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烹饪美食新编陕西名小吃
31329500000147

第147章 普集镇烧鸡

20世纪30年代,陇海铁路延伸至了关中平原,坐落在西安与宝鸡的普集镇成为这条线上的一个火车加水站,使这个不显眼的小镇变得热闹起来,吸引着外省的手艺人、买卖人到这里做生意。抗日战争中期,山东、河南一带的老乡苦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蹂躏,纷纷逃到陕西,有的人来普集镇。这些人中,不少人擅长制作饮食小吃,加之当地鸡多、价格便宜,许多人看中了卖熟鸡的营生,普集镇车站出现了一批围着火车向旅客兜售熟鸡的小贩。当时,围车叫卖的熟鸡品种繁多,有山东的酱鸡,河南的道口鸡,湖北的卤鸡,郑州的烧鸡等,以道口鸡销售最快。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小贩王长善博采众长,仅调料就由五六种增加到十四种,使新创制的普集镇烧鸡色泽油亮,异香扑鼻,在陇海铁路上名声远扬。20世纪50年代后期,武功县饮食部门在火车站附近设立了普集镇烧鸡加工厂,从业人员23人,上站(指火车站)日售烧鸡几百只。1979年春,在西安参加陕西省饮食业风味食品展销时,每日制作300多只普集镇烧鸡,两小时就抢购一空,供不应求。1982年在宝鸡市风味食品展销会上,普集镇烧鸡展销棚前队长如龙,有的顾客早早等候,有的带往北京、上海、四川等地馈赠亲友。

20世纪50至70年代制作普集镇烧鸡的名师高风兰,时已年过半百,有30多年制作烧鸡的经验。她制作的普集镇烧鸡,以一年左右的雄鸡为上乘原料,经过宰杀、褪毛、开膛、清洗、浸漂、晾干、挂冰糖汁、油炸和酱卤等工序。

原料(制10只鸡用量):

蜂蜜、冰糖、精盐、酱油、菜籽油、料酒、丁香、花椒、八角、桂皮、草果、良姜、砂仁、荜拨、豆蔻。

制法:

(1)宰杀褪毛开膛清洗。宰杀时要一刀切断三管(血管、气管、食管),根据鸡的老嫩褪净鸡毛,开膛摘净内脏清洗干净待用。

(2)浸漂、晾干。用清水浸漂洗净余血,并挂通风处晾干鸡表面水分。

(3)挂冰糖汁油炸。将晾干的鸡在其表面挂上冰糖汁后以七成左右的油温炸至上色。

(4)在陈年老汤内酱卤制成即可。

营养特点:

鸡形饱满,色泽酱红,油明发亮,酥扒醇香,肉烂爽口,嚼而无渣,骨肉同味,余味不尽,回味无穷。具有温中补脾、益气养血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