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书香醉我
31498400000078

第78章 拍报告文学一个马屁

首先,我承认自己的偏激,我一向瞧不上报告文学,感觉它很媚且俗,既没文化又没风骨,咋看咋不顺眼。而更糟糕的是我写过一篇文章-《报告文学从来不是良家妇女》。诗人张涛是我朋友、哥们儿,他早就说让谢瑞给我送本书,写个评论。舞文弄墨之人,给朋友帮个忙,那是分内的事。可是,书拿到手,我一看是报告文学,心里嘀咕了:混子啊混子,首先给报告文学写评论找老闵,算你瞎了狗眼;其次,我臭报告文学那分明是绝交,你小子这不是想陷我于不义么?但想归想,书咱还得翻翻,不能写有句话呢,否则不能给朋友一个交代。

然而,大概地翻了翻这本书,我发现这是我所看到的报告文学中很特别的一本。首先,它不完全是歌功颂德。0862是吴忠仪表在深圳交易所的上市代号,用《国企0862》书名给吴忠仪表厂写报告文学,相当于把《拿破仑传》改为《法兰西的滑铁卢》。编者在操作这本书时,遇到问题几乎是秉笔直书,而不是春秋笔法。这种写法,首先是尊重历史,更重要的是启示未来。这本书在大力讴歌几代吴忠仪表人创业、奋斗的同时,刻下了关于"吴仪"耻辱的记忆。这是中国企业发展积累的宝贵经验和财富。我们不要在企业成功时只提过五关斩六将,不提喝米汤睡凉炕。

这帮人何以标新立异,如此操作报告文学?后来,我在本书执笔人之一-钟倩女士的写作手记中找到了答案。

书宁夏发电集团董事长刘应宽问钟倩:"你们写的这本书究竟想给人们什香么?给社会一点什么?如果仅仅是写一个平凡的企业和自己,从出生到成长,从灭亡到重生的过程,如果不能给人们和社会留下点什么?就不要写,否则13亿醉人都可以写。"这一席话掷地有声。是的,锦上添花、给主人公挠痒痒的马屁文我章,谁不会写?中国别的人才不一定多,帮闲文人遍地都是。刘应宽先生最后说了一段意义深远的话:"我们国家对国有企业的作用,和国外的不同。就像《红楼梦》,是封建社会淋漓尽致的写照。而你们要通过企业的兴衰发展的历程,从内部到外部,记录企业在这个时代真实的发展和生存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写好了,才能给人们无穷的沉思和研究。你们是作家,和记者不同,你们只需要真实的记录平凡、普通、客观和伟大。"

这本书我看得不是很认真,也许,以刘应宽董事长的这种要求,本书可能还有距离。但是,就阅读报告文学来说,它给了我空前的惊喜。如此说来,本书的成功之处在于指导思想的先行。如果刘应宽同志不说这席话,我们的诗人、作家,奉旨填词,一定按报告文学的老套路,用肉麻的话语来粉饰太平。遇到不能提的那壶就不提了,要提也是曲笔。但是,这部书没有回避。在第四篇《迷局》第二章《黑洞》中,原文刊发了中国证监会的处罚决定;在第四章《投资神话》中,登出了有关吴忠仪表领导2004年离任审计的新闻回放;第六章《股民手记》,以一个吴忠仪表股民的手记形式,记录了吴忠仪表陷于迷局时,一个股民的心跳、辛酸和绝望。国企的成败不仅关乎国计,更关乎民生。国企决策者的腐败或失职,直接影响民生。一家上市公司的业绩和经营状况直接关系股民利益。如果股民把钱都投到一个有责任的企业,他会很幸福。相反,投到一个污水沟里,不仅打了水漂,想起来还恶心。承受能力差的人可能要陷入绝望,甚至家破人亡。我想,吴忠仪表走过的路,也应该唤起中国企业家的社会良知和责任。

我们都知道,不经历风雨,怎能够见彩虹。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们都知道傻乐,都知道喝彩,说着过年的话,听着节日的曲儿。但谁愿意去提那风雨如晦的日子。《国企0862》能称为力作,主要是打破了以报告文学体裁传播企业精神的传统写法,给人以精神,给人以力量。而我最欣赏的是给人以教训,给人以启迪。我理解小平同志说的摸着石头过河的意思是,办事谨慎,边干边摸索经验。这么多年有的人摸着石头过去了,但没有留下标记,后面的人继续摸。于是有的人就摸到沟里去了。人类历史之所以进步,因为我们在不断总结。国企在受了挫折后要长记性,就需要更多的像《国企0862》这样的东西,我们的国企应该从吴忠仪表的浮沉中汲取教训,长长记性。否则,前面有车,后面没辙。从这个意义上说,它相当于是部教科书。

银星能源对吴忠仪表的重组不是简单的鲸吞,甚至是一种挽狂澜于既倒的拯救。然而,本书用2/3强的篇幅写"吴仪"和"吴仪"人的风采。这是对历史的尊重。科学决策、科学发展的宁夏发电集团领导没有授意本书编写组把自己标榜成救世主,这是非常清醒和明智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一个50年的企业的真正的英雄不是几个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吴忠仪表已成往事,但它的事业还将继续,我们期待着银星能源的美好明天。

另外,作为本书主编,郭文斌先生努力将他倡导的"安详主义"融入企业文化,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以为这不失为一种美好的愿景。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只有国泰,才能民安。只有国企发展了,股民才能安心。否则,你上市公司今天停牌,明天摘牌,今天是龙头股,明天就成了ST股,甚至是*ST股。股民整天提心吊胆,动不动绝望得想找绳子,痛苦得想摸瓶子,他们怎么可能安详?幸福的人觉得活着是安详的,不幸的人觉得只有一死才是安详的。所以,安详的前提是和谐发展,不是苦行和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