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烹饪美食新编陕西名小吃
31329500000155

第155章 韩城羊肉臊子饣合

韩城传统风味小吃。以荞麦为主料,制成面条,配以羊肉臊子浇食。据传韩城羊肉臊子源于唐代。当时薛峰川有一对年轻夫妇擅长烹调技艺,进入韩城后,开设店铺经营起羊肉臊子。他们在民间烹制方法的基础上增添辅料,改进工艺,使这一民间食品成为当地小吃中的佼佼者,誉满三秦。因而生意兴隆,食客络绎不绝。他们将自己的烹调技艺无私地传授给亲友,代代相传,技艺愈臻完美。

原料:

羊肉、荞麦面粉、沙蒿面、精盐、油泼辣子、葱花、五香粉。

制法(制25碗为例):

(1)制拦干臊子。将鲜羊肉1千克洗净,切成0.66厘米厚、1.3厘米宽、2厘米长的小块(每500克约50余块)。把熟羊油250克放入锅内,旺火烧至八成热时加入咸面酱25克,炸熟后放入羊肉,边拦边搅,约10分钟后,再加适量的水(立冬后不需加水),用小火焖煮,直至肉酥烂后,加入五香粉10克和精盐40克搅匀,盛入盆中,即成干拦臊子。

(2)压制。把荞麦面粉25千克和沙蒿面(用沙蒿子磨制而成,其子粒如小米,色黑,性粘)100克倒入盆中混匀,用水15千克(夏季用凉水,春秋季用温水,冬季用热水)将面和硬揉软,然后把面块分别揉成直径10厘米、长约13厘米的面团,逐块放进架在开水锅上的床的圆孔里,压杆下压,即由床下铁箅子的细孔中被挤出,落入锅中。待锅烧开后,漂起即熟。然后用笊篱顺锅边将其捞出,挑入冷水中泡凉,再按每份250克水面捞入碗中,滗干水分备用。

(3)制臊子汤与调味。炒锅内加入煮的汤,用旺火烧开,放入羊肉臊子约50克,锅开后,放入精盐、油泼辣子、葱花少许(这是一碗的臊子)。另置一开水锅,将放入笊篱中,在开水锅中涮热,倒回碗中,浇上烩好的臊子,加适量的香醋和咸韭菜段即成。余均按此法调制。

营养特点:

荞麦味甘性凉,能开胃消积,下气利肠;羊肉味甘性温热,具有补气养血,温中散寒,暖胃助阳的作用;分而食之各有利弊,合而食之,凉热互补,相互补益,不愧为一款健身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