到北平国医学院,他自己没有留下一分钱。我祖父生活上非常清贫,到了晚年可以说是房无一间、地无一垄,因为他把挣来的钱都给老百姓治病用了。

这是一个插曲,说明脾湿不是什么大病,但是需要我们平时注意预防,否则,脾湿也可能会引起很多疾病,比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浅表性胃炎等。

脾湿与冠心病

脾湿、阴虚、内热往往是相合为病。比如湿热,以冠心病为例。一说冠心病,有人就觉得这是老年人才得的疾病。实际上,现代都市人群中,很多人年纪不大就得了冠心病。在中医里,我们不管它叫冠心病,而是叫心痛、真心痛或者胸痹。

导致冠心病的原因有很多,但有一种在临床上很常见,就是“痰湿淤阻型”。这个痰,不是我们吐的那个痰,而是广义的痰。中医上,痰分两种,一种是有形之痰,我们看得见摸得着;一种是无形之痰,如弥漫在气血周身无处不在的湿气。

痰湿淤阻型冠心病是这样形成的,当体内的湿多了,时间长了,淤阻在心脏周边的毛细血管里,就会造成大面积的淤阻,导致感觉胸闷、胸憋。

实际上,预防这种病是非常简单的,只要平时注意化湿保养就可以了。

远离脾湿的注意事项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里有这样一句话:“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不要看就这么简单的几句话,如果想理解透彻的话,不是一本书就能解释清楚的,我对这几句话的理解也仅仅是停留在皮毛上,因为中医学博大精深,而且解释这些话原则上应该是以经解经的方法,如果用白话来解释往往容易出现偏差。但是,这几句话讲出了养生的大道理,同样对脾湿体质人群的保养也有着现实的指导作用。

中医调治脾湿讲究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对暑热脾湿来说,古代流传下来的治疗处方以清暑益气汤最为着名。方名为清暑益气汤的处方有两个:

一个是金元时代的名医李东垣在《脾胃论》中创制的清暑益气汤,其重在清暑除湿,健脾益气。方用“青陈皮、苍白术、泽泻分消湿热,祛湿健脾;黄芪、人参、麦冬益气生津;黄柏苦寒泻火,清热解暑;升麻一味,升发阳气,以固根本”。此方对于暑热挟湿、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者,颇有效果。

另一个是清代温病大家王孟英在《温热经纬》中创制的清暑益气汤,是治疗夏季感受暑热、气津不足的常用方剂。它将常用清暑之品如黄连、知母、竹叶、西瓜翠衣、荷梗等,与益气养阴药物如西洋参、石斛、麦冬、粳米等两相配合,共成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之效,用于“暑伤气阴,以清暑热而益元气,无不应手而取效也”。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将体内的这些湿气去除,让脾正常运转起来呢?其实有很多办法,首先我建议将不良的生活习惯消除掉,然后再在饮食上进行调理。

主要注意事项有:

第一点,少吃为好,饮食一定不要太饱,只要八成饱就好。

第二点,不要为了解暑而过于贪凉。

第三点,平时常喝浓茶也不好,喝浓茶也容易伤脾,因为茶属寒性的,如果天天喝浓茶,这种湿气也会在体内慢慢聚集。

生活中的去湿饮食

冬瓜性寒味甘,清热生津,民间有“冬瓜入户,不进药铺”之说,它有明显的去湿作用。薏米是常用的中药,又是普通、常吃的食物,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的功效,是常用的利水渗湿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有薏米的功效“健脾益胃,补肺清热,去风胜湿。炊饭食,治冷气。煎饮,利小便热淋”。

薏米炖冬瓜。取薏米100克,冬瓜500克,将冬瓜洗净,去皮,去瓤,切块;冬瓜用洁净纱布绞取汁液(也可用榨汁机榨汁);将薏米放铝锅内,加水适量;将冬瓜汁液放入锅内,先用大火烧沸,再改用文火熬1小时就行了。

薏仁米是一种美容食品,常食可以保持人体皮肤光泽细腻,消除粉刺、雀斑、老年斑、妊娠斑、蝴蝶斑,对脱屑、痤疮、皲裂、皮肤粗糙等都有很好的疗效。女性朋友就可以经常喝一点薏仁粥,只要在煮粥的过程中,在大米里加点薏仁米就可以了。

如果感觉自己消化不良、肠胃积滞,那也很好办,吃点山楂糕就好了。家里在炖肉的时候,也可以加一点山楂,因为山楂有消积化食的作用,而脾又是主运化的,所以山楂有健脾胃的作用。另外,除了薏仁粥之外,还可以用大枣煮粥,大枣有行气健脾,甚至安神的功效。只要利用这些普通的东西,就可以帮助我们把湿气化掉。

另外,在我们平时的日常饮食中,需要注意肥甘厚味不能吃得太多,饮食规律一般应该是这样的:如果平时吃得太素,就要偶尔吃点荤的来调剂;如果平时吃得太荤,就要增加点素的来调剂。这样荤素搭配才比较合理。

中医把脾胃作为后天之本,对待脾胃疾患的诊断一般是这样的:如果有呕吐的现象,除了因为颈椎压迫产生的呕吐症状之外,一般基本可以认定是胃的问题;如果是腹泻,则一般反映的是脾的问题。

葫芦黄酒化湿法

关于如何化湿,我在这里再给大家提供一个小偏方。在前面已经介绍过,但是由于它对于化湿有很好的效果,我在这里再详细说一遍。该偏方材料准备起来很简单,男女老幼无论是阴虚体质、内热体质还是脾湿体质,都很实用。

先找两个葫芦,要找的是那种甜的葫芦,因为这种葫芦没有任何毒性,最好是新鲜的葫芦。找到后,先把一个葫芦上的头削掉,用工具把里面的瓤掏干净。

再把另一个葫芦洗干净,剁碎,把这些碎块儿倒进第一个葫芦里。接下来,到商店买些绍兴的花雕或者其他好的黄酒也可以,把酒倒进葫芦里。用喝葡萄酒剩下的软木塞把葫芦口封住,放在家里的阴凉处存放,放个十来天就可以了。再打开,每天晚上睡觉前倒上一小杯,半两、一两就行,温一下喝了再睡觉。

为什么要用葫芦与黄酒搭配呢?这里面是有讲究的。从中医上讲,任何药物基本上都是人一个经、人两个经或者人三个经。《神农百草经》上说,酒是百药之长,可人十二经。用酒是作为药引子,特别是养人而不伤人的黄酒。

那么,葫芦有什么功效呢?葫芦本身也可为药。葫芦味甘,性平滑无毒,其蔓、须、叶、花、子、壳均可入药,用于医治多种疾病,尤其是葫芦壳的药用价值最高,其味甘、性平、无毒,可用于消热解毒、润肺利便。葫芦黄酒,能通过酒这个药引子,传遍身体的各个经络,把一身的湿气通过小便的形式带走。

因此,葫芦黄酒可以作为家庭常用。每天晚上睡觉前喝一点,但是记住不要喝多,因为就酒本身来说,喝多了是会伤人的。

葫芦黄酒对手脚冰凉或者关节炎有很好的化湿缓解作用,还有非运动性损伤的腰肩背疼痛,或者胸憋胸闷、小便不利,还有腿部浮肿,一按就发暄,可以尝试喝葫芦泡黄酒,而且没有毒副作用。大家可以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