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书香醉我
31498400000005

第5章 乐与你"梦游"喜听君"呓语"-读《枕着唐诗梦游》

自李唐以降,中国人大概从小就读唐诗,而大多背得摇头晃脑,背得有口无心。我生吞活剥地背过许多唐诗,有些烂熟于心的句子的真正寓意却是近年来"反刍"时偶尔悟到的。我们不妨打开牛撇捺先生的新著《枕着唐诗梦游》,来看看他是怎么读唐诗的。牛撇捺先生说自己读唐诗不是在补文学与艺术之课,不是想达到"不会做诗也会吟"的目的,也不是要学做诗歌评论家,我"老雕虫"般"寻章摘句",是在揣摩唐朝诗人们关于政治、社会、伦理、人生等方面的思想,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审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在某些方面,期望找到一些历史鉴借与人生鉴借。作者谦说自己"枕着唐诗梦游",实则反映出他读诗异常从容、淡定的心态。牛撇捺以唐诗为枕,与古人神交,他梦游得心畅神驰,随心所欲。我们且听他如何"呓语"。

往事越千年。人类已进入了21世纪。如牛撇捺先生所说的,如今人们做到心灵的独立、自由、奔放都很难,"心为形役"的状态几乎是普遍的,为稻粱谋,为仕途谋,为子孙谋,中国人的心灵已被太多的东西所牵累。而唐代诗人们的心灵竟然可以飞跃,可以飞翔,"梦游天姥"或直可以神遨八极,!他们或隐晦,白或艺术,或政治地陈述社会流弊,批评朝政朝纲,表达利益诉求。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中华文化的骄傲,中国知识分子的骄傲。我想这正是牛撇捺先生以唐诗之杯酒浇心中块垒的原委。唐诗中有许多诗人都是为官的,他们忧天下,忧百姓,忧个人命运,无不在诗中。作者对诗人命运有所思,对诗人际遇有所思,同时也引发他关于现实和自我的许多感慨。在这本书中,他努力追寻古人的心灵史。对诗人们的失意、落魄、贬官、流放,对他们借酒浇愁,诟病读书,向往归隐的无奈,以及虽身处逆境,却依然"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士子精神。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责任和使命使然。

牛撇捺是学历史的,他可以毫无障碍地走近古人;牛撇捺先生是从政的,他可以设身处地的与蹭蹬仕途的诗人换位思考;牛撇捺先生是写杂文的,他更能跳出三界,以局外人的立场激情批判。牛撇捺读唐诗,不时变换高度,变换视角,时而站在历史云端,时而潜入现实的平夷,时而走进古人心里,时而站在今人眼前。这种时空的跨越,历史和现实的对比,更加深了他对诗的理解和发挥。

作者以自己知天命之年的人生阅历、从政经历、读书积累,从古诗中觅得新意,发现了当时诗人的局限和狭隘。他坚持独立批判立场,积极关照现实。考其诗格之高下,述其人生之得失,纵横捭阖,大气磅礴,往往出语惊人,振聋发聩。

李白说"天生我才必有用",杜甫说"古来材大难为用"。牛撇捺说,人才的"毛病"较多,越是有大才的人,能力越强,"毛病"越多,这影响其人际关系,所以杜甫的"古来材大难为用"不难理解,而李白的"天生我才必有用"不过是失意文人知识分子疗伤的麻醉药。

白居易的"门前冷落鞍马稀"一直被视为美人和官人失意的衰境。但是牛撇捺却从中读出了人生之常态。世态炎凉,人心不古,由来如此,不独官人和美人。他说"罢官昨日"是检验亲友对他态度的时机,也是社会对此人的一个检视与判断的时机。

杜荀鹤笔下宫女诉怨"承恩不在貌",作者读出的却是"升官不论才",他说这句诗不仅让历代宫女共鸣,更让历代士子热泪长流。

书在杜牧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他看到的不是诗人风流沉香沦,而是自我批判的坦诚和勇气。

读岑参的"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时,作者一语道破诗人欲说还休的隐醉衷:真正的圣朝应是自由而言之朝,是言路通畅之朝,是谏书多而精彩之朝,是我真正纳谏之朝。不用多说了,诗人笔下的圣朝是"伪圣朝"。

读李欣的"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牛撇捺说,这首诗在激励读书人,然而,他笔锋一转说,我们也要学李欣们拿得起放得下的文人精神与文人情怀。草莽也是人待的地方。如此诠释,思辨而练达。

读刘长卿"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时,牛撇捺先生感慨:人活着活着就糊涂了,嘴管着管着就胡说了,行为规范着规范着就出格了,就不"慎风波"了。所以,一定得有人帮助,而且提到了自己曾在失言之时被人身边踩过一脚,那有似醍醐灌顶般的温馨提醒和帮助,让人终生永志。这是刻骨铭心的人生经验,更是一个过来人语重心长的劝世良言。

在读杜甫的"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时,他说,这多少有些文人的酸文假醋。怨恨什么?不做王妃,做老死宫中的"白头宫女"?寥寥数语,道出作者对宫中女性的人性关怀,也反映了作者的批判思想和独立思考精神。诗人的局限不该成为读者的局限,读古人诗,不能被古人误。

读张祜的"淡扫蛾眉朝至尊",牛撇捺先生对素面朝天的虢国夫人美得自信、美得自然欣赏有加。有感于现代女性不计代价的求美行为,他说,中国妇女们几千年来一直追求解放,但她们自己会设计制造各种各样的枷锁把自己禁锢起来。他甚至讥笑某些女人花钱割的双眼皮比肚脐眼还难看。这类文字轻松调侃,涉笔成趣。

读杜甫的"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时,他说,人类所守的,应当是大"清"。十全十美的人没有,不染纤尘,不带瑕疵的人在理想与神话里。人一旦出生成"泉水",一旦"出山"走上社会,就应当在"清浊"问题上有清醒的认识与明确而坚定的选择。这样的思考冷静而深沉。读到孟郊的"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时,牛撇捺先生如是说,失意文人最后悔的事就是读书。此言极是,孟郊当年46岁中进士后,欣喜若狂地写下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那时,他还刚沉浸在金榜题名的得意状态中。先生继续说,如今中国每年几百万大学毕业生,倘使读了孟郊的诗句,会流出会心的泪,辛酸的泪,悔恨的泪。

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诗不如勿读。有的人读了一辈子书,号称皓首穷经,但仍不会独立思考。和牛撇捺到唐诗的世界梦游,与他激情徜徉,听他恣情呓语,然后你会心胸豁然,受益匪浅。你也许会幡然而悟,哦,唐诗原来可以这样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