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月泰国政府宣称,计划在曼谷东南的泰国湾沿岸,建立石油自由贸易区,并列入国家“区域能源贸易中心”的规划中。这样,可能使泰国湾沿岸成为新型的石油运输和提炼中心。由中东、非洲等地运来石油,可不通过马六甲海峡,由安达曼海和泰国湾最狭地带的克拉地峡,凿开一条长102公里,宽40米,深25米的运河,可航行巨型海轮,通往泰国湾。这样,与经马六甲海峡对比,可缩短约1200公里航程,每桶原油可节约运费2美元,以此分担马六甲海峡的油运量,但此项目还存在是建运河还是管道问题争议,而且投资巨大、环境复杂,现在要确定建设方案,为时尚早。
4.中哈石油管道。1997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同哈萨克斯坦政府达成实施中哈石油管道建设的协议。该管道西起里海港口阿特芬市,横穿哈全境,从阿拉山口,进入中国新疆的独山子,全长3088公里,其中中国境内270里,设计年输油量5000万吨,工程分三期完成。第一期工程已开工,计划2005年底竣工,年输油1000万吨。当前工程进展顺利,表明中哈石油资源合作是卓有成效的。
5.非洲,特别是北非的新油道。中国是非洲国家的老朋友,非洲将成为中国石油资源开发的一个新战略地域。2003年胡锦涛主席访问了盛产石油的埃及、加蓬、阿尔及利亚等北非国家,这对增进中非友好合作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2003年,中国从9个非洲国家进口原油,总量达2218万吨,是继中东之后,中国原油进口的第二大来源地。由此,非洲油道凸现重要地位。
6.萨哈林海上油道。俄罗斯萨哈林岛,过去称库页岛,是俄的大型油田地带。2004年底,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谈判,共同帮助俄开发“萨哈林1号”项目,并将原油、天然气销往中国的东北地区。后埃克林公司又联合日本、韩国、印度参与萨哈林油源开发。2005年1月在大阪市召开的中、日、韩及东盟国家能源工作会议上,又研讨了开发东北亚能源合作问题。总之,萨哈林已成为中国石油战略向北的一个新起点。
8.太平洋油道。中南美洲的巴西、委内瑞拉已成为国际石油出口大国。胡锦涛主席于2004年11月,出席在智利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首脑会议”时,还访问了巴西、智利、阿根廷等国,促使中国与拉美国家的经济合作上了新台阶。
2004年,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称:委内瑞拉将是西半球最高产石油的国家,也是中国石油合作的新伙伴。由于巴拿马运河无力通过大型油轮,委内瑞拉已向巴拿马协商,开通巴拿马新建成的石油管道,向中国油轮输送石油,从太平洋东岸,运往太平洋西岸。这样,开辟太平洋油道,势在必行。
9.西澳运油线。西澳大利亚州是澳大利亚盛产石油和矿产的地区。2004年12月,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天然气公司与广东大鹏天然气公司正式签订向广东提供天然气的合同,合同价值250亿澳元,是澳大利亚有史以来最大的天然气出口项目。西澳洲州长杰夫?盖勒普说:中国的经济发展使西澳大利亚州感到阵阵的激动,我们的政策就是努力满足中国的需求。西澳的皮尔港已成为向中国提供石油的港口。
79.为什么说马六甲海峡是中国能源安全的咽喉?
一位专家用“马六甲之痛”形容中国在马六甲海峡问题上的困境。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是连接南海和安达曼海的一条狭长的水道,因临近马来半岛的古代名城马六甲而得名。海峡长约800公里,最窄处约40公里。海峡地处赤道无风带,平时风力很小,海流缓慢,经常是一个风平浪静的海峡。
马六甲海峡是扼守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咽喉,是联结亚、非、欧三大洲的重要通道,是世界海洋航路的中心之一,战略地位重要。据上世纪70年代的材料统计,每年通过的船只约有5万艘,平均每天150艘左右。日本每年所需石油的90%多以及从非洲、南亚次大陆进口的原料,都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马六甲海峡因此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峡之一。
马六甲海峡由于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二战后,马六甲海峡归沿岸国家,即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三国共管。
对中国而言,马六甲海峡是中国海上石油生命线。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10年来的发展,使中国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之一。中国的石油进口主要来自中东、非洲、东南亚地区,进口原油的4/5左右是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的。据测算,每天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船只近6成是中国船只。马六甲海峡已经与中国经济安全息息相关。这个由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三国共管的海峡,直接扼住东亚国家的能源咽喉。
美国、日本、印度以及一些东南亚国家的海军都布防马六甲,打击海盗是它们最基本的理由。但是,除了这种冠冕堂皇的借口,明眼人都知道,它们都是在为防范国际冲突而未雨绸缪。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军积极推行“两洋战略”以图掌握全球16条海上要道(即加勒比海和北美的航道、佛罗里达海峡、斯卡格拉克海峡、卡特加特海峡、好望角航线、巴拿马运河、格陵兰-冰岛-联合王国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和曼德海峡、马六甲海峡、巽他海峡、望加锡海峡、朝鲜海峡和太平洋上通过阿拉斯加湾的北航线)。因此,马六甲海峡是美国多年来志在必得的一个战略要地。
事实上,美国的战略意图是相当清楚的:第一,美国在马六甲海峡立足,迫使俄罗斯海军打消重返越南北部湾基地的想法;第二,马六甲海峡毗邻中国,是中国的南大门和重要的能源供应航线,马六甲海峡又与台湾海峡、南中国海相距较近,而只要这两个问题不解决,就将永远成为中国崛起的“绊脚石”;第三,美军进驻马六甲海峡,将使印度海军难以向太平洋一侧发展;第四,美国在马六甲海峡屯兵,还将迫使日本不得不继续服从于美国。
作为一个重要的咽喉要道,除了美国之外,日本、法国和印度等国,都想在马六甲问题上获得发言权、占有一席之地。日本的石油进口依赖马六甲海峡,因此,尽管新、马、印尼在日本是否参加巡逻问题上有分歧,但他们一致认为日本应该在安全方面尽更多的义务。印尼曾经要求日本提供援助,以便购买更多巡逻艇,马来西亚也有类似意愿。这样可以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一位中国能源专家曾用“不堪一击”来形容马六甲海峡。这样的评价包含了3层含义:第一,目前马六甲海峡处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的控制范围之内,印度力量对该海峡也是触手可及;第二,以中国目前的实力,根本无法控制这条海峡;第三,这条海峡已经成为美国全球战略中必须控制的16条咽喉水道之一。
毫不夸张地说,谁控制了马六甲海峡,谁就扼制住了东亚各国的能源通道。对这条水道的过度依赖,给中国的能源安全带来了重大的潜在威胁。
80.中国如何化解“马六甲海峡困局”?
中国要化解马六甲海峡困局有以下几个选择,下面对这几个方案逐一进行分析。
方案一:开凿克拉地峡运河。
克拉地峡是泰国南部的一段狭长地带,北连中南半岛,南接马来半岛,地峡以南约400公里地段均为泰国领土。如果在这里修条运河,那么今后船只就不必穿过马六甲海峡,可直接从印度洋的安达曼海进入太平洋的泰国湾。事实上,开凿克拉地峡运河的方案由来已久,这条约长102公里的运河一旦开通,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航程至少缩短约1200公里,大型轮船可节省2至5天时间,每趟航程预计可节省近30万美元。
缅甸问题专家李晨阳分析认为,该方案对航运严重依赖马六甲海峡的国家无疑是大好事。但该运河的开通需要10-15年,耗资至少200亿美元,而且克拉运河的开通必然对一向受益于马六甲海峡的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的利益造成冲击,在东盟内部形成新的矛盾和冲突,也会影响中国与马六甲海峡两岸国家的关系。
其中最关键的是泰国政府没有足够的经费来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开工建设,而且泰南穆斯林聚居的五个府长期以来闹独立,最近愈演愈烈,运河预案刚好将这五府与国土主体隔开。
方案二:建立泰国南部沿海“海陆联运陆桥”。
或许正是考虑到开凿克拉地峡运河困难重重,泰国又提出了“海陆联运陆桥”方案,即在设想中的克拉地峡运河线路上修建全长250公里的输油管道。但该方案要求石油重复装卸,还要在克拉地峡的两端修建大型码头,占用的大型油轮要增加一倍,事实上对我国来说并不合算。
对参与缅甸、越南和泰国等周边国家的油气资源开发,中国并不看好,因这几个国家油气资源总量小,泰国和缅甸还是石油净进口国,与越南合作开发还涉及敏感的南海争端问题。
泛亚洲石油大陆桥方案主要是利用目前准备修建的泛亚铁路进行石油运输,但要使石油运输避开马六甲海峡,则必须在安达曼海寻找一个有铁路的港口卸载。而且铁路的运量较小,效益相对较低,周期也长。
方案三:修建滇缅石油管道。
云南省有关部门已经向国务院提交了一项计划,建议修建一条石油管道。该管道始于云南省昆明市,途径缅甸曼德勒市,直至印度洋岸的实兑深水港。计划中的石油管道将较马六甲运输线缩短1200公里。虽然修建石油管道及相关基础设施的成本估计将高达数百亿美元,但仍值得投入,原因在于有利于改善中国能源安全状况。
瞿健文是云南大学社会科学处副处长,长期关注东南亚政治,此前与云大能源专家吴磊教授,缅甸问题专家、东南亚研究所副所长李晨阳合作提出了《关于修建从缅甸实兑到昆明输油管道的建议》。该《建议》提出:将来自中东的石油从缅甸实兑港上岸,经云南瑞丽到达昆明。
中缅石油管道建成后,比绕道马六甲海峡将原油运抵广州上岸铁路转运,可以缩短里程1820海里,而且还避开了“危险、脆弱”的马六甲海峡。
中缅石油管道的提出开始引起国内社会各阶层及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瞿健文称,修建一条新的石油管道,首先要考虑的是这条管道的安全。缅甸自1948年独立以来,除了“文革”中的短短几年之外,一直和中国保持着睦邻友好关系,中缅关系曾被誉为不同制度的国家之间发展关系的典范。从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角度分析,未来的缅甸会继续把巩固和发展与中国的睦邻友好关系作为其对外关系的大局。李晨阳说:“从实兑到昆明的输油管道的安全是有基本保障的。”
而中缅石油管道的提出,为中国石油运输找到了一条安全的出海通道,但是也面临着内外两大难题的考验。据了解,中国的石油进口中,有相当一部分油品是从新加坡购买,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中国也是新加坡石油贸易的一个主要客户。
中缅石油管道的修建势必将影响到新加坡的贸易,同样受影响的还有泰国的克拉地峡运河与“海陆联运陆桥”计划。与此同时,中国与越南、印度之间也将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
有学者分析认为,也不排除这些国家会在这一项目的推进过程中设置一些障碍,这就需要中国展开积极能源外交,平衡临近各国的利益。
“假如这些问题都能解决,那么油到昆明后又如何送到中国其它地区?”这是国内一些学者对中缅石油管道的第二大疑问。
这种担心有其存在的理由,中国的经济重心和石油消费的主要地区在东部,而不是在经济相对欠发达的西南地区。云南地区缺少石油工业基础,石油输送的基础设施有限,如果要建设中缅石油管道,那么相应地就需要在云南建设大规模的石油冶炼基地,同时筹划建设从云南向其他省市的输油线路和管道。
“这些投入显然不是一笔小数目,如果投资20亿美元修建的管道只是为了满足西南地区的需求,显然成本过高。”“如果单从经济成本上考虑,表面上看确实这样,但是,中缅石油管道的重要功用是解决了中国石油进口的安全通路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其产生的政治意义远远超过了管道的本身价值”,瞿健文说。修建从实兑到昆明的输油管道,还有利于东西部经济的平衡发展。
方案四:建设中哈石油管道。
中哈石油管道指从哈萨克斯坦西部里海大陆架通往中国新疆的管道。
中哈石油管道建设项目是由哈萨克斯坦提议建设的,预计总造价为30亿美元。1997年9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油集团)同哈政府达成实施管道项目的协议。1997年至1999年,中哈双方完成了管道建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这一管线西起哈萨克斯坦里海边城市阿特劳,途经中油集团购买的阿克纠宾油区(其中包括肯基亚克油田),东至中哈边境阿拉山口,全长近3000公里。按照最初意向,这条管道应在2005年建成投入运营,但由于哈石油年产量难以确保这条管道进行赢利性运转所需的2000万吨最低供油量,管道项目的整体建设随后被迫搁置。
2001年以来,哈萨克斯坦所属里海大陆架油气资源勘探有了实质性的突破。2002年哈萨克斯坦石油产量达到约5000万吨,出口近3500万吨。计划到2015年,哈萨克斯坦石油产量将超过1亿吨。
随着哈萨克斯坦石油产量的增加,加之良好的前景预期,中哈管道又被提上日程。从2002年开始,中方决定采取分阶段建设这条管道的办法,以便减少投资风险。先是从中油集团购买的肯基亚克油田向西修建通往里海的管道,使中油集团在哈购买的油田能够同俄罗斯的管道连通,其开采的石油可以向西输送到俄黑海港口新罗西斯克。这条从肯基亚克到阿特劳的管道已于今年春天正式投入运行,管道全长448.8公里。作为中哈输油管道的组成部分,该管道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向西输出中油集团在哈开采的石油,年输送能力为600万吨,2004年二期工程竣工后,运输能力将提高到900万吨。
互为邻国的中哈两国在石油开采和运输领域的合作具有良好的前景。首先,哈萨克斯坦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但无出海口,其陆地石油探明储量达24亿吨,里海大陆架远景储量达70亿吨。
其次,中哈石油管道不经第三国,且所经区域政治稳定、社会安宁,合作风险小;中哈两国关系近年来发展迅速,政治互信程度达到很高的水平,这无疑对两国实施大型经济合作项目打下了牢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