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国庆节好!
听说您帮助不少同学解决了难题,我也怒把心里话向您诉说,但不知您愿不愿听,能不能解除我的烦恼。
我这人心直口快,妈妈经常批评我:“就凭你这样,早晚会惹出麻烦!”我当时不服,但不久,我果真惹出了麻烦。
上星期,我们班主任上会开课,许多外校教师都来听课。您猜怎样?她把以前讲过的语文课又讲了一遮,同学们对答如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我当时挺气愤,这不是弄虚作假吗?在座谈会上,我当着琪主任和许多外校老师的面,把这率抖落出来了,班主任的脸一会儿青、一会儿白的。
从此,班主任就不爱跟我说话,我的作业明明写对了,她居然说“字迹不清”,扣分;大扫除时,以前我扫地,这次她却派我摄垃圾、倒脏土!
现在,我几乎每天都做好挨整的准备,您说我能不烦吗?我怒让您分析一下,指出我该怎么办,如果您也像我妈那样批评我心直口快的性格,您就不要回信了,下学期我要转学。
一个慕名写信的学生孙钢
孙钢,你好!
人都讲文如其人。看到你的来信,确实能够想象得出你是个心直口快的孩子,我绝对不会学你妈妈批评你的性格,也不想先帮你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我想先与你弄清楚两个词。一个词是“多疑”,另外一个词是“误会”。什么是多疑呢?多疑就是怀疑一切,该怀疑的怀疑,不该怀疑的也怀疑。什么是误会?误会就是对别人的语言和行动产生了误解或由此发生了纠纷、冲突。
我的观点是:多疑是害人的,误会在有些时候会让人抱恨终生。
我想你肯定在小学课本中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自己家的斧子丢了就怀疑是邻居家的孩子偷去了,看邻居家孩子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像是偷走了自己家斧子的。然而过了几天,他偶然在家里找到了那把斧子。结果,再看邻居家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怎么看都不再像是偷斧子的样子。
这个故事,把多疑和误会合在一起,给人演绎了一出人间活报剧。误会并非都是由多疑引起的,但是多疑必然会引起误会。丢斧子的人与邻居家的孩子产生误会,就是因为丢斧子的人多疑。
我们换一个角度讲,如果丢斧子的人“丢失”斧子之后不去多疑,那也就不会看见邻居家的孩子就怀疑人家是偷斧者。
我们再换一个角度讲,如果丢斧子的人“丢失”斧子之后多疑,怀疑自己家的斧子是邻居家孩子偷去的,如果他以自己的多疑为依据,到官府去报案,请来官府的人来邻居家搜查“赃物”,那结果会怎样?那样,造成的误会,肯定会比现在的结果更麻烦得多,属于“诬陷罪”。
我并非了解你与班主任之间的故事,但是我以为你与班主任之间,必然有着某种多疑与误会在里面。
从你的来信中,我发现你是一个心直口快的孩子,但同时也是一个多疑的孩子。“班主任不爱跟我说话。”班主任怎样就算是爱跟你说话?有事的时候班主任与学生说话,没事的时候班主任不跟学生说话,就可以证明班主任在恨这个学生?作业明明写对了,可作业上的字写得确确实实不清楚,写不清楚就有可能看不清楚,看不清楚就有可能扣分,那么扣分就可以判断为报复?大扫除时,以往倒垃圾的这次可以扫地,以往扫过地的这次同样可以倒垃圾,班主任让一个原来扫过地的学生去倒垃圾,怎么就能够理解为是他在有意与这个学生过不去?
你实在是太多疑了。而你的多疑是有原因的。请恕我直言,你多疑的原因是你的心胸不开阔。人,都应该做一个心胸开阔的人。心胸开阔,遇到一些小事才不会斤斤计较。心胸狭隘,则会终日陷在琐事的泥潭里不可自拔。
你怀疑班主任有意和你过不去,是因为你那天在老师重复讲了一篇课文之后,当众“揭穿”班主任而产生的。(我们姑且不论你们班主任的这种做法是否正确。在教学上,有些事情学生是不明白的:比如老师的有些研究课,不仅要讲一遍,在有些时候可能还会讲两遍三遍。讲课老师对此知道,听课老师对此也都十分清楚。)你现在是从内心深处认为,你们班主任那天偷偷做了一件错事,其实呢,这件事很可能在当时是对所有老师都公开的,而你在座谈会上所说的,不过是一个孩子的想法。我没有看不起你的意思,但是老师的有些事,作为学生是并不明白的。在座谈会上,学生说了一段孩子话,不管这话对与不对,作101为老师则会让它过去;然而你,认准揭了班主任的短之后她会对你进行报复,所以时时刻刻观察班主任对你的态度,时时处处注意班主任对你的评价。这里,你的“心虚”是多疑的根源。
再者,就你在信中所言班主任对你的那些“报复”,那能够谈得上是报复吗?完全是一个误会!是一个你单方面对班主任老师的误会!
听过我上面所说的话,孙钢,你觉得是否有一定道理?
最后还想谈谈你的心直口快。我一直坚信,心直口快没有可以指摘的理由,但是,心直口快如果再掺合上一些其它什么东西,就不可能更好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特别请你多多想想。我也是一个心直口快之人,有一句话我要告诉你;心直口快好,然而如果把心直口快与做人尖刻混为一谈,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以上这些是我自己对你与班主任之间关系的理解,仅仅供你参考。
王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