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求人不如求已
31355800000005

第5章 可借助贵人,但不能依赖贵人(1)

人是社会的人,求己不如求人,并不是要你断绝和所有人的来往,像生活在孤岛上一样,任何事情都要自主自立。其实,伴随着生产社会化的不断加剧,很多事情凭借一个的力量是根本没有办法完成的,所以我们并不反对借助“贵人”的力量。有些时候“贵人”的帮忙会让我们走很多弯路,更快地获得成功。然而,借助贵人并不是要依赖贵人,“借助”的主动者是我们自己,我们来调动贵人帮我们做事,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实我们在“求人”的同时也是在“求己”。这样,在必要的时候,我们就有能力摆脱贵人,再次自力更生,独立自主,而不是一味地“依赖”贵人。

1.求“贵人”帮忙不丢人

一个人的生命中,总会遇到那么几个赏识你、愿意拉你一把的人,这时候你就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了,因为这就是你生命中的“贵人”,要紧紧抓住,千万不能让他“跑”了。

宋朝时,有人假造韩国公韩琦的信去见蔡襄,蔡襄虽然有所怀疑,但因这人性情豪放,就送给他三千两银子,写了一封回信,派了四个亲兵护送他,并带了些果物赠送给韩琦。这个人到京城后,拜见韩琦,承认了假冒的罪责。韩琦缓缓地说:“君谟(蔡襄字)出手太小,恐怕不能满足你的要求,夏太尉正在长安,你可以去见他。”当即为他写了封引荐信。韩琦的子弟对此举表示疑惑不解,觉得不追究伪造书信的事就已经很宽容了,引荐的信实在不该写,韩琦说:“这个书生能假冒我的字,又能触动蔡君谟,就不是一般的才器呀!”后来,这人到了长安,夏太尉竟启用他做了官。

当然,这个人实际运用了诈骗的手法,他的行为冒了一定的风险,我们不提倡。但是,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一条经验:借助“贵人”更容易少走弯路。

宋哲宗年间,苏轼出任杭州太守,刚处理公事时,适逢税务官送来一名逃税的人。这人叫吴味道,是南剑州的乡贡士。他将两大包东西冒充苏轼的名字,假说是运往京城送给侍郎苏辙的。苏轼问他包内有些什么东西,吴味道很害怕,惶恐地说:“我被推荐参加今年秋天的礼部考试,临行时乡亲们送了些钱给我,作为在京城的花费。我用这些钱买了两百端建阳纱,因为路上各个关卡都要抽税,如果那样,到京城纱布就剩下不到一半了。我心想,当今天下大有名气而且又爱惜读书人的,惟有太守大人(指苏轼)和侍郎大人(指苏辙),小人纵然败露,也必定能得到原谅。于是就冒充先生的名衔,将货物封好运来,不知先生已经光临此地,我的罪行实在是无法逃脱的了。”苏轼朝吴味道看了很久,随即笑着招呼属下将货物的旧封条去掉,换上真的名衔,上写“至东京竹竿巷”,给他弟弟写了一封信,交给吴味道,说:“你这回就是上天去也没有关系了!”第二年,吴味道考中了进士,特地回来拜谢苏公。

怪招虽有效,但也不能老用。用的人多了,次数多了,也就不灵了,真正的聪明之士捕获贵人除了怪招、歪招之外,还有真能耐、真功夫,也就是说还有一技之长,能不失时机地在贵人面前抖出自己的绝活儿,引起贵人注意。

清朝最后一个大太监小德张,历经了清王朝最后两个朝代。他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先后赢得了慈禧、裕隆两朝皇太后的的宠信。那么,他是怎样捕获贵人的呢?

第一,敢吃别人吃不了的苦,下功失把自己的“活”练“绝”。

宫中有数以千计的太监,绝大多数是干一些杂役、粗活儿,许多人一直到死,连皇帝、皇后、太后长的什么样子都不知道。南府戏班的太监戏子就不一样了,看戏是慈禧太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给她演戏总是有机会得到赏识的。一旦能演主角,得到“老佛爷”的赏识,自己也就有出头之日了。

要想在南府戏班立住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别说成为主角了。小德张进南府戏班时已经17岁了,内行人都知道,演戏需要唱、念、做、打等多方面的深厚功底,演员必须从小练起,一招一式都要精雕细琢,练就所谓的“童子功”。17岁的小德张那时什么都不会,要想练出点儿名堂,必须付出常人无法忍受的艰辛。小德张心里想的是捕获贵人、出人头地,就十分刻苦地练起功来。他练功一时一刻也不放松,别人自以为功夫到家了,游手好闲,可小德张却从来没有这样的想法。他白天当差,晚上偷着练,还在腿上绑着十几斤重的沙袋,练踢脚、弯腰、翻跟头等等,有时摔得鼻青脸肿。即使这样,他也咬牙坚持练习,从不放松。功夫不负有心人,小德张的辛苦终于没有白费,功夫一天天长进,“奋斗目标”一天天接近,只等日后露一手了。

第二,一旦有机会,就要紧紧抓住,把自己的“绝活”抖出来。

尽管功夫已经不错了,可是小德张还不能演主角,只能跑跑龙套。就在小德张初次登台演出时,他抓住了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并由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这一天,慈禧太后要看《盗仙草》,小德张出演鹿童——一个跑龙套的角色。他正要上场演出时,一个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当时台上正在演出一场打斗场面,饰演白蛇的演员一个人必须要踢回从几个方向飞来的长枪。这个太监多次在台上亮这一手绝活儿,能不偏不倚、不轻不重地把长枪踢到所设计的地方。这一次,不知道怎么回事,他一脚将一根长枪踢飞,长枪却直奔台下飞去,眼看一场横祸就要发生,在场的所有太监戏子都惊呆了。只见小德张一个跟头翻过去,把那杆长枪挑了回来,不轻不重地落到“白蛇”脚下,“白蛇”赶紧接住,踢到了该踢的地方。一场虚惊就这样过去了。谁也不曾想到小德张有这种化险为夷的本事。

事后,从外面请来教这出戏的京剧名家杨隆寿对戏班首领说,小德张是一个演戏的好材料,让他学武生和小生吧。这样一来,小德张再也不用默默无闻地跑龙套、演配角了,他终于有了正式登台演出的机会。小德张特别高兴,更令他高兴的是慈禧太后对他的赏识。慈禧太后对这出戏非常熟悉,知道剧中没有鹿童飞身接回长枪这一情节,因此觉得有些奇怪。当她弄清楚是小德张急中生智、化险为夷之后,不但没有怪罪南府戏班,反而提拔小德张为太后宫中的回事太监,并赐小德张“恒太”为名。

喜从天降,一切都来得这么突然。能得到“老佛爷”的赏识实在太不容易了,小德张终于看到了“光明”的前途。

所以说,一个人要获得成功很多时候离不开贵人的帮助,但是前提是你自己必须要有一套绝活,什么本事也没有,就像“扶不起的阿斗”一样,即使你的贵人再有能耐,也没办法让你翻身。

2.主动出击,寻找贵人

一个人要获得成功是需要一定实力的,但是当你不具备这种实力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呢?坐等吗?对于自强自立者来说,等待是最愚蠢的,他们懂得利用贵人。当然,利用贵人并不是依赖贵人,等时机成熟就要摆脱贵人了。

世界著名的快餐连锁店“麦当劳”的创建者克罗克,他创业的成功是他善于主动出击寻找贵人的结果。

克罗克原先只是美国的一个穷光蛋,没读完中学就出来做工,以养家糊口,维持生计。后来,他在一家工厂当上了推销员,一方面收入有了一定的提高,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另一方面,他在推销产品过程中走南闯北,结识了不少人,交了许多朋友,增长了见识,积累了大量有关经营管理方面的宝贵经验。一段时间之后,他开始越来越不满足于给别人当雇员了,一心想要创办自己的公司。

可是选择哪一行呢?“民以食为天”,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他发现当时美国的餐饮业,已远远不能满足变化了的时代的要求,亟需改革。

想归想,要将其变成现实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克罗克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资金问题,要实现“鸿鹄之志”没有启动资本就如同“水中月”、“镜中花”,可望而不可及。对于一贫如洗的克罗克来说,自己开办餐馆又谈何容易呢?

思来想去,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在做推销员的时候,曾经认识了开餐馆的麦克唐纳兄弟,自己倒不如凭双方交情先打入其内部学习,以最终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

主意已定,克罗克找到麦氏兄弟,对其进行了一番赞美后,话锋一转,开始讲述自己目前的窘境,待博得对方的同情后,便不失时机地恳请对方无论如何要帮他这个忙,答应他留在餐馆做工,哪怕是做一名跑堂的小伙计也行,否则,他的日常生活将面临危机。

在过去一段时间的接触中,克罗克深知这两位老板的心理特点。为尽早实现自己的远大目标,他又主动提出在当店员期间兼做原来的推销工作,并把推销收入的5%让利给老板,麦氏兄弟见有利可图,而且又考虑到眼下店里确实人手不足,便十分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要求。

克罗克进入快餐店后,很快就了解了其实力与条件。为取得老板的信任,他工作异常勤奋,起早贪黑,任劳任怨;他曾多次建议麦克兄弟改善营业环境,以吸引更多的顾客;并提出配制份饭、轻便包装、送饭上门等一系列经营方法,以扩大业务范围,增加服务种类,获取更多的营业收入;还建议在店堂里安装音响设备,使顾客更加舒适地用餐;他还大力改善食品卫生,狠抓饮食质量,以维护服务信誉等等。当然,克罗克的每一项改革都使老板感到满意,因为他的言谈举止总是表现得那么坦诚,那么可信赖,给人留下谦虚谨慎的极好印象。

由于经营有道,为店里招来了不少顾客,生意越做越好,老板对克罗克更是言听计从,百依百顺了。餐馆名义上仍是麦氏兄弟的,但实际上餐馆的经营管理、决策权完全掌握在了克罗克的手中。这一切正是通向其最终目的的铺路石,可怜的两位老板还一直蒙在鼓里,对此没有丝毫戒心,甚至还在暗自庆幸当初留下克罗克的决定是对的,多亏他的有效管理和辛勤治店,餐馆的生意才这么兴隆,财源滚滚而来,大有“伯乐相识千里马”之自豪与快慰。

不知不觉,克罗克已在店里干了6个年头。他的羽毛渐渐丰满,翅膀越来越硬,展翅腾飞的时机日趋成熟,于是便暗暗加快了行动步伐,他通过各种途径筹集到了一大笔贷款。

该与麦氏兄弟摊牌了,克罗克想,事到临头,不容再难为情、继续拖延下去了,他很熟悉两位老板素来喜欢贪图眼前利益,为一时的需要常常会忘记原来最基本的要求。为此,克罗克充分做好了谈判前的思想准备。

1961年的一个晚上,克罗克与麦氏兄弟进行了一次很艰难的谈判。起初,克罗克先提出较为苛刻的条件,对方坚决不答应,然后克罗克又稍作让步后,双方又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最终克罗克以270万美元的现金,买下了麦氏餐馆,由他独自经营。麦氏兄弟尽管有种种忧虑与不安,但面对如此诱人的价格,他们终于动心了。“270万美元,整整270万美元呀!这么优惠的价格,傻瓜才会不接受呢!”

第二天,该餐馆里发生了引人注目的主仆易位事件,店员居然炒了老板的鱿鱼,这在当时可以说是当地一特大爆炸新闻,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而快餐馆也借众人之口,深入人心,大大提高了其在美国的知名度。到此为止,克罗克的“瞒天过海”之计也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

克罗克入主快餐馆后,经营、管理更加出色,很快就以崭新的面貌享誉全美,在不长的时间内,270万美元就全部捞了回来。又经过20多年的苦心经营,总资产已达42亿美元,成为国际十大知名餐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