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企业规范化管理系统实施方案·文化建设管理
31380700000010

第10章 复制因子成为企业文化集合构成元素的条件(2)

就在公司经营渐入困境时,一个基层员工建议:“不妨改变一下电风扇的颜色来试试。”由于以往染色技术不发达,日本的电风扇都是黑色的。到了1952年,染色技术已经有所发展,并且人们对家电的美化作用也是越来越重视,但电风扇生产公司已经形成了电风扇就是黑色的不变观念,没有人探索改变电风扇的颜色。

经过研究,公司采纳了这个建议,推出了五颜六色的电风扇,结果一上市就引起了抢购,几个月的时间就卖出了几十万台。更重要的是电风扇从此不再是单调的黑色,它不仅有吹风降温的作用,也有了家居装饰的功能。消费者借助电风扇装饰家居的思维方式亚欧形成了。五颜六色的电风扇这一信息束相对于消费者而言,就是一个新的复制因子。

3思维方式创新受制于大脑中的已有复制因子

思维方式是复制因子,反过来说,复制因子不一定是思维方式。思维方式也是由相互关联的复制因子构成的集合。瓦特发明的蒸汽机等于中国的水排加风箱,可是中国人能制造水排,能制造风箱,就是没有把两者联系起来制造蒸汽机。我们虽然有“四大发明”,但现代火药却是诺贝尔的专利,指南针帮助西方人发现了新大陆,在中国却只能用于看风水。为什么会如此,是因为所关联的复制因子内容不同。因为汇集在中国人大脑里的复制因子,还存在制约原有复制因子进行关联的因素,致使放弃了进行复制因子关联、组合的努力。这个制约原有复制因子进行关联的因素就是中国文化中长久存在的重道轻术的价值观念复制因子。樊迟问稼就是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复制因子。孔子的学生樊迟向孔子求问农业生产和花木栽培技术,孔子不但不教,反而怒不可遏,甚至在背后还骂樊迟是“小人”。正是这类复制因子的作用导致了中国文化中的道——理论的发展超前,而术——技术的发展严重滞后的现实。

4复制因子结成团就形成思维方式

每个人都有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思维方式并不是遗传基因决定的,而是由后天成长于其中的社会文化环境主导形成的,是他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文化所拥有的复制因子通过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作用逐渐形成的。

当一个小孩呱呱坠地时,他不会有任何思维方式,他有的只是本能的反应。饿了他会抓东西往嘴里放,烫了他会迅速把手缩回来等。而在人慢慢长大的过程,所有他看到的、听到的、理解的信息都会成为塑造他的思维方式的原料。比如,有人反复给他讲二十四孝的故事,他就会孝敬尊长,处处从尊长的角度思考问题;有人反复给他讲精卫填海的故事,他就会形成坚强不屈、坚持不懈的犟劲,会处处从成就目标的角度思考问题。他成长于其中的社会群体加给他的所有复制因子,开始仅仅是全盘接受,后来大脑里积累的复制因子多了,就慢慢形成选择,能与原有复制因子形成共鸣的复制因子就会很快印刻到大脑中来,并通过他再向外传播复制。当他长大成人,所积累的复制因子就会建立越来越紧密的关联关系,就像粘合在一起的一个糯米团子,可捏成球、压成饼,但要分开它却不容易,要向里面加入新东西就更不容易。

企业文化建设,之所以成功者少,失败多,其原因也就在此。因为构成企业组织的成员主要是成年人,他们大脑里面的复制因子已经抱成团,没有一个缜密策划设计并持之以恒,就很难达成改变的目的。

三、复制因子成为行事习惯构成元素的条件

1成功是一种习惯

行事习惯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习惯性行为,是行为主体不加思考而由潜意识驱动的行为。它是行为主体大脑中多次重复应对某一相同或近似的外部世界发展变化的情境而形成的模式化行为复制因子。这种复制因子不仅已烂熟于心,而且超越于心——意识的作用,行为主体的意识已经固化到这种模式化行为的复制因子中,并且仅仅是行为主体已往意识的固化,在当下只有部分甚至很少的行为主体意识起作用,是这种复制因子在瞬间被行为主体感知到的外部世界发展变化情境激活而作出的模式化行为反应。行事习惯的本质仍是复制因子,并且每一个行事习惯都是一个复制因子,而且这种复制因子所承载的信息已经转化为一种无声的指令,只要所遇到的外部世界发展变化的情境与这特定复制因子所描绘的情境相同或相似,这种情境就会自动触发他遵循这个复制因子所承载的信息指令行事的开关。

有一个年轻人,大学毕业后去一家汽车公司应聘,和他一同应聘的几个人都比他学历高。当前面几个人面试被否决之后,他觉得自己更没有什么希望,但他转念一想,既然来了,就去试试吧。他带着这样的心思走进了董事长的办公室。一进办公室,他发现门口地上有一张纸,他没有思考就弯腰捡了起来。他一看是一张沾有污渍的纸,便顺手扔进了废纸篓子。这一切董事长都看在眼里,他一走向董事长,董事长就很爽朗地说:“很好,很好!年轻人,你已被录用了。”他很惊讶,说:“董事长,我觉得前几位都比我好,却没有录用,您怎么可能录用我呢?”董事长说:“前面三位的确学历比你高,而且都仪表堂堂,但是他们的眼睛只能看见大事,看不见小事,你的眼睛能看见小事。我认为能看见小事的人,自然也能看到大事。一个只能看见大事的人,往往会忽略很多小事,所以我才录用你。”他就这样进入了这家公司。这个年轻人就是名扬天下,并让公司为整个美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曾数年在汽车行业独占鳌头的福特公司创始人亨利·福特。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的,因而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如果说优秀是一种习惯,成功何尝不是。福特的成功就是一种习惯。现实中一贯成功的人,仅限于一贯成功的人,他做任何事都会尽其所能,把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极致,把自己的潜能挖掘到极致,充分体现他在做每件事上的最大能力。相反,现实中一贯失败的人,也仅限于一贯失败的人,他做任何事都只求过得去,得过且过,并不用心,他的潜能永远以潜能的形式存在,并最后一事无成地带着他的潜能埋进坟墓。偶尔的成败,可能有机会作用的因素,一贯的成功或失败,则是他的这种习惯所致。心理学大师威廉·詹姆士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其道理也就在此。

2复制因子进入行事习惯集合的条件

行事习惯是单个复制因子所承载信息指令逐渐固化所致,它的形成也就是一个复制因子所承载的信息指令,反复不断地作用于行为主体,让他直接把这种信息指令固化为一种模式化的行为和反应方式。

复制因子要进入行事习惯集合,成为其构成元素,条件有三个:

(1)体现为模式化行为的特定行为活动反复发生。心理学研究表明,三周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三个月以上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

(2)激发模式化行为的外部世界发展变化的情境辨识极为简单,不需要通过复杂的思考判断,就像福特看到地上的纸一样,一眼就会发现。

(3)这种模式化行为的复制因子内涵不能太多,就像福特一发现纸张丢在地上就捡起来的模式化行为复制因子,仅仅包含纸、废纸、垃圾篓三个概念。

美国标准石油公司有一个叫阿基勃特的小职员,开始并没有引起人们的特别注意。他的敬业精神特别强,处处注意维护和宣传企业的形象。在远行住旅馆时也总不忘记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给亲友写信时,甚至在打收条时也不例外,签名后总不忘记写这几个字。为此,同事都叫他“每桶四美元”。这事被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了,他邀请阿基勃特共进晚餐,并号召公司企业组织所有成员向他学习。后来,阿基勃特成了标准石油公司的第二任董事长。开始他也仅仅是为了销售的目的而自我设计的一个信息束,以创造超越于他人的销售业绩,但反复地重复,久而久之,这个信息束也就转化为一个带有一提笔就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这样的行为指令的复制因子,这让他一提笔就不由自主地写下这几个字。

3行事习惯并非只有行为重复才能形成

复制因子所承载信息指令固化形成行事习惯,而承载指令信息的复制因子被反复激活,则体现为习惯行为,使之一遇到与这个复制因子所承载信息包含的相同或相似情境时,就会重复这种习惯行为。并且习惯还不一定非得靠现实的行为重复来形成,仅仅在人的大脑中不断重复也可形成,也就是说仅仅通过读书在大脑里重复中也可形成某些习惯,尽管这种习惯并没有用自己的身体践行过。

哈利·杜鲁门是美国历史上着名的总统。他有一个很好的爱好,就是读书。他一卷一卷地通读了《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和狄更斯与雨果的所有小说,还有莎士比亚的所有戏剧和十四行诗等。杜鲁门读的书使他在面对各种有争议的棘手问题时,能迅速做出正确的决定。在20世纪50年代初,他顶住压力解除了人们尊敬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英雄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的职务,就是一例。

因此,阅历丰富也就构成了一个人成功的前提。他的广泛阅读不仅会丰富他的知识,而且会让他形成没有经历的习惯。当他所阅读的书中某些复制因子烂熟于心时,这些复制因子就会像他自己经历过的事件一样,向他暗示行为的方式方法。只要这些复制因子所承载的信息对应相同或相似情境在现实中发生时,烂熟于心的复制因子就会被激活,并依照复制因子所承载的信息指令行事。

4负相关联的复制因子汇集改变行事习惯

虽然单个复制因子反复激活可表现一种习惯行为,而且习惯行为具有相对稳定的特性。但是,在多个负相关联的复制因子汇集时,也就会打破以往的行事习惯,改变习惯行为,从而形成新的行事习惯。所谓负相关联的复制因子就是其所承载的信息指令与原有复制因子所承载的信息指令相冲突,甚至对立。这种负相关联的复制因子汇集多了就会打破已有的行事习惯。

美国科学家、物理学家、发明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富兰克林,发现自己有13个很严重的毛病。这些毛病也就是一些坏习惯。其中三项最严重,包括浪费时间,为小事烦恼,爱和人争论。聪明的富兰克林意识到除非能改掉这些坏习惯,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大的成就。他一周选出一个坏习惯来搏斗,然后把每一天的输赢做记录。在下周,他再挑出一个坏习惯,接着做另一场搏斗。富兰克林每周改掉一个坏习惯的搏斗持续了两年多,他最后终于使自己具备了伟人的素质修养,并最终经过他自己的不懈努力,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受人尊敬也是最具影响力的伟人之一。

把与由行事习惯所体现的复制因子相反的事实——复制因子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整理,予以强化,这就是负相关联的复制因子汇集的过程,因而就使原有习惯所体现的复制因子的信息指令作用慢慢消减,这样他就改变了一个不好的行事习惯。

有人作过统计研究,在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只有5%的行为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而95%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但这些习惯并不是不可改变的。有个动物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把10只跳蚤放入实验用的大量杯里,上面盖上透明的玻璃片。跳蚤习惯性地上跳,跳蚤上跳撞着玻璃片,不断发出叮叮的响声。过了一会儿,没有响声了,他把玻璃片拿开,发现所有的跳蚤尽管仍然在跳,可都只上跳到与原来所盖玻璃片相近的高度,并且竟然没有一只跳蚤跳出来。它们不愿上跳太高撞到自己,可依它们的上跳能力,跳出来却是轻而易举的事。原来是它们已经适应了盖有玻璃片的环境了。接着他又在大量杯下放了一个酒精灯,并且点火加温。不到五分钟,量杯烧热了,所有跳蚤都全部跳出了量杯。因为求生的本能,跳蚤不再顾及可能因为撞击玻璃片带来的疼痛了,尽管它们还以为玻璃片仍盖在上面。这个试验证明,跳蚤不会改变自己的习性,但会调整自己习性表现力度以适应环境。人类也是如此,在适应外界大环境的过程中,又创造出适合自己的小环境,然后用习惯把自己约束在自己所创造的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