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长听了,很替那佣人抱不平,心想:你出对难我无妨,去侮辱佣人实不应该。既然这样,我也要替这佣人出出气了。他抬头看见乌县令年纪轻轻,身穿大狐裘,洋洋得意地自斟自饮,就随口对道:
皮袄披身装畜生。
徐文长下联一出口,满座一阵哄笑。乌县令下不了台,于是老羞成怒。这时,正巧一只老鼠窜堂而过。乌县令急中生智,忙走到徐文长跟前说道:“徐老先生,我再出一联给你老先生对对。”随后念道:
鼠无大小皆称老。
徐文长一听就知道他不怀好意,心想:你身为县令,既然不知自爱,那我也就决不给你留一点面子。于是一拱手赔笑说:“乌县令,我斗胆对下联了!”这时众乡绅见他们刀去枪来,实在坐不住了,但又不好走掉。只见徐文长对道:
龟有雄雌总姓乌。
至此,乌县令满脸羞惭,无言以答,只好假装酒醉,拂袖退席。
怪联赚酒
每逢过年,村里人总爱请李渔写副对联,写个斗方,什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呀,什么”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呀,贴在大门上,或是堂壁间,讨个彩头,预祝来年。
李渔给人写对联,却有个脾气,穷苦人请他写嘛,啥时要就啥时写好,不收分文,有时还倒贴几张万年红(纸)。可有钱人请他写,却不大容易。
有一次,街上的酒坊老板,听人家说李渔的书法好,名气大,也来请他写副对联贴贴,借此招揽此生意。李渔心想:这老板目不识丁,算盘这么精,平时打酒缺两少秤,专门克扣穷人,今番要借我的名,招揽生意,休想占便宜!主意打定,便对酒坊老板说:“好,过三天来拿吧!”
第三天大清早,老板高兴得不得了,拿了李渔写的对联,交给伙计。伙计端详一番,想起李渔关照的话,便将每行截断下面三个字,另起一行往门上一贴,老板不知其中奥妙,竟洋洋得意地站在门口,见到过路人便说:“喏!你看,这是李渔先生给我写的对联。”
李渔给老板写对联,可轰动了街坊,看过的人,无不捧腹大笑,把老板弄得莫名其妙。
这时,账房先生也戴着老花眼镜,挤进人群,仔细一瞧,嗨!头摇得像“六头鼓”一样,忙把老板一把拉进屋里,低声说:“东家!你门上贴的对联,写得不好呀!”
老板一愣,问:“怎么不好?”
账房先生接着说:“你听,他写的上联是:‘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
“该死,该死,这家伙这么坏!下联呢?”老板急着问。
“下联嘛!更糟。你看:‘养猪头头大老鼠,只只瘟。’东家,你说说看,酒做得醋一样酸,猪养得老鼠那么大,还要只只瘟,这像话吗?”账房先生说完,干咳了两声,等着老板回答。
老板早气得发跳,脸孔都变成猪肝色啦!好半晌才说:“混账东西!去,找他评理去!”
老板找着李渔,一把拉住,要他赔利市。两人来到酒坊门口,看的人更多了。只见李渔慢条斯理地朝门上一看,对着大家:“前天,老板叫我写对联,今天,老板要我赔利市,大家说说看,天下哪有这种道理?”
老板急了,吼着说:“别多啰嗦,你写的对联不讨彩,当然要给我赔利市!”
“你说对联不讨彩,那我们打个赌如何?”
“打赌就打赌,你别耍无赖。你说?”
“我说嘛,要是真的不讨彩,我赔你利市,要是讨彩的话,怎么办?”
“要是讨彩,我就赔你十坛酒。”
“十坛酒,好,一言为定。那就相烦大家来作个证,等会一起喝酒吧。”
大家看了看李渔那副不慌不忙的样儿,知道李渔心里自有主张,便齐声回答:“好,我们作证。”
这时,只见本渔拿起一支朱笔,往对联上加了点,口中念道:“上联是:‘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下联是:‘养猪头头大,老鼠只只瘟。’怎么样?讨彩不讨彩?”
“讨彩,讨彩,好一副讨彩的对联!抬洒去啰?”周围的人齐声喝起彩来。
只有酒坊老板面上一会儿红一会儿青,张着嘴巴,眼睁睁地看着十坛酒被众人抬走了。
邱浚续联述志
清代梁章钜在《巧对录》中,记述了邱浚少年时的一段佳话。故事说乡里有位塾师见小邱浚勤奋好学,就免费收他在一家官宦的家塾里读书。官宦家的公子,仗着父亲有钱有势,常常欺负邱浚,而主持正义的老师,总是保护着邱浚。有天下起了大雨,邱浚正好坐在屋瓦漏雨的地方,雨滴了他一身。为了避雨。他只得往公子坐的不漏雨位子跟前挤。不料娇生惯养的公子,竟向老师告状,说邱浚侵占了他的位子。
老师说:“你俩别吵了,谁能答上我的对子谁就有理。”他出了句上联:
细雨滴肩头。邱浚应声答道:
青云生足下。
邱浚的对句受到了老师的赞扬。而那位公子绞尽脑汁也答不出来。他见老师不帮他忙,哭着回家找他父亲告状。
“好啊,穷小子竟敢欺负我儿子!”这家主人怒气冲冲地派人把邱浚叫来,说:“你不是善于对句吗?你今天必须对上我出的联,否则从我家滚蛋!”
这位当官的出了句侮辱性的对子:
孰谓犬能欺得虎?
此联意思是讥讽邱浚像狗一样,谁说狗敢欺负老虎?
邱浚入穷志不穷,他鄙视地一笑,针锋相对地回答:
安知鱼不化为龙!
这下联意思是说,你别把人看扁了,你能料定鱼就永远不能变成龙?
这官员一看邱浚小小年纪,谈吐不凡,非等闲之辈,怕他将来一旦做了大官自己吃罪不起,也就拉倒了。
邱浚后来果然考中了进士,成了文渊阁大学士,官至礼部尚书,实现了“安知鱼不化为龙”的预言”
智对
解缙家院门外,有财主家的一片竹林子。大年三十那天,解缙在院门上贴了一副红春联:“门外千竿竹,家藏万卷书”。字句工整,笔力遒劲,吸引了全村读书人。财主见到,憋了一肚子气,马上派人把竹林砍掉了,想当场给解缙来个难看。解缙当然明白财主用心,立即拿来红纸笔砚,在春联下又添下了两个字,变成“门外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财主见仍以他的竹林为题,更为恼火,干脆叫人把竹林连根刨掉了。心想,这回看你这个毛孩子还有啥咒可念!谁知解缙见了,又在春联上挥笔添了两个字,变成“门外千竿竹短命,家藏万卷书长存。”这一下财主可就傻了眼,再也想不出别的鬼点子了,只好自认倒霉。
三联得进士
唐朝时,四川有一个名叫朱晓利的少年,7岁中了秀才,有神童之称。太府爱才,就命人将他请来,要见识一下他的才学。落座后,太府见他身穿绿衫,袖内笼一朵红花,便对他说:“我有一联,说的是你,请你对出下联。”然后,他手指朱晓利,笑吟吟地说:“书生袖内携花,暗藏春色。”唐朝时,各地都有妓院,人们对寻花问柳之辈称作“藏春色”。这上联的意思双关,既说袖内笼花的书生暗藏春色,又含有戏弄朱晓利之意。
朱晓利不假思索,马上对道:“太府堂前秉鉴,明察秋毫。”这下联既有写实,又暗指太府,不要胡乱评判人,对得十分巧妙。
太府见朱晓利确有才学,就写信把他推荐给自己的老师——江南布政司李大人。朱晓利带着推荐信,由父亲陪同到南京来见李大人,他们先谈了些诗文,朱晓利都对答如流。突然,李大人指着画堂上的《风雨行人》图,说:“画上行人,无风无雨常打伞。”要晓利对下联。
朱晓利也用手指着《花鸟屏风》图,说:“屏中花鸟,有朝有暮不须归。”
李大人喜不自禁,拉着晓利的手说:“好文才,真是个才子。”并亲笔写一封书信,交朱晓利,让他上京城去找魏征丞相。
朱晓利到京城后,直赴丞相府求见,正巧,这天唐太宗也在丞相府。魏征见信后,禀告太宗,说四川神童朱晓利如此这般,现已在门外求见。太宗一听7岁孩童竟然如此了不起,也想亲自看看,便吩咐魏征,直接把朱晓利带到大厅上。
朱晓利到大厅向丞相见过礼后,魏征见他身着绿衫满脸稚气,如出水芙蓉,光洁夺目,便说:“我有一联,上联是:‘出水虾蟆穿绿袄’请你对来。”
晓利见丞相穿大红袍,便应口对道:“落汤螃蟹著红袍。”他心想,你调侃我是“虾蟆”,我便暗指你是“螃蟹”。
晓利的父亲吓得面如土色,正不知如何是好。但见堂上二人毫不见怪,哈哈大笑,这才放下心来。这对,唐太宗说:“小小年纪,才华非凡,可赐进士。”魏征对朱晓利说:“你父子俩快向圣上谢恩。”朱晓利父子这才知道堂上这位大人就是太宗皇帝。
巧送对联
有一年的初冬时节,费散人到扬州城边,看见一个青年书生,披头散发,坐在棵大树底下,满面忧愁,两眼流泪。于是就走过去问那书生:“相公你有何委屈?”那书生抬头一看,见是一个老先生,他就把自己的经历哭诉了一遍。
原来这书生在10天前娶了一个漂亮媳妇,不巧被州官王天汉看见,昨天派人抢进府内,说是要给他做五房夫人。书生赶来讲理,反被打了一顿,赶出城外。费散人一听气愤地说:“岂有此理!”接着又对书生说:“你不要急,我去找他,你在这里等着你的媳妇回来。”说完就往城里去了。
费散人平时最恼恨那仗势欺人的贪官奸贼,往往为了平民百姓的事,挺身官场,据理力争。这时来到州官府门前,只见衙门大开,张灯结彩,吹吹打打,十分热闹。他就拦着一个衙役问:“今天府上为何这般热闹?”
那衙役见是个老先生,谅说也没妨:“你这老头子哪能知道,昨天我们的老爷抢了一个新娘子,今天我们的少爷又弄了个漂亮女子。”费散人一听,笑了声:“呵,原来是双喜临门。这样的喜事门上不可没有对联,我想为你们老爷写一副,不知有没有纸笔?”
衙役听说是写对联,回答一声“有”,赶快进屋拿来文房四宝。费散人拿起笔在红纸上写了十八个字:“大汉小汉婆媳双养汉,老八少八父子两王八。”写完递给衙役,“先拿去给你们老爷看看。”那衙役也不管写的么名堂,拿起对联就往里走。这时候王州官正喜气洋洋忙着会客,见衙役送上对联,接过一看,顿时气得脸色发白,狂叫一声:“快把写对联的人抓来。”衙役一听,知道不妙,急忙跑到衙门口,见费散人还没走,就和几个衙役推推拉拉地把他送到堂上。
州官把惊木堂一拍,大声叫道:“老刁头,这对联是你写的吗?”
费散人瞟了他一眼,笑了笑说:“这不是对联,是状词。”
王州官听说是状词,又仔细看了几眼问:“你状告何人?”
费散人义正词严地回答:“状告扬州府五品正堂王天汉,欺压良民,强夺人妻。”
王州官听说告自己,气冲牛斗:“你是何人,竟敢诬告本官?”
“小小州官,怎么告不得?皇亲国戚我也要管他三分。”费散人说着从怀里掏出黄绢一抖,“天下散人费中权”七个大字闪闪耀眼。这散人,还是皇帝封的呢。
王州官早就听说散人厉害,忙下跪求饶。费散人说:“你知罪认罪就罢了。不过,昨天抢来的新娘子要赶快送回原处。”州官连声答应:“是!是!”接着吩咐衙役赶快把新娘送回。
费散人只等把新娘送出了门,起身就走。王州官赶忙挽留。费散人冷笑一声说:“这不清不白之地,我岂肯留步。”说着袖子一甩,走出衙门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