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身价:社交的潜规则
31443000000006

第6章 日常活动:把你的风格隆重推出(1)

关键词:

【应酬】吃是一种消费,也是一种效益。

【不平庸】要彰显自己有钱有闲、功成名就的超然位置,你必须玩一些别人玩不了的东西,烘托出自己的风格和品位来。

【超前】不一定要钱够多的时候才有余力讲品位,只要你的见识和气度像那么一回事儿,就没人会看轻了你。

【坚持】一切事物,凡昂贵的、高雅的或者另类的,总是人们追捧的焦点。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提升身价的关键词是我们平时不太注意的,这就是对自己“原则”的坚守。

【与现实身份相符】我们热爱名牌,前提是它能为我们服务,为我们增添光彩,如果跟在名牌的后面跑得太累,就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实际利益】有很多成功的商人,都是创造潮流的明星,出售商品,也出售新的生活态度。

对于中国人,吃是头等的大事,民以食为天。在灾荒年,下层人民吃饱了就安分守己不闹事,太平盛世,人人温饱,饮食就是地位的体现。虽然据发过大财也捡过垃圾的通人说,用炮制鲍鱼的方式炮制一块猪头肉也同样好吃,鱼翅其实就是粉条的味道,但是吃鲍鱼和吃粉条,毕竟还不是同一种感觉。

吃什么、怎么吃本来是很个人的事儿,外出旅游,不逛当地名胜,偏挤到小吃街上啃臭豆腐干,可以;晚上在家看电视,一瓶啤酒,两只鸭脖子,自由。可出来和你的老板同事、合伙伙伴、朋友客户一起吃饭,就要讲究点水准了。别人请客还好说,客随主便,由人家安排去好了。在餐桌上失态的事儿,现在并不常见。如果需要自己做东,应酬工作上的客人,这就比较伤神,谁为主,谁作陪,在哪里请,点什么菜,都要好好斟酌一番。

在安排一次宴会之前,首先要对请的客人心中有数。一般每次邀请的客人,都是有一个目的的,或洽谈项目,或签订合同,或接风迎客,或饯行话别等等。按照常规,不宜把毫不相干的两批客人全在一起宴请,更不得把平时有芥蒂的人请到一起吃饭,以免出现不愉快的场面。另外请客也是讲究规格的,我们可以根据自己要办的事的重大程度以及自己的消费水平安排不同档次的场所。若是公费,单位一般也都有相应的规定。

宴会菜谱的确定,应该根据宴会的规格“看客下菜”。总的原则是考虑客人的身份及宴请的目的,做到丰俭得当。整桌菜应有冷有热,荤素搭配;有主有次,主次分明。即一桌菜要有主菜,如鱼翅、燕窝、甲鱼等,以显示宴请的规格,然后再以一般的菜调剂客人的口味。这些菜可以不求高档,以适口为主。

通常人们所说的好菜,除了本身价值不菲的原材料外,最主要说的是味道好。然而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味型变化万千,东西南北人们的口味差别很大。传统上南甜北咸、东酸西辣的风味格局也逐渐融合,出现了不少新派口味。那么怎么样的味道才是好味道呢?既然是请客,当然是迎合客人口味和心意的菜最好。这恰恰是商务宴请中最难把握的。因为主客之间是公事上的往来,往往并不十分熟络,有些甚至就是一面之交。因此对彼此的口味也就不可能很了解。而且商务宴请也不可能像朋友聚会一样,可以互相谦让,兼顾各人的口味,轮流点菜。除非是关系已经非常密切的商业伙伴,一般正式的商务宴请,都是先安排好菜式,客随主便。

根据客人的籍贯、职业特点、个人兴趣推断出其大致的口味就再好不过了。但如果实在是难于推测,也可以点2~3个相对保守的菜,也就是一般情况下大众都能接受的菜。那种口味太过刺激,特点太过鲜明的菜,喜欢的人太喜欢,不接受的又绝对不接受,相对而言,还是中性比较稳妥。有时候,中庸也是-种个性。

别担心中性的菜口味平平,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给客人留下的是非常糟糕的印象,还不如不留任何印象好。这样起码客人不会尴尬,不会吃不饱饭,不会日后说起这顿饭还心有余悸。

法国着名幽默作家特里斯坦·贝尔纳有一天去一家饭馆吃饭,对那里的菜式很不满意。付账时,他对饭馆的经理说:

“请拥抱我。”

“什么?”经理感到纳闷。

“请拥抱我。”贝尔纳显得很认真。

“到底是怎么回事啊?先生。”

“永别了,以后您再也别想见到我了。”

饭店经理见不到作家问题并不大,如果我们的客人在一餐之后,印象糟糕,再也没有见你的兴趣,岂不是一种意外的损失?

因为工作原因,需要经常在饭局中应酬的人,可以多在这方面下点儿功夫。在单位附近找两三家不同档次的饭店,根据请的客人的情况,就近安排在这固定的几家饭店。这样既不会每次临时绞尽脑汁地找地方吃饭耽误时间,又可以跟饭店建立长期的关系,在价格上获得优惠。更重要的是,经过长期考验的饭店,除非有特殊情况,比如换了厨师等,一般菜品不会出现大的问题,比如不新鲜、不卫生等。最起码口味上会让你很放心,太咸太淡等情况发生的几率比较小,端上桌的莱,哪怕是你以前没有尝试过的新菜品,也不会差到哪儿去。

长期在这些固定的饭店消费,服务生就会非常熟悉你的需求,每次来了,不必再煞费苦心地点菜,只需要悄悄知会一下此次宴请的规格,服务生自然就会根据客人的人数、性别、年龄以及时令等,帮助你迅速点好一桌符合要求的莱品。这些菜品也不是一味的山珍海味,而是高中低档菜品搭配着,价钱不会十分的昂贵。这样,你不必花费过多的金钱和精力,就可以给客人留下一种有诚意、有实力的印象,对以后的交往大有好处。

吃是一种消费,也是一种效益,当这种效益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金钱时,我们才会有闲情、有余力进行其他高雅的生活体验。

古人说了,“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你成功了,必须有人在一旁欣赏你的成功,羡慕你的成功,这成功才有滋有味。而成功的标尺是什么呢?金钱和地位,你有,他也有,不必招摇也招摇不出什么花样来。要彰显自己有钱有闲、功成名就的超然位置,你必须玩一些别人玩不了的东西,烘托出自己的风格和品位来。

今典集团董事长张宝全,因为能拿出几幅书法作品参展、经常举办属于装置艺术的“观念地产展”,让他在“没有文化”的房地产界鹤立鸡群;中坤房地产公司老板黄怒波,因为出版了一本又一本的诗集,开了一场又一场的诗歌研讨会,成了备受瞩目的“地产诗人”。

万科的老总王石,是企业家中的半职业化运动员。从1997年攀登了西藏的第一座雪山之后,他一发而不可收,每年抽出1/3的时间用于登山、漂流、滑雪、滑翔、跳伞、热气球之类的活动。这让他成为一位明星企业家,并获得了“国家登山运动健将”的称号。他戏谑地说,他将“不是死在山顶上,就是死在山脚下”。2003年5月,52岁的王石成功登上珠峰,成为中国登顶珠峰的人中年龄最大的一位。2005年12月,他又成功抵达了南极极点,完成了“7+2”的目标(七大洲的最高峰,加上南极点和北极点),为全世界所有完成“7+2”壮举的人中年龄最大的一个,也是华人中的第一位。

针对登山是否妨碍了正业置疑,王石的名言是:“不要把我当个工头来要求!不要这样要求一个董事长。”王石要表明的是:在事业上,我已经登顶,可以自由地安排时间干自己想干的事,而不必担心经济条件的限制和他人的反对。另外一层意义,万科的企业管理已经走向了正轨,公司的老总不必再陷入具体事务和竞争焦虑之中。

我们可以看出,追求品位不仅仅附庸风雅这么简单,更多的时候,是向外界展示自己的优越地位与超强实力。

人们都有一种普遍的心理特点,谁越有实力,就越有吸引力,大家都以与其交往、与其合作为荣;谁若天生的扶不起来或者正在走霉运,大家都有意无意地躲着他,好像与其走得太近,就会带累得自己也低人一等。以此为出发点,我们无论做什么,自己都要先撑起门面来,什么时候也不能让外界看轻了。世上的事就是这样,你想要在这个世界上树立起怎样的形象,争取到怎样的身份地位,必须拿出像模像样的上佳表现,培养起在大家心目中的资格来。人们也许会同情弱者,怜悯弱者,却决不愿意与他站在同一条水平线上。

生活中会有这样一种人,他们的出身不见得多好,职位也不见得有多高,却一直坚持高雅的、有品格的生活,举止文雅,待人彬彬有礼。长此以往,在周围的人心目中,他就是一个有修养、有格调的人,大家对他的态度自然不敢过于随便、敷衍。后天贵族的资格,就是这么培养起来的。

要知道,一个人所受到的待遇与自己的表现密切相关,如果周围有很多人抬举自己,那么我们也会变得信心十足。但如果自己都不善待自己的话,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不可能受到别人的礼遇。其实这也是一种资产,有很多人就是因为看起来卑微寒碜,而失去了绝好的工作和成功发财的机会。

在生活中,交朋友尤其是交异性朋友时,在时尚品位上更不能露怯。总是庸碌繁忙地过日子,会给人一种很没有情趣的感觉。平日多接触一些如登山、网球、游泳等时尚的运动,学会演奏一样乐器,最低限度,也要有几首拿得出手的歌,在聚会中表现一番。至于听歌剧、看画展,真正能领略其精髓的人又有多少呢?你可以不喜欢它,但是有必要了解它,即使仅仅作为一种谈资也是好的。

我们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以为只有钱够多的时候才有余力讲品位,其实这倒不尽然。只要你的见识和气度像那么一回事儿,就没人会看轻了你。我们可以暂时没有钱,但不能没思想。比如同样是旅游,他去欧洲,你可以去苗塞,虽然花费大大的不同,却只代表你们的不同趣味罢了;他喝几千元一瓶的红酒,你只喝苏打水,倒也显得返璞归真;以此类推,他吃海鲜,你吃蔬菜;他听歌剧,你听民乐;他在蓝天绿草间打高尔夫,你在波光荡漾的水塘边钓鱼。只要你有自己的风格和主张,一样让人刮目相看。

我们在日常活动、休闲消费的过程中,讲究品位和个性,其目的不外是让自己满足,让他人认同,以此映衬出自己身份的高贵来。一切事物,凡昂贵的、高雅的或者另类的,总是人们追捧的焦点。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提升身价的关键词是我们平时不太注意的,这就是对自己“原则”的坚守。

在宗教圣地耶路撒冷,有一个名叫“芬克斯”的西餐酒吧。它连续3年被美国《新闻周刊》杂志选入世界最佳酒吧的前15名之内。

这个酒吧是65年前由英国人创办的,至今,它的内部摆设包括桌子和椅子都保持着原来的样子。虽然它只有30平方米左右的面积,里面也只有一个柜台和5张桌子,是一个极为普通的酒吧,但由于经营有方,成了来耶路撒冷的各国记者们喜欢停留的地方。现在的老板是一个名叫罗斯恰尔斯的德国犹太人。他在1948年买下了“芬克斯”,一直经营至今。

这个“芬克斯”一跃而成为世界着名的酒吧,完全是因为那个举世闻名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在20世纪70年代,为了中东和平而穿梭奔走的基辛格来到耶路撒冷时,曾经想去造访名声挺好的“芬克斯”。他亲自打电话到“芬克斯”预约,接电话的恰好是店主罗斯恰尔斯。

基辛格自我介绍是美国的国务卿。那时在约旦和巴勒斯坦,可以说无人不知基辛格的大名。罗斯恰尔斯起先非常客气地接受了基辛格的预约,然而,基辛格提出的要求却深深刺痛了罗斯恰尔斯那根职业道德的敏感神经。

基辛格这样说:“我有10个随从,他们也将和我前往贵店,到时希望谢绝其他顾客。”基辛格认为这个要求绝对能够被接受,因为自己是伟大的基辛格,而对方只不过是一个酒吧的小老板;而且自己光顾那爿小店,无形中也自然会提升它的形象。不料,罗斯恰尔斯却给予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回答。

罗斯恰尔斯非常客气地说:“您能光顾本店,我感到莫大的荣幸。但是,因此而谢绝其他客人,是我所不能做的。他们都是老熟客,也就是支撑着这个店的人,而现在因为您的缘故把他们拒之于门外,我是无论如何不能那样做的。”

对这意外的回答,基辛格大骂出口,并挂断了电话。

第二天傍晚,基辛格又一次打电话来。伟大的人物自有其不平常之外,他首先对自己昨天的非礼表示道歉,然后说这一次只有3个随从,只订1桌,而且不必谢绝其他客人。这对基辛格来说可算是最大的让步了。但是,结果又令基辛格大感失望。

“非常感谢您的诚意,但是我还是不能接受您明天的预约。”罗斯恰尔斯这样回答。

“为什么?”基辛格起先大惑不解。

“因为明天是星期六,本店的例休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