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情绪因素。人的情绪体验是维持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是一个人机体生存和社会适应的内在动力,它是多维度、多成分和多层次的。
经常波动而消极的情绪状态,往往使人心境压抑,精力涣散,身体衰弱;稳定而积极的良好情绪状态,则往往使人心境愉快,精力充沛,身体健康。所以,培养良好情绪、排除不良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外部因素是影响心理健康的外在的、客观的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和学校因素三大类。
(一)家庭因素
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尤其是对中小学儿童来说,受家庭因素的影响很大。大量研究表明,不良的家庭环境因素,容易造成家庭成员的心理异常。
家庭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关系不良,如父母关系、婆媳关系、兄弟姐妹关系不和谐,家庭情感冷淡,矛盾冲突迭起等;家庭成员残缺,如父母死亡、父母离异或分居、父母再婚等;家庭教育存在误区,如专制粗暴,或溺爱娇惯等;还有家庭变迁以及出现意外事件等。
(二)社会因素
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关系等属于影响心理健康的社会因素。其中的各种不健康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会严重腐蚀人的心理健康。社会因素对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几乎起着决定性作用,尤其在今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广泛,各种社会传媒的作用越来越大,生活紧张事件增多,矛盾、冲突、竞争加剧,所有这些都会加重人们的心理负担,不利于身心健康。
(三)学校因素
学校因素主要是针对学生来说的,主要包括学校教育条件、学习条件、生活条件,以及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所以学校生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极大。学校因素中的种种条件和关系,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比如,如果校风学风不良、教育方法不当、学习负担过重、师生情感对立、同学关系不和等,都会使学生的心理抑郁,精神焦虑,若调适不及时,就会造成心理失调,甚至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
上述各种因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往往协同而起作用,而这种协同作用要超过单个因素作用的简单加和。由此,在诊断心理失调、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的作用,逐一考察,全面、正确地做出诊断,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心理调适和治疗。
(第三节)关于心理健康的误区
此为对心理健康的典型误解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早在其成立时就指出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所以仅仅身体健康不等于健康,也不等于心理健康,它们是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的。只有两者都具备,一个人才能算做健康。
心理不健康有许多种形式,心理变态只是其极端形式而已。根据状态,人的心理可用三区来表示:白色区、灰色区和黑色区。人处于心理白色区就是心理健康,处于黑色区则心理变态,而处于灰色区则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灰色心理调节得当就会回复为白色心理,不当则会发展为黑色心理。所以仅仅心理不变态的人不一定心理健康。
许多人对“心理问题”十分敏感又不屑一顾,认为有心理问题的人是十分可笑和可耻的,认为有心理问题就是有精神病。这是一种很伤害人的误解。人经常会有心理困惑,调解不当就会形成心理问题,长久得不到解决就会发展为心理疾病。几乎每个人都会有一般的心理问题,但不会都发展为精神病,所以一般心理问题与精神病没有必然的、内在的联系。
许多人认为心理健康就永远不会有问题,心理有问题就永远不会健康。这是一个误区。其实心理健康与心理问题都是相对而言的,这二者是动态的、可逆的、有变化的。
人一生中的不同时期都可能产生心理问题。其实,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是程度有轻有重,或是自己没有意识到。
实际上,两者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例如,学生一到上课时就咳嗽不止或喜欢东张西望,老师往往以为是纪律或品德问题。事实上,这也可能是过重的学业负担产生的心理压力引起的躯体反应或心理逆反。
心理问题是能被早期发现、早期调适的,对心理问题同样应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
很多人觉得去看心理医生是很难为情的事情,认为看心理医生的人都心理变态。这是很大的误区。心理咨询在中国是个新生事物,人们对它的了解还不够,这可能是造成这种误区的原因之一。另外,许多人对心理咨询不信任,认为是骗人的东西。这也是误解。其实,正如哈佛大学博士岳晓东所说的:“心理咨询是一种享受而不是痛苦,是明智的选择而不是愚蠢的做法。”
长期以来只重视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的宣传,致使人们身体有病大大方方地去看医生,但心理有问题却不好意思去看心理医生,小问题也逐渐成了大问题。
对心理咨询的不了解也导致了人们过高的期望值,认为通过一次半次的心理咨询就可以解决所有心理问题。其实,心理问题和身体疾病一样,不可期望很快就能痊愈。而且,不同于身体疾病,心理问题的治疗需要患者和心理医生双方互动交流。这自然也不是一次可以完成的。当然,也不是所有心理问题都需要多次咨询和治疗,简单的问题一次足矣。
(第四节)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
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可以通过种种手段来诊断,同样,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也是可以检测的。通过对一些有关心理健康问题的回答,并进行统计处理,自测者可在相当程度上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
心理健康量表,国外已经存在许多种,但是其他国家和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等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外国人的心理健康量表不能拿来套用在中国人身上。中国着名心理学家王极盛教授根据近年来对中国人心理健康问题的潜心研究,主持编制了四个“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特别适用于世纪之交的中国人。
对被检查者的心理健康测量,通常是由具备心理学专业知识的人来进行的,但这样终归不及时、不方便。为了使更多的普通老百姓能够经常地自测心理状况,及早地自我发现问题,并进行早期自我心理调适,广泛利用心理健康自测量表是十分有意义的。但要注意,自我心理健康测试的结果,仅可作为了解自己心理健康状况的参考,既不要把心理健康测量神秘化,也不要滥用心理健康量表。
下面列出王极盛教授主持编制的心理健康量表,供读者自测,以初步掌握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如发现有较大的心理问题,应该及时向心理医生咨询。该量表有十个分量表,反映的心理症状十分丰富,自测者能够准确地判定自己的自觉症状,既适用于青少年,又适用于成年人。
(一)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的构成
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共有80个评定项目,每一个项目都采用5级评分制。
无:自觉无该项问题。
偶尔:自觉偶尔有该项问题。
有时:自觉有该项症状,时有发生。
经常:自觉有该项症状,经常发生。
总是:自觉有该项症状,总是存在。
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共80个项目,可归类为10个因子。各因子所包含的项目如下:
①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包括10、14、23、31、49、53、71、79,共8项。
该因子主要反映受试者人际关系方面的紧张、敏感等。
②心理承受力差:包括2、17、26、40、50、62、74、77,共8项。
该因子反映受试者做事感觉困难,遇到困难、挫折灰心,觉得学习、工作负担重与难以完成,对待环境杂乱脏不能承受等等。
③适应性差:包括6、18、35、38、48、61、69、80,共8项。
该因子反映受试者对事情、环境、对人不适应等。
④心理不平衡:包括8、15、24、39、42、54、63、72,共8项。
该因子反映受试者感到别人对他不公平,抱怨自己赶不上别人,别人有成绩自己生气,自己出力不讨好,别人亏待自己,对比自己强的人不服气等。
⑤情绪失调:包括1、13、22、37、45、52、57、65,共8项。
该因子反映受试者情绪不稳定、心情不愉快、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等情绪问题。
⑥焦虑:包括:4、20、28、34、47、58、67、70,共8项。
该因子反映受试者对许多事情心烦,预感有坏事情发生,心理烦躁,无缘无故紧张,担心自己有病等焦虑症状。
⑦抑郁:包括7、12、21、27、33、55、59、66,共8项。
该因子反映受试者情绪低落,对前途感觉无希望,疲劳,对事情不感兴趣,感到忧愁,生活无意思等抑郁症状。
⑧敌对:包括3、11、30、41、44、51、76、78,共8项。
该因子反映受试者喜欢与人争论,不能控制脾气,有摔东西的冲动,爱挑人毛病,爱刺激别人等敌对症状。
⑨偏执:包括9、16、25、32、43、56、64、73,共8项。
该因子反映受试者不信任人,固执己见,总认为别人背后议论自己和与自己做对,不能接受别人意见,我行我素等偏执症状。
⑩躯体化:包括5、19、29、36、46、60、68、75,共8项。
该因子反映受试者心理紧张,特别是情绪紧张产生的躯体不适或症状,例如手发抖、尿多、头痛、睡不好觉、胃不舒服、心跳加快等。
(二)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
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民族婚姻职业职称有何疾病测验日期年月日单位通讯地址邮编。
月收入:(请选择)①500元以下;②500~750元;③750~1000元;④1000元以上。
人均居住面积:(请选择)①8平米以下;②8~12平米;③12~16平米;④16平米以上。
指导语:下面是有关你近10天内心理状态的一些题目。请仔细阅读每一个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填写。每个题目没有对错之分,请你尽快回答,不要在每道题上过多思索。每个题目后都有五个等级供你选择,分别按照程度的高低用1、2、3、4、5分来表示。
注意:①每个题目后只能选择一个等级,在相应的数字上划圈;②每个题目都要回答。
续表
续表
(三)评分方法
(1)因子分。
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共包括10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都包括8项。各分量表的因子分的计算方法,是将8个项目的分数加在一起之和除以因子项目数,即除8,为该分量表的因子分。每一项目采用5级评分法即“无”为1分,“偶尔”为2分,“有时”为3分,“经常”为4分,“总是”为5分。每个因子的8项按此标准计分除以8,即为该因子的因子分。
判断自己心理健康状况,读者在自己填完心理健康量表后,10个因子均以2分为简单判断标准分数线。根据10个因子的因子分,以2分为简单判断标准分数线,就可以简便、初步地判断哪些因子存在问题和症状。
初步确定心理问题和症状严重程度的评定分数值:2~2.99分为该因子轻度存在问题;3~3.99分表示该因子存在中度症状;4~4.99分为该因子存在较重的症状;如果是5分,表示该因子存在严重的心理症状。
自测中,如果在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某因子上存在轻度问题,可以通过自我心理调节予以改善和解决。某因子分超过3分,但不超过4分,也可以通过自己心理调适,逐步得到减轻和消失。如果自己心理调适已经超过一个月尚没有缓解,最好找心理医生咨询。如果某因子分超过4分,也可自己先心理调适,一周后再用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再测一次,如果该因子分仍为4分以上,建议找心理医生咨询。
(2)总均分。
用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测试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除用因子分数来判断外,还用总均分来总体进行评定与判断。
总均分的计算方法是把该量表80项各自的分数加在一起之和被80除,得出的分数便是受试者心理健康的总均分。
用总均分判定心理健康的状况:2~2.99分为轻度的心理健康问题;3~3.99分为中等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4~4.99分为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果是5分是非常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果受试者的心理健康总均分在2分以上,可以找心理医生咨询。
国内外众多心理专家,通过对各种心理现象的归纳总结,提出三种自测心理是否衰老的方法,你不妨试一试。
(一)第一种方法
以下列出的15种现象中,如果你具有13~15种,则为心理极度衰老;具有10~12种,为心理很衰老;具有7~9种,为心理比较衰老;具有4~6种,为心理有点衰老;仅具有3种以下,为心理基本无衰老。
①老是记不住最近的事。
②总是不自觉地提及过去的事。
③对过去的生活总是后悔。
④如有急事在身,总感到心情焦急。
⑤事事总好以我为主,以关心自己为重。
⑥对眼前发生的任何事情都感到无所谓。
⑦愿意自己一个人生活。
⑧很难接受新事物。
⑨不喜欢接触陌生人。
⑩对社会的变化感到不安。
{11}很关心自己的健康。
{12}总是固执己见。
{13}很喜欢讲自己过去的本领和功劳。
{14}喜欢收藏东西。
{15}对噪音十分烦恼。
(二)第二种方法
以下列出30种心理现象,请你逐个对照:如果具有了其中的26~30种,为心理极度衰老;具有21~25种为心理很衰老;具有16~20种为心理比较衰老;具有11~15种为心理有点衰老;只有10种以下为心理基本无衰老。
①害怕外出。
②没有一个年轻的朋友。
③别人和你说话非得凑在耳边大声讲才行。
④不喜欢看报刊的“智力园地”这类内容。
⑤不能一下说出“水”的五种用途。
⑥不能一下顺背7位数或倒背5位数。
⑦做事情不能坚持到底。
⑧看小说中有关爱情的描写一跳而过。
⑨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坐着。
⑩即使戴了眼镜也看不清东西。
{11}在两分钟内不能从100开始连续减7直至减到2。
{12}不能想象出天上的云块像什么。
{13}常常和别人吵架。
{14}吃任何东西都感到味道不好。
{15}不想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16}常常把一张立体图看成平面图。
{17}不喜欢下棋等要动脑子的消遣。
{18}总以为自己比别人高明。
{19}以前的许多兴趣爱好现在都没有了。
{20}记不清今天是几号也记不清今天是星期几。
{21}钱几乎都花在吃的方面。
{22}老是回顾过去。
{23}常常无缘无故地生闷气。
{24}不喜欢听纯粹的音乐。
{25}看了书、电影、戏剧后,回忆不起来它们的内容。
{26}别人的劝告一点也听不进。
{27}常常看错东西或听错话。
{28}走路离不开拐杖。
{29}对未来没有计划和安排。
{30}喜欢反复讲一件事。
(三)第三种方法
以下列出20种心理现象,如果你具有其中的17~20种,为极度心理衰老;具有13~16种,为心理很衰老;具有9~12种,为心理比较衰老;具有5~8种,为心理有点衰老;仅具有4种以下为心理基本无衰老。
①别人稍有冒犯就火冒三丈。
②别人做错事,自己也会感到不安。
③有时感到生不如死。
④脾气暴躁,焦虑不安。
⑤别人请求帮助时,会感到不耐烦。
⑥经常会感到坐立不安,情绪紧张。
⑦看见生人手足无措。
⑧一点不能宽容别人,甚至对自己的亲友也如此。
⑨感情容易冲动。
⑩曾讲过精神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