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求人不如求已
31355800000007

第7章 可借助贵人,但不能依赖贵人(3)

王勇博士说,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儿子考上了世界的名校,另一方面更是由于他独立生存的观念使然。在美国,16岁的孩子应该是具有独立人格和精神的。王勇博士始终认为:在人生的旅途上,每个人都要经过这一关,都要穿越这样的危险地带,否则就难以在这错综复杂、险象环生的环境中生存下去。他告诉儿子:人生的道路是更危险的,因为人生只有去,没有回,走的是只能走一次的路线,而每一步跨出去都是自己不曾熟悉的道路,只要一步稍有不慎,你的整个人生都将遭到打击或挫折。后来,他在给儿子的信中又写道:“年轻人,你渐渐会发现,当你一个人独行的时候,会变得格外聪明,当你离开父母的时候,你才会知道父亲是对的。”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上,不能没有独立。而这一切,又都只能靠你自己,因为你自身就是你自己的生存环境之一。要成大事的人必须明白,只有你才是你自己的主人。

鲁迅小时候,由于家道的败落和父亲的病情,使还是孩子的鲁迅过早地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他不仅要学习,还要每天往返于药店与当铺之间,去为生活而奔波。可即便如此,他还是不忘自强不息地奋斗精神。一次,由于上学迟到,老师对他加以批评,于是鲁迅在自己的书桌上刻上了一个“早”字,这不仅仅是对自己的提醒,更是一个人人生观的体现:自立、自强。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社会的进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异化,每个人都充满了智慧,又都有一副适应自己人生经验的“如意算盘”。然而,谁也无法在课堂上、书本中和家庭里教会我们如何自如地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人际关系和利害关系,如何克服自身的惰性和弱点,以一个成熟者的目光来审视世界上的一切。只有独自去面对、去体验,才会获得这些知识。正如一位先哲所说,若想让小鸟学会飞,就让它飞吧。

有人建议,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够坚持自己的信仰,拒斥邪恶,保持自我真性情,玉洁冰清,不沾世俗气的独立,更值得我们学习。做人要独立,只有如此,才能思想自由,不断探索,才能使从事学术工作者解放思想,善于怀疑,富有创造性,且能埋头钻研,上下求索,以追求真理为己任,才能促进学术的发展与进步,才能在将来成就一番事业。

我们都知道,小孩子学走路的时候,如果他的爸爸妈妈总是舍不得松手,怕他摔倒,那么他就很难学会走路。人生亦然,一个人如果不肯扔掉手中的拐杖,挣脱依附他人他物的习惯,那么他就只能永远在平凡的日子里徘徊,难成大事。

著名的石油商人阿卜杜拉·法赫德说:“我的成功秘诀,就是在大家都去投资一个热门产业时,先呆在一边安静地思考3分钟。”事实证明,正是这独立思考的3分钟,使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相反,那些缺乏主见,人云亦云的人必定和成功无缘。所以说,凡能成就大事的人,都是那些时刻保持冷静头脑,在关键时刻有主见,善于审时度势的人。

1897年,阿卜杜拉·法赫德出生于沙特阿拉伯的一个小乡镇里,他的父亲根据他们信奉的宗教习惯,为他起了这样一个响亮的名字。

阿卜杜拉·法赫德的父亲是一个四处游走江湖的药贩子,他时常到处奔波,向人们兜售一些民间的所谓灵丹妙药。像当时的许多人一样,他也偶尔做点日用百货的小生意,并且向儿子传授了一点生意经。在阿卜杜拉·法赫德幼小的时候,父亲便经常派他到别的乡镇买一些便宜的日用百货品,然后带着他四处兜售。

在这样的环境下,阿卜杜拉·法赫德从小就得到了一种特殊的训练,一种几乎从一开始就应当具备的商业训练,这对他日后的商业成功奠定了基础。

几年后,阿卜杜拉·法赫德先后进了几个学校学习,在学校里继续维持他半工半读的生活。当他18岁的时候,如愿以偿地进入了一个商学院学习。在学校里,他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学习之中,在余下的时间里,他继续在自己家的小商店里干活。毕业后,由于出色的经营,他家的小店已经成了当地一个相当有规模的综合性商店了。

20世纪上半期,中东地区相继钻出了一些石油,而当时的人们并没有发现这一矿产资源的巨大价值。就在这时,阿卜杜拉·法赫德与他的一个伙伴在沙特阿拉伯开办了一个石油经纪所。出乎他们意料的是,由于欧洲一些地区对石油的要求与日俱增,这个商行从一开始便生意兴隆,这为阿卜杜拉·法赫德带来了大量的财富。由此,阿卜杜拉·法赫德开始利用石油为他带来的巨大利润涉猎铁路和土地方面的生意,同时,他也紧紧抓住世界石油紧缺的有利时机,密切注视中东地区正在发展的石油产业。

但是,阿卜杜拉·法赫德并不急于加大对石油业的投资,他需要以审慎的头脑对待这一新兴的产业。果然,由于这一新兴产业在建立之初并不具备规范的商业运作程序,结果成批的冒险家们大败而归。这与他当初的预想相差不多。另外,由于运作不规范,油价的起伏也相当剧烈。当他初涉石油业时,每桶原油的售价大约在20元左右。随着源源不断的原油流向市场,两年以后,当他退出石油业时,原油的价格降低到每桶大约18元。

3年后,油价再次回升,稳定在每桶大约19元左右。这时,阿卜杜拉·法赫德认为时机已经相对成熟,原油的价格不会再有太大的波动。于是,他毅然加大了对石油产业的投资力度。

在过去的几年中,由于阿卜杜拉·法赫德在自己的商业范围内经营有方,因此积聚了大量的资金,他以此为后盾,大力在中东地区购买原油,然后再转手卖往欧洲和美国等地。加之在这几年中,世界局势不稳定,各国忙于备战,急需大量的石油,这就为阿卜杜拉·法赫德提供了一个具有无比潜力的巨大市场,他紧紧把握住这一良机,经过几年的努力经营,终于建成了中东最大的原油基地,阿卜杜拉·法赫德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这一地区石油业的最大经营家。

有主见的人就是这样一种人: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他们并不盲从,而是审时度势地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利弊因素;当一切都了然于胸的时候,选择最佳的时机,从最佳的角度入手,放手一搏。这样,他们就会无往而不利,他们的人生道路也会由此而更加绚烂多彩。

6.独立自主,消除依赖心理

生活的实质在于独立,或许你非常害怕脱离信赖关系,但如果问问你在精神上依赖的那些人,就会惊奇地发现,他们最钦佩的,正是那些敢于独立思考、独立行事的人。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过去我们在大锅饭时代每个人都养成了一定的依赖思想,什么都靠国家、靠政府、靠父母。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要保持一种心理上的独立是很难的,依赖这种不良心理会不时地以各种方式侵入你的生活,而且由于许多人从别人的依赖中可以得到好处,致使根除这一弊病就变得更加困难了。

我们这里所说的“心理独立”,是指一种完全不受任何强制性关系的束缚,完全没有他人控制的行为。这就意味着,你不必强迫自己去做本不愿意做的事。保持心理独立之所以很难,这与社会环境教育我们不要辜负某些人——如父母、子女、上级以及爱人——的期望等因素无不关系。

当然,个人独立并不代表成功,圆满的人生还必须追求一种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不过,人与人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必须以个人的真正独立为先决条件。要实现心理独立,就要摆脱心理上的依赖感,这意味着要根据自己的愿望独立生活,当然不是说断绝社会交往。如果你喜欢自己目前与人交往的方式,它又不妨碍你的生活,那就尽可以保持这种交往。可以这么说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的本身并不是一种问题,而是附带的“义务”。义务会使人产生内疚感和依赖感,而选择会使人得到友爱及独立性。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只要存在着心理上的依赖性,就必然不会有选择,也就必然会有怨恨和痛苦。

要实现心理独立,首先就得摆脱依赖他人的心理。因为一旦你觉得依赖别人,你便成为一个脆弱的人,一种现代奴隶。这就是说:如果你所依赖的人离开了你、变了心、或死去了,那么你必然会陷入惰性、精神崩溃,甚至绝望至死。社会告诫我们,要在心理上依赖父母、老师、上级等各种各样的人,你或许总是在等待某些人来安抚你。如果你觉得必须根据某人的意愿做某事,而且事后感到怨恨、不做又感到内疚的话,那么可以肯定,你必须突破这一误区。

消除依赖心理应该始于家庭,始于你孩提时父母对待你的方式,以及你今天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仔细想一想,你现在脑子里装有多少反映依赖心理的词句?你每天又把多少这类词句强加给你的孩子?

依赖使一个人失去精神生活的独立自主性。依赖的人不能独立思考,缺乏创业的勇气,其肯定性较差,会陷入犹疑不决的困境,他一直需要别人的鼓励和支持,借助别人的扶助和判断。依赖者还会表现出剥削的性格倾向,他好吃懒做,坐享其成。

依赖者会形成一些特有的症状,他们缺乏安全感,与别人保持着距离。他们需要别人提供意见,经常受外界指使,自己好像没有判断能力。他们潜藏着脆弱,没有发展出机智应变的能力,所以较易失业。

我们今天的教育,给孩子太多的依赖和保护,他们受到的纵容、娇宠过度。他们以为只有这样才会使他们安全,其实他们太过于依赖手上的蜡烛,以致将来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面对黑暗和挫折的挑战,成功又从何谈起呢!

唐朝德山宣鉴禅师,在未悟道时是龙潭崇信的侍僧。有一天晚上,龙潭对他说:“夜已深,该回去歇息了。”德山道过晚安,走出师父的茅棚,却折回来说:“外面太黑了!”于是,龙潭就点了一支蜡烛给他。当德山正要接过去时,龙潭即刻把蜡烛吹熄,就在这个时侯,德山大悟,便向龙潭礼拜。

龙潭问他:“你见到什么?”

德山说:“从今以后,我对天下老和尚的话,不有所疑。”

第二天,德山把他喜欢的经典《青龙疏钞》烧掉了,他说:“穷诸玄辩,若一毫置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

老和尚所说的并没有别的,就是要当一个不依赖经典,不依赖师父,不依赖人言,不依赖过去的经验和成见,使自己成为觉者,一位能自我实现的人。

在今天社会中,每个人都必须自己去安排自己的生活,改革开放就需要每个人都能够摆脱依赖思想,这样才能在社会中生存、发展、成功。

消除依赖心理,你还需要制订一份“自我独立宣言”,并向他人宣告,你渴望在与他人的交往中独立行事,彻底消除任何人的支配。你有意识与你依赖的人谈话,告诉他们你为何要独立行事,并明确你出于义务而行事时自己的感受,这是着手消除依赖的有效方法。当你有足够的自信心时,同支配你的人推心置腹地谈一谈,然后告诉他,你以后愿意通过某个手势来向他表明你的这种感觉,比如说,你可以摸摸耳朵或歪歪嘴。

当你不愿违心行事时,不妨回答说“不,我不想这样做”,然后看看对方对你的这一答复的反应如何。当你感到在心理上受人左右的时候,告诉对方你的感觉,然后争取根据自己的意愿去行事。

请记住:你的父母、爱人、朋友、上级、孩子或其他人常常会不赞同你的某些行为,但这丝毫不影响你的价值。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你总会引起某些人的不满,这是生活的现实。你如果有思想准备,便不会因此而忧虑不安或不知所措,便可以挣脱在情感上束缚你的那些依赖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