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身体健康枕边书全集
31447400000006

第6章 常见病症的简单病理(2)

一旦疼痛持续3个月以上,就一定要到医院的疼痛科进行治疗,否则很可能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后患无穷。当然最理想的是,一出现疼痛,就在第一时间提高警惕,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不要拖到不可收拾时再有所觉悟。

同时,疼痛患者也应该注意日常生活习惯的调整:如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的抵抗力;讲究个人卫生,保持室内清洁,以减少慢性疼痛的诱发因素;气候变化时合理增减衣服,免受潮湿和寒冷的侵袭;运动后,汗湿的衣服要立即换下,擦干汗水,不要到风口吹风或洗冷水浴;疼痛患者还应经常按摩病变部位,以缓解神经压力、消除肿胀,使肌肉得以松弛。

而预防远胜于治疗。对于多发的腰、背、肩、颈等疼痛的预防,应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正确的站姿和坐姿,不要弯腰、低头,同时要调整好自己的生活、工作节奏,工作间隙用体操和简单运动改善身体疲劳状态,注意定期体检。

(第六节)炎症

扁桃体炎、肺炎、毛囊炎、肝炎、肾炎等都是常见的炎症。炎症是临床常见的病理过程之一,可发生于人体各部位的组织和器官。急性炎症通常具有热、痛、红、肿、机能障碍等变化,同时往往伴有白细胞增多、发热等全身反应。这些变化实质上是机体与致炎因子进行斗争的客观反映,而且这种矛盾斗争贯穿于炎症过程的始终。致炎因子作用于机体后,一方面引起组织细胞的损害,使局部组织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另一方面,促使机体增强抗病机能,以利于消灭致炎因子,使受损害的组织得到修复,从而使机体的内环境各组成部分之间以及内环境和外环境之间达到新的平衡。

炎症实质上是机体的一种抗病反应,对机体是有利的。例如发炎时,局部组织代谢和抵抗力增强;炎性充血使局部组织得到较多的氧、营养物质和防御物质;渗出的纤维蛋白元凝结而成假膜,形成一道屏障,能阻止病原菌向深部蔓延;渗出物中的中性白细胞和巨噬细胞能吞噬细菌,还能吞噬清除坏死崩解的细胞碎屑;渗出液能稀释毒素,其中所含的抗体能消灭细菌并中和毒素;炎区的浆细胞和淋巴细胞能产生抗体中和毒素;组织增生能修复炎区所造成的缺损。

可是,对于炎症,我们也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分析。在一定条件下,炎症反应中的某些有利因素,可以向着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而成为对机体有害的因素。例如,炎症引起的渗出液过多往往造成有关器官的机能障碍,如心包积液影响心脏搏动,胸腔积液可压迫肺,出现呼吸困难等。

(第七节)出血

出血是指血液自心脏或血管腔溢出的现象。

一、内出血和外出血

按血液溢出去向可将出血分为内出血和外出血两种:流出的血液逸入体腔或组织内称为内出血,血液流出体外称为外出血。

二、漏出性出血和破裂性出血

按血液溢出的机制可将出血分为漏出性出血和破裂性出血两种:

1.漏出性出血

由于毛细血管后静脉、毛细血管以及毛细血管前动脉的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血液通过扩大的内皮细胞间隙和受损的血管基底膜而漏出于管腔外的出血,即为漏出性出血。

2.破裂性出血

破裂性出血是由心脏或血管壁破裂所致的出血。破裂可发生于心脏(如心壁瘤的破裂),也可发生于动脉,其成因既可为动脉壁本身的病变(如主动脉瘤),也可因动脉旁病变侵蚀动脉壁(如肺结核空洞对肺血管壁的破坏,肺癌、胃癌、子宫颈癌的癌组织侵蚀局部血管壁,胃和十二指肠慢性溃疡的溃疡底的血管被病变侵蚀)。静脉破裂性出血的原因除创伤外,较常见的例子是肝硬变时食管静脉曲张的破裂。毛细血管的破裂性出血发生于局部软组织的损伤。

三、出血对机体的影响

出血对机体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出血速度、出血量和出血部位三个要素。一般漏出性出血速度较缓慢,出血量较少,后果不很严重。但如果漏出性出血部位广泛,例如肝硬变时因门静脉高压发生的广泛胃肠黏膜漏出性出血,一次性出血量大而导致出血性休克。

破裂性出血的出血过程迅速,如果短时间内丧失循环血量的20%~25%,就会发生出血性休克。如果出血发生在重要器官,即使出血量不多,也可能致命,如心脏破裂引起心包内出血,由于心包填塞,可导致急性心功能不全;脑出血,尤其是脑干出血,可因重要神经中枢受压致死。局部出血,可导致相应的功能障碍,如脑内囊出血引起对侧肢体偏瘫,视网膜出血引起视力减退或失明。慢性出血可引起贫血。

进行缓慢的破裂性出血,多可自行停止。自行停止的原因是局部受损的细动脉发生痉挛,小静脉形成血栓,从而阻止血液继续流失。流入组织或体腔内的血液,一段时间后即可被吸收、机化或包裹排除。

(第八节)贫血

一、贫血并不是疾病,而是伴随疾病的症状

很多人以为贫血是一种疾病。其实贫血并不是疾病,而只是伴随多种疾病的一种症状。

贫血是指循环血液单位容积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或红细胞比容(压积)低于正常值的下限。此处的正常值,可因不同的性别、年龄、生活地区、海拔高度以及生理性血浆容量的变化而有所差异。

例如,一般而言,婴儿和青春期前儿童的血红蛋白比成人低;女性在青春期后与男性的差异明显;妊娠期的妇女由于血容量的增加,血红蛋白相对减少;久居海拔较高之地的居民的血红蛋白比海平面地区居民的正常值高。

因此,诊断贫血应综合、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在实际工作中,通常要测每单位体积中血红蛋白量、红细胞数以及红细胞比容。

二、贫血的标准及等级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72年制订的标准,血红蛋白低于以下数值者为贫血:6个月~6岁l10克/升,6~14岁120克/升,成年男性130克/升,成年女性120克/升,妊娠妇女110克/升。国内掌握的贫血标准为:成年男性<120克/升,成年女性<l00克/升,孕妇<100克/升。

根据血红蛋白含量的不同,贫血的严重程度可分为以下四级:

1.轻度:血红蛋白量在120克/升~91克/升之间,症状轻微。

2.中度:血红蛋白量90克/升~61克/升,体力劳动后心慌气短。

3.重度:血红蛋白60克/升~31克/升,休息时也会感到心慌气短。

4.极度:血红蛋白<30克/升,常伴有贫血性心脏病。

(第九节)应激

加拿大医师汉斯·塞里于1936年最先提出了应激(stress)的概念:“由许多有害因素产生的一种综合征。”也有人把应激定义为:通常指一种在生活或心理上产生较大的变化,需要个体使用额外精力去应付的情况和处境。从医学的角度来看,应激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性的反应。任何生理的或心理的刺激,只要达到一定的强度,除了引起与刺激因素直接相关的特异性变化外,都可以引起一组与刺激因素的性质无直接关系的全身性非特异反应。应激的概念是不断发展着的。

应激累积起来,就会造成一个人情绪不佳、思路混乱以及身体状况恶化等状况。应激过大会使人表现出多种应激症状,对工作绩效和身体健康造成损害,甚至危及到人们适应环境的能力。受应激困扰的人会变得神经质,长期忧郁,难以放松下来,容易发火;可能缺乏合作性,或者会过量使用酒精或其他药品。虽然其他原因也可以引发这些问题,但在应激困扰之下,很容易患此类病症。

由于人体系统会被迫改变以适应应激,所以应激也会引发身体机能失调。有一些身体机能失调是短期的,比如肚子不舒服。而有一些则可能是长期的,如胃溃疡。持续较长时间的应激还会引起心脏、肾脏、血管和身体其他组织或器官的功能衰退,还可能引发心绞痛和神经性头痛。因此,不管与工作有无关系,将应激维持在一个足够低的水平,即大多数人能够忍受的程度之内,就不会造成身体上或心理上的异常。

(第十节)浮肿

由于组织间隙中液体过多而引起的身体局部或全身肿胀的症状称为水肿,又叫做浮肿。

水肿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伴随某些疾病的一种病理过程。虽然水肿发生的部位各不相同,但发生机理是大同小异的。正常情况下,组织间隙中液体的量是相对恒定的。这种恒定的维持,是有赖于血管内外液体和身体内外液体交换的平衡。水肿就是由某些疾病所引起的这两方面的交换失衡所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