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医的保健之道
31501500000009

第9章 中医健康细节(3)

丹溪认为:“人之疾病亦生于动,其动之极也,病而死矣。”即在动失其常的异常状况下,相火非但不能产生并维持人体生生不息的机能活动,反而危害人体导致病变,故称“相火之变”。丹溪由于充分认识到“相火之变”对人体的危害,所以赞同李东垣倡导的“相火元气之贼”的观点。

而人体阴精在发病过程中,极易亏损,各类因素均易致相火妄动,耗伤阴精,如情志过极、色欲无度、饮食厚味等,都易激起脏腑之火,煎熬真阴,阴损则易伤元气而致病。所以,朱丹溪主张抑制相火、保护阴精,还提出了一系列防治措施。

在养生预防方面,他主张以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修身养性来遏相火妄动。

在饮食上,他提出平日常食“自然冲淡之味”,如谷,蔬、果、菜,可收补阴之功。

在临床治疗上,他主张滋阴降火,滋阴为本,降火为标。他创制的大补阴丸,就是采用黄柏、知母来降阴火,熟地、龟板补肾水。

另外,朱丹溪还指出一些药物如甘草、白术、地黄、泽泻、五味子、天门冬之类,均为味厚补阴药物,用于虚者补气最有疗效。

纵观朱丹溪的相火论,其实他也旨在告诫人们一点,就是养生要以滋阴为要,千万不要引起“相火之变”,一旦相火妄动,耗伤阴精,受害的必是你自己。

肿、热、痛、烦,都是上火的表现

嘴里长泡、口腔溃疡、牙疼、牙龈出血、咽喉干痛、身体感到燥热、大便干燥……所有这些都是现代人常遇到的问题,而这些也都是上火的表现症状。

“火”是身体内的某些热性症状,一般所说的上火,也就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症。上火的具体表现一般在头面部居多,比如咽喉干痛、两眼红赤、鼻腔热烘、口千舌痛以及烂嘴角、流鼻血、牙痛等,实际上中医认为人体各部位都是有联系的,身体各个部位都应该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元代医学家朱丹溪认为,凡动皆属火,火内阴而外阳,且有君、相之分,君火寄位于心,相火寄位于命门、肝、胆、三焦诸脏,人体阴精在发病过程中,极易亏损,各类因素均易致相火妄动,耗伤阴精,情志、色欲、饮食过度,都易激起脏腑之火,煎熬真阴,阴损则易伤元气而致病。

上火,在内暗伤阴精,于外表现出各种症状,常见的上火症状有心火和肝火两种,而火又分虚实。

虚火指的是人体阴液的不足,阳相对于偏盛,表现出来的症状一般是:低热、盗汗、小便颜色清、大便稀软、舌苔发白,治疗时要用补法。实火指的是阳盛体征,正常情况下,人体阴阳是平衡的,如果阴是正常的而阳过亢,这样就显示为实火,具体表现症状为:高烧、大汗、口渴爱喝冷饮、口臭、舌苔发红、小便颜色黄气味重、大便干结等。实火的治疗要用清热、降火的泻法。

现代人之所以容易出现红、肿、热、痛、烦等上火症状,与不注重饮食、经常贪吃凉食、吃五谷太少而吃制成品太多、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作息不规律等,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要想远离火气,就要戒除这些不良的方式和习惯。

脾气大、血压高是肝火引起的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见一些脾气特别火暴的人,一遇着不痛快就马上发泄、吵闹,但是也有一些人爱生闷气,有泪不轻弹,但又不能释怀的人,有时甚至会气得脸色发青。这两种人都是肝火比较旺的人,在中医里面,有“肝为刚脏,不受怫郁”的说法,也就是说肝脏的阳气很足,火气很大,不能被压抑。如果肝火发不出来,就会损伤五脏。因此,有了肝火要及时宣泄出来。

高血压的病人中,肝火旺者最多见。肝火旺是高血压最重要的起因。尤其是北方人,一般北方人长得都高大,脾气急,脸红脖子粗,容易口苦,两肋发胀,舌头两边红。如果属于肝阳亢的高血压尚不严重,喝苦丁茶或者枸菊清肝茶都可以代替药物,这两种茶是春天的专属饮料,可以清泻春天里特殊旺盛的肝火。

对我们刚才说的第一种人来说,他们发脾气的过程就是宣泄肝火的过程,不会伤到身体;而第二种不爱发脾气,一旦生气,很容易被压抑,无力宣发,只能停滞在脏腑之间,形成浊气。

由此可见,发脾气也不一定是坏事,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会发脾气,并不是由于修养差、学问低,而是体内的浊气在作怪,它在你的胸腹中积聚、膨胀,最后无法控制地爆发出来。那么这种气又是如何产生的呢?从根源上来讲,是由情志诱发而起的。其实这种气起初是人体的一股能量,在体内周而复始地运行,起到输送血液周流全身的作用。肝功能越好的人,气就越旺。肝帮助人体使能量以气的形式推动全身物质的代谢和精神的调适。这种能量非常巨大,如果我们在它生成的时候压抑了它,如在生气的时候强压下怒火,使它不能及时宣发,它就会成为体内一种多余的能量,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上火”。“气有余便是火”,这火因为没有正常的通路可宣发,就会在体内横冲直撞,窜到身体的哪个部位,哪个部位就会产生相应的症状,上到头就会头痛,冲到四肢便成风湿,进入胃肠则成溃疡。而揉太冲穴就是给这股火找一个宣发的通路,不要让它在体内乱窜。

太冲穴位于大脚趾和第二个脚趾之间,向脚踝方向三指宽处。此穴是肝经的原穴,即肝经的发源、原动力,因此,肝脏所表现的个性和功能都能从太冲穴找到形质。

另外,太冲穴还可以缓解急性腰痛。超过半数的成人都出现过急性腰痛症状,多数是由于劳累过度、不正常的姿势、精神紧张以及不合适的寝具等因素引起。这时,就可以用拇指指尖对太冲穴慢慢地进行垂直按压,一次持续5秒钟左右,进行到疼痛缓解为止。

“心火”导致了脑血栓、脑溢血

“心”为君主之官,它的地位高于“脑”,是主管情感、意识的,所以有“心神”之称。“神明”指精神、思维、意识活动及这些活动所反映的聪明智慧,它们都是由心所主持的。心主神明的功能正常,则精神健旺,神志清楚;反之,则神志异常,出现惊悸、健忘、失眠、癫狂等症候,也可引起其他脏腑的功能紊乱。

心火一动,一般是急症,不急救就有生命危险。常见的突发性病症有脑出血、脑血栓。如果出现这种危急的病症可以服用“急救三宝”。分别是安宫牛黄丸、紫雪丹和至宝丹。

安宫牛黄丸里有牛黄、麝香、黄连、朱砂、珍珠等中药材。“非典”时期很多病人高烧昏迷,就是用安宫牛黄丸来解救的。适用于高烧不退、神志昏迷不清的患者。

紫雪丹,历史最悠久,药性为大寒,药店比较常见。现代名为“紫雪散”。紫雪丹适用于伴有惊厥、烦躁、手脚抽搐、常发出响声的患者。

至宝丹对昏迷伴发热、神志不清但不声不响的患者更适用。

“急救三宝”过去主要治疗感染性和传染性疾病,这些疾病一般都有发热、昏迷出现,现在也广泛用在脑损伤、脑血管意外伤,但必须有明显的热象,至少舌头要很红,舌苔要黄。只要符合标准,不管是脑出血、脑血栓,还是因为煤气中毒、外伤导致的昏迷,都可以服用。“急救三宝”也可用于保护脑细胞。

“心”火旺盛者,大多会失眠,在中医里是没有安眠药的,中医治疗失眠是从病根子上治疗。一般的病都跟“心”有关。家里经常备一些安神的中药是很有必要的。

(1)天王补心丹。阴虚血少明显的失眠适用。因为心血被火消耗掉了,所以人不仅失眠,健忘,心里一阵阵发慌,而且手脚心发热、舌头红、舌尖生疮,这个药补的作用更大一些。

(2)牛黄清心丸。这种失眠是心火烧的。除了失眠还有头晕沉、心烦、大便干、舌质红、热象比较突出的人可以选择。

(3)越鞠保和丸。对于失眠而梦多、早上醒来总感觉特别累、胃口不好、舌苔厚腻的人适用。人们常说,失眠就在临睡前喝杯牛奶,但这个方子并不适合所有的失眠者,如果是这种越鞠保和丸适应的失眠,千万别再喝牛奶了。喝了会加重肠胃的负担,只能加重病情。

(4)解郁安神颗粒。适用于因情绪不畅导致的入睡困难,这种人多梦,而且睡得很轻,一丁点声响就容易醒,还可能会有心烦、健忘、胸闷等症状同在。

甘温除热,治虚火大法效验非凡

沫沫这几天上火上得很厉害,饱满的双唇长满了水泡,疼得饭都不敢吃,于是就跑到药店购回了好几盒“清热解毒口服液”,晚上喝了一支,谁知第二天一早就拉肚子,水泡不仅没消,反而又多了一个。于是她只好去医院咨询,医生告诉他“表面上的火,则是内里寒气的表现,火有虚实之分,你患的是虚火,由寒而生。”听了医生的话沫沫恍然大悟:原来火与火之间也有这么大的差别啊。

《黄帝内经》里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热病。”这里指出了寒为热病之因。若寒邪过盛,身体内表现出的都是热症、热病,也就是说这个虚火实际上是由寒引起,身体内的寒湿重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伤肾,引起肾阳不足、肾气虚,造成各脏器功能下降,血液亏虚。肾在中医的五行中属水,当人体内这个“水”不足时,身体就会干燥。每个脏器都需要工作、运动,如果缺少了水的滋润,就易摩擦生热。比如肝脏,肝脏属木,最需要水的浇灌,一旦缺水,肝燥、肝火就非常明显。因此,要供给肝脏足够的水,让肝脏始终保持湿润的状态。

头、面部也很容易上火。因为肾主骨髓、脑,肾阳不足、肾气虚时髓海就空虚,远端的头部会缺血,出现干燥的症状,如眼睛干涩、口干、舌燥、咽干、咽痛等。而且口腔、咽喉、鼻腔、耳朵是暴露在空气中的器官,较易受细菌的感染,当颈部及头、面部的血液供应减少后,这些器官的免疫功能就下降,会出现各种不适,这样,患鼻炎、咽炎、牙周炎、扁桃体炎、中耳炎的几率就会增加。如果此时不注意养血,各种炎症就很难治愈,会成为反复发作的慢性病。

体内寒湿重,上了虚火,就要想办法滋阴除湿寒。其实也不难,泥鳅就是不错的选择。

《本草纲目》记载,泥鳅味甘性平,能祛湿解毒、滋阴清热、调中益气、通络补益肾气,有“暖中益气”之功效,可以解酒、利小便、壮阳、收痔。经常食用泥鳅,可以将身体内的虚火全部打掉。

有人说吃生泥鳅最好,买几条回来,去头和内脏,用水洗净后剁碎即可。但是如今河水污染严重,不再像以前那样清澈见底,而且吃生泥鳅总感觉很可怕,心里不舒服,所以最好还是做熟后再吃。其实,下面两种食用泥鳅的方法都是不错的选择:

泥鳅炖豆腐:将豆腐切成丁,放入沸水锅中,熄火浸3分钟备用。活泥鳅用沸水洗净,放入油锅略炒后加水,滚烧后放入豆腐,盖盖儿继续烧5分钟即成。

泥鳅黑豆粥:黑豆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2小时后,加冷水煮沸,然后放入洗净的黑芝麻,这时改用小火熬煮,粥熟时放入泥鳅肉,再稍煮片刻,加入葱末、姜末调味即可。

吃出来的火气,食物祛火以毒攻毒

很多职场人士经常坐在办公室里,工作压力大,精神长期紧张,经常会抱怨:“烦,又上火了。”那么,“上火”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中医认为,在人体内有一种看不见的“火”,它能温暖身体,提供生命的能源,这种“火”又称“命门之火”。在正常情况下,“命门之火”应该是藏而不露、动而不散、潜而不越的。但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导致阴阳失调,“命门之火”便失去制约,改变了正常的潜藏功能,火性就会浮炎于上,人们就会出现出咽喉干痛、两眼红赤、鼻腔热烘、口干舌痛以及烂嘴角、流鼻血、牙疼等症状,这就是“上火”了。

引起“上火”的具体因素有很多,如情绪波动过大、中暑、受凉、伤风、嗜烟酒以及过食葱、姜、蒜、辣椒等辛辣之品,贪食羊肉、狗肉等肥腻之品和缺少睡眠等都会引起“上火”。春季风多雨少,气候干燥,容易“上火”。为预防“上火”,我们平时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按时休息。要多吃蔬菜、水果,忌吃辛辣食物,多饮水或喝清热饮料。

《本草纲目》中记载绿豆可以消肿通气,清热解毒。而梨可以治痰喘气急,也有清热之功。《本草纲目》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方子,抑制上火气急、痰喘很有效。原文是这么说的:“用梨挖空。装入小黑豆填满,留盖合上捆好,放糠火中煨熟,捣成饼。每日食适量,甚效。”

这里介绍几道去火的食疗方。

绿豆粥

材料:石膏粉,粳米、绿豆。

做法:先用水煎煮石膏,然后过滤去渣,取其清液,再加入粳米、绿豆煮粥食之。

功效:可以祛胃火,容易便秘、腹胀、舌红的人可以多喝。

梨水

材料:川贝母、香梨、冰糖。

做法:川贝母10克捣碎成末,梨2个,削皮切块,加冰糖适量,清水适量炖服。

功效:对头痛、头晕、耳鸣、眼干、口苦口臭、两肋胀痛都有疗效。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上火”又分为虚火和实火,正常人的阴阳是平衡的。实火就是阴正常而阳过多,它一般症状较重,来势较猛;而虚火是指阳正常阴偏少,这样所表现出的症状轻,但时间长并伴手足心热、潮热盗汗等。通过以下方法我们可以知道自己“上火”是实火还是虚火。

(1)看小便。小便颜色黄、气味重,同时舌质红,是实火;小便颜色淡、清,说明体内有寒,是虚火。

(2)看大便。大便干结、舌质红为实火;大便干结、舌质淡、舌苔白为虚火;大便稀软或腹泻说明体内有寒,是虚火。

(3)看发热。如果身体出现发热的症状,体温超过37.5℃时,全身燥热、口渴,就说明内热大,是实火;发热时手脚冰冷,身体忽冷忽热,不想喝水,是体内有寒,为虚火。

一般来说,人体轻微“上火”通过适当调养,会自动恢复;如果“上火”比较厉害,就需要用一些药物来帮助“降火”。

五谷去火气补正气,治内分泌失调

“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但是现在许多女性抱怨自己越长越丑。因为内分泌失调,很多人发现自己的脸色没有以前红润了,痘痘、斑点也越来越频繁地来“串门”,口臭、牙疼也时有发生。

那么,现代人为什么容易上火,内分泌失调呢?答案是吃五谷太少而制成品太多。

五谷可以去火气,补正气,益养护人体阴精,专治内分泌失调。朱丹溪说人常阳有余而阴不足,所以他告诫人们一定要节制饮食,多吃“自然冲和之味”,不贪食“厚味”以养阴敛阳。

朱丹溪所说的“自然冲和之味”就是五谷杂粮,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素食。他在《茹淡论》一书中写道:“凡人饥则必食,彼粳米甘而淡者,土之德也,物之属阴而最补者也,惟可与菜同进。径以菜为充者,恐于饥时顿食,或虑过多因致胃损,故以菜助其充足,取其流通而易化,此天地生化之仁也。”

但是,吃什么样的素食才能吃得健康呢?

很多人把素食和蔬菜联系起来,认为吃素食就是吃蔬菜,所以“少吃饭,多吃菜”的饮食观念也风行起来。其实种子类的素食才是最健康的,比如大米、玉米、高粱、地瓜、胡萝卜、土豆等。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知道蔬菜要做得可口需要大量的油,现在这不是什么问题。但过去的时候,人们缺衣少食,能吃饱就已经是最大的幸福了,想吃点有油水的东西那简直是难于上青天。所以蔬菜类的制作一般都是用水煮煮加点盐就算完了,根本谈不上可口,而土豆、地瓜等种子类的食物,不需要加油,煮熟后就香飘飘的,引人食欲,还容易饱腹,所以几千年来,我们的祖辈们都是用种子类的食物作为口粮的,蔬菜只是辅助。

然而就是这么简单的饮食,那时人们的体质也相当不错,很少见有人上火生病。但是看看那些以蔬菜摄入为主的素食者,动不动就上火、生病,体质弱的似乎一阵风就能吹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