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小茶方,小病烦恼一扫光
31337900000003

第3章 茶为国饮(3)

自然茶室,顾名思义就是追求自然,茶具及茶室内的摆设均以自然风格为主,完全采用朴实自然的材质,如竹、木、藤编、陶制等材料。例如用原色的树皮装饰一面墙,用天然的原木桌子,再放几个木墩子作凳,保留其最原始的颜色和风格,不上漆或仅上清漆。桌上摆的是粗瓷的茶壶和茶碗,整个房间显得朴素无华,使人仿佛闻到了田园的气息。

根据个人的喜好,茶室内可以摆放一些简单的花草,以绿色植物为主,少用大红大紫的花卉;也可放一些斗笠、蓑衣、渔具等装饰物;还可悬挂一些有自然气息的字画。

少数民族的茶室布置一般都是自然风格,我们在布置茶室的时候也可以加入一些民族烙印的东西。

自然茶室不仅需求简单,布置起来也最能体现出个人的风格,是最适宜普通家庭的一种布置方式。

日式茶室

日本茶道源于中国,但是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浓郁的日本色彩,现在也有不少人钟情日式的品茶风格,茶室的装修也日化了。

日式茶室适用于现代风格的空间。一般采用简洁大方、线条流畅、色彩淡雅的设计。茶室中多采用实木地板,原木的矮桌和舒适的座垫直接铺设在地面上,桌上的红木托盘中摆放着全套茶具。

需要注意的是,日式茶室和日本人的建筑风格是和谐统一的,但是如果房间的整体装修风格不是日式的,那么在家里弄一个日式的茶室就会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

欧美茶室

西方人讲究随性,所以欧美风格的茶室可以喝茶,也可以喝酒、喝咖啡,或者累了随便休息一下都可以。所以也是很适宜现代年轻人的一种茶室风格。

这种风格的茶室,与其说是茶室,还不如说是在家里布置一个喝点东西休息的场所,极少会是单独的一间屋子,可以是客厅的一角,也可以是阳台,还可以是屋外花园的凉亭。布置也可以完全根据个人喜好,可以用方茶几、小藤椅的简约风格,也可以用布艺、沙发的舒适风格,还可以是田园风格。

品茶就是品文化,轻松在家学茶艺

茶艺符合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养生观,讲究动作的优美、连贯;讲究名字的清致、高雅;讲究礼仪的谦恭、规范;讲究品饮的自然、和谐。可以说茶艺是茶文化动静结合、精气神结合的产物,是茶人养生养心的最高标准。

茶艺其实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复杂,每个人都可以享受茶所带来的情趣和所孕育的文化。茶是要去享受的,它所包含的是一种情趣,更是一种文化底蕴。只要心静,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茶艺师。

茶艺在外在形式上首先展现的是一种美,比如姿态之美、双手之美。

姿态之美

端坐,双腿并拢;上身挺直,双肩放松;头正下颌微敛,舌尖抵下颚;眼可平视或略垂视,面部表情自然。若坐在沙发、软座低矮座位上时,双腿自然合拢向左或向右倾斜,腰背自然挺直,会显得人挺拔而有精神。

双手之美

泡茶需要通过手的动作完成,因此通常客人的目光会集中在泡茶人的双手上。泡茶人的心情、信心、教养都可以从手的“表情”上折射出来。

泡茶前要修剪好指甲,洗干净手,不要用有香味的护手霜。在泡茶的间隙,双手活动停止时,可轻轻搭在茶巾上。

知识链接——茶巾的使用

茶巾是整个泡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用具,要选择吸水性强的,在使用前应使茶巾干燥,不要使用潮湿的茶巾。

双手拇指在上,四指在下拿起茶巾。右手放开茶巾,取需擦拭的茶具。

备具

茶壶:用来泡茶的主要器具,以陶制和紫砂制为主。宜兴紫砂壶是最常用的茶壶。

茶杯:盛茶汤以供饮用的器具,茶杯的选择也有个四字诀:小、浅、薄、白。

闻香杯:用来闻茶香的器具,多用于茶艺表演,日常泡茶较少用到。

茶海:用来调匀茶汤和沉淀茶末的器具,泡好的茶先倒入茶海中,然后分别倒入茶杯。

杯托:奉茶用具,放上盛茶的茶杯递给客人,现在也有防烫的作用,一般为木制或竹制。

茶荷:盛放待泡干茶的器皿,供人欣赏干茶并投入茶壶之用。

茶漏:为避免往壶内加茶时散落在外,放在茶壶口上,与漏斗的作用相似。

茶夹:温杯以及需要给别人取茶时夹取品茗杯。

茶匙:从茶罐中拨取茶叶。

茶则:从容器内盛出茶叶放入茶壶的器具。

茶盘:和桌子的用处类似,用于摆放各种茶具,多备有小水盘,可盛放饮用后的残茶和茶渣。

茶巾:用来擦拭茶具和水渍的干毛巾。

备茶

一般待客时可事先了解或当场询问了解客人的喜好,还可以根据客人的性别、健康状况和时令的不同,有选择地推荐茶叶,也可根据季节选择茶叶,一般为:春喝花茶夏喝绿,秋喝乌龙冬喝红。

备茶方法:右手将茶荷放在正前方,左手持茶罐;打开茶罐,将盖子倒放在茶巾旁边,取茶则盛茶叶倒进茶荷,茶则用后放回原处;盖上茶罐,放回原处;右手持茶荷,逆时针置于赏茶者正前方,供其观赏。

温壶

掀开壶盖,把壶盖放好;手持煮水壶,把热水倒满茶壶,放回煮水壶,盖上茶壶盖。

温茶海

右手持壶,将壶中的热水倒进茶海。

置茶

掀开壶盖,右手取茶荷放于左手,用茶匙尖端把茶荷中的茶叶引入茶壶中,再放回原位。

不同种类的茶置茶量也有所不同。

比如普洱需要约1/3壶,条索较紧的乌龙茶要放约1/2壶,而蓬松球状乌龙茶则需要把茶叶放至虚满。

温杯

将茶海里的热水来回均匀地倒入摆放好的闻香杯中,再将闻香杯中的水一一倒入茶杯。倒水的顺序一般是从左到右,然后从右到左,然后再从左到右,如此来回往复。

温润泡

掀开壶盖,将热水倒满茶壶,放回煮水壶;用壶盖刮一下水面上的茶末,顺势盖上;迅速将茶汤倒进茶海。

第一泡

掀开壶盖,将热水倒满茶壶,放回煮水壶,盖上壶盖。

淋壶

右手持茶海用温润泡的茶汤自上而下均匀淋在壶身上,然后静待壶身干透。在第一泡茶以后,可直接用煮水器中的热水淋壶。

倒茶

所谓倒茶,大多时候并不是把茶汤倒进茶杯,而是把茶壶里的茶汤倒进茶海。

具体方法:右手拿起茶壶,把茶汤倒进茶海里,茶海的作用就是使茶汤的味道及分量能均匀分布到每一个茶杯。有时候泡绿茶或红碎茶可以省略这一步,直接分茶。

倒水

倒水目的有两个:一是使温杯的时间加长,尽量让热水在杯中停留较长时间;二是利用倒水的这段时间,茶海里的茶汤可以变得澄净,茶末得到沉淀。

具体方法:右手持茶夹,从左到右,将茶杯逐一轻轻翻转,把前面温杯的水倒入茶盘,然后把茶夹归位。

凤凰三点头冲泡法

高提水壶,让水直泻而下,接着利用手腕的力量,上下提拉注水,反复三次,让茶叶在水中翻动。这一冲泡手法,雅称“凤凰三点头”。

凤凰三点头最重要在于轻提手腕,手肘与手腕平,便能使手腕柔软有余地。所谓水声三响三轻、水线三粗三细、水流三高三低、壶流三起三落都是靠柔软手腕来完成。同时,手腕柔软之中还需有控制力,才能达到同响同轻、同粗同细、同高同低、同起同落而显得手法精到。最终才会看到每碗茶汤完全一致。

回转高冲低斟法

乌龙茶冲泡时常用此法。先用单手回转法,右手提开水壶注水,令水流先从茶壶壶肩开始,逆时针绕圈至壶口、壶心,提高水壶令水流在茶壶中心处持续注入,直至七分满时压腕低斟(仍同单手回转手法);水满后提腕令开水壶壶流上翘断水。淋壶时也用此法,水流从茶壶壶肩——壶盖——盖钮,逆时针打圈浇淋。

分茶

分茶,即把茶海里得到沉淀的茶汤来回均匀地分入闻香杯。

奉茶

将茶杯扣到闻香杯上,双手食指抵闻香杯底,拇指按住茶杯快速翻转。双手持杯托将泡好的茶奉至品茶者正前方。

闻香

双手搓动闻香杯,并靠近鼻子闻茶汤的香气。

品茶

右手扣杯,由远而近置于鼻端,仔细闻一下香味,然后再由近及远观赏其汤色,最后才浅啜细品其汤。持杯的正确姿势是拇指与食指持杯沿,中指轻托杯底,无名指和小指收好,称“三龙护鼎法”;女士可以将小指微外翘呈兰花指状。品茶以后,将茶杯放在前方杯托上,以便添下一杯茶。

第二泡及第三泡

第二泡和第三泡要重复注水、淋壶、干壶、倒茶、添茶、品茶的过程,不同的是淋壶改用热水,添茶则是直接把茶海中的茶汤由左至右逐一添入品茶者前方的茶杯中。若不用茶海,则需要把茶杯取回,重新分茶。

一般第一泡的浸泡时间为30秒左右,第二泡为20秒,第三泡为30秒。

一般茶叶以三泡为准,三泡过后即可去渣,而品质好的乌龙茶则可冲泡七泡以上,紧压茶一般也会超过三泡,具体的次数至味尽即可。

洁壶

将热水倒满茶壶再盖上壶盖;重复淋壶步骤;右手持壶,左手按紧壶盖,把茶壶向内翻转,倒放在茶盘上;松开左手,顺势提壶离盖,使茶壶里的残渣流出;把茶壶放回原位,用热水冲淋壶盖,然后盖上。

清理

依次取回杯托,并放回原位;把热水倒入茶海,然后将茶海里的水分别倒进每个茶杯;由左向右,依次把杯内的水倒进茶盘,并顺势把茶杯翻转盖上;如果是用酒精灯加热水,需要用灯盖把火盖灭;整理茶具,使所有的茶具全部归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