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文韬武略(孙子兵法今用)
31492600000026

第26章 在对方成功一半时击倒他(4)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奔走而陈兵车者,期也;半进半退者,诱也;杖而立者,饥也;汲而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粟马肉食,军无悬罐,不返其舍者,穷寇也;谆谆翕翕,徐与人言者,失众也;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

[译文]

一般说,敌人距我很近而保持镇定的,是因为他们依仗着有险可据。敌人离我军较远,却不断派兵前来挑战,是企图诱我军进攻。敌人在平坦的地形上布阵,是因为形势对他们有利。树林中许多树木摆动,说明敌人要向我军袭来。敌人在杂草中设置障碍,可能是迷惑我军。鸟雀惊起的地方,可能有敌人的伏兵。野兽惊跑,可能是敌人要大举进攻。烟尘飞扬高起,可能是敌人的战车已出动。烟尘低矮而散布面广,尘土飞起,分散而细长,这是敌人在砍伐木柴,是迷惑我军。烟尘少而方向不一,说明敌人正在设营扎寨。敌人表面上言辞谦卑,实际在加强战备,是要向我军进攻。敌人以诡诈的言辞作掩护,实际是准备撤退。敌人战车先出动,布署在两翼的是在布列阵势。敌人事先未约就前来议和的,其中必有阴谋。敌人士卒迅速奔跑并排兵列阵,是企图同我军作战。敌人半进半退,是企图引诱我军出战。敌人的士卒个个支撑着兵器站立,这是缺粮缺水饥饿的表现,敌人见利而不进攻,是疲劳的表现。敌人的军营,有鸟雀群集,这表明敌人营空。敌人的士卒半夜呼喊,是恐惧的表现。敌人军营混乱,是将吏没有威严的表现。敌人旗帜摇动不整齐,是阵形混乱的表现。敌人军官滥发脾气,是十分疲劳的表现。敌人以粮食喂马,宰杀牲口,收起炊具,士卒不再回军营,这是面临绝境,准备突围。敌人军官的姿态诚恳和蔼,轻言细语与士卒谈话,说明敌人已人心丧尽,威望无存。对士卒连赏,说明已无计可施。对部属罚了又罚,说明处于困境。对下属暴虐不堪,又害怕下属叛变,说明敌人将领极不精明。派人前来交涉谈判,说明敌人想休战。敌人盛气而来却又不向我军进攻,也不撤退,应特别谨慎考察。

[原文]

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译文]

用兵打仗时,兵刀并不是越多越好,只要不恃勇轻进,能正确判断敌情,合理使用兵力,取得部下的信任和支持即可。只有不深思熟虑,不详察敌情盲目冒进,才会被敌人俘虏。

[原文]

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译文]

在士卒还没有亲近依附时,贸然处罚他们,就会引起不服,士卒不服就难以使用。如士卒对将帅已亲近依附,但不执行军纪军法,同样无法使用。所以,要用仁德、道义、奖赏教育士卒,这样才能在战争中取得胜利。平时能认真执行命令,以这样的传统教育士卒,战争中,士卒就会服从。平时养成不能认真执行命令的习惯,战争中,士卒们就会不服。平时能执行命令,是由于将帅和士卒相互了解和信任的原因。

地形篇

[原文]

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日通。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可以往,难以返,日挂。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日支。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今敌半出而击之,利。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译文]

在行军打仗的过程中,遇到的地形有通形、挂形、支形、隘形、险形、远形。我军可以往,敌人可以来,叫做通形。遇到通形,要先抢占地势高且向阳的地方,保持粮食通道的畅道,这样交锋才有利。可以前往,难以返回的地形,叫做准挂形。遇到挂形,如敌人没准备,我军可出击取胜;如敌人有准备,我军出击,不能胜,且难以返回。我军出击不会得利,敌人也不会得利,叫做支形。遇到支形,敌人即使引诱我军,我军也不要出击,要装撤退,引诱敌人前出一半而后回击,会有利的。遇到两山之间峡谷地带的,叫隘形。我军先占领了有利阵地,要安排充足的兵力把守,等待敌人进攻。如敌人先占领了有利阵地,他们以充足的兵力把守时,我军不可以进攻。遇到奇峰林立,山势险峻的,叫做险形。如我军先到达,一定要占据地势高而向阳的阵地等待敌人;如敌人先到达,我军要主动撤退不能进攻。遇到敌我集结地域距离较远的,叫做远形,在双方势力相当,不便挑战时,如硬要出击,会不利。以上六个方面,是对地形大体分类和利用的原则,掌握这些原则是将帅的重要职责,不可不认真考察。

[原文]

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之灾,将之过也。夫势均,以一击十,日走;卒强吏弱,日弛;吏强卒弱,日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日崩;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日乱;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日北。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译文]

军事上有“走”、“弛”、“陷”、“崩”、“乱”、“北”六种失败情况,这六种情况不是天时地利方面的原因引起的灾难,而是将帅用兵的过错。所谓走,指在敌我势力相当的情况下,以一攻十,以致临敌败逃。所谓弛,指士卒强悍而将帅懦弱。所谓陷,指将帅强悍而士卒懦弱。所谓崩,指下级将领心怀怨怒而不服从主将指挥,忿然擅自出兵,主将无法节制,以致全军指挥失控,其失败如山崩地裂溃不成军。所谓乱,指将帅懦弱无能,管理不善、制度不明、下级无所适从,布阵杂乱无章,不战自败。所谓北,指将帅不能准确判断敌情,以少击众,以弱击强,没有精锐的突击部队的情况。以上六种情况,都是造成战争失败的原因,也是将帅最重大的责任所在,不可不仔细考察。

[原文]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阮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故战道必胜,主日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日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

[译文]

正确利用地形,是用兵打仗的辅助条件。正确判断敌情能制胜,仔细计算道路的远近,是精明能干的将帅的重要职责。懂得这种方法用兵打仗,必然会取得胜利。反之,就必败无疑。所以,根据作战态势确有必胜把握的,即使国君命令休兵停战,也可果断的坚持打下去。反之,作战态势不能取胜的,即使国君强令出击,也可拒绝执行命令。作为名将帅,违背国君的命令,坚持继续作战,并不是为了贪求战胜之名;相反,没有取胜的把握,停止作战,在于保全民众和士卒,同时又符合国君的根本利益,这样的将帅才是国家之宝。

[原文]

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谿。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译文]

将帅对待士卒像对待婴儿一样体贴,那么士卒就可以同将帅一起赴汤蹈火;将帅对士卒像对待爱子一样,那么士卒就会同将帅共生死。但是,将帅对士卒过分厚爱而不能使用,一味疼爱而不能指挥,甚至违反了军纪也不严惩,这样的军队就像娇生惯养的子女一样,是不能用来打仗的。

[原文]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故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译文]

了解自己的部队方可打仗,不了解敌人情况的不可贸然攻击,这样胜利的把握只有一半;了解敌人的情况可以向其发起攻击,却不了解自己的军队不能出击,胜利的把握也只有一半;了解敌人的情况可以进攻,也了解自己部队有力量向敌人进攻,却不了解所处的地形不宜向敌人发起进攻,这样,胜利的把握也只有一半。所以,真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应是头脑清醒而不迷惑,举措是变化无穷的。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争取胜利就不会有危险,再加上了解天时地利,就能取得完全胜利。

九地篇

[原文]

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固地,有死地。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入人之地而不深者,为轻地。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

[译文]

根据用兵的法则,要懂得作战地有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围地、死地。诸侯在自己的领土内作战,叫做散地。已进入别国境内,还没有深入,叫做轻地。我军占据有利,敌人占据的也有利,叫做争地。我军可以前往,敌人也可来的,叫做交地。与几个国家毗邻,谁先占领就能得到其他诸侯国的援助的地方,叫做衢地。深入敌境,背靠敌国众多城邑的作战地,叫做重地。行军到山林、险阻、水网、沼泽及难以通过的地区,叫做圮地。进去的路狭窄,返回的路迂回,敌人只要占据险要就可以寡击众的地方,叫做围地。奋起速战可能生存,否则会全军覆没,叫做死地。

[原文]

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译文]

所以,处于散地时不宜作战;处于轻地时不宜停留;处于争地时,要先占领,不要强攻;处于交地时,要严加防守,加强戒备;处于衢地时要主动与毗国结交;处在重地时,要掠夺敌人的粮食,确保我军粮食的供应;处于圮地时,要迅速通过,不可逗留;处于围地时,要巧设计谋;处于死地时,要拼死力战,死中求生。

[原文]

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敢问: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日:先夺其所爱,则听矣。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译文]

所以,古时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能使敌人前锋和后卫无法联系;能使大部队与小部队无法相互依靠,将帅与士卒不能互相救援;下级与上级不能互相扶持;士卒被击溃走散后很难再集合起来,就算集合起来也不能统一行动。符合利益就行动,不符合利益就停止。试问:众多的敌人排成严整阵势向我军进攻,应如何对待呢?回答是:先夺取敌人最珍惜的地方,他们就会听我军的摆布。用兵的情理贵在快速,要乘敌人措手不及时,选择敌人意料不到的道路,攻击敌人没有戒备的地方。

[原文]

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掠于饶野,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命,非恶寿也。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卧者涕交颐。投之无所往者,诸、剀之勇也。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