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人一生要知道的经济学全集
31341000000104

第104章 货币危机:和平年代“不流血”的战争每天都在上演

针对货币危机频发的形成原因,经济学家们提出了种种理论,有三代较为成熟的货币危机模型:

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提出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的代表人物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保罗·克鲁格曼教授,此模型也称为国际收支危机模型。该理论认为,危机的产生是由于政府宏观经济政策与固定汇率相悖(即三元悖论)造成的;就其产生机制来说,则是由于投机者的攻击导致外汇储备流失至最底线,所以外汇储备是保持固定汇率的关键,而为了防止危机,政府须实行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但是,由于危机成因主要是在经济基本面,所以对外融资或限制资本流动只能是治标不治本。这一模型可以用来解释1998年的俄罗斯危机、巴西危机以及阿根廷危机等。

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第一代模型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欧洲货币危机中受到了质疑,当时,很多国家经济基本面很好却受到了危机冲击,为了解释这一问题而产生了第二代模型。该模型认为,一国即使经济基本面尚好,但由于羊群效应和传染效应的存在,投机者的贬值预期会通过利率机制进行传导并引发危机。

货币危机的对外传导被称为货币危机的“传染效应”,是指一国突发性的货币危机会通过各种渠道传导和扩散到其他国家。学界广泛讨论的传染渠道有两个:由外贸溢出造成的传染和由国际资本市场流通造成的传染。

为了防止二代危机的发生,政府会提高利率来维持平价;但是,这种做法有其内在成本,如政府净债务(赤字)规模的上升、提高利率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造成的经济波动、不良资产上升,以及高利率带来的经济衰退和失业等;而另一方面,当危机无法控制时,放弃固定汇率也有其成本,如无法消除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固定汇率的“名义锚”作用将消失,以及政府的政治声誉受损等。故此,要避免危机的发生,政府就必须提高政策的可信度。

第三代货币危机模型。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东南亚国家国际储备严重不足、国际收支赤字长期存在、汇率与美元挂钩造成币值高估,并且外债结构也不合理,从而引发外国投机者的攻击;而且,政府为大量金融机构及企业提供隐性担保,道德风险问题日益严重,为危机的到来埋下伏笔;此外,由于资本市场开放,金融自由化程度高,金融机构可以自由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并倾向于将资金投向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牟取暴利,导致泡沫滋生(此即“金融过度”)。针对这场危机,保罗·克鲁格曼教授提出了第三代货币危机模型。他认为,货币的实际贬值、经常账户逆差、国际资本流动的逆转也会引发危机。

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和结算货币,使美国可以轻松掠夺全国世界所有国家。只要美元的霸权地位不改变,全世界被美国绑架的局面便还会持续下去,在没有出现另一种可以保全价值作为储藏功能的货币出现的情况下,即使美元贬值大家仍然还会持有美元。世界用资源给美国,美国用印刷机印美元回馈世界,源源不断。

欧元是排在最前面的美元的“候选国际货币”。欧盟经历6次扩大,已经成为一个涵盖27个国家、总人口超过4.8亿、GDP高达12万亿美元的当今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联合体。自欧元产生以来,人们对它的美好期望就从来没有停止过。然而,事实却是欧元的成就远远低于这种预期,世界货币的权力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因为,欧元的出现从利益角度讲,分享了美元的好处,所以美元与欧元是不共戴天的。事实却证明了,欧元终究难敌美元作为世界头号储备货币的地位,而同时拥有两个主要储备币种的世界货币体系也是不稳定的。当危机越来越明朗的时候,世界发现:欧盟正是次贷危机制造者瞄准的目标之一。如今这一轮的趋势发展,或许使美元与欧元在国际金融领域的角逐愈演愈烈。

货币之争永远不是简单的经济现象,其背后总是掩藏着深重的政治阴谋。每次美元的贬值,总会搭上一个“牺牲品”。例如19世纪70年代的“牺牲者”是德国马克,19世纪80年代初期和中期的是英镑和日元,它们的坚挺用于“保卫”美元。按照分析家的理论,在这次美元贬值美国志在欧盟,但是欧盟并未落入圈套。接下来,很有可能,美国人会想尽办法让人民币充当这个角色。无论如何,美国千方百计地嫁祸其他币种的企图世人皆知,作为刚刚实现国际化的人民币来言,要始终保持高度警惕防止沦为牺牲品。

经济学小贴士

一般来说,如果货币危机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就会触发更大范围的金融危机;而在金融危机发生后,一系列的经济事件也会导致货币危机的发生,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与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