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地理学家(新课程百科知识)
31430300000012

第12章 魏源

魏源(1794—1857年),字默深,清代地理学家兼思想家。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生于胡南邵阳,咸丰七年(1857年)殁于杭州。道光进士,官至知州,学识渊博。

他所处的时代正是近代中国剧烈变革的时代他在当时提出一个著名思想“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魏源做学问主张经世致用,他编的《皇朝经世文编》,共有一百二十卷,搜集了许多的社会经济资料,囊括了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编成之后影响极大,受到19世纪末当时许多人的赞赏,凡是关心国事的官员几乎人人都有这本书。

鸦片战争之后,魏源主张坚决抵御外敌,在不被朝廷重用之后,魏源着手写下了《圣武记》和《海国图志》。《圣武记》早在1829年就开始准备,到1842年正式完成,书中以清朝初年的武功来鼓励民众,激励众人,发愤图强,保家卫国。

魏源承继了法家的传统,主张改革图强。在鸦片战争中,他积极分析战争形势,认为强弱双方的力量是可以转化的,并提出了改变敌强我弱的具体战略战术,即将敌人放进了打,使英军的军舰和大炮失去效用,发挥我们补给充足以及地形熟悉的优势,有了这些因素,加上正确的指挥与配合,我们落后一些的枪炮也能够打败英军。

魏源不赞成死读书,他认为知识的真正来源是“行”,不“行”就得不到有用的知识。他对此有个形象的比喻:“披(即阅读)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指海外贸易商人)之一瞥;疏(即注释)八珍之谱(名贵菜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品尝)。”所以,魏源极为重视实际的调查研究。在他得知英国人在新加坡设立英华书院,请华人教汉语汉文时,就对中国没一人做类似了解外国的事倍感忧虑,于是他开始编《海国图志》。这本书的基础是林则徐主持编写的《四洲志》,人们知道他编书的消息后纷纷出手相助,有的人复制有关地图给他,还有的人将在中国台湾俘虏的英军所画英国地图寄给他用。魏源在朋友的鼓励下,仅仅半年就完成了五十卷的《海国图志》,后来又花四年时间精心扩充到六十卷,到1852年,编成一百卷。这本书是近代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的介绍世界各国国情的著作。包括了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地理、文化等各方面,而且在书中魏源还重点介绍了自己抵抗侵略、民族自强的重要思想。后来这本书传到日本,备受重视,成为日本近代抵抗西方殖民者的重要参考资料。

魏源主张创办军事工业,学习制造新式武器技术,最终制服、战胜列强,这就是著名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但魏源也不是唯武器论者,他更重视人的作用,没有人去指挥,有了好武器也等于没有,这就预言了以后甲午战争的结局。在《海国图志筹海篇三》的结尾,魏源发自内心地疾呼:“在得人而已!在得人而已!”

《海国图志》的全部内容,就是围绕“夷”这个中心,全方位地介绍世界各国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军事、科技,乃至宗教、文化、教育、风土等各种情况。它的主旨是“师夷长技”,所以如何造西洋炮、造西洋船等等近代军事科技资料,但凡能搜集到手的,无不汇聚书中。它是中国有史以来未曾有之书。此书的旨意在唤起国人,学习外人的长技,兴利除弊,增强国力,抵抗外来侵略。它与成书时间相近的《瀛环志略》是中国学者编写的最早的两部世界地理著作。

《海国图志》标志着中国从此开始真正地观察整个世界了,它成为近代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魏源从而成为中国近代思想启蒙的伟大先驱,被誉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