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商务礼仪:管理者必备的自助秘书
31433900000004

第4章 商务见面礼仪(1)

商务见面礼仪主要表现为称呼、握手、相互介绍和问候、递送名片等礼仪,它是商务人员的基本的礼仪规范,是衡量商务人员基本素质的最重要指标。在商务场合中,作为管理者,与客人见面是常有的事。掌握正确的商务见面礼仪,能使管理者拉近与客人的距离,展现自己的修养,从而能有效推动商务活动的顺利进展。

见面时的称呼礼仪

日常交往中正确称呼别人是起码的交往礼仪。称呼,也叫称谓,是对亲属、朋友、同事或其他有关人员的称呼。人们以前对称谓十分讲究,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称谓。在今天商界,人们见面后彼此之间的称谓越来越简单化、实用化,反映了快节奏商业生活的要求。

商务交往,礼貌当先;与人交谈,称谓当先。使用称谓,应当谨慎,稍有差错,便会贻笑于人。恰当地使用称谓,是商业交往顺利进行的第一步。有一位商业人员,在给一家公司写信时,由于不知道对方的姓名和性别,所以,就猜测用“亲爱的某某小姐,你好”。结果他的信件被扔到垃圾箱里,原因是被称呼的人是一位年近50的女士,这说明,商务礼仪中的称呼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进一步交往的敲门砖。称呼的基本规范是要表现尊敬、亲切和文雅,使双方心灵沟通,感情融洽,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

通常的称呼有以下几种:

1.性别性称呼

对于从事商界、服务性行业的人,一般约定俗成地按性别的不同分别称呼“小姐”、“女士”或“先生”,“小姐”是称未婚女性,“女士”是称已婚女性。

2.称呼姓名

一般的同事、同学关系,平辈的朋友、熟人,均可彼此之间以姓名相称。例如,“王小鸭”、“李永”、“徐滔”等。长辈对晚辈也可以如此称呼,但晚辈对长辈却不可这样做。为了表示亲切,可以在被称呼者的姓名前分别加上“老”、“大”、“小”字相称,而免称其名。例如,对年长于己者,可称“老周”、“大李”;对年幼于己者,可称“小邢”、“小刘”,这种称呼多在职业人土间常见。对同性的朋友、熟人,若关系极为亲密,可以不称其姓,而直呼其名,如“艾民”、“天天”等。对于异性一般则不宜这样做,因为若如此,那不是其家人,就是其配偶了。

3.称呼职务

在工作中,以交往对象的职务相称,以示身份有别、敬意有加,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称呼方法。具体做法上可以仅称呼职务,如“局长”、“经理”、“主任”,等等;可以在职务前加上姓氏,例如:“沈总经理”、“李市长”、“张主任”,等等;还可以在职务之前加上姓名,这仅适用于极其正式的场合。例如,“XXX主席”、“XXX县长”、“XXX书记”,等等。

4.称呼职称

对于有职称者,尤其是有高级、中级职称者,可以在工作.中直接以其职称相称。可以只称职称,例如,“教授”、“律师”、“工程师”,等等;可以在职称前加上姓氏。例如,“张教授”、“王研究员”、“刘工程师”,当然有时可以简化,如将“刘工程师”简化为“刘工”,但使用简称应以不发生误会、歧义为限;可以在职称前加上姓名,它适用于十分正式的场合。例如,“赵仲三编审”、“吴少平教授”,等等。

5.称呼学衔

在工作中。以学衔作为称呼,可增加被称呼者的权威性,有助于增强现场的学术氛围。可以在学衔前加上姓氏.例如“黄博士”;可以在学衔前加上姓名,如“张明博士”。一般对学士、硕士不称呼学衔。

6.称呼职业

称呼职业,即直接以被称呼者的职业作为称呼。例如,将教员称为“老师”,将教练员称为“教练”或“指导”,将专业辩护人员称为“律师”,将财务人员称为“会计”,将医生称为“大夫”或“医生”,等等。一般情况下,在此类称呼前,均可加上姓氏或姓名。

7.称呼亲属

亲属,即与本人直接或间接有血缘关系者。在日常生活中,对亲属的称呼业已约定俗成,人所共知。面对外人,对亲属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谦称或敬称。对本人的亲属应采用谦称。称辈分或年龄高于自己的亲属,可以在其称呼前加“家”字,如“家父”、“家叔”。称辈分或年龄低于自己的亲属,可在其称呼前加“舍”字,如“舍弟”、“舍侄”。称自己的子女,则可在其称呼前加“小”,如“小儿”、“小女”、“小婿”。对他人的亲属,应采用敬称。对其长辈,宜在称呼前加“尊”字,如“尊母”、“尊兄”。对其平辈或晚辈,宜在称呼之前加“贤”字,如:“贤妹”、“贤侄”。若在称呼前加“令”字,一般可不分辈分与长幼,如“令堂”、“令爱”、“令郎”。

除此之外,称呼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初次见面更要注意称呼

初次与人见面或谈业务时,要称呼姓加职务,要一字一字地说得特别清楚,比如:“王总经理,你说得真对……”如果对方是个副总经理,可删去那个“副”字;但若对方是总经理,不要为了方便把“总”字去掉,而变为经理。

2.关系越熟越要注意称呼

与对方十分熟悉之后,千万不要因此而忽略了对对方的称呼,一定要坚持称呼对方的姓十职务(职称),尤其是有其他人在场的情况下。人人都需要被人尊重,越是熟人,越是要彼此尊重,如果熟了就变得随随便便,“老王”、“老李”甚至用一声“唉”、“喂”来称呼了,这样极不礼貌,是令对方难以接受的。

3.称呼对方时不要一带而过

在交谈过程中,称呼对方时,要加重语气,称呼完了停顿一会儿,然后再谈要说的事,这样能引起对方的注意,他会认真地听下去。如果你称呼得很轻又很快,有种一带而过的感觉,对方听着不会太顺耳,有时也听不清楚,就引不起听话的兴趣。相比之下,如果太不注意对方的姓名,而过分强调了要谈的事情,那就会适得其反,对方不会对你的事情感兴趣了。所以,一定要把对方完整的称呼,很认真很清楚很缓慢地讲出来,以显示对对方的尊重。

介绍的礼仪

介绍是社交活动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礼节之一,它是初次见面的陌生的双方开始交往的起点。介绍在人与人之间起桥梁与沟通作用,几句话就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为进一步交往开个好头。

为他人做介绍时必须遵守“尊者优先了解情况”的规则,在为他人做介绍前,先要确定双方地位的尊卑,然后先介绍位卑者,后介绍尊者。公认的介绍的基本规则如下:

1.先将男士介绍给女士

例如,介绍李先生与往小姐认识,介绍人应当引导李先生到王小姐面前,然后说:“王小姐,我来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李先生。”注意在介绍的过程中,被介绍者的名字总是后提。

2.先将年轻者介绍给年长者

把年轻者引见给年长者,以示对前辈、长者的尊敬。比如:“周教授,让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我的同学申发款。”“李阿姨,这是我的表妹艳红。”“张伯伯,我请您认识一下我的朋友付廷民。”在介绍中,应注意有时虽然男士年龄较大,但仍然是将男士介绍给女土。

3.先将职位低的介绍给职位高的

在实业界或公司中,在商务场合要先将职位低的介绍给职位高的。比如:“王总,这位是XX公司的总经理助理刘女士。”注意,这里我们先提到的是王总经理,这是因为我们把王总经理的职位看做高于刘女士,尽管王总经理是一位男士,仍不先介绍他。

4.先将未婚女子介绍给已婚女子

比如:“郑太太,让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李小姐。”注意当被介绍者,无法辨别其是已婚还是未婚时,则不存在先介绍谁的问题,可随意介绍,如,“张女士,我可以把我的女朋友杨小姐介绍给你吗?”

5.先将家庭成员介绍给对方

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时,应谦虚地说出对方的名字。这不仅是出于礼貌,而且对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也比较方便。比如:“张先生,我想请你认识一下我的女儿晓芳。”“张先生,请允许我介绍一下我的妻子。”

6.集体介绍时的顺序

在被介绍者双方地位、身份大致相似,或者难以确定时,应当使人数较少的一方礼让人数较多的一方,一个人礼让多数人,先介绍人数较少的一方或个人,后介绍人数较多的一方或多数人。

若被介绍者在地位、身份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特别是当这些差异表现为年龄、性别、婚否、师生以及职务有别时,则地位、身份为尊的一方即使人数较少,甚至仅为一人,仍然应被置于尊贵的位置,最后加以介绍,而先介绍另一方人员。

若需要介绍的一方人数不止一人,可采取笼统的方法进行介绍,例如,可以说:“这是我的家人”,“他们都是我的同事”,等等。但最好还是要对其一一进行介绍。进行此种介绍时,可按位次尊卑顺序进行介绍。若被介绍双方皆不止一人,则可依照礼规,先介绍位卑的一方,后介绍位尊的一方。在介绍各方人员时,均需由尊到卑,依次进行。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作自我介绍。自我介绍,简言之,就是在必要的社交场合,由自己担任介绍的主角,自己将自己介绍给其他人,以使对方认识自己。

在社交活动中,如欲结识某个人或某些人,而又无人引见,如有可能,即可自己充当自己的介绍人,自己将自己介绍给对方。这种自我介绍叫作主动型的自我介绍。进行自我介绍之时,对下述几方面的问题必须予以正视,方能使自我介绍恰到好处,不失分寸。

1.注意时间

在进行自我介绍时要注意时间,具有双重含义。

其一,是要求进行自我介绍一定要力求简洁、尽可能地节省时间。

虽说各种形式的自我介绍所用的时间长度不可笼统地等量齐观,但总的原则,还是所用时间愈短愈好,以半分钟左右为佳,如无特殊情况最好不要长于1分钟。在初次见面作自我介绍时,指望交往对象仅凭自己的自我介绍,就对自己“一目了然”,是不现实的。在自我介绍时,东拉西扯、借题发挥,信口开河,滔滔不绝,对自己而言是失态,对对方而言是失敬,都是出力不讨好的。为了节省时间,在作自我介绍地,还可利用名片、介绍信加以辅助。若使用了名片、介绍信时,则其上所列有的内容应尽量不予重复。

其二,是要求自我介绍应在适当的时间进行,而不应在不适当的时间进行。

进行自我介绍的适当时间,指的一是对方有兴趣时,二是对方有空闲时,三是对方情绪好时,四是对方干扰少时,五是对方有要求时。进行自我介绍的不适当时间,是指对方无兴趣、无要求、工作忙、干扰大、心情坏、休息用餐或正忙于私人交往之时。

2.讲究态度

进行自我介绍,态度务必要自然、友善、亲切、随和。届时,应显得落落大方,笑容可掬。既不要小里小气,畏首畏尾,又不要虚张声势,轻浮夸张,矫揉造作。

在作自我介绍时,要充满信心和勇气。千万不要妄自菲薄,心怀怯意,临场发挥失常。在进行自我介绍时,一定要敢于正视对方的双眼,显得胸有成竹,不慌不忙。这样做,将有助于进行自我放松,并使对方对自己产生好感。

在自我介绍的过程之中,语气要自然,语速要正常,语音要清晰,这对自我介绍的成功将大有好处。一定要力戒语气生硬冷漠、语速过快或过慢,语音含糊不清,它们其实都是缺少经验、缺乏自信的表现。

3.力求真实

进行自我介绍时所表述的各项内容,一定要实事求是,真实可信。没有必要过分谦虚,一味贬低自己去讨好别人,但也不可自吹自擂,吹嘘弄假,夸大其辞,在自我介绍时大掺水份,否则定会得不偿失。

一个人总是处在介绍别人或被介绍的角色中,当你被介绍时,可能所有人的注意力就会一下子集中到了你身上。这时你怎么反应是很重要的,这是你表现自己的契机。一般来说,被介绍人应该这样做:

1.起立

作为被介绍者,应当站起来,并正面对着对方,显示出有礼貌并乐于结识对方的诚意。介绍完毕,通常应与对方握手致意,并说声“您好”、“幸会”一类的客套话。男士起立,女士同样也要起立。即使你无法起立,也应尽可能做起立状,只有你的身份高于对方才可以不起立。

2.愉快的表情

当你被介绍时,不管你正在想什么或做什么,应该微笑着走上前去,目视对方,同时伸出你的手,与对方热情、友好地握手。不要让人感到你对被介绍的人不在意,不要冷冰冰的样子,那样会让人感到你的傲慢、不懂礼貌。

3.问候对方并复述他(她)的姓名

在握手的同时,你可以这样说:“认识您真高兴!”“很荣幸能见到你,张小姐。”“你好,谢先生。”

4.礼貌结束短暂的介绍与交谈的过程

在相互介绍完之后有可能进行短暂的寒暄或交谈,那么,在结束交谈和寒暄时要注意礼貌的语言。道别时,除“再见”之外还可以说:“见到你真是太高兴了,以后有问题我想请教您。”“我期待着在年会上再次见到你。”“有幸能认识您真是太好了。以后常保持联系啊。”

握手的礼仪

握手是与人见面时常用的礼仪。两人见面,一般是面带亲切、友好的微笑,伸出手与对方相握,以表示对对方的欢迎、问候、敬重或慰问。现代社会,握手不仅仅用在见面时,表示欢迎、问候、友好,也常用在其他场合,如离别时表示留念,祝愿等。另外,它还能表达祝贺、致谢、拜托的意思,有比较丰富的内涵。

握手的力量,姿势与时间的长短往往能够表达出握手对对方的不同礼遇与态度,显露自己的个性,给人留下不同印象,也可通过握手了解对方的个性,从而赢得交际的主动。美国著名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说:我接触的手有能拒人千里之外;也有些人的手充满阳光,你会感到很温暖……

1.应当握手的场合

通常,下面列举的情况下都是适合握手的场合:

(1)遇到较长时间没见面的熟人。

(2)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和认识的人道别。

(3)在以本人作为东道主的社交场合,迎接或送别来访者时(当客人抵达时,应由主人首先伸出手来与客人相握。而在客人告辞时,就应由客人首先伸出手来与主人相握。前者是表示“欢迎”,后者就表示“再见”。这一次序颠倒,很容易让人发生误解)。

(4)拜访他人后,在辞行的时候。

(5)被介绍给不认识的人时;在社交场合,偶然遇上亲朋故旧或上司的时候。

(6)别人给予你一定的支持、鼓励或帮助时。

(7)表示感谢、恭喜、祝贺时。

(8)对别人表示理解、支持、肯定时;得知别人患病、失恋、失业、降职或遭受其他挫折时。

(9)向别人赠送礼品或颁发奖品时。

交际时如果人数较多,可以只跟相近的几个人握手,向其他人点头示意,或微微鞠躬就行。为了避免尴尬场面发生,在主动和人握手之前,应想一想自己是否受对方欢迎,如果已经察觉对方没有要握手的意思,点头致意或微鞠躬就行了。

2.握手的规范

社交活动中,由于握手代表了一定的情感态度,表示对他人的友好敬重,因此,我们必须要了解握手的规范。

(1)长者优先的规范。只有年长者先伸出手,年幼者才可以伸手相握,这种做法,符合社会的“长者为尊”的伦理标准,表达了对年长者的尊重。

(2)女士优先的规范。只有女士先伸出手,男士才能伸手相握。女士优先的风范起源于西方。现代社会,尊重妇女已成为一种文明的行为规范,这种规范,体现了现代的文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