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前景】据专家预测,未来专业人士(学者、高级白领、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私营企业主中的科技、知识致富的企业主形成的社会中产阶层,将成为新富群体中的主流。
【不吃种子】要改变自己的命运,知识不是一条捷径,但它的稳妥可靠,却为其他的方式所不及。
【跟着时代走】一个人小时候所受的校园教育,是父母送给你的原始积累。进入社会以后,等于你又重新更换了一所更大的学校,另一种广义的学习的帷幕刚刚拉开。
【整合知识】我们每个人都学有所长,但只有极少数的人,才能把自己的优势经营成胜势。
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总有着不同类型的风流人物。建国之初,是产业工人吃香,工人大哥最大;文革期间,军人最受追捧,淘登一顶正品的军帽戴在头上,就是一种了不起的荣耀;八十年代,流行过一段海外关系,港澳台也一起跟着风光。到了九十年代后期,人们逐渐认识到知识重要性,“知本经济”的浪潮,一直冲刷到21世纪。据专家预测,未来专业人士(学者、高级白领、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私营企业主中的科技、知识致富的企业主形成的社会中产阶层,将成为新富群体中的主流,并且以其温和、稳定、积极的个性特点,在推进社会发展、稳定社会局势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边是大批的工人下岗找不到工作,一边却是高级人才的薪资越来越高。显然,知识与才能已开始把握我们的命运,决定我们的身价。现代社会的人际竞争,很大程度上已归结为知识的竞争。有知识者有财富,将成为普遍的规律。
据有关报道,联想集团实行股份制改革以来,随着其认股权证的分配实施,使一些员工一跃成为百万富翁。此外,在以往“联想”内部的效益水平及激励机制基础上,也已经产生了一批百万富翁。两者相加,“联想”这架高科技财富机器“制造”出来的百万富翁数量已有数百人之多。这些百万富翁普遍比较年轻,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
有关专家分析认为,如今高新产业已经渐渐成为中国社会财富的创造和承载主体,随着各种形式股份制的推行,有知识才能的年轻人将会成为富翁的主流。
知识是一种可以随身携带的资本,并且它的大门平等地对每一个穷人敞开。当你的出身、地位、资产都与人相形见绌的时候,知识是你手里唯一的一张大牌。
社会学家W.罗伊特·华纳说过,美国的理想是建立在每个人都能“成功”这个信念上——而一个人想要出人头地的主要方法,就是教育。
事实上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得到理想中的高职位,有些人必须在这个世界上做那些他不太想做的工作。但是令人振奋的是,如果他愿意训练自己,培养更好的能力,他就不会永远停留在低下的工作上了。有一个年轻律师的故事,也许可以给那些不甘于现状的人一些启示:
这位律师的名字叫K.O.海威希。他刚踏上社会的时候,在鹏萨所城一家贸易信托公司里当小职员。后来他移居到奥克拉荷马州,进入谢尔石油公司做事。
不久,经济发生了大恐慌,海威希和许多职员被解雇了。他受过的训练和经验都不够,没有办法担任一般书记以外的工作。他只好接受了他所能担当的唯一一件工作——以每小时四毛钱的代价,在石油管理工程里挖壕沟。
他的故事后半段是这样的:后来海威希被谢尔石油公司重新雇用,他的工作是在会计部门办理有关投资的文书工作。但是他对于会计工作是一窍不通的,这时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学习。海威希认为自己到奥克拉荷马法律会计学校的夜间部会计科上课,是他所做过的最聪明的一件事。
经过三年的学习以后,他的薪水也加倍了。于是他马上进入杜尔沙大学夜间的法律系上课,四年内修完全部学分,得到了学位,并且通过律师检定考试而成为合格的开业律师。
但是他仍不满足,研究高等会计三年以后,又学了一项公共演讲课程。这些连续的教育,使海威希的薪水比挖壕沟的时候增多了十二倍。
海威希的故事,是教育自己以获得成功的典型故事,任何一个愿意付出时间和努力的人都可以做到。
海威希的成功,源于他对自己前进的方向的正确选择。如果当初他只把目光放在挖沟的多快好省上,工头赏识了,也不过多挣几个糊口的钱罢了,而他的教育历程,对自己却是一次脱胎换骨的改变。
最新的统计数字表明,近5年全球新诞生的百万富翁中,80%以上是从事以网络计算机为代表的高科技行业及以风险投资为代表的金融行业,并且大都是30~40岁之间的年轻人。这些年轻有为的成功者都来自我们普通的百姓中间,他们的昨天与我们芸芸众生一样平凡普通。没有显赫的门庭,没有结交权贵到处钻营,他们出身平凡,艰苦求学,以知识为资本,创下了骄人的财富与业绩。
很久以前,我们知道“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金钱”,但真正有机会实现知识就是金钱的梦想,却在今天这个时代!一批科技富豪的诞生,犹如汹涌澎湃的浪潮,冲击着我们传统的经商观念、教育体制、分配制度等。过去,我们推崇“勤劳致富”的观念,因为勤劳确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劳致富,是靠本身、靠实在、靠勤奋、靠诚实,因而值得宣扬和推崇。在经济日益知识化、技术化、全球化和网络化的今天,知识、创新已超过勤劳成为致富的首要条件。
当然,知识和财富并不能直接画等号,知识分子里也有很多百无一用的书呆子,但是比起没有知识的人来说,书呆子的出路还是要好一些,普遍地说,高学历者的收入比低学历者多得多。
只要你承认我们的时代是信息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你就会认同知识的经济价值。教育是最大的投资,也将是最有成效的投资。
在人的一生中,有许多东西是最可宝贵的,比如健康、美貌和爱情等等,但这些东西都不是我们所能完全把握的,它们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也会被岁月侵蚀。唯有知识像阳光空气一样自然而永恒,你可以随时从中汲取力量。古人所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强调的就是知识给人带来的自信。当一个人以才学为重,潜心修炼自己时,知识就会逐渐影响他的内在思想,表现出在谈吐、气质上的高贵来,然后你的眼界会更开阔,人生也因而步入一个新的层次。
要改变自己的命运,知识不是一条捷径,但它的稳妥可靠,却为其他的方式所不及。我曾在电视报道中看到过一对山区姐妹的故事,她们的家庭贫困,初中毕业后必须要有一个留在家中干活。那么谁去县城念高中谁辍学回家呢?无奈的老父亲只好让她们抽稻草决定命运,结果是姐姐抽到了长一些的那根稻草,读了高中、大学之后在城里找到了工作,而妹妹从此就背上了猪草筐,并按当地的习惯早早地结婚生子。
当姐妹们在一起谈心的镜头推出来时,姐姐已是都市白领的模样,妹妹穿着鲜艳的新衣,但头发蓬乱,皮肤粗糙苍老。两个人是同胞的姐妹,样貌、智商一开始都相差无几,但不同的境遇却使她们越走越远。因生活所迫而失去接受教育的机会,已让人嗟叹不已,而另有一些人却一直不曾觉醒,被暂时的顺畅蒙住了眼,从未去考虑长久的人生规划,这就是自己认识的不足了。我们常听说一些当年的体育名人卖金牌度日、省市级劳模下岗后靠救济生活的事例,这里面当然有多方面的社会原因,但从他们本人来说,也是对自己的生活缺乏长远的思考。那些能看清生活的实质,努力去充实提高自身素质的人,却决不会遇到这样的困惑。
体操世界冠军陈翠婷在1990年退出体坛后,仅受过两年学校正式教育的她,硬是凭着在赛场上的拚搏精神为自己开启了另一扇成功之门——她考进了深圳大学国际金融系。离开了熟悉的体操,深入另一个陌生世界,上课听不懂老师的讲解,下课不知该如何做功课,一个全新的挑战横在陈翠婷的面前:她深知自己可以临阵退缩,也可以迎接挑战,开发自己另一项潜能,创造另一个奇迹。身材娇小的陈翠婷选择了后者,她拒绝了鲜花与镁光灯,开始平静的校园生活。她从电视、报刊上消失了,在教室、图书馆争分夺秒地学习。皇天不负苦心人,在第二学期期末时,她名列系上前十名,并以84分的成绩夺得英语六级考试的第一名。
在体操比赛时,陈翠婷曾以满分夺得冠军,而当她用两年的时间接过“模范生”及特等奖学金的证书时的心情同样不亚于当年。
进入校园的陈翠婷没有忘记自己热爱的体操界。在大学时,她开始自修国际裁判规则,1993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国际体联颁发的国际裁判证书,成为当时我国最年轻的国际体操裁判。
陈翠婷的转型做得很漂亮,即使她在中间付出无数的辛苦,也是值得的。而且她在拥有了独立思考的头脑,掌握了获取知识的方法之后,就等于抓住了开启幸福之门的钥匙。以后环境再有所改变,要涉足新的领域的时候,就会拥有足够的底气。
潜心学习,就是不过度开发手里的现有资本,以长远的眼光估量自己的身价。
如果有学习的机会,能多学一点就要多学一点,能进名牌大学还是要进名牌大学,能跟上名师就力争跟上名师,能读一个博士就读一个博士,别信什么学历没有能力重要。有能力没学历的人都是天才,而我们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可能就是一个人才。
曾有人说,世上只有两种人,用一个简单的实验就可以把他们区分开来。假设给他们同样的一碗小麦,一种人会首先留下一部分用于播种,然后再考虑其他问题;而另一种人则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小麦全部磨成面,做成馒头吃掉。
我们每个人都想做一个成功的人、优秀的人,只不过在馒头的引诱下,我们失去了忍耐的性子。成功是要讲究储备的,仓库里的东西越充足,成功的机会就越大,也才可能走得更远。成功的路是那样的遥远与艰辛,口袋里的馒头固然可以令我们在启程以后跑得飞快,不过吃了眼前的,恐怕就没法指望下一顿了。馒头中的卡路里终究有一天会消耗殆尽,没有播种我们就没有支持,没有粮食的保证,我们将过早地凋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