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求人不如求已
31355800000032

第32章 成大事者从失败中走向辉煌(2)

世上没有万无一失的成功之路,世界是变幻莫测、难以捉摸的。所以,要想在波涛汹涌的人生中自由遨游,又非得有冒险的勇气不可。甚至有人认为,成功的主要因素便是冒险。

在成功者的眼中,生意本身对于经商者就是一种挑战,一种想战胜他人赢得胜利的挑战。所以,在生意场上,人人都应具有强烈的冒险意识。“一旦看准,就大胆行动”已成为许多商界成功人士的经验之谈。

电影界的骄子“华纳四兄弟”就是敢于冒险、不怕失败的典范。作为补锅匠的儿子,他们从做小生意起家。1904年,兄弟合伙搞了一架电影放映机,从此开始与电影结缘。1912年,迁居美国之后,虽然几经失败,大起大落,但仍不灰心。1927年,终于成功地摄制了电影史上的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手》,华纳兄弟影片公司从此蜚声全球。

商家成功的法则就是冒险越大,赚钱越多,特别是对于一个前人尚未涉足的市场领域,作为开拓者就更要冒风险。成大事的人往往都是这样的冒险家,当然,称冒险家不太时髦了,应该叫“风险管理者”。当机会来临时,他们会毫不犹豫。因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而当一次风险管理者,说不定就会一鸣惊人!

很多时候,一个很小的机会就会改变命运。抓住这个机会也许成功,也可能失败,成功与失败都不是可以预见的。动手去做就意味着冒险,而当失败与成功都不可把握时,就更意味着风险。那么,如果遇到这样的机会,我们该怎么办?我们必须要像世界上最能忍辱负重的民族——犹太人那样抵上身家性命,成与不成在此一搏。赢了,我们的人生就此改变;输了,同样也可以东山再起。一般的人,往往会望而却步,甘愿放弃机会,而勇敢者就会知难而上,激流勇进。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要我们在充分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和各方面状况的情况下,不盲目冒进,大胆地去尝试,就一定能够取得令我们满意的结果。

现在人们认识到,促成一件事情成功的因素在严格意义上是无穷尽的,依靠人的力量只能对其中的一部分加以控制,所以风险永远都是客观存在的,做任何事情都有成功和失败的可能,只是风险大小不同罢了。现代社会中充斥着各种冒险游戏。尤其在经济领域,投资意味着风险,特别是炒股票风险更大。不过,我们要知道:风险越大,收益的绝对值也就越大。

险中有夷,危中有利,要想有丰硕的结果,就要敢冒风险。冒险与收获常常是结伴而行的。有成功的欲望,却不敢冒险,怎么能够实现伟大目标?希望成功又怕担风险,往往就会在关键时刻失去良机。可以说,风险有多大,成功的机会就有多大。由成败走向成功需要的是把握机遇,而机遇是平等地铺展在人们面前的一条通道。不敢冒险的人常常会失掉一次次发财的机会。

4.不要陷入绝望的俗套

一个人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大的资产是希望。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哀叹和抱怨从来是弱者的专利,绝望者是俗物。

对于人类来说,困境是强者产生的土壤。但在生活中,很多人却只会抱怨环境的恶劣,把逆境当成魔鬼,内心绝望,不知道该如何做。

相对而言,处于顺境中是幸运的,陷于逆境中是不幸的,是一种厄运。逆境确实容易使人消沉、绝望,顺境有利于人在良好的环境和心态下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但是,许多奇迹却都是在厄运中出现的,逆境能磨练一个人坚强的意志,也许能够使他的能力得到超常发挥,获得大的成就。

如何面对逆境,从财商角度来说,就是富人与穷人的分水岭。穷人为什么是穷人?富人为什么是富人?原因就在于富人从不绝望,而穷人非常轻易就绝望。

穷人在能混下去的时候,不会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更不会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只会对生活绝望。于是就任由自己穷下去。

相反,富人无论在能混下去的时候还是混不下去的时候,都会对前程充满信心。无非是马上停下来,调整前进的方向,追回浪费掉的时间,重新活一把。

没有一个人愿意遭遇挫折,但是却没有人可以从不遇到挫折。既然无法逃避,那就挺身相迎,和挫折一较高下吧!

强者把握命运,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会勇往直前。在他们眼中,挫折是一种动力,这种动力是无价之宝,无论谁都不会夺走。

有一名推销员,屡次去拜访一位客户,跑了十几趟,可这位固执的客人始终不肯点头。

有人问这位推销员:“他一直不肯答应,你为什么还不放弃,抓紧时间去拜访其他客户吧!”

然而,这个推销员却缓缓地说:“因为他还没有说‘不’。”

一般我们所遇到的挫折,其实都只是一种考验,既然生命还没对你说“不”,你又何必未战先降呢?但很多时候,我们是因为害怕听到别人的“不”,所以先对自己说“不”,不给自己机会的其实一直都是你自己。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成功者是一帆风顺,不经历失败和挫折就成功。正如美国成功学宗师拿破仑·希尔所说:“幸运之神要赠给你成功的冠冕之前,往往会用逆境严峻地考验你,看看你的耐力与勇气是否足够”。

李嘉诚14岁就因父亲早故辍学打工,当过茶楼堂仔、钟表店学徒、推销员;霍英东当过铲煤工、打铁工、风炮工、机场苦力,大半生都被港英政府掣肘、封杀;王永庆开砖厂失败,做木材生意更血本无归……

面对绝境时,这些人都没有绝望,所以他们成了富人。富人就是这样炼成的!他们永远不停地奋斗着、努力着创造机会。对于富人而言,碰到的每一件小事,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机会,所以他们永远不会绝望。

只有穷人才总是怨上天不给自己机会,才总是绝望于现状。怨天尤人其实是一种懦弱,更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掩盖了自己不能面对的现实,留下了将来可能重蹈覆辙的隐患。

其实,冷静地对待挫折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境界。在这个世界上最难以战胜的敌人其实就是自己,如果一个人已经到了只剩下自己这一个对手时,实际上他已经是天下无敌了。

英国首相丘吉尔是一名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一位著名的演讲家。他十分推崇面对逆境坚持不懈的精神。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次演讲是在一所大学的结业典礼上,演讲的全过程大概持续了20分钟,但是在那20分钟内,他只讲了两句话,而且都是相同的:坚持到底,永不放弃!坚持到底,永不放弃!

困境即是赐予一个障碍,就是一个新的已知条件,只要你愿意,任何一个障碍,都会成为一个超越自我的契机。

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三只青蛙掉进了鲜奶桶中,第一只青蛙说:“这是神的意志。”于是盘起后腿,一动不动,静静地等待着。第二只青蛙说:“这桶太深,没有希望出去了。”于是绝望地慢慢死去。第三只青蛙说:“糟糕,怎么掉到鲜奶桶里了,但我的后腿只要还能动,我就要奋力往上跳。”这只青蛙一边划一边跳,慢慢地,青蛙的后腿碰到了硬硬的东西,于是他奋力一跃,出了奶桶。原来,鲜奶在他的搅拌下渐渐变成了奶油。

第一只青蛙相信宿命,第二只青蛙充满绝望,第三只青蛙坚守信念,充满希望,它便是成功者的写照。成功者顽强而坚韧的精神意志和挑战风险、永不气馁的进取意识,恰恰构成了其获得成功的又一重要精神底蕴,从而使他们在充满竞争的世界舞台上纵横捭阖、卓尔不群。成功者不但敢于冒险,更能于逆境当中从容镇定,充满自信。他们不怕风险,更善于在风险中施展自己的智慧和生存技巧。他们面对失败,决不气馁,而是汲取教训,重新再来。

人生就是一种挣扎与奋斗,那些受过一次打击就一蹶不振的人才是十足的失败者,而只要敢于从失败中重新认识自己,汲取经验和教训,就可以达到新的起点,最终就会取得成功。我们周围充满着困难与障碍,也充满着希望与绝望,我们要做的就是坚定信念,培植希望。

5.失败不是倒下的借口

失败不是倒下的借口,不是放弃的理由;失败只是还没有成功,不是不能成功;失败是一种心态和感觉,而不是现实;失败只是一种痛苦的体验和教训的累积,它往往可以指引我们换个方式或方向再去努力。

一位成功人士的可敬之处,并不是他犯的错误相对较少,而是在每次失败后都能站起来。因为失败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再信心十足的站起来,能不能站起来实际上才是成功与失败真正的界线。

其实,失败也是很有意义的,它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宝贵的经验,可以将我们的意志磨炼得更坚强,使我们更好地成长起来。因此,在做事的过程中,我们要有一种“不怕栽跟头”的精神。

所以,当遭遇失败的时候,不要一味地怨天尤人,应积极地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寻找失败的原因。

失败的原因一般可分为以下三种:一是此路不通,需要你另辟蹊径;二是某处出现故障,你应该想办法解决;三是离成功还差一两步,你需要继续探索下去。找到了失败的原因和解决办法,我们就能尽早地实现心中的目标。

从理论上讲,每个人成功的几率都是相同的。但事实并非如此,能够取得巨大成功的毕竟是少数人。原因就在于人们对待挫折的态度不同。

害怕失败的人,最突出的特点是,一遇到困难就畏缩不前,六神无主。而成功者恰好与之相反,他们敢于迎难而上,敢于从各个方面与困难进行较量。因此,成功者的人生字典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时刻都在努力,平时如此,遇到困难时更是如此!

如果没有人失败,将没有人会去尝试新的、革命性的或是与众不同的东西。勇于冒险,不断尝试的最后结果可能徒劳无功,意味着耗费时间与心力证实某个提案是无用的,然而这种渴求进步的态度与决心,能确保组织的长期生存。

一家电脑公司的总裁对员工说:“我们都是发明家,需要在他人尚未涉足的领域搞科研。因此,我们将会产生许多错误。在这里,我给你们的劝告是:可以犯错,但要尽快让错误结束。”

一家尖端科技公司某部门经理,在询问副总工程师新产品的市场成功率情况之后,得到的答案是“大约50%”。这位经理回答说:“太高了,最好设定在30%,否则我们将因为太保守而不敢放手去做。”

IBM的创始人汤玛斯·华生曾说:“多次失败后更易取得成功。”

在奋斗过程中,人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挫败。这常常使人产生或轻或重的失落感。这是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有人称之为“心理停滞状态”。这种状态,有时会造成非常严重的甚至不可挽回的后果,而这种后果,本来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有一次,日本一家著名企业公开招聘高级管理人才,招聘期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个学习成绩优异,对未来充满自信的大学毕业生,因为未被企业录用而自杀身亡。

招聘活动两天后结束,当企业负责人查询电脑整理资料时意外地发现,那个自杀的应聘者其实是成绩最好的,只是由于电脑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的失误,才致使他未被录用。

大学生的死的确令人惋惜!而更加令人深思的,却是那位负责人在真相大白后所说的一段话:“我为电脑操作失误深表歉意,为这位大学生的不幸遭遇感到惋惜。但从企业用人的角度来看,我却感谢这次事件和这场特殊的考试。我为我的公司庆幸。”

这位负责人的话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事实上,哪一个企业也不愿录用那些承受不了挫折的员工。即使勉强录用了,那些人也会因为顶不住压力或克服不了困难而无法在工作上取得进展。

不同的态度,不同的反应,其实反映了个体之间挫折容忍力的差异。挫折容忍力是指一个人遭遇挫折时心理的承受能力,是指一个人经得起打击或经得起挫折的能力。能忍受挫折的打击,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以保持正常的心理活动,这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也是成功发展者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之一。

挫折不等于失败。对于挫折与失败之间的关系,著名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做过这样的解释:“那种经常被视为‘失败’的事,只不过是暂时性的挫折而已。有时候,我甚至认为,这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美国一位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曾用这样一个故事来说明遭遇挫折的好处。

爱荷华州的农民以种植马铃薯为生,他们每年都习惯于将收获的马铃薯按体积的不同分为大中小三类,然后分类包装,以不同的价格出售。分类包装占用了他们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有一个农民从来不这样做。正因如此,他在当地农民中成了收入最高的。

有一天,邻居忍不住问他:“你为什么从来不用给马铃薯分类呢?”他回答说:“其实道理很简单,我只是把所有的马铃薯装上车,然后将车开到最崎岖的路上。经过8英里山路的颠簸,小的马铃薯自然会滑到下面和四周去,而个头较大和体积中等的马铃薯则会自然地留在上层和中间。”

这个道理不仅适合于区分马铃薯,也能给人们带来深刻的启示:崎岖的生活道路和艰难困苦的环境,往往能使一个坚强的人充分体现出他们自身存在的价值。

6.不要空手爬起来

在人生的道路上,总会有跌倒的时候,能不能爬起来是你的人生成败的关键。跌倒后爬起来,不是为了别的什么人,只是为了你自己。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爬起来你会看到胜利的曙光。

人生的航船不会总在风平浪静中前行,当遇到风暴和暗礁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位合格的舵手,那就是有着坚定信念的自己。人的一生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总有摔跤、跌倒之时。但如果你不愿吃亏就应该记住:不管你是什么样形式的“跌倒”,不管你跌得怎样,一定要赶快爬起来!

为什么强调一定要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理由:

(1)人性总是看上不看下、扶正不扶斜的。如果你本来就不怎么样,你跌倒了,那别人会因为你的跌倒而更加看轻你;如果你已有所成就,那么你的跌倒将是许多心怀妒意的人眼中的“好戏”。所以,为了不让人看轻,保住你的尊严,你一定要爬起来!不让他人小看,不让他人笑看。

(2)“跌倒”并不代表永远的失败,但你先得爬起来,才能继续和他人竞逐,躺在地上是不会有任何机会的,所以你一定要爬起来。

(3)如果你因为失重了而不想爬,那么不但没有人会来扶你,而且你还会成为人们唾弃的对象;如果你忍着痛苦要爬起来,迟早会得到别人的协助;如果你丧失“爬起来”的意志与勇气,当然不会有人来帮助你。因此,你一定要爬起来!

(4)一个人要成就事业,其意志相当重要。意志可以改变一切,跌倒之后忍痛爬起,这是对自己意志的磨炼,有了钢铁一般的意志,便不怕下次“可能”还会跌倒了。因此,为了你以后漫长的人生道路,你一定要爬起来!

(5)有时候人的跌倒,心理上的感受与实际受到伤害的程度不一样,当你爬起来的时候,你才会知道,事实上你完全可以应付这次的跌倒,也就是说,知道自己的能力何在,如果自认起不来,那岂不浪费了大好才能?

总而言之,不管跌的是轻还是重,只要你不愿爬起来,那你就会丧失机会,就会吃亏,就会被人看不起,这是人性的现实,没什么道理好说。就算爬起来又倒了下去,至少也是个勇者,但绝不会被人当成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