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是明朝武宗皇帝的年号,那时铸发的一种铜钱叫“正德钱”。这种钱造得很多,但后来民间几乎找不到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说起来这里面还有个传说呢。相传正德是个风流安乐皇帝,他久居宫廷,感到厌腻,很想到民间看看新鲜。于是带几个心腹太监和卫士,化装成书生、商贾,偷偷溜出京城。
开始他们只在京城附近跑跑,逐渐越跑越远。有一次,竟来到了江南水乡。
这天午后,他们的船到达一个小镇。正德皇帝弃船登岸,只叫几个便衣卫士老远跟在后面,自己沿着河边的大路,向田野方向走去。
当时正是暮春时节,阳光和煦,大地上姹紫嫣红,到处散发芳香,一切景象生机勃勃。
正德顿觉心胸舒畅,不禁赞叹道:“不枉此生,不枉此生!”
正德乘着游兴,竟一走走了三里多路,但乡间的石子路高低不平,走起来非常吃力,累得他腰酸腿软,忽见前面有一座凉亭,他便走进休息。
凉亭外面草地上有两只大水牛,低着头在嚼草。朝南的墙角边躺着一条大黑狗,轻吠一声,伸了个懒腰又躺下了。亭子里有两个十岁左右的孩子蹲在一块大青石旁,正在掷铜钱,对进去的正德皇帝,只抬头冷冷打量一下,又专心玩了。
这时,其中有个孩子使劲一脚,踏住滚动的铜钱,叫一声:“正德站住!”
正德皇帝一听,愣了一愣,脱口说:“好大的胆,竟敢当面叫我的名字!”
但孩子们玩得起劲,并不注意凉亭里有人说话。正德皇帝一想,眼下自己是书生打扮,他们怎么会知道我就是皇帝呢,不觉心里好笑。他坐下将身子向石柱上一靠,觉得很舒适。正想闭上眼睛养一会神。
“正德逃生!”突然,另一个穿红衣的掷钱孩子又喊了一声。正德又是一愣。心想:今天怎么啦?老是正德正德的!,他只听懂“正德”二字,好奇地跑过去看看。原来孩子正在掷的两个铜钱中,石面上的那个是铸有“正德通宝”的正德钱。那钱两面磨光,只残留字迹,边沿都已砸毛,这样,掷钱时不易被砸得翻身。那个孩子因掷钱输了不少豆子,便随口骂。但他一次一次,终于将那个正德钱砸到不平的石面上,一下翻过身来。
随后,轮到另一个穿条子布衣的孩子来砸。他也不断地输豆子,每输一颗豆他就骂一声“正德贼坯”。但那孩子更不行,直到一口袋豆子输光了,还没有将钱砸翻过来。他越想越恨,一把抓起正德钱向亭子外的茅坑里一丢,破口大骂:“正德吃屎!正德吃屎!”
“什么?你们骂皇帝!”这下正德真的气坏了。
“我们骂铜钱。”丢钱的那个孩子没好气地说。他还在生那个钱的气哩。
“真是大逆不道,正德乃当今皇上,岂容辱骂?”正德居然打起官腔来了。
“骂皇帝又怎么样?叫皇帝吃屎,我们还不愿意呢!”原来被丢的那钱是那个穿红衣孩子的,他本想和同伴算账,现在被正德这样一说,也就去对这个陌生人了。他又说:“狗吃了屎还会看门,皇帝吃饱饭谁知道在做些什么呢?”
那穿条子衣服的孩子也附和说:“是啊,黑虎还会放牛哩!”
墙角的狗听到叫它名字,呼地一下窜了进来。一看,小主人正在和一个陌生人争吵,就对着正德“汪汪”大叫两声,前爪一掀一扑,去咬正德的衣角。
“哎呀!”正德吓得满头冒汗,连忙跳上石凳,抱住石柱,大叫:“快来人哪!”
“哈哈……”孩子们笑弯了腰。他们从未见过一个成年人有这副怕狗的丑态。这一笑,他们气倒消了。两个孩子唤回黑虎,跑出凉亭,跨上牛背,扬长而去。不时回头来,再叫一声:“正德吃屎!”那狗也随着回过头来,向正德吠叫几声。
在远处的卫士听到狗吠声,唯恐皇帝出事,都跑来保驾。走近一看,见皇帝瘫坐在石凳上,频频喘气。于是一齐跪下来说:“皇上受惊了!”
“没事,没事。”正德知道此事说出去有失皇上尊严,便闷在肚里。但经过这次惊吓,游兴扫尽,立即下令日夜兼程,赶回京城。
正德皇帝带了一肚子的气回到宫里,心里越想越恼,饭也吃不香,觉也睡不好。后来他再也憋不住了,对一个最贴身的太监说了真相,并叫太监出主意,用什么方法才可制止民间侮辱皇帝的事。
那太监出了一个傻主意,要正德下旨户部,限期收回全部的正德钱。圣旨一下,全国照办。但为什么要收回“正德钱”呢?除了正德与那个太监外,其他人一概不知。于是,谣传就出来了,有的说,正德钱中含有黄金,但铜匠一试验,不是这么回事。
于是又传说这种钱在浇铸时得了天地精华,可以避邪等等。后来,正德钱越来越少,于是就出现了民间铸造的正德钱。这种正德钱有的外圈镌有龙凤,有的背面镌有龙凤,形状很不统一。总之,这些都不是真正的正德钱。
那么真正的正德钱呢?据说后来在民间只有两个半,一个在北,一个在南。另外就是当时骂“正德吃屎”的孩子丢进茅坑里的那个,因为钱的两面已经磨去很多,只能算半个。所以人们说:“正德钱,天下两个半。”