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军事家(4)
31352900000014

第14章 郑成功

郑成功是中国古代第一位抗击外国侵略者取得完全成功的英雄。他的父亲郑芝龙,先是海商武装集团的首领,后被明朝政府招抚,当了明朝的官;生母是日本人。郑成功7岁从日本回国,15岁考中秀才,21岁随父到南京,进太学读书。不久,南京弘光政权垮台,郑芝龙等人拥唐王朱聿键即位福州,改元隆武。郑成功在随父进见隆武帝时,得到隆武帝的赏识,赐姓朱,更名成功,因而被人称为“国姓爷”。他一生主要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抗清斗争,二是收复台湾。

隆武帝在福州建立政权之后,他手下的大臣黄道周是个真心抗清的人,一心想帮助隆武帝出师北伐,但是掌握兵权的郑芝龙却心怀二意,准备投降。他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撤掉了仙霞关守兵,不做战备,清军得以长驱直入,隆武帝被俘自杀。同一年,清军到达泉州,招降郑芝龙,郑成功劝父“当三思而行”,但郑芝龙却视为“稚子妄谈,不知天时地势”,终于率部投降。郑成功眼见父亲执迷不悟,气愤之下,就单独跑到南澳岛,招募了几千人马,坚决抗清。清王朝知道郑成功是个能干的将材,几次三番派人诱降,都被郑成功拒绝。清将又派他弟弟带了郑芝龙的信劝他投降。他弟弟说:“你如果再不投降,只怕父亲的性命难保。”郑成功坚决不动摇,写了一封回信,跟郑芝龙决绝。

郑芝龙降清后,不久就被清军挟制北上。与此同时,郑成功母亲也受辱自杀。所有这些都更加激发了郑成功的抗清决心。不久,郑成功在福建安平誓师起兵,仍用唐王隆武年号,自称“招讨大将军”。起兵之后,转战福建、广东、浙江沿海,在金门、厦门地区建立起抗清基地,改中左所(厦门)为思明州,设“六官”理事,分所部为72镇,以示自己不受招抚和“复明”的决心。郑成功年少,有文武才,引起各方面抗清力量的重视和归附,力量迅速发展。1649年,改用永历年号,桂王朱由榔封郑成功为延平公,1653年进封延平郡王。郑成功的军事力量对清政府在东南地区的统治和消灭南明政权的计划是严重威胁。清政府在军事进剿屡屡受挫之后,曾对郑成功多次招降,答应赦罪授官,封海澄公,授靖海将军,均遭郑成功拒绝。清政府招降不成,把郑芝龙由软禁而投进监狱,让郑芝龙告诉郑成功说,如果不降就把他的亲属全部杀掉。郑成功大义灭亲,反清复明的决心终不为之所动,复信郑芝龙说:“儿昔者再三苦谏而吾父不听,今事已差池,言之何益!设有不幸,儿当缟素复仇,以结忠孝之局而已!”

经过郑成功的经营,他的部队发展到了数十万人。尽管如此,偏于一隅的永历政权在做过了一些抗清的努力后,终究抵挡不住清兵的围剿,被迫败走厦门。

郑成功返回厦门后,又以余部多次打败清军的进攻。清政府认识到郑成功并不是马上可以消灭的,为了限制郑成功的发展,创造最后消灭他的条件,发布“迁界令”,“步滨海居民入内地,增兵守边”。郑成功也认识到“进取不易”,于是决定驱逐荷兰殖民者,退守台湾作为抗清基地。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1624年,荷兰殖民者用谎言和15匹粗布骗取了台湾大部分土地,成为独霸台湾的殖民者。收复台湾,维护祖国领土完整,把台湾同胞从侵略者的铁蹄下解放出来,符合全国人民的利益,也是郑成功的夙愿。

郑成功回师厦门以后,即令修葺船只,谋划出征。经过一段紧张的物质准备和军事部署,在摸清了荷兰殖民者的底细后,1661年3月,郑成功亲率战船100多艘、将领100多员,水陆大军2.5万人,从金门料罗湾出发,挥师东征,开始了彪炳史册的伟大事业。

郑成功带领部队,以大无畏的气概,首先出其不意地收复了赤嵌城。收复赤嵌城之后,郑成功即向荷兰侵略者的最重要据点台湾城发起进攻。郑成功考虑到“以台湾孤城无援,攻打未免杀伤”,决定用围困的办法等待其自降。但侵略者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采取各种手段,提出诸如“每年照例贡纳白银若干万及土产货物”等种种荒谬条件,拖延“谈判”时间,以待援兵。郑成功为了祖国的领土完整,维护祖国的尊严,命令中国讨伐军立即向侵略者发起攻击。经过几个月的战斗,侵略者战饿而死者达1600多人,不得不无条件投降。至此,被侵略者奴役达38年之久的美丽富饶的宝岛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郑成功收复台湾得到了台湾人民的积极支援。台湾高山族和汉族人民听到祖国军队到来,“闻风归附者接踵而至”,并有人拿起船桨和棍棒,夺取敌人的战刀,配合讨伐军作战。

收复之后,郑成功极为重视民族政策,明文规定,不准“混侵土民及百姓现耕物业”,并亲巡各地,安抚高山族同胞,保护高山族利益,教习牛犁耕耙之法,五谷割获之方,帮助高山族人民发展生产。同时,实行寓兵于农的政策,并奖励农桑。所有这些,都为台湾的开发和人民生活的安定创造了条件。

收复台湾是郑成功戎马生涯中最光辉的业绩,其重大意义首先在于是为了祖国的领土完整而战。就驱逐侵略者、维护祖国版图完整这一点来说,在这之前中国历史上无一人堪与郑成功相比。所以他无愧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他的业绩,将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反对外来侵略者的斗志。同时,这一胜利由于沉重地打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也极大地鼓舞了亚洲人民的反殖民斗争,具有重大的世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