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事就是如此,你越是推崇自己,别人反而越是厌弃你;你越是保持低调,别人越是抬举你。一个人怎么能和大家的势力相抗衡呢?受到大家厌弃,就难有翻身之日;受到大家抬举,必然名利双收。所以,明智的人,总是在那些不如自己的人面前保持低调。
英格丽·褒曼在获得了两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后,又因在《东方快车谋杀案》中的精湛演技获得最佳女配角奖。然而,在她领奖时,她一再称赞与她角逐最佳女配角奖的弗伦汀娜·克蒂斯,认为真正获奖的应该是这位落选者,并由衷地说:“原谅我,弗伦汀娜,我事先并没有打算获奖。”
褒曼作为获奖者,没有喋喋不休地叙述自己的成就与辉煌,而是对自己的对手推崇备至,极力维护了对手落选的面子。无论谁是这位对手,都会十分感激褒曼,会认定她是一位值得倾心的朋友。一个人能在获得荣誉的时刻,如此善待竞争对手,如此推崇一个不如自己的人,实在是一种文明典雅的风度。
古人说得好:人往高处走。没有一个人愿意永远甘于贫贱。大凡一个人技不如人,或财势不如人,或名声不如人,心里必然憋着一股劲。如果你谦逊地对待他,欣赏他的长处,他这股劲就有可能变成你的助力;反之,你若轻视他,作践他,他这股劲就可能变成怨气,变成一种伤害你的武器。
与人交谈的时候,保持轻松是相当重要的。把谈话弄得很紧张的人,往往不会谈出什么效果。我们如果能够举重若轻,很严重的事情也能镇定自如,不但会赢得别人的尊重,而且也会增强别人的信心。
保持平等轻松,就要保持自己的年轻心态。不要凭借自己的老资历,就随意指责别人,就始终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的是错的。只有别人认同自己的时候,别人的才是对的,但别人所认识的不过是在拾自己的牙慧。这种人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他们习惯倚老卖老,于是将本来应该很轻松的话题弄得很是复杂。
保持平等轻松是融洽关系的根本,如果我们想要和别人有比较融洽的关系,我们就不能过于紧张,过于疏远。不要随意和别人开玩笑,但是通过自嘲的方式来开开玩笑,很多时候是交谈的润滑剂。
与人交谈的时候,用词是很考究的,这主要视你和对方的交情来定。如果交情较深,用词可以随意一点,如果交情比较浅,用词应该严谨一点。在尽量保持平等轻松的同时,千万不要给对方造成轻佻的印象。很多人就是没有把握住平等轻松的度,所以给人的印象十分轻佻,不屑于和这种人交谈。
老狐狸认为,平等轻松的谈话状态是最好的,只有在平等轻松的状态下,人才会坦诚,否则人们都要细细计算自己的每一句话是否该说,是否不该说,这种谈话注定会很压抑。人的本性都愿意倾向于平等轻松,倾向于开心快乐,没有人愿意将自己置身于严肃之中。但是事实上,很多人都有意或者无意将谈话变得很压抑,或许是因为他们心中紧张。其实谈话就是谈话,没有必要紧张。
切中话题,提高效率
老狐狸认为说话一定要切中话题,提高效率。不能切中话题,总是绕弯子的人,永远达不到说话的效果。其实说话无法切中话题很多时候都是优柔寡断的表现,这种优柔寡断会让很多机会丧失。
印度有一位知名的哲学家,天生有一股特殊的文人气质,不知迷死了多少女人。
某天,一个女子来敲他的门,她说:“让我做你的妻子吧!错过我,你将再也找不到比我更爱你的女人了!”哲学家虽然也很中意她,但仍回答说:“让我考虑考虑!”
事后,哲学家用他一贯研究学问的精神,将结婚和不结婚的好、坏所在,分别条列下来,才发现,好坏均等,真不知该如何抉择?于是,他陷入长期的苦恼之中,无论他又找出了什么新的理由,都只是徒增选择的困难。
最后,他得出一个结论──人若在面临抉择而无法取舍的时候,应该选择自己尚未经历过的那一种。不结婚的处境我是清楚的,但结婚会是个怎样的情况,我还不知道?对!我该答应那个女人的央求。
哲学家来到女人的家中,问女人的父亲说:“你的女儿呢?请你告诉她,我考虑清楚了,我决定娶她为妻!”
女人的父亲冷漠回答:“你来晚了十年,我女儿现在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妈了!”
哲学家听了,整个人几乎崩溃,他万万没有想到,向来引以为傲的哲学头脑,最后换来的竟然是一场悔恨。尔后两年,哲学家抑郁成疾,临死前,将自己所有的着作丢入火堆,只留下一段对人生的批注:
如果将人生一分为二,前半段人生哲学是“不犹豫”;后半段人生哲学是“不后悔”。
“不犹豫”和“不后悔”,看起来是矛盾的:决策太快,就可能做出后悔之事;为了将来不后悔,就需要小心谨慎。这种心态,使很多人变得优柔寡断。
优柔寡断,会让你丧失很多机会,有时可能给一个机构甚至一个国家带来灾难。而与优柔寡断相反就是果断。果敢决断是领导的一个基本素质之一,决断力是领导和统驭的根基,是领导者不可或缺的能力。
正确的决断能使社会各类资源达到最佳组合,从而产生绝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我国古代很多人都是因为优柔寡断的性格特点,让其丧失了大好前程,最典型的就要数项羽了。
秦朝末年,群雄纷争,刘邦和项羽是两支重要的武装力量。楚怀王命令项羽、刘邦兵分两路进攻秦军。临行时楚怀王与二人约定:“先入关者为王”。刘邦乘秦军前线被项羽击溃、秦朝内讧之机,捷足先登,进入咸阳,但他自知羽翼未丰,于是驻军灞上,以等待项羽。
一个月后,项羽率40万大军开进关中,驻守鸿门。他见刘邦早到一步,勃然大怒,扬言要灭掉刘邦。刘邦得知后,马上派部下张良把项羽的伯父项伯请来,设宴款待,托他向项羽说情。
第二天,刘邦带着樊哙、张良等100多名部下,亲赴鸿门向项羽致歉。项羽毫无城府,听刘邦一解释,一腔怒气顿时烟消云散,还设宴招待刘邦。
项羽有个谋士叫范增,他早已看出刘邦的野心,料定刘邦早晚要和项羽争夺天下,多次告诫项羽:“此人不除,必留祸患。”他数次怂恿项羽杀了刘邦,但项羽对此一直不以为然。如今,刘邦自己送上门来,范增认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酒席间,他曾多次暗示项羽动手,项羽始终对他不睬不理。无奈,他只好另想办法。他找来项庄假装舞剑,明以助酒兴为由,实则命其伺机刺杀刘邦。谁料,范增的用心被项伯识破,他怕惹出事来,便拔出剑来与项庄对舞,以保护刘邦。这时,酒宴的气氛已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机敏的刘邦见事不妙,当机立断,在张良、樊哙的策划下,假装上厕所,趁机逃离了项羽营地,避免了一场灭项之灾。项羽优柔寡断,错失良机,为自己后来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就是这个道理。就如下棋一样,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刘邦当机立断,逃离了险地;项羽当断不断,给自己埋下了祸根,最终在乌江投江自刎,为后世英雄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为什么有些人当断不断呢?有两个原因。其一是,事情比较棘手,他们想拖一拖,等方便时再着手处理。殊不知,当办而难办之事,并不会因时间推移而降低难度,反而会因错过办事时机而变得更难办。其二是,利弊得失不是很明朗,他们想看得更清楚一些再着手处理。殊不知,世事如同博弈,你看不清时,对方也同样看不清。等到你看清了,对方也同样看清了,事情的难度非但没有降低,反而连赌一把的机会也失去了。所以,聪明人对当办之事,总是当机立断,决不会犹豫不决。
与人交谈的时候,千万不要优柔寡断,很多话说出来比不说要好。有些人有请求,但是生怕别人拒绝,于是话始终都没有说出口。这种人是自卑的表现。在他们看来,要想不被人拒绝,最好的办法就是首先拒绝别人。事实上,其实说出来,别人不一定会拒绝自己的。即使被拒绝了,也只是暂时的,长远来看也还是有希望的。
老狐狸认为,有些时候,话说到一定份上就应该开诚布公,应该坦诚相待,而不应该有所隐晦。很多时候,人只有一次说话的机会,别人也只给自己听的机会。错过了这一次,以后就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尤其是在感情方面。很多人有这样那样的感情遗憾,其实最大的感情遗憾莫过于你和对方都相互喜欢,但是谁也没有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