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你我依然在红楼·秋之卷
31336000000065

第65章 王熙凤治病:贾府竟然找不到人参

第七十七回 俏丫鬟/抱屈夭风流美优伶/斩情归水月

(标题注:俏丽的丫鬟晴雯遭遇冤屈在风华之年死去。美丽的女戏子芳官斩断俗情去水月庵做尼姑)

贾府富贵之时,人参当胡萝卜吃,但现在,为了给王熙凤治病而到处找。贾府,真穷了。人参只是一种高热量的食品,据说西方某些地区以之为饲料;正如虎肉与猪肉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一样,人参也不能真治什么病;中医过分夸大之,其实大可不必:

话说王夫人见中秋已过,凤姐病已比先减了……大夫每日诊脉服药,又开了丸药方子来配“调经养荣丸”。因用上等人参二两,王夫人取时,翻寻了半日,只向小匣内寻了几枝簪挺粗细的。王夫人看了嫌不好,命再找去,又找了一大包须末出来。王夫人焦躁……只得亲身过来请问贾母。贾母忙命鸳鸯取出当日所余的来,竟还有一大包,皆有手指头粗细的,遂称二两与王夫人。王夫人出来交与周瑞家的拿去,令小厮送与医生家去,又命将那几包不能辨得的药也带了去,命医生认了,各包记号了来。

以上一段,我虽然已删去了大量寻找人参的细节,但真实细腻之特色,仍让人惊服。这样的描写,必是亲眼目睹、亲身经历者方可写之。(《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遥,通过地下党式侦察手段去了解省委书记的日常生活,果然下笔极不成功)

一时,周瑞家的又拿了进来说:“……这一包人参固然是上好的……但年代太陈(太旧、太久。北方习语)了……已成了朽糟烂木,也无性力的了。请太太收了这个,倒不拘粗细好歹,再换些新的倒好。”王夫人听了,低头不语,半日才说:“……只好去买二两来罢(吧)。”……因向周瑞家的说:“……倘一时老太太问,你们只说用的是老太太的,不必多说。”

王夫人近来脾气有点大,一时找不到人参就焦躁。邢夫人也说没有人参,我怀疑她因小气或忌恨王熙凤而故意不给:我拿它们喂猪也不给你吃,看你还张狂不!

贾母确实还珍藏着一大包上好的人参,可笑的是,由于时间太久,早已失去了药性。我原以为贾母一听为王熙凤治病,必定立刻把一大包全给王夫人;没有想到的是,她竟然小气起来,王夫人如实说用二两,她竟然可着二两称,一点也没有多给。上好的人参过期,标志贾府气数已尽。

王夫人办事很小心,不忘记嘱咐手下人:一定要说用的是贾母的人参。从这句话中,我们也能从侧面明白贾母本质,王夫人不想为此多说话或惹麻烦;这与孝顺长辈无关。

周瑞家的方才要去时,宝钗因在座,乃笑道:“姨娘且住。如今外头卖的人参都没好的。虽有一枝全的,他们也必截做两三段,镶嵌上芦泡须枝(参芦和参须),掺匀了好卖,看不得粗细。我们铺子里常和参行(人参专卖店)交易,如今我去和妈说了,叫哥哥去托个伙计过去……把未作的原枝好参兑二两来。不妨咱们多使几两银子,也得了好的。”

王夫人笑道:“倒是你明白。就难为你亲自走一趟更好。”

关键时刻,站出来的必是宝钗。当初,金钏死后,王夫人一时找不到为之妆殓的衣裳,是宝钗主动拿出自己的,以成全了王夫人的心愿;这次,又是宝钗帮了大忙。王夫人对未来儿媳妇薛宝钗必定满意到了极点:

王夫人自是喜悦,因说道:“‘卖油的娘子水梳头’,自来(从来是)家里有好的,不知给了人多少。这会子轮到自己用,反倒各处求人去了。”说毕,长叹。

宝钗笑道:“这东西虽然值钱,究竟不过是药,原该济众散人才是。咱们比不得那没见世面的人家,得了这个,就珍藏密敛的。”王夫人点头道:“这话极是。”

“卖油的娘子水梳头”应该是江南俗语吧?(娘子就是妻子之意,至今,“娘子”“官人”(丈夫)之称谓仍在江南使用)北方人则常调侃:卖盐的喝淡汤,卖席的睡光床。以上的话,都是讽刺人钻到钱眼里去了,连个人的正常享受都不顾了;但细想想,讽刺人家也可能不对,这些人都是做小本生意的,不舍得花钱。当然也确实有人虽然很有钱了,但对自己或家里人仍苛俭至极,古代更多。

王夫人一声长叹:今不如昔,俱往矣。

宝钗百密也有一疏,竟忘记了贾母也是得了人参之后“珍藏密敛”、从不示人的;宝钗的一番黑色幽默,无意之间刺向了贾母。王夫人心里也暗笑,但也只能不动声色地说:yes,你说的太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