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掌握挫折应对的方法
31417400000002

第2章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2)

二、对待挫折的积极反应方式

人们在遇到挫折后,虽然会表现出上述一些消极的反应方式,但有许多人却能冷静头脑,分析失败原因,吸取失败教训,用积极的反应方式来应对挫折,变压力为动力。

方式一:矢志不渝,再接再厉。遭到失败不气馁,不达目标不罢休。如果发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是现实的,只是对阻力强弱估计不足,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或是对阻力性质把握不准,没有采取有效的克服措施,那么即使遭到挫折是暂时的,只要加倍努力,调整应对措施,继续奋斗,就会实现目标。

方式二:适度谦让,灵活变通。当采取某种行为达不到目标时,应该适度降低目标,变换方式,通过其他的途径和手段实现目标。所谓的“条条大路通罗马”,就是这个意思。

方式三:审时度势,理智调换。如果确定的目标因为自身条件或社会因素的限制,而不能实现并遭受挫折时,应及时改变目标,用另一目标代替,以使需要得到满足,减缓心理上的冲突,增强信心与勇气。人的需要是无止境的,但并不是所有的需要都能够满足,都必须满足,总有一些是要放弃的。一个方面的需要无法满足,并不意味其他的需要也无法满足。把时间和努力放在合理的、有价值的目标上,才是明智之举。

总之,人在遭受挫折后,或强或弱,或多或少,或隐或现,或明或暗,或有意识或无意识,都会作出一定的反应,归根结底,是为了摆脱挫折的干扰与困扰。至于用什么方式加以排除,则受到身体因素、思想境界、性格特征、生活阅历等等的影响而有所不同。

三、心理防御机制

人在遭受挫折后,会有紧张、焦虑、自卑、痛苦等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使自己感到舒适、平和的心理惯常状态——心理平衡受到破坏,影响正常的行为和活动能力。为了减轻压力、摆脱焦虑情绪的困扰,排解不安,恢复生理和心理的平衡状态,人的心理活动中具有一种自觉或不自觉的用自己易于接受的方式对挫折作出解释和处理的适应性倾向,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防御机制。在现实生活中,心理防御机制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例如阿Q的“精神胜利法”就是心理防御机制的一种具体表现。

个体受到挫折后,常用的心理防御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否认。否认也称否定,是一种既简单又原始的心理防御机制。它是指对已发生的挫折事实加以“否定”,认为它根本没有发生过,以减轻或逃避心理的痛苦。所谓的“眼不见为净”、“掩耳盗铃”等都是否认的表现。

二是压抑。把已经发生过的痛苦的事实有目的、有意识地“忘掉”(压抑到潜意识中去),从而使自我避免受到伤害的现象称作压抑。因为在压抑作用下的有意遗忘与自然遗忘不同,前者的欲望、观念、经验等并未真正消失,只是由意识暂时转移到潜意识中存贮起来,所以也常会以其他各种途径表达出来,如酒后吐真言、笔误、失言,出现有关联的梦境等。

三是文饰。文饰又称作“合理性”,它是指个体为了减少和免除因挫折而产生的焦虑和痛苦,寻找各种理由或值得原谅的借口来替自己辩护,从而获得心理平衡的心理防御机制。“酸葡萄作用”和“甜柠檬作用”是两种典型的文饰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当某人追求某一目标而又不能如愿以偿的时候,他就会故意讲这个目标其实是“不值得”追求的,以此自慰,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吃不到葡萄反说葡萄酸”,即我们所指的“酸葡萄作用”。

“甜柠檬”作用是指特别强调自己已得到的好处,而不再去理会原先追求却未能得到的东西,这本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做法,然而自欺欺人的人却表现得心满意足,以此减轻失落和委屈等情绪。比如有的人智商很低,就自嘲说“傻有傻福”,就是“甜柠檬”作用的生动体现。

四是投射。投射也称推诿。这是一种把自己的不当、失误转移到他人身上,或把自己内心存在的难以被社会所接受,甚至连自己也不喜欢的不良动机和观念转移到别人身上,说别人也有这样的动机和观念,以此减轻自己负重与焦虑的心理防御机制,人们常说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道貌岸然”等就是投射心理防御机制,当然投射作用并不局限于心理挫折时,比如当一个人心情愉快时,他就会感到“流水欢歌花在笑”等等。

五是认同。认同也称为表同,它与投射作用正好相反,是指把别人具有的、使自己感到羡慕的品质加到自己的头上,或是将自己比拟成与其他成功者相关联的人,从而提高自己的信心、声望、名誉,从而减轻挫折感。比如把自己和取得成功、孺幼皆知的著名人物或集体联系在一起,“我和×××是同学”,“我是×××大学毕业”之类;又如自己因条件所限不能从事演员的职业,就有意模仿某一明星的发型、言吐、举止、生活习惯等。

六是幻想。指当个人受到挫折后,通过想象的形式,使自己脱离现实的困境,在空想中让现实中不能满足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心理防御机制。比如一个破产的企业家,可以在想象中重新找到腰缠万贯的感觉。

七是反向。指把自己不能接受的动机和行为用一种过分外在的相反行为加以掩盖,即表现的行为和原本的动机是背其道而行之的。它实际上也是对个人的冲动或欲望进行压抑的一种心理表现,比如“此地无银三百两”“口是心非”等都是反向心理防御机制的生动体现。

八是幽默。当一个人遭遇挫折后,就会用一种诙谐有趣而又意味深长的言语或行为来化解所处的挫折情境或尴尬情境,间接表现出自己的意图,这称之为幽默心理防御机制。

这种心理防御机制常为人格较成熟、心胸较豁达的人所运用,如有人当众嘲笑某人太胖,某人就会说:“心宽体胖”,或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嘛”,等等。

九是升华。升华是一种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它是指把不易表现出来的、为社会所不能接受或不能容忍的欲望、行为加以改变,由低层次上升为较高境界,以符合社会标准,从而使心理得到宁静与满足的心理防御机制。别林斯基曾说:“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许多饱受疾病、感情、精神或物质缺乏折磨而奋发图强最终有所作为的人,都是从这所大学中毕业的。司马迁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就是升华心理防御机制的最佳例子。

十是补偿。一个人因生理或心理上的某种缺陷而达不到既定的目标而受到挫折时,通过其他新的、可能的活动来代替,从而弥补因失败而丧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称其为补偿。生活中常出现的“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就是这种心理防御机制的写照。补偿作用在一些残疾人身上的尤为明显,他们“避其所短,扬其所长”,做出了令正常人叹服的业绩。

人们在遭遇挫折后,出于人的自我保护的本能,会自发地唤起心理防御机制起作用。但是心理防御机制的功能有积极的一方面,也有消极的一方面。运用心理防御机制可以使个体受挫折时,在情绪上产生一种“缓冲”作用,以减轻焦虑情绪,赢得时间,从而有可能使人受挫后在面对现实、整理思想的思维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其中升华和补偿两种心理防卫机制,还可以成为人生中奋发向上的催化剂。但是,心理防卫机制毕竟是一种在不利的境地中保护自己的反应,虽然能够免除或减轻痛苦与不安,却不能改变造成挫折的现实(升华、补偿除外),其实质是在逃避挫折现实,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运用不当或运用过分,就会影响个人对周围社会环境的适应,成为变态心理和变态行为,严重的甚至成为某种变态的性格特征。

青少年耐挫能力的培养

所谓耐挫能力,即所谓对挫折的容忍能力,是指个体对挫折可忍耐、可接受程度的大小。每个人在对待挫折时或积极或消极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是与一个人的耐挫能力有关。

脆弱的人,与其说是因为生活中挫折事件多,不如说更主要的是承受挫折的能力不足。青少年的可塑性强,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耐挫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他们尽早做好迎接挫折的精神准备,对他们的身心发展、健康成长有积极的意义。

一、面对现实

应该帮助青少年认识到,挫折及其所导致的反应遍及人们的现实生活之中,不遭遇挫折反倒是不正常的。换句话说,挫折似乎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每个人都会不同程度地遇到挫折。挫折对人们的生活和活动结果有正反两个方面的意义。它既会成为人们奋斗途中的阻碍,增加实现目标的难度,引起人们的挫折感,给人带来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也会成为促人奋进的催化剂和磨炼意志品质的砾石,激发起人们的创造潜力,提高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正确归因

造成挫折的原因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在判断挫折因何而起时,应客观全面,实事求是,然后“对症下药”。例如,由地震、洪水等自然因素造成的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等挫折,要正确接受,“不应该发生”的想法是不现实的,此时应该“顺其自然”;而由个人的内部因素造成的挫折,如因学习不努力而考试成绩不及格,那么应从平时做起,采取弥补措施,刻苦学习,从而减少挫败感。

三、耐挫锻炼

培养耐挫能力,应该有意识地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增强体育锻炼,因为身体健康、发育正常的人比体弱多病或肢体残缺的人更能经受挫折;树立崇高理想和明确的生活目标,这样的人比缺乏理想信念,对人生消极悲观的人更能适应挫折;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平和的做人心态,这样的人比心胸狭窄、患得患失的人更能应对挫折;广泛参与社会实践,增加生活阅历,因为饱经风霜、阅历丰富的人比一帆风顺、涉世未深的人更能承受挫折;学一些心理学常识,会运用心理防御机制的人比盲目调节情绪的人,有更强的耐挫能力;协调好人际关系,家庭和睦、广交朋友的人比孤立无援的人更易走出挫折情境等等。

青春的烦恼

刘某,女,14岁,初中二年级学生。

小刘在日记中写道:

两年前,我满怀着喜悦、激动的心情,开始了中学的生活。可是,现在不知为什么,当初那种兴奋的心情没有了,总觉得自己孤孤单单的,上学、放学、做功课、睡觉,每天都是这样打发日子,找不到可以称得上自己朋友的人。人们都只顾自己,没有人倾听我的心声,也没有人给我忠告。我独自一人关在家中,陪伴我的只有书本、诗歌、日记、半导体收音机和镜子中的我。回首快乐的童年,令人多么留恋!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我去问大人也得不到满意的回答。我问镜子里的我,她说:“你长大了,应该会安排自己的生活,掌握自己的命运了!”

对呀,我应该懂事了,可人生的道路怎么走呢?

这种心境恐怕很多青少年朋友都有过。除孤独、寂寞外还有忧虑和不安,还时常伴有幻想与想象,有时也伴随着恐惧情绪。

对某种生活情境,怀有抑郁的不愉快的情绪状态,使青少年感到苦闷。它一方面比较突出地表现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日益增长的独立意向与家庭管教方式的冲突,另一方面则表现为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挫折。

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技巧

挫折总会给人带来精神压力、紧张以及各种不良情绪,但我们可以通过疏导、自我调节等方法予以消解,当然,最好的方法是做到未雨绸缪,尽量避免遭遇挫折的可能性。这就需要对产生挫折的情境有充分的估计和预见,同时掌握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技巧。

这里我们结合青少年特点,提供一些简明、具体、有益的对策和技巧,希望能成为青少年朋友应对压力、化解烦恼的有效武器。

1.对自己要有一个恰当的认识。既不要估计过高,总是有“怀才不遇”的感叹;也不要失去自信,认为自己事事不如人。相信总有一天,会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

2.对他人不要期望过高。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不企求别人的赞扬和尊敬;自尊自爱,不管别人怎样看我,评价我,我还是走自己的路。

3.为别人作些好事,生活就会过得更美好,更富于诗情画意。帮助别人不仅可以忘却烦恼,还可以获得友谊。经常听听别人有什么问题,如果来得及,就要尽力挽救,而不是置之不顾。

4.交几位亲密的朋友,能够与他们分享幸福和欢乐,分担忧愁和痛苦。对自己的前途和幸福应当时时充满信心,并与他人分享这种自信的感受,充满希望地去追求愉快的生活。

5.当你发现你无法驾驭自己的情绪(受压抑或过度兴奋)时,不妨试用下列的方法尽快地从这种情景中解脱出来:(1)脱身离开那里。(2)想一想别人在这种情景或冲突中会扮演怎样的角色。(3)设想你此时此刻正解决了一个极其困难的问题而处在美好的前景中。(4)向有同情心的人倾诉一下自己的想法。

6.如果你发现不能使自己或他人摆脱烦恼时,应该到经过训练的心理学专家或门诊师那里去寻找忠告。看看是心理上的原因,还是生理上的原因。当你了解真正原因后,就不会过于担心和难为情了。

7.办事拖拉将增加紧张感,考试前复习时如果拖拖拉拉,就会因感到没有时间复习功课中的难点而加重焦虑。而且,如果拖拉,你就不能有足够的时间去调遣你的全部应对手段,对付生活中出现的意外的、令人讨厌的事件;工作拖拉,你就不会有成就感,人们会把你看成一个失败者,一个工作效率很低的人。

8.不必过于沉溺于过去的不幸、罪过、羞耻或失败中。过去的已经过去,只需把它保留在记忆中,相信前景是美好的。

9.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可以减轻紧张感;明确自己力量有限,可以使你摆脱某种潜在的不良情绪。因为,这样你不必一个人包打天下,你就会懂得何时该去求助他人,怎样与他人一起合作共事。

10.每天坚持拿出一定的时间,让自己单独放松一下,积极主动地参加一些业余文娱活动或体育活动,每星期至少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