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2008年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委员会副主席荣仕星教授
徐杰舜
2006年4月19日,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2008年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筹备工作会议”,2008年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筹委会副主席、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专职委员、原中央民族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荣仕星教授接受了本刊特约记者、《广西民族学院学报》执行主编、中央民族大学人类学博士生导师徐杰舜教授的采访,本刊全文发表,以飨读者。
徐杰舜(以下简称徐):人类学是国际学术界的显学。对人类的生存、社会的发展、族际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协调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近两年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理念实际上都是人类学理论的基本内涵。在这个大的背景下,2008年在中国昆明召开的“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使广大读者了解和关心这个国际人类学民族学的“奥林匹克大会”。我想先请您介绍一下“国际人类学民族学联合会”,可以吗?
荣仕星(以下简称荣):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向《中国民族》杂志的读者介绍这方面的情况。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英文缩写IUAES)组建于1934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系的国际学术团体,是国际人类学、民族学界最具影响的世界性组织,汇集了社会、文化和生物人类学家以及致力于人类学和民族学研究的机构,同时也吸纳了考古学家和语言学家。联合会本身包括了世界各地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机构与组织,个人会员遍及全球。该组织的目标是加强世界各地区学者间的沟通和联系,共同推动人类知识的进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促进自然与文化、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共处,并在自然与文化和谐共存基础上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联合会的研究和其他活动主要由其各个委员会安排,包含了生物人类学、社会文化人类学对当代众多重大社会问题和文化问题的研究。目前IUAES下设27个委员会。这些委员会研究的问题都与人类的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如老龄化与老年人问题委员会、艾滋病人类学委员会、习惯法与法律多元委员会、食品与食品问题委员会、都市人类学委员会、旅游人类学委员会、女性人类学委员会、影视人类学委员会、儿童青少年与幼年期委员会、移民问题委员会、语言人类学委员会等。
IUAES通过每5年举办一次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形式,为本领域提供一个讨论和传播研究成果的国际讲坛。它也举办中期会议、研讨会和论坛,鼓励参加其他国际会议与项目的人类学家参加。IUAES利用其委员会激发人类学家们研究的兴趣,并通过公开出版物传播研究成果。而其中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是IUAES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会议,也是世界人类学民族学界的盛事,每届世界大会约有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5000名左右学者出席,有时也达万人,素有世界人类学民族学奥林匹克大会之称。除了1968年在日本、1978年在印度和1993年在墨西哥举行外,历届世界大会多在欧美国家举行:1934年在伦敦;1938年在哥本哈根;1948年在布鲁塞尔;1952年在维也纳;1956年在费城;1964年在莫斯科;1969年在巴黎;1973年在芝加哥;1983年在魁北克和温哥华;1988年在萨格勒布;1998年在美国威廉斯堡;2003年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第16届世界大会将于2008年在中国昆明举行。
徐:从您的介绍里我们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人类学是国际显学。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人类学在中国还处在一个比较边缘和弱小的地位,与国际人类学的地位相比,差距很大。那么。中国为什么要申办2008年的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并且能得到国际人类学界的支持呢?
荣:你说得对,中国的人类学与国际人类学相比确实差距很大,但是,正因为有这个差距,而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当代中国的和平发展、和谐发展又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申办2008年的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就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简要地说,中国是人类学研究的大宝库。众所周知,中国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历史连绵五千多年而未中断过的国家;民族众多,从古到今无数的民族或族群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演出过许多民族互动、融合、整合、认同的历史活剧;文化多样,中国文化以博大的胸怀吸纳、融合、凝练了世界文化的精华,形成了独具特色又丰富多彩的东方文化。所有这些,都是人类学民族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研究课题。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人类学研究的发展,我们需要申办2008年的世界大会。另一方面,国际人类学的发展需要中国经验。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的。前面讲了中国需要人类学,反过来,国际人类学也需要中国。需要中国的什么呢?当今世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被民族问题困扰着。民族问题已经成了许多国家的重要社会问题。如何解决民族问题,实现族际和谐?不仅政治家们在寻求药方,人类学家们与其他的社会科学家们也在探讨。而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战略和策略,或者说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和中国的民族工作,使得中国各民族在互动中走向了民族和谐,实现了民族团结,发展了民族经济社会,这一切越来越多地得到了世界各国广泛的赞誉,国际人类学界也十分需要了解和探讨人类学的中国经验,所以,我们申办2008年的世界大会,得到了国际人类学界的广泛支持。
当然,除此以外,中国申办2008年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还有利于进一步宣传、展示我国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的成就,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所以,2008年在中国召开的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无论对中国,还是对国际人类学都是重要的,都是具有历史意义的。
徐:我很同意您的分析,2008年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在中国召开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从学术层面来说,对中国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您作为筹委会副主席,并且协助筹委会主席牟本理同志工作。现在离2008年大会的召开只有两年时间了,您认为当前应当如何做好筹备工作?
荣:正因为2008年在中国召开的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意义重大,所以我们必须以国家利益为重,按照国家民委主任李德洙同志在筹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所讲的那样,一要切实做好学术准备工作,写出能进行世界性对话、能与各国学者交流的一些较高水平的学术成果;二要通过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2008年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的宣传力度。不仅要让学术界的学者们广泛知晓、积极参与,还要让社会公众广泛知晓,通过宣传对公众进行一次人类学知识的普及教育,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高人类学在中国的学科地位。
徐:您讲到人类学的学科地位。这很重要,对于人类学来说甚至是一个学科的生存问题。而我们知道,国际人类学一般包括体质人类学(又称生物人类学)、文化人类学、语言学和考古学四个方面。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涉及的领域也十分广泛。不仅涉及社会科学的方方面面,而且还包含了与自然科学交叉的众多学科;不仅包括了学术和理论问题,也包括了应用和实践问题。近几年。医学人类学、生态人类学、女性人类学等人类学分支学科的发展都证明了这一点,而人类学的学术队伍还比较弱小。而且从学科上来说还处于社会学之下的二级学科地位,甚至中国人类学会与中国民族学会至今还没有实现整合。对此。您有什么看法?面对2008年的世界大会,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荣:你问的这个问题很尖锐。目前我国人类学的学科地位与2008年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确实很不相称。但是,话又说回来,正因为历史的原因,造成了人类学在中国的边缘化和弱势,而为了发展中国的人类学,所以我们要申办2008年的世界大会。通过主办2008年的世界大会来促进中国人类学的发展。对此,李德洙主任在这次筹备工作会上的讲话十分明确地指出,要“加强协调,形成合力”,一要加强筹委会各部门间的协调,形成组织合力;二要加强与国际人类学民族学联合会的协调,形成国际合力;三要加强与相关学科的协调,形成学科合力;四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形成社会合力,做好筹备工作,开好世界大会。我相信,只要大家以国家利益为重,万众一心,一定能开好这次世界大会。
至于中国人类学的一些具体问题,据我所知,目前正在协调处理之中,如关于组建中国人类学民族学联合会的问题,经过与教育部、民政部的协商,中国都市人类学会准备撤销或更名,在保留中国人类学会和中国民族学会的同时,成立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2008年将以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的名义主办世界大会。人类学的学科地位问题,筹委会也提出了解决方案,即人类学与民族学并列为一级学科,目前还等待有关部门审批。凡此等等问题,只要我们勇于正视,积极协调,都是可以妥善解决的。只要对开好2008年世界大会有利的事我们一定努力争取办妥办好,为世界大会的召开创造最好的人文环境和学术环境。这就是国际人类学的中国责任。
徐:您介绍的情况正是大家所关心的。大家也希望通过2008年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的召开来推动和促进中国人类学的发展,并进而推动和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这是大家所期待的。最后,我想请您讲一讲中国主办2008年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的目标是什么?
荣: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中国主办2008年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的目标,就是筹委会主席牟本理在筹备工作会上提出的:把2008年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真正办成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影响广泛、最精彩、最成功的一次世界大会,为中国的人类学争光、为中国争光。
徐: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
【原载《中国民族》2006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