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员工职业精神
31440400000014

第14章 做高素质的职业化员工(1)

掌握专业的工作技能

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下决心掌握自己职业领域的所有问题,比别人更精通。如果你是工作方面的行家里手,精通自己的全部业务,就能赢得良好的声誉,也就拥有了成功的秘密武器。

有一个关于成功的寓言故事,一直在很多公司的员工之间广泛流传。它取自于一本《飞向成功》的畅销书,作者之一便是唐纳德·克里夫顿博士。

森林里的动物们开办了一所学校。开学典礼的第一天,来了许多动物,有小鸡、小鸭、小鸟,还有小兔、小山羊、小松鼠。学校为它们开设了5门课程,唱歌、跳舞、跑步、爬山和游泳。当老师宣布今天上跑步课时,小兔子兴奋地在体育场上跑了一个来回,并自豪地说:“我能做好我天生就喜欢做的事!”而再看看其他小动物,有撅着嘴的,有搭着脸的。放学后,小兔回到家对妈妈说:“这个学校真棒!我太喜欢了。”第二天一大早,小兔子蹦蹦跳跳来到学校。老师宣布今天上游泳课,小鸭子兴奋地一下子跳进了水里。天生害怕水、种群中从来没有会游泳的小兔子傻了眼,其他小动物更没了招。接下来,第三天是唱歌课,第四天是爬山课……以后发生的情况,便可以猜到了,学校里的每一天课程,小动物们总有喜欢的和不喜欢的。

唐纳德·克里夫顿博士说,这个寓言故事寓意深远,它诠释了一个通俗的哲理,那就是“不能让猪去唱歌,让兔子学游泳”。要成功,小兔子就应跑步,小鸭子就该游泳。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成功,主要是看他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长处。

许多人都曾为一个问题困惑不解:明明自己比他人更有能力,但是为什么成就却远远落后于他人?不要疑惑,不要抱怨,而应该先问问自己一些问题:

(1)自己是否真的走在前进的道路上?

(2)自己是否像画家仔细研究画布一样,仔细研究职业领域的各个问题?

(3)为了增加自己的知识面,或者为了给老板创造更多的价值,你认真阅读过专业方面的书籍吗?

(4)在自己的工作领域是否做到了尽职尽责?

如果你对这些问题无法作出肯定的回答,那么这就是你无法取胜的原因。

要想成为公司中的权威人物,要学会主动给自己加压,把工作中的压力变成学习的动力。到公司的第一年,你可能是个毛头小伙子,那第二年,第三年呢?要想增加自身“资格”的含金量,非得主动加压不可。

如果你是一个热爱写作的人,那么初到报社,你或许只能干干校对或者给读者回信的工作。但随着上司对你工作的认可,为什么不多写稿子,朝记者的方向发展呢?情况熟了,“版面”广了,为什么不能以版面编辑的职责来严格要求自己呢?主动给自己加压,任何努力都有回报。或许在你默默地、光明磊落地“表现自己”的时候,你的上司已在一旁微笑着注意你了。

一个年轻人就个人努力与成功之间的关系请教一位长者:“你是如何完成如此多的工作的?”长者回答说:“我在一段时间内只会集中精力做一件事,但我会彻底做好它。”

如果你对自己的工作没有作好充分的准备,又怎能因自己的失败而责怪他人、责怪社会呢?现在,最需要做的就是“精通”二字。

一个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该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发挥出所有的优势,求得不断的进步。这不仅是工作的原则,也是人生的原则。如果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毫无特长可言,没有了理想,失去了方向,生命就变得毫无意义。一位先圣说过:“如果有事情必须去做,就全身心投入去做吧!”另一位智者则道:“不论你手边有何工作,都要尽心尽力地去做!”无论你身居何处(即使在贫穷困苦的环境中),如果能以全部精力投入工作中,最后就会获得经济自由。那些在人生中取得成就的人,一定是在某一特定领域里进行过坚持不懈的努力。

严格执行规范的操作规程

一个良性发展的公司,必定具有良好的管理模式,有经过长期打造的科学合理的工作秩序。这是保证公司迅速发展,在众多公司中脱颖而出、独占鳌头的重要保证。这种秩序就需要每位员工去维护并发扬光大。但也有不和谐之音,即一些员工的工作方式与公司长期形成的企业文化抵触,严重阻碍了正常运营的开展。当出现这种情况时,这些员工的工作就有些岌岌可危了,成了众矢之的,自讨没趣,被解雇在所难免。所以这种毛病,每位优秀的公司员工应予以重视,需及时发觉,尽早改正。

搅扰工作秩序的表现有许多,加入小帮派是极其危险的一种。为了维持公司良好的工作秩序,作为优秀员工的你,最好远离各种小帮派,以业务为主,不要受人际关系的束缚。

公司是大家的公司,需要众志成城。可事实有时并不这样。总会有一小撮员工,背着大多数人,组成自己的小帮派,以私利为目的,排挤帮派外的其他人员,弄得公司上下乌烟瘴气,影响极不好。长此以往,公司的凝聚力被冲淡,工作秩序荒弃,经历外界的冲击后,就会因千疮百孔而风雨摇摆。出现这种情况,公司上层只有将这些员工清除出“革命的队伍”一条路可以走。所以,每位员工,尤其是优秀员工,最好不要加入小帮派,影响团结,否则最后“吃亏”的只能是自己。不要因为一时的粗心大意,“为了一棵树而失去整片森林”。

一个公司的兴盛,皆因人去治理;但是衰败也因人的扰乱。一“治”一“乱”二者辩证统一。一个很好的组织,因为有了众员工齐心协力而益愈发展壮大;但是一旦有几个员工拼命一搅,就会将公司拖得疲惫不堪,直至拖垮。

小帮派的成员有下面的特点:他们或者到上级部门告状,或者在下面公开捣乱。轻者能使好人无所适从,心灰意冷,使一个获利很大的公司变得疲软,逐渐变差;重者可以把一个好端端的人或公司彻底摧毁。精明的公司决断者,会及时发现苗头,防微杜渐,将组建小帮派、搅扰工作秩序的员工清除。那时一些对此事认识不够清楚的优秀员工,就会被别有用心者利用,成为牺牲品。

身处小帮派里的优秀员工,应酬增多,私人事务已逐渐充肆在他们心中,根本不能潜心于本职工作,再也难以抽出时间加班或学习专业技能。他们会分散工作精力,做一些毫无意义的事,使工作效率明显下降。

不搞小帮派,并不是强调与一切人绝缘,而是要建立良性的工作关系,为公司的未来而同舟共济。良好的人际关系,通常情况下表现在以下几点:

(1)公私分明。与同事相处时,不能因平时关系好而在公事上偏袒。上班时间尽心竭力投入工作,不荒废光阴。

(2)注意团结。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要因为受上司批评而迁怒上司。与关系的同僚联合对抗上司是维护团结的大忌,应及时废止。

(3)扩大交际。公司中,各部门之间、同事之间存在着广泛的联系,彼此之间都存在互相联合的关系。切不可只将交往圈限定于少数几个同事,要争取多方面的支持,以免以私废公,陷入孤立的境地,使工作处于波动状况。

总之,身为公司中的优秀员工,要以整体利益为出发点,要与大多数员工搞好人际关系;切勿因小帮派的局部利益而触犯整个公司的敏感神经。如果只为一小部分利益而工作,必将深陷“人民战争”的汪洋,被公司挤出场的结果是极有可能。所以,为了维持公司的良好工作秩序,最好远离各种小帮派。

纪律保证执行力

在工作中,纪律是成功的保证,更是落实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服从纪律,是一个员工、一个团队和一个公司在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发展乃至成功的基础。那些无视纪律,不愿意遵从公司政策规范,认为“随时可以辞职”的员工,既不利于公司的发展,个人的前程也必将被葬送。

一个具有强烈纪律观念的员工,一定会积极主动,忠诚敬业;同样,一个有纪律的团队,才能够团结协作,富有战斗力和进取心。可以说,纪律永远是公司不断发展的基础。对公司和员工来说,没有纪律,就没有了执行力。

小王是杜邦公司的销售员,他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人,他凭借自己出色的能力和自信,很快便从一线队伍中脱颖而出,而且取得了不错的业绩。但是小王非常讨厌填写各式申请、报表,也很厌恶公司提倡的数据分析、流程表等。他认为,销售业绩决定一切,客户第一,自己第二,公司排行第三。小王也不喜欢参加各种会议,实在推脱不了时,也是坐在最后一排想自己的事。他不愿意总结自己业务方面的经验教训,更不屑于学习别人好的经验;对上司安排的事情,或不做或忘记,公司要他回复,需打电话才有回音。

而杜邦公司偏偏是一家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军工出身”的公司,作风严谨得近乎于死板,注重流程,强调汇报,希望每一个单子都是可控的,希望每一个员工的每一天也是可控的。而小王的个人风格与公司的管理制度大相径庭。当同期进入公司的同事不断被提拔的时候,小王只能被要求离开公司,另谋发展。

如今,在许多公司里,像小王这种类型的员工普遍存在,其实这严重阻碍了自己的个人发展。对于公司而言,一个落实者,必须了解和认同企业文化,必须重视礼仪和商业规范,在公司的指示下行动。那些不愿意遵从公司政策规范的任性员工,认为“随时可以辞职”的不稳定职员以及冷眼旁观者,都不利于公司的发展。

正如巴顿将军所言:“我们不可能等到2018年再开始训练纪律性,因为德国人早就这样做了。你必须做个聪明人:动作迅速、精神高涨、自觉遵守纪律,这样才不至于在战争到来的前几天为生死而忧心忡忡。你不该在思虑后去行动,而是应该尽可能地先行动,再思考——在战争后思考。只有纪律才能使你所有的努力、所有的爱国之心不致白费。没有纪律就没有英雄,你会毫无意义地死去。有了纪律,你们才真正地不可抵挡。”

巴顿将军可以说是美国历史上个性最强的四星上将,然而,他在纪律问题上,在对上司的服从上,态度毫不含糊。他深知,军队的纪律比什么都重要。

巴顿将军常常开着汽车转到各个部队,深入军营。每到一个部队他都要进行训话,诸如钢盔、护腿、随身武器等细节都要求得非常严格。

或许巴顿因此而成为最不受欢迎的指挥官,但是,在他的指挥下,他的军队却成了一支顽强的、具有荣誉感和战斗力的部队。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军队有军队的军规,公司也有公司的纪律,纪律为的就是给事业、给落实打下坚实的基础。巴顿将军能够正确认识纪律并且严格执行纪律,这就是他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员工而言,虽然从学习规则、树立纪律意识、在要求下服从纪律,到自觉把纪律变成自己的习惯,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需要克服自身许多不完善之处;但是,只有把遵守纪律变为自己的工作行为指导准则,养成无条件服从与执行的良好习惯,才能让自己怀有高度的责任心去完成工作。同时,在公司制度下工作,遵守公司纪律,也是一种职业技巧。因为公司常常会通过“制度”把资源和荣誉给予员工,假如你与“制度”格格不入,那些资源和荣誉就会与你无关。

所以,员工必须着重培养自己的执行力,认识到组织制度有规范的重要性,遵守纪律,认同企业文化,以便在激烈的竞争中具备持久的战斗力,从而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总而言之,在现代公司制度下,做一名仅有个性和能力的员工是不够的,公司需要的是严格遵守公司纪律的员工。员工只有严格遵守纪律,方能确保执行力,保证工作落实到位。

树立落实的观念

强烈的“落实”观念,是落实的前提条件。有了这个前提条件,我们才能转变认识,转变行为,时时刻刻想到落实,时时刻刻注意落实;才能不打折地保证落实。

记得一位名人说过:“观念决定思想,思想支配行为,行为决定结果。”

作为一名员工,如果没有强烈的“落实”观念,不能时时刻刻注意落实;不能时时刻刻想到落实,那么,在工作中,他就会忽视落实。他就会只唱高调,不管实效;就会见到矛盾绕着走,见到风险躲着走,见到困难往回走;就会喊得凶、抓得松。落实,自然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两个农民外出打工。一个准备去上海,一个打算去北京。可是,在候车厅等车时,他们都改变了主意。因为他们听邻座的人议论说,上海人非常精明,外地人问路都收费;而北京人特别厚道,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

于是,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幸亏还没上车,否则就麻烦了;去北京的人想,还是上海好,给人带路都能赚钱,还有什么不能挣钱的?幸亏还没上车,不然就失去了一次致富的机会。

最后,他们在退票时相遇了。原来要去北京的拿到了上海的票,去上海的得到了北京的票。

去北京的人发现,北京真的很不错。他初到北京一个月,什么事情都没干,竟然没有饿着,不仅银行大厅里的纯净水可以白喝,而且大商场里欢迎品尝的点心也可以白吃。

去上海的人发现,上海果然是一个可以发财的城市,干什么都可以赚钱。带路可以赚钱,看厕所可以赚钱,甚至弄一盆凉水让人洗脸也可以赚钱。

于是,到上海的第二天,他就凭着乡下人对泥土的认识和感情,在郊区的建筑工地装了15包含有沙子和树叶的土,然后以“花盆土”的名义,向搞不到泥土但又爱花的上海人兜售。

当天,他就在城郊间往返了10次,净赚了100元钱。一年后,凭着“花盆土”,他竟然在大上海拥有了一间小小的门面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