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孩子在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时,一不如意就动手打人,或喜欢欺负比他弱小的孩子。这种情况,显示了一个重大问题:孩子心里不快乐,充满恐惧或感到生气。这种种原因促使他作出欺负弱小的行为,而这种行为的根据,是以大人把怒气发泄在孩子身上为榜样。一般而言,越喜欢欺负人,以及行为越粗鲁的孩子,其实越是胆小,心灵越是脆弱。只要有一个比他强的对手,或一旦发现自己处于不利的一方,他就哭得比任何人都大声。
造成这种心理,有两个可能:一是缺乏父母的爱,或觉得父母和师长都不喜欢自己;自觉已经失去依靠,所以自暴自弃。由于内心充满了被欺负的恐惧,便把自己先武装起来。同时通过打人、欺负人把那股不满情绪发泄出来。另一个原因,是孩子觉得自己体能不如人,害怕被人欺负,所以先下手为强,让别人觉得他不是弱者,从而不敢欺负他。这样做无疑是一种自我保护行为。
不论是哪一种原因,喜欢恃强凌弱和欺负他人的行为,对孩子身心成长都会造成障碍。例如,别人不会喜欢和他交往,渐渐地他会失去参与群体的机会,变得孤独,没有朋友,在心理上受到的伤害是很大的。而他用自己幼稚的想法去判断,以为只要把别人制服,令别人害怕,就可以使别人不得不帮他做事、与他来往,于是暴力行为会渐趋严重,所以父母有必要帮助孩子克服这些心理障碍。
从这个角度来看,孩子的行为等于他正向父母发出寻求“爱”的信息。如果父母只懂得责骂,只会产生负面作用,因为孩子的判断能力还很脆弱,根本分不清自己的行为是对还是错。责备与惩罚只会使他更加肯定自己的想法,以为父母真的不再喜欢他了,内心更难受,更不满。所以,父母的爱是治疗此症的良药,多给他一些关怀与爱护才是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不论家里情况是否有变,父母都不应该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此外,人性中本来具有攻击性。一般来说,6岁以上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很希望可以成为领导者,爱发号施令,对事情有决策权。如果不适当地压抑,不让它正常地发展出来,就会演变成对别人的攻击。所以,到了这个年龄,父母应鼓励孩子多参与群体活动,如足球、篮球、群体游戏等,让他们可以从中施展自己领导、争取、进攻的能力,给他拥有他想要的玩具枪或“武器”,以满足孩子自然发展的想象力与情绪。
要想办法阻止孩子的侵略行为,与孩子约定,和其他小朋友玩,要一起分享玩具,不可吵架、打架;同时教导他如何分配玩具,有困难时,如何以和平方解决或求助大人。大人在处理这些小孩子纠纷时,一定要表现公正,不可偏袒任何一方,才能取信于孩子;让他觉得大人处理得很好,从而信赖大人的方法,并乐意学习。当孩子欺负别人时,要立即加以阻止,并以平和的口吻,指出他的错误并告诉他原因。严重的要给予责备,但不能打孩子,免得孩子不服气,以为大人可以打人、欺负人,而自己却不可以。必要时,要将孩子与其他人分开一段短时间,让他把情绪平伏下来。确定他已经恢复平静后,才再让他与其他人一起玩,免得孩子激动起来无法收拾。要记住,若要责备,必须前后一致,切忌每一次的处理方式都不同,一时责备他做错了,一时又纵容他;这样会把孩子弄糊涂,不知哪一种做法才是对的,以致屡改屡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